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育催生特色之花——记浙江省百年百强名校武义县壶山小学

合集下载

2017616壶山小学课程方案7

2017616壶山小学课程方案7

壶山小学课程方案2017年5月目录第一部分学校课改基本情况分析 (4)一、办学历史与现状 (4)二、办学规模与师资 (7)三、课改实践与探索 (7)四、课程发展愿景 (10)第二部分学校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 (11)一、办学理念 (11)二、办学特色 (12)三、办学目标 (13)四、育人目标 (15)第三部分学校课程建设目标与体系 (15)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5)(一)指导思想 (15)(二)建设目标 (16)二、学校课程的基本架构与体系 (17)(一)学校课程的基本架构 (17)(二)学校课程的结构模型 (20)(三)学校课程的结构体系 (22)(四)学校课程的具体设置 (24)第四部分课程实施与评价 (27)一、课程的实施 (27)(一)基础性课程实施 (27)(二)拓展性课程实施 (28)二、课程评价 (35)(一)课程评价方式 (35)(二)评价方法体系 (36)第五部分课程的制度与管理 (37)一、选课制度 (37)(一)选课指导制度 (37)(二)选课流程 (37)(三)选课基本要求 (38)二、课程管理 (39)(一)基础性课程管理 (39)(二)拓展性课程管理 (40)(三)“分层走班制”教学 (41)第六部分保障机制 (42)一、组织保障 (42)二、政策保障 (43)三、制度保障 (45)四、经费保障 (46)五、师资保障 (46)六、社会资源保障 (46)第一部分学校课改基本情况分析一、办学历史与现状(一)传明招文化精髓,开八婺风气先河壶山小学位于浙江省武义县,学校创办于1902年,国子监王式桢回乡秉承明招文化精神,引进近代先进教育思想,创办了壶山小学堂,设置理化生等现代课程,学制9年,成为金华市范围内最早的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曾有“开八婺风气之先”。

1912年,壶山小学堂改称为县立两等小学堂,1913年改称为县立壶山小学,学制六年,是辅导全县初等小学的中心小学。

武义壶山小学设计说明

武义壶山小学设计说明

壶山小学拆建规划设计说明总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地块地形图及对设计的要求。

2、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和规划要求。

3、现行国家及地方相关建筑设计法律、法规、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QJ37-87)《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599-8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二、工程概况:壶山小学前身为乾隆三年(1738)武义知县张人嵩创办的“近思堂”,后易名壶山书院。

光绪二十八年(1902),邑人王式桢秉承明招文化精神,引进近代先进教育思想,在原壶山书院的基础上创办了壶山小学堂及至今天的壶山小学。

武义县壶山小学是金华市范围内最早的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曾有“开八婺风气之先”的说法。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经历了抗日流亡办学等种种历史考验,在一代又一代“壶山人”的辛勤耕耘下,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从这里走出了着名篆刻家叶一苇、经济学家千家驹、画家畔景友、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加拿大华侨建筑工程专家王昌真等万余名学子。

学校现坐落于县城中心区壶山上街以南,城脚路以北,南门街以西,占地20多亩。

现有53个班级,师生2500多人。

学校是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配置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总控室、档案室、校史陈列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房等各种专用教室,以及音频广播系统、双向调控电视闭路系统、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随着武义县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发展,社会对学校办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现学校建筑多为建于上世纪中期的老建筑,伴着风雨飘摇了半个世纪日显破败的老房子与学校发展及提高教学条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现随着武义县对壶山上街历史保护街区综合整治的展开,拟在现学校原址重先规划建设新校区。

新校区建设地块拟总用地面积15946平方米,东西长约155米,南北长约140米,地势平坦,由老建筑原地基分为两个高差一米左右的台地。

抓住“再”字本质,促进意义建构——“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思考

抓住“再”字本质,促进意义建构——“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思考

抓住“再”字本质,促进意义建构——“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思考发表时间:2019-01-21T14:51:30.71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5期作者:汤建[导读] 《分数的再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对三年级分数知识的深化,更是后续学习分数、百分数的基础。

浙江金华市武义县壶山小学321200一、教学目标分析“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五上分数单元的第一课时。

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的产生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知道像1/2、1/3、1/3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并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已掌握了分母小于10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再次认识分数的意义。

那么,“分数的再认识”到底是“再认识”什么呢?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教材分四个环节呈现材料:一是“主题图”,安排了“拿铅笔”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拿出铅笔的“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也就是整体1)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

二是安排了“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三是 “画一画”:“一个图形的1/4是一个□,你觉得这个图形是怎么样的?”本内容是前一环节的逆向练习,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虽然这个图形(整体1)有可能不同,但组成图形的总的个数是一样的。

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是“练一练”,安排了三道图文结合题目和一道结合“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分数的再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对三年级分数知识的深化,更是后续学习分数、百分数的基础。

基于以上的分析,同时结合分数是属于代数领域的这一特征,我认为,本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经历对分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本质理解的建构过程。

