《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毅力和勇气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愚公以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如何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下面,我们将通过习题和答案的方式,深入了解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1、故事背景

在《愚公移山》中,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名为太行山,另一座名为王屋山。由于山体的阻挡,村里的交通十分不便。愚公决定带领家人挖掉这两座大山,让村民们能够自由通行。

2、习题

(1)愚公为什么要决定挖掉两座大山?

(2)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3)愚公挖山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是他们需要克服的?

3、答案

(1)愚公决定挖掉两座大山,是因为山体的阻挡使得村里的交通十

分不便,为了方便村民们的出行,愚公下定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大山。(2)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名字有着特殊的含义。太行山意为“最高的山”,而王屋山则表示“王者所居之山”。

(3)在挖山的过程中,愚公一家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山体庞大,挖掘工作量巨大;其次,每天只能挖掉一些小石头,进度缓慢;此外,运送土石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4、深入分析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通过愚公坚持不懈的努力,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只要我们有毅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5、个人观点

我认为,《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愚公并没有因为山体的庞大、挖掘工作的艰难以及进度缓慢而放弃,而是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去努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6、结论

综上所述,《愚公移山》是一则具有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它向我们展示了愚公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在面对困

难和挑战时,只有保持信念,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也适用于团队和组织的发展。

文言文——愚公移山

昔有愚公者,居于太行、王屋之间。顾名曰:“愚公”,然其性勤勉,志存高远。时太行、王屋峻峭险峻,阻隔南北,往来不便。愚公睹此状,心念及之,谓其子曰:“斯山阻挡,往来不便,吾必欲平之。”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以简陋之工具,始挖山填沟。日夜不息,艰辛备至。然愚公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其勤勉精神,感动天地。时有智叟者,见愚公及其子孙勤勉挖山,笑而谓之曰:“尔等愚矣,以汝之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何苦乎?”愚公听之,笑而不答,继续挖山。岁月流转,愚公如故。每日黎明,愚公即率子孙挖山,至夜深方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愚公之子孙日益壮大,挖山填沟,愚公之家渐成一方之望。而智叟见此状,始生愧意,笑而不语。

终于,经过数年之努力,太行、王屋二山尽没。往来南北之路,豁然开朗。愚公之名,传遍四海,世人皆赞其勤勉精神。昔日之智叟,亦感叹愚公之毅力,愧疚不已。

愚公移山之事,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勤奋努力之典故。夫愚公者,虽无惊人之力,然其坚定信念,勤勉精神,足以启示世人。故得天道酬勤之理,愚公之精神,永传于世。

《愚公移山》练习题

《愚公移山》练习题

《愚公移山》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愚公家门口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们一家的出路,愚公决定率领他的子孙们把山搬走的故事。下面是该故事的练习题:

1、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愚公移山》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2、为什么愚公决定要搬走家门口的山?答:因为家门口的两座山挡住了他们的出路,他们无法出门。

3、愚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答:愚公的毅力、决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中,哪些细节展示了愚公的智慧?答:愚公在面对困难时,不仅有坚定的决心,而且有智慧。他知道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搬动大山,所以他使用了“无穷匮之愚公”的方法,通过让家人和邻居一起努力,最终成功地把山搬走了。

5、《愚公移山》是寓言故事,那么它的主题是什么?答:《愚公移山》的主题是毅力、决心和智慧能够战胜巨大的困难。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愚公移山》这篇寓言故事所传达的含义和价值观。

《愚公移山》复习学案

《愚公移山》复习学案

一、主题回顾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源于古代汉族民间,被誉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事主要讲述了愚公率领家族成员不畏艰难险阻,决心移走两座大山,最终感动天地,山神帮忙移山的故事。该故事传递了一种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不怕疲劳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关键词分析

1、愚公:故事的主人公,一位有着坚定信念和毅力的人物,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2、山:故事中的象征物,代表了困难和挑战。

3、家族成员:代表着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4、天地:代表了古代人民对神力的崇拜和敬畏。

5、寓言故事:通过故事传递某种道理或价值观。

三、故事情节分析

1、故事开篇介绍了愚公的背景和人物性格,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

2、愚公面对移山的挑战,毫不动摇,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决心。

3、他的行动感动了家族成员,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移山的任务。

4、最后,故事以山神的出现达到高潮,展示了古代人民对神力的敬畏和崇拜。

四、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愚公移山》故事中,愚公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以及家族成员的团结协作,都传递出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就能克服任何挑战。此外,故事还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众志成城,就能创造奇迹。

