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23《愚公移山》导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二)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三)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1课前可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励角度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俗话说,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读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读原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品尝出独特的滋味。

(二)自读感知1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读,根据要求相互评价。

)2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

(自读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准备向同学、老师求助。

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的进展情况。

)(三)合作解疑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检查自读(可用投影,也可课前打印)1、给加粗的字注音:万仞(rèn)惩山北之塞(chéng)(sè)荷担者(hè)箕畚(jī)(běn)始龀(chèn)无穷匮也(kuì)雍南(yōng)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3、辨析多义词:(1)焉且焉置土石(哪里)有子存焉(呢)(2)而而山不加增(可是,表转折)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饰)何苦而不平(表承接)(3)其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其妻献疑曰(他的,指愚公的)惧其不已(他,指愚公)4、翻译下列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甚矣,汝之不惠(3)其如土石何(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五)小组评价学习小组内,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巡视,解决学生争执不下的问题。

《愚公移山》导学案1

《愚公移山》导学案1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愚公移山》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义。

2、揣摩人物心理,根据不同人物语气朗读课文。

3、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了解课文寓意。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字词义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学习难点:. 领悟寓言故事的现实意义。

知识链接: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学法指导:查阅资料,了解《列子》及其作者。

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细研课文,通过质疑、讨论等,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通过当堂合作,探究交流及展示,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一、导入:《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我国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副同名的巨幅油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起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人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二、预习导学:(一)检查预习,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展示。

1、给划线的字注音:曾()始龀()穷匮()厝()万仞()亡以应()荷担者()箕畚()()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①始一反焉()②毕力平险()③杂然相许()④河阳之北()⑤⑥(二)自主学习,把握文意(朗读课文,走进文本,体会人物对话语气。

):1、齐读、分组分角色读。

教师提示句子停顿、人物的语气。

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愚公移山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愚公移山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 愚公移山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 愚公移山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3愚公移山一、自学导航㈠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2。

认识愚公形象,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㈡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二、自主学习1、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自主解决生字词读音.2、阅读课下注释,将重要的字词释义做勾画积累。

3、尝试译课文,在文中标注自己的疑难。

4、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

三、自主训练(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jīběn)仞.(rèn) 迂.(yū)魁.父(kuí) 箕畚..孀.妻(shuāng)始龀.(chèn) 穷匮.(kuì) 厝.(cuò)2.解释下列词语。

(1)迂()谋( ) 汝()险()指( )杂然( )许()献疑()焉()置( ) 穷匮()(2)通假字:反( )惠( )亡( )厝()陇()(3)一词多义的词语:方且曾固亡焉(4)常见的文言虚词:之其(5)古今异义词:惩、阳、阴、诸、毛、已、何苦(6)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箕畚、毕、聚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导学案 新人教版(2)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导学案 新人教版(2)

《愚公移山》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4、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1.翻译课文的方法指导。

(1)加。

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

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

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

如“仞”可改为“丈”。

当然,“仞”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仞”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3)补。

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

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

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5)省。

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

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

1、字音仞.()箕畚..()孀.()龀.()匮.()荷()2、词语(1)重点实词:许彻惧负匮(2)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河曲智叟亡以应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无陇断焉(3)古今异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何苦..而不平(4)一词多义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而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其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5)词类活用现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吾与汝毕.力平险聚.室而谋3、重点句子翻译(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4)河曲智叟无以应。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23 愚公移山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23   愚公移山

23 愚公移山一、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有关文言常识和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了解全文内容,学会在阅读中感知、理解文本。

理解故事深刻的寓意。

3、审视愚公这一人物形象,并链接生活理解其现实意义。

二、学习重点1、落实基础,以“言”促“文”,理解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2、明确故事寓意。

三、学习难点1、还原和重塑愚公这一人物形象,并链接现实生活理解其现实意义。

2、神话色彩结尾的作用。

四、知识链接1、关于《列子·汤问》《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今本《列子》八卷,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

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2、有关知识太行——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

五、自主学习1、教师示范朗读,正音、断句,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1)读准下列字音:仞()惩()塞()迂()汝()曾()遂()荷()叩()箕畚()龀()匮()亡()厝()朔()叟()孀()(2)用“/”标出下边句子中的停顿:1.惩山北之塞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勾画出难词难句,相互合作解决疑难;并品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艺术特色。