五、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例如,在

学生的学习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可以借鉴愚公的精神,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在团队合作中,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扬家族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创造奇迹。

六、总结与反思

通过《愚公移山》的复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寓言故事所传达的精神和价值观。我们要学习愚公那种不屈不挠、坚定信念、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奇迹。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勇敢地迎接挑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的能力和价值。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愚公移山》是古代中国的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这

个故事以愚公为主体,描述了他为了解决自家门口两座大山的阻塞问题,带领家人进行移山的艰苦过程。本文将对这个故事进行知识点归纳。

1、背景介绍:《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旨在通过愚公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和毅力不懈的精神。这个故事在古代中国非常流行,

并被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深入分析:愚公移山的原因是因为家门口有两座大山,导致他们出行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愚公决定带领家人进行移山。故事中,愚公的决心和毅力,以及他的家人对他的支持,都被描绘得非常生动。

3、个人观点:我认为,《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移山的寓言,更是一个关于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故事。愚公并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反而以自己的行动和信念感染了家人,激励了他们一起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4、对比与参照:与西方文化中的一些类似故事相比,如西绪福斯推石上山,两者都包含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但是,《愚公移山》更强调的是个人的力量和家庭的支持,而不是命运的无奈和挣扎。这种强调个人奋斗和家庭价值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非常常见。

5、创作风格:《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创作风格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它通过寓言的形式,将道理以生动的故事形式表达出来,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这个故事的文字简洁、精炼,富有诗意,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6、结论和评分:总的来说,《愚公移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寓言故

事,它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审美。我个人会给这个故事9.5分的高分,因为它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同时又有生动的情节和优美的文字。无论对于儿童还是成人,这个故事都有很高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愚公移山》知识点总结

《愚公移山》知识点总结

一、文章背景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列子所著,属于先秦诸子之一。这篇文章以移山为引子,讲述了愚公一家三代共同努力,终于完成移山任务的经过,借此阐述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主要人物

1、愚公:文章的主人公,九十多岁的老者,决心以自己的双手,移去阻挡家门的大山。

2、愚公的妻子:在愚公提出移山的想法时,她对愚公的决心表示支持,但也担心任务的艰巨性。

3、智叟:他是村中的一位老人,自作聪明,他虽然也是村中的居民,但却对愚公的决心冷嘲热讽,甚至试图阻止愚公移山。

4、天帝:在文章中,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派遣大力神把山移走。

三、故事情节

1、故事的开篇,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造成出行不便,于是愚公决定移山。

2、愚公提出移山的想法,家人和邻居都表示支持。愚公的妻子担心任务艰巨,但愚公坚信自己的决心和能力能够完成。

3、智叟对愚公的决心提出质疑,认为这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愚公对智叟的看法进行了反驳,并表示自己的决心不会改变。

4、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感动,派遣大力神把山移走。山最终被移走,愚公的愿望得以实现。

四、知识点

1、重点字词解释: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如“出入不便”、“毕力平险”等,都是需要掌握的重要词汇。

2、古代文化知识:列子、《列子·汤问》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分,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背景。

3、课文中心思想:《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愚公一家三代共同努力,最终完成移山任务的故事,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4、对比和衬托:文章通过对比愚公和智叟的态度和行为,突显出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通过衬托天帝被感动的情节,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

五、思考题

1、你如何看待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

2、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借鉴愚公的精神?

3、《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启示?

通过以上对《愚公移山》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寓言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和精神,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愚公移山导学案

题目:愚公移山导学案

一、文章概述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该文章讲述了愚公带领家人竭尽全力搬移两座大山的感人故事。文章展示了愚公的坚毅、勇气和决心,以及艰苦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文章结构

1、导入:简述《愚公移山》的背景和来源;

2、理解文章:对文章进行分段,讲解各段的大意和相互关系;

3、词汇语法:解析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

4、分析讨论: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愚公移山的故事内涵和现实意义;

5、拓展延伸:介绍与《愚公移山》相关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背景;

6、总结评价:回顾文章主旨,强化学生对愚公精神的认知,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

三、详细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愚公移山》的插图或动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本文的主题。

2、理解文章:请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分段讲解。第一段介绍故事的起因,第二、三段讲述愚公和家人的努力移山,第四段描述智叟对愚公的嘲笑,第五段叙述愚公对智叟的反驳,第六段展示上帝被愚公的决心感动而帮助移山,第七段讲述愚公的故事带给人们的启示。

3、词汇语法:针对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进行解析。例如,“且”、“何”、“如”、“之所以”等词汇;还有如“笑而置之”、“无以代之”、“无以易之”等短语;以及“虽我之死”、“必倍之”、“无遗力”等句型。

4、分析讨论: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愚公为什么选择移山而不是搬家?”、“智叟的笑声背后反映了什么?”、“如果你是上帝,你会被愚公的哪些品质所感动?”等。

5、拓展延伸:介绍《愚公移山》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比如“负荆请罪”、“田螺姑娘”等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6、总结评价:回顾文章的主旨和关键点,强化学生对愚公精神的认知。同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

生活中发扬这种艰苦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

四、结论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愚公移山》这篇寓言故事的含义,还能够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和智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出坚毅、勇敢、勤奋等品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一、什么是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他决定搬掉两座大山,即太行山和王屋山。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人们坚持不懈、拼搏奋斗的象征。

二、愚公移山的历史故事

在古代,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家的出路,他觉得很不方便,于是决定搬掉大山。很多人嘲笑他的想法,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愚公不放弃,他带领家人一起努力,用了很长时间,终于把两座大山

搬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目标。

三、愚公移山的意义

1、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毅力和勇气。愚公带领家人一起努力,用自己的双手搬掉了两座大山,这展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勇气和毅力,也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不懈。

2、揭示了“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

3、成为了人们坚持不懈、拼搏奋斗的象征。愚公移山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人们坚持不懈、拼搏奋斗的象征。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成功。

四、如何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

1、树立恒心和毅力。在学习中,我们要像愚公一样,有恒心和毅力,不断努力,直到取得成功。

2、学会团结协作。在学习中,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一

起攻克难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3、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在学习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要像愚公一样,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直到取得成功。总之,愚公移山是一则非常有意义的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不断努力,勇攀高峰。

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

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

一、故事背景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经典之作,出自《列子·汤问》。故事讲述了愚公因不满大山挡住家门,决定带领家人搬运大山的故事。这篇寓言寓意深刻,教育人们要坚持不懈、勇敢顽强地面对困难,不被困难所吓倒。

二、知识点整理

1、寓言结构:《愚公移山》采用典型的寓言结构,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主题,具有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特点。

2、人物形象:愚公是故事中的主角,他具有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他的决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人类的伟大精神。

3、搬运大山:故事中的搬运大山具有象征意义,可以理解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愚公不畏艰辛,带领家人搬运大山,寓意着人们在生活中要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

4、寓言寓意:故事通过愚公搬运大山的情节,传达了人们在生活中要具备坚持不懈、勇敢顽强的品质,不被困难所吓倒,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5、物理学应用:在搬运大山的过程中,愚公采用了杠杆原理,以木为轴,以土石为两端,利用杠杆的作用将土石提起,再将其搬走。这一应用展示了古代人们对物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6、故事影响:自《愚公移山》问世以来,这个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纳入中小学教材。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三、举例说明

在讲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时,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说明故事寓意和

知识点:

1、在讲述寓言结构时,可以对比其他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分析它们与《愚公移山》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2、在讲解人物形象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愚公的性格特点和他在故事中所展现的精神风貌,以及这些特点对故事发展产生的影响。

3、在讲解搬运大山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大山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以及愚公搬运大山的毅力和决心所代表的价值观。

4、在讲解寓言寓意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保持坚持不懈、勇敢顽强的态度,以及如何在困难中寻找机会和解决问题。

5、在讲解物理学应用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们对物理学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以及这些知识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

6、在总结故事影响时,可以举例说明这个故事如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及它在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角色。

四、总结

《愚公移山》作为中国古代寓言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

广泛的影响力。通过整理和讲解这个故事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寓言的内涵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持不懈、勇敢顽强的态度。这个故事也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物理学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愚公移山》复习课件

《愚公移山》复习课件

一、作者、背景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近于老子。郑国人,大约生于今河南郑州。终生不仕,隐居平阴颐夏,过着清贫的生活。属于先秦道家和先秦文人的双向文化生态环境。在《愚公移山》中,他以寓言的形式,娓娓道来,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也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二、解决生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行()豫()南迂()回河曲()箕畚()()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杂然相许(2)惩山北之塞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4)投诸渤海之尾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6)寒暑易节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2)汝之不惠

(3)亡以应(4)一厝朔东

三、理解思想内容

1、本文主要反映了什么思想?

2、这一思想有普遍意义吗?如何看待“愚公”这一形象?