(1)解释划线词方七百里()河阳之北()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聚室而谋日()杂然相许()荷担者()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始龀()汝之不惠()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亡以应()帝感其诚()(2)辨析下列各词意思其妻献疑曰()年且九十()其惧其不已()且其如土石何()且焉置土石()以君之力()之操蛇之神闻之()无陇断焉()魁父之丘()焉汝心之固()且焉置土石()(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
教师寄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庄子的生平与哲学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自学庄子作品。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读了这篇寓言后,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五、体验活动
朗读课文删节部分,体会其中比喻的含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住地)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限)于时也。曲士(乡曲之士,指寡闻陋见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这里指浅陋)。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传说中的海水排放处)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尽)。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水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 大山也;方(正)存(在)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蚁穴)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称呼)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通“萃”,聚集)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继承),三王之所争(指争夺天下的战事),仁人之所忧,任士(担负职务的人)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三、研读课文。
1、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 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愚公移山导学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内涵;2. 掌握愚公移山的主要故事情节;3. 分析愚公移山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意义。

导学内容:一、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个老人愚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终移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是我国古代智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古代,愚公家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北山,一座叫南山。

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家的去路,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愚公决定动手移山,为了给子孙后代打开一条宽阔的道路。

愚公的邻居纷纷嘲笑他的愚蠢,并告诉他这个任务根本无法完成。

然而,愚公并没有被打击住,他坚信只要坚持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于是,他每天辛勤劳作,用他的铁锤砸石头,拼凑石头,一点一滴地移走了山上的岩石和土壤。

岁月流转,愚公年事已高,儿孙们陆续长大。

这时,一位孚北山和南山的神仙被愚公的坚持和努力所感动,决定帮助他。

于是,在神仙的帮助下,北山和南山终于被移走了。

三、愚公移山故事的智慧和意义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能够办成一件事。

愚公一直坚信,虽然任务看似艰巨,但只要行动起来,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成功。

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同时,愚公移山故事也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要被他人的嘲笑和否定所动摇,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

正如愚公一样,虽然别人认为他是愚蠢的,但他坚持不懈,最终获得了成功。

此外,愚公移山故事还教会我们要善于寻求帮助和支持。

虽然愚公坚韧不拔,但正是神仙的援助,使得愚公成功地移走了山。

这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妨向他人寻求帮助,共同努力,就能够战胜困难。

四、拓展思考1. 愚公移山的故事也可以启发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态度和行为,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和想法?2. 你认为愚公移山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和品质,我们可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这样的品质?导学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分析了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意义。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

3、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

难点: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谁都遇到过困难,遇到了困难是应该勇敢地克服还是选择逃避,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中有许多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终选择了对目标或理想的放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却是一位面对巨大困难敢于挑战敢于战胜的勇者,学习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我相信我们每一位都会实现人生既定的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

3、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三)作者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自学互动一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仞()箕畚()孀()龀()匮()荷()2、我能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3.齐读课文。

4.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自学互动二我能行,我最棒!1、一词多义。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3)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2、翻译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愚公移山
始一反焉(通“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通“措”,放置) 无陇断焉(通“垄”,高地)
方七百里(古义:方圆,指面积今义:方向) 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今义:惩罚)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寒暑易节(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什么今义:不值得)
面山而居(名词做动词,面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吾与汝毕力平险 (形容词做名词,险峻的大山)
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告之于帝。

(状语后置,应为“于帝告之”) 被动句:
帝感其诚。

(“帝”是被感动者) 省略句:
杂然相许。

(承前省略主语“家人”)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课 刖 预 习
「隐土
g 北(助词,的)
*跳往曲敢代词.指愚公) 且{
.甚矣,矗之不惠(助词■无义) [有子存茸'(语气助词,表停顿)
(且等置丄石(代词•哪里) 慶念献疑曰
(代词,他的,指愚公的) 任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讪残年余力(介词,凭•靠)
{命曲智叟亡以应(连词,用来)
年耳九十(副词”将近) 且壽置土石(副词■况且)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示例二:愚公移山是不可能成功的。

愚公虽然有坚定的决心,但是他们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工具 简陋,只有锄头、箕畚之类;人数太少,只有自己一家人和少数邻居。