3、太行、王屋二山究竟有多大?为什么要先说它们的位置?

4、为什么要先交代帝尧的事情?故事出《山海经》,作者为什么感兴趣?

5、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多大?后世为什么把它当做一首民歌传唱?

6、这则寓言共七旬八句,在结构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四、探究与发现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始龀()无穷匮也()一厝雍南()()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3)甚矣,汝之不惠。(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 (2)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3)河曲智臾亡以应()(4)一厝朔东() 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 3、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愚公移山练习题附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附答案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荷担()箕畚()() 孀妻()始龀()穷匮()智叟() 雍南()朔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 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 ( ) 而山不加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不可彻()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通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3)固不可彻()固众人() (4)杂然相许()曳屋许许声()

(5)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_ 移风__俗诉__法律 原形__露付__实施鞠躬尽瘁,死而后__ 6、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7、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 8、填空: (1)《愚公移山》选自_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_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语段阅读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 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始龀()无穷匮也()一厝雍南()()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臾亡以应()(4)一厝朔东() 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毅力和勇气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愚公以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如何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下面,我们将通过习题和答案的方式,深入了解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1、故事背景 在《愚公移山》中,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名为太行山,另一座名为王屋山。由于山体的阻挡,村里的交通十分不便。愚公决定带领家人挖掉这两座大山,让村民们能够自由通行。 2、习题 (1)愚公为什么要决定挖掉两座大山? (2)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3)愚公挖山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是他们需要克服的? 3、答案 (1)愚公决定挖掉两座大山,是因为山体的阻挡使得村里的交通十

分不便,为了方便村民们的出行,愚公下定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大山。(2)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名字有着特殊的含义。太行山意为“最高的山”,而王屋山则表示“王者所居之山”。 (3)在挖山的过程中,愚公一家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山体庞大,挖掘工作量巨大;其次,每天只能挖掉一些小石头,进度缓慢;此外,运送土石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4、深入分析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通过愚公坚持不懈的努力,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只要我们有毅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5、个人观点 我认为,《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愚公并没有因为山体的庞大、挖掘工作的艰难以及进度缓慢而放弃,而是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去努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6、结论 综上所述,《愚公移山》是一则具有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它向我们展示了愚公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在面对困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XXX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XXX?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XXX,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XXX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XXX,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XXX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XXX;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XXX感其诚,命夸XXX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XXX。自此,冀之南,汉 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rèn)惩山北之塞(sè)(yú)出入之迂也(yū)荷 担者三夫(hè dàn zhě sān fū)始龀(chè)无穷匮也(kuì)一 厝XXX(cuò)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为什么不平呢?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四季更替,又回到了原点。 3)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的心意太坚定了,无法 动摇。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山名。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人名。 3)何苦而不平。——不满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惩山北之塞(塞:)杂然相许(杂然:) 寒暑易节(易:)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惧其不已也(已:)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惩山北之塞(惩:)杂然相许(许:) 荷担者(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年且九十(且:)帝感其诚(感:) 而山不加增(加:)聚室而谋日(聚室:) 吾与汝毕力平险(险:)虽多之死,有子存焉(虽:)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2.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通,意为。 ⑵始一反焉通,意为。 ⑶汝之不惠通,意为。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为。 ⑸一厝朔东通,意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其: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D、之: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4、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 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 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5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A、河阳之北 B、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 D、渤海之尾 6.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7.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 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8、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愚公移山专题训练附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作者,名郑国人,战国 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始一反焉()⑵毕力平险()⑶杂然相许()(4)寒暑易节() (5)解释下列虚词。 而:面山而居()而.山不加增()聚室而谋() 之:河阳之.北(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以君之力()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操蛇之神闻之()() 跳往助之()告之于帝()冀之南,汉之阴()()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 以: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告之于帝() 3、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1)而( ) (2)其() A、面山而居。 A、其如土石何?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B、其妻献疑曰。 C、室而谋曰。C、帝敢其诚。 4、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 二、能力提高 (一)、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2.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今亡亦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4、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5.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二)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纪昀《阅微草堂笔记》)---200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原文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⑶惧其不已也已:⑷无陇断焉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何苦而不平? 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 __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 __ __; ⑶衡(衡山)阳_______ _____ 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 ___; 4.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四)、对比阅读 (一) 【甲】《愚公移山》(略)【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惩山北之塞()(2)固不可彻() (3)甚矣,汝之不惠()(4)虎亦寻卒去()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3.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二)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日:“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①神:灵性。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2、给下列字注音: 龀()匮()厝()孀()箕畚()() 3、解释句中的字: ⑴杂然相许: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⑷帝感其诚:)⑸而山不加增:⑹聚室而谋日: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通(),意思是。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思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意思是。 6、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以愚公、智叟为例具体说明。 7、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8、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 二、阅读第2-3段回答 9、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和。 10、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

11、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愚公的妻子献疑的话语中带有关心的语气,其目的是解决土石问题;智叟对愚公责难的言行话语中带有嘲讽的语气,其目的是阻止愚公移山。。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顶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句式,表现愚公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C、本文是古代神话的名篇,生动的情节带有寓言色彩,愚公移山成功反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文章以神话结尾,并非迷信,而是表明在生产力极其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神的力量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表现了当时人们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三、对比阅读 【甲】愚公移山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2)方磨铁杵()(3)始一反焉()(4)媪自言姓武() 13.【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 C 、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D 、跳往助之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5.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16.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17.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23《愚公移山》练习题 班级:座号:姓名: 一、解释句中带点的字: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面.山而居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4、毕力 ..平险 5、杂然相许.(许:) 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7、且.焉置土石 8、投诸.渤海之尾 9、叩.石垦壤 10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11、寒暑易.节 1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13、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 14、一厝.朔东 二、翻译句子 1、聚室而谋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4、投诸渤海之尾 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甚矣,汝之不惠 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10、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三、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四、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2、始一反焉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5、无陇断焉 五、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李白乘舟方欲行()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2)蝉则千转不穷(尽)(3)穷凶极恶(极端) 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 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政通人和(顺利)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5)通计一舟(全,整个) 三、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黄河今泛指一般河流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乃,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之于今义:各个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扛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即使,今义:虽然 六、阅读理解 1 、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2、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山之一毛:山上的一根草。 B、固不可彻:固执得不够彻底。 C、孀妻弱子:寡妇孤儿。 D、无穷匮:无穷无尽。 5、下列句意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不实惠呀。 B、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我死了,有儿子存在。 D、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一边答应一边逃走了。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 共50道单选题 1、方七百里,方的意思是? [单选题] A方向 B计量面积用语(正确答案) 2、年且九十,且的意思是? [单选题] A将近(正确答案) B暂时 3、惩山北之塞,惩的意思是?塞的意思是? [单选题] A警戒 B苦于(正确答案) 4、出入之迂也,迂的意思是? [单选题] A曲折,绕远。(正确答案) B拘泥保守,不切实际。 5、聚室而谋曰,聚的意思是? [单选题] A聚集(正确答案) B姓氏 6、吾与汝毕力平险,毕意思是?平的意思是?险的意思是? [单选题] A毕:完结,完成。险:危险。 B毕:尽,全。险:险峻之处。(正确答案) 7、杂然相许,杂然的意思是?许的意思是? [单选题]

A赞同(正确答案) B期望 8、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以的意思是?损的意思是? [单选题] A刻薄,恶毒 B使.......减少(正确答案) 9、且焉置土石,且的意思是? [单选题] A况且(正确答案) B并且 10、且焉置土石?焉的意思是? [单选题] A于是,于此 B往哪里,在哪里(正确答案) 11、遂率子孙荷担者荷担者三夫,遂的意思是?荷的意思是? [单选题] A肩负、扛(正确答案) B莲花 12、叩石垦壤,叩的意思是? [单选题] A磕头 B敲、打(正确答案) 13、始龀,龀的意思是? [单选题] A乳牙 B换牙(正确答案)

1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的意思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装土用的器具 B用箕畚装(正确答案) 15、始龀,始的意思是( ) [单选题] A开始 B才、刚。(正确答案)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的意思是?反的意思是? [单选题] A颠倒的;方向相背的 B同“返”,往返(正确答案) 17、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止的意思是( ) [单选题] A停止 B阻止(正确答案) 18、甚矣,汝之不惠,惠的意思是? [单选题] A恩惠 B同“慧”,聪明(正确答案) 19、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的意思是( ) [单选题] A头发 B草木(正确答案) 20、北山愚公长息,长息的意思是? [单选题] A长叹(正确答案) B休息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驿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始龀( ) 荷担( ) 孀妻( ) 箕畚(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⑶惧其不已也已: ⑷无陇断焉断: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然相许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 C. 寒暑易节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惩山北之塞 古义:今义: ②聚室而谋曰 古义:今义: ③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今义: 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 二、综合园地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8.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 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 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 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