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恐怕难以长久。

从现代科学来讲,山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事物, 它也有增高的可能, 而这种地质上的变化, 也会给移山带来无法克服的困难。

示例三:从现实可行性、功利效益的角度看,愚公移山不能成功。

从愚公的行动看,要挖去两座山
确实不容易,最后两座山也不是愚公凭人力移走的,而是神仙帮助移走的。

但是作者在本文中不是探讨 现实中移山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而是通过这个故事来阐述一个道理:虽然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只 要正视困难,敢于挑战困难,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菱” 课堂 电空 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对比衬托,表现人物。

例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

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 子孙后代的宏伟抱负, 对人力的无穷力量怀有坚定的信念。

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
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

两相对比,一个伟大,一个平庸。

作者在命名上别有
深意,特意将这两个人物加以颠倒:以“愚”命名大智大勇的愚公,以“智”命名鼠目寸光的智叟。

这 一颠倒,不仅加重
了对比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效果。

此外,还有京 城氏之子和智叟的对比。

京城氏之
子刚七八岁,听说愚公要移山就“跳往助之”
,而智叟却“笑而止之”。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例如写太行、王屋
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说明移山任务
的艰巨、显示愚公的气魄具有一定的衬托作用。

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 ,也从侧面反映
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不可动摇。

2.烘托渲染,情节巧妙。

全文篇幅较短,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开头写二山既高且大,而愚公仅以全家 力量来“平险”,已初见其
“愚”;接着写运土石,工具“箕畚”是十分简陋的,而倒土地点一一“渤海 之尾”又是十分遥远的,如此移山,看来更是“愚不可及”。

这些都是进行烘托渲染,而且这些仅仅是事
物表象,及至智叟前来阻止移山,愚公说出了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的道理,他的形象顿 时变得高大起来一一原来他的见解远远超过一般人,真是“大智若愚”啊!如此随着情节的发展由表及
里地写来,愚公的性格表现得极其鲜明。

故事中的一些细节如愚公妻子的“献疑”、京城氏孀妻之子的“跳 往助之”、智叟
写 作 方 法 运 用
的“笑而止之”等都很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人物语言,生动传神。

故事中的对话不仅有展开情节的作用,而且不同的对话表达了不同的语气,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思想 情态。

如北山愚公“聚室而谋”,是用商量的语气征询家人的意见,
由此引出妻子的“献疑”;妻子的“献
疑”,表示了对移山的关心, 又引起全家讨论“焉置土石”的问题,引出移山行动的开始; 河曲智叟的“笑 而止之”,表现了其思想顽固,引出愚公的驳斥,由此过渡到神话的结尾等等。

人物不同的语言都充分反
映了各自的形象特点。

【方法运用,片段作文】
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描写一个场景,表现事物的特点。

连日来的阴雨,今天终于停了。

太阳出来了,绽放出美丽灿烂的笑脸,天气格外明媚。

微风中似乎 掺杂着泥土的清香、鲜花嫩草的芳馨,沁人心脾,而我也一扫前几日考场失利的沮丧心情,以积极乐观 的心态去面对往后的学习。

愚公移山
翼亞、课后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聲京敷»课后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会了学生:
教 学
反 思 方法指导:
如何解答文言文拓展探究题
文言文拓展探究题是一种开放性试题,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最受关注的试题,也是最有分量和最精彩的试题。

因为它 重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的是考查学 生对作品的思想辩证、独特、创新的理解。

教 学 板 书
愚公 智叟 其妻
眼光长远 鼠目寸光
积扱献疑 (不愚〉
(不
遗男——跳往助之(相助)』 神灵__惧怕
I 出竝
天帝一感动!■烘托
对比
还存在的疑惑是:
[解题技法]
方法一:如果是欣赏题,我们可以借用现代文阅读中的解欣赏题的方法作答。

方法二:如果I是人物评价题,我们要根据人物性格特点作答。

方法三:如果是感悟题,我们要从文章寓意、人物的优秀品质、故事的含义等角度悟出道理作答。

方法四:如果是建言献策题,我们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方法五:如果是补充例子题,我们要根据要求列举出人物或事件等。

素材积累:
有关战胜困难的格言
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

――歌德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

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
涛的险恶了。

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

――贺拉斯
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莎士比亚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巴尔扎克
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

――拿破仑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