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 ___; 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 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愚公移山》 1. 略 2. (1)草木 (2)亡,通“无”(3)停止 (4)隔绝 3. 1.D 苦:愁 4.①古义:苦于今义:处罚,警戒②古义:家人今义:指房屋、家、家族③古义:边上今义:指尾巴,末端,末尾 5. 《列子.汤问》寓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6.(1)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2)你太不聪明了。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班级:姓名: 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A卷:夯实基础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且】 2、【惩】 3、【塞】 4、【迂】 5、【聚室而谋】【室】, 6、【汝】 7、【毕力平险】 【毕】, 8、【指通豫南】【指】, 9、【汉阴】【阴】, 10、【杂然相许】【杂然】,【许】, 11、【献疑】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 13、【如太行、王屋何】【如……何】, 14、【且需置土石】 【且】,【焉】, 【置】,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诸】, 16、【荷担者三夫】【荷】, 17、【叩石垦壤】【叩】, 18、【箕奋】 19、【霜妻】

20、【遗男】 21、【始龀】【始】, 【龀】,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节】,【反】,【焉】, 23、【叟】 24、【甚矣,汝之不惠】 【甚】,【惠】, 25、【残年余力】 26、【毛】 27、【其】 28、【长息】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30、【不若】 31、【弱】 32、【虽】 33、【穷匮】 34、【苦】 35、【亡以应】 36、【惧其不已】 【已】, 37、【感其诚】 38、【一厝朔东】 【厝】,【朔东】, 39、【陇断】 【陇】,【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 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惩()山北之塞⑵甚矣,汝之不惠() .. 2.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第三层: 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 ⑶惧其不已也已:⑷无陇断焉断: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甚矣,汝之不惠! ⑵何苦而不平? 7.从课文研究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峻 B.甚矣,汝之不惠惠:“惠”同“慧”,聪明

C.虽我之死虽:即使 D.惧其不已也已:停止 9.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 B.河曲智叟亡以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其妻献疑曰其真无妈邪 D.汝心之固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 D.本文又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和他的家人为了打造一条通往家门口的道路而努力不懈的故事。这个故事中蕴含了勤奋、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故而常被用来作为阐述这些价值观的教育题材。以下是关于愚公移山的练习题及答案,让我们通过这些练习题来了解并思考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练习题一:简答题 1. 简述愚公移山的寓意是什么? 2. 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我们能够得出哪些启示? 3. 你认为该故事中的愚公应该如何看待困难和挑战? 答案一: 1. 愚公移山的寓意是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并付出持续努力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实现自己的目标。 2. 该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3.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愚公应该积极乐观地看待,坚信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应该将困难视为机遇,从中寻找到自我成长和提升的机会。 练习题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与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相符,相符的请写上“对”,不相符的请写上“错”。 1.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足够的信仰,就能够实现不可能 的目标。 2. 该故事中的愚公一直没有放弃,最终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及时调整目标,避免 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答案二: 1. 对 2. 错 3. 错 练习题三:填空题 在下列空白处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完整。 1.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________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2.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________困难,自信地面对。 3. 这个故事中的愚公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________。 答案三: 1. 努力

第24课 愚公移山 练习题(含答案)

第24课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第24课愚公移山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万仞(rèn)孀妻(shuāng) 无穷匮也(guì) B.魁父(kuī) 冀州(jì) 叩石垦壤(kòu) C.箕畚(běn) 荷担(hè) 一厝朔东(cuò) D.始龀(chèn) 智叟(sōu) 出入之迂(yū)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提出) B.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C.惧其不已也(已经) D.寒暑易节(交换)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下列与“何苦而不平”这一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也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河阳之北 D.河曲智叟亡以应 8.翻译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 (3)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9.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 。” (3)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是:“ , 。” (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 , ” (5)愚公认为能够移山的原因是:“ , 。” (6)文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 , 。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始龀()无穷匮也()一厝雍南()()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臾亡以应()(4)一厝朔东() 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箕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 B.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 C.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D.一厝.(xī)朔东,一厝雍南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提出) B.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C.惧其不已.也(已经) D.寒暑易.节(交换) 3.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 B.且焉.置土石有子存焉. C.以.残年余力以.君之力 D.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河.阳之北 D.河曲智叟.亡以应 6.根据提示用课文原文填空。 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其妻 “”,甚至邻人之遗男也“”;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课文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 ..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 ..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