市属初中小学聚集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评比结

市属初中小学聚集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评比结

市属初中、小学“聚集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评比结果小学组一等奖语文猜猜哪句话吸引了老师昌安实验学校孙敏霞纠正错位的“纽扣”东浦镇校虞婷娟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灵芝镇中心小学王萍未曾预约的精彩稽山小学沈林强课堂上跟着学生一起“放飞”柯灵小学骆海燕一份意外的收获马山镇中心小学王雅芳感悟生活绽放生活东浦镇中心校田鲁萍数学方便的“尺子”东浦镇三川小学许慧芳让学生主动成为数学知识的建构者柯灵小学倪志娣创造性地教探索性地学马山镇三星小学周美英《交换律》教学案例灵芝完小张华春由“一题多解”想到的……鹤池苑小学夏建梅在现实里学数学灵芝镇潞家庄小学金亚琴英语当学生反驳我时鹤池苑小学赵骐思品在反思中“成长”灵芝镇校应爱忠让思品课在生活中鲜活起来稽山小学水萍发现家庭的美,培养美的情感斗门镇柯灵小学董英英科学一颗久未出土的黄豆芽东浦镇中心校虞婷娟让猜想点燃智慧东浦镇中心校金国琴音乐拔动音乐的琴弦,让生命快乐地飞扬斗门镇袍谷分校盛红霞品味“音乐餐”稽山小学宋晓楠体育让缺萼的花朵同样绽放鹤池苑小学陈卡佳美术在美术学习中健全人格稽山小学许建国美的遗憾热诚学校徐文英二等奖语文一石击起千层浪稽山小学俞金爱多一些生命的触动灵芝镇曲屯小学蔡凌燕尝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设新型语文课堂鹤池苑小学金建芳一年级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潜力秀水小学钱燕群及时质疑精彩生成昌安实验学校吴淼峰拨起孩子心灵的诗弦东浦镇中心校何小芬让师生珍惜鲜活的课程资源斗门镇辨志小学阮源个性张扬精彩无限马山镇中心小学周晓英课堂,如何体现教师的价值马山镇中心校葛龙玲课堂因学生的互动而精彩灵芝镇潞家庄小学金红娣数学让新理念在老教材中体现东浦镇中心校林华美课堂,师生个性张扬的天空马山镇豆姜分校章盈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昌安实验学校刘云娟求知欲就这样点燃稽山小学赵晓军课堂,师生个性飞扬的天空灵芝镇中心校李招娣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稽山小学安华在自探中感悟在应用中提高马山镇中心小学屠芝娟让数学走向生活马山镇中心小学杨文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案例东浦镇中心校朱瑛英语对一堂课中几个教学步骤的教学反思稽山小学王继人延伸课外创新实践激发兴趣秀水小学丁美娟“空白作业本”灵芝镇嘉会小学吴菲娜思品活动性开放性社会性生活性稽山小学王建英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章玲萍遵循学生身心重视实践体验马山镇来有小学陈爱玉“我也是这样的人”马山镇中心小学陈英科学你闻到苹果的香味了吗?东浦镇中心校许芳芳蜗牛:多角度亲密接触东浦镇三川小学许慧芳“让学生会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马山镇中心小学阮华英音乐谈发现式学习的魅力马山镇安城分校金彩婷让旧内容焕发出新活力柯灵小学张娟快乐的小青娃东浦镇三川小学许慧芳体育老师,他们为什么在升旗时流泪秀水小学许珍斐愉快的一堂课昌安学校陶家鑫运用唱游形式进行体育教学灵芝镇校钱检成美术教学机智的闪光稽山小学池芳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东浦镇校赵红莲美术活动课后的感想灵芝镇校朱芬娟三等奖语文培养学生的主角意识马山镇安城分校金彩婷放开手,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斗门镇里谷社小学顾惠娥《小英雄雨来》教学案例灵芝小学叶永华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南洋中锐学校孙德玲朗读,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桥梁稽山小学王建英想说就说昌安实验学校郭飞驹尽情赞美吧! 东浦镇热诚学校许芳芳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东浦镇中心校徐亚芳《荷花》教学案例东浦镇鲁东小学田爱利让课堂的生成充满活力柯灵小学董燕萍激发热情体验感悟马山镇豆姜分校朱洪“互动”让课堂充满生命力马山镇储墅小学张剑随机采访趣化课堂生命活力得以释放马山镇三星小学傅仁英情境促体验朗读促感悟马山镇中心小学陶云娥火花来自学生的口误体验唤起满堂的精彩马山镇中心小学韩红娟老歌新唱灵芝镇嘉会小学金国泉数学在生活中体验,在开放中拓展灵芝镇央茶湖小学王新林《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南洋中锐学校王云云鼓励学生发表“创见”鹤池苑小学高玲娣《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秀水小学俞国娟在体验探究中成长灵芝镇央茶湖小学徐剑锋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东浦镇三川小学于良奕激趣探索运用东浦镇后社完小胡江卫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马山镇中心小学胡小华经历学习过程成为学习主人灵芝镇校金白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案例斗门镇辨志小学朱莉萍《平面图形的特征与计算复习》教学案例秀水小学冯海良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斗门镇敬敷小学吴慧明设计情境教学需防牵强附会马山镇王家埭小学杨秀娟在新课程理念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马山镇王家埭小学童佳让课堂源于生活,归于生活马山镇王家埭小学章慧铭《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案例灵芝镇蛟里小学罗海明英语学中激趣,悟中求理稽山小学王广平英语学习乐趣多东浦镇热诚学校张丹红B o o k4U n i t5 A L e t’t a l k 斗门镇柯灵小学朱菊根让孩子带着“兴趣”飞翔马山镇豆姜分校许芳思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感悟昌安实验学校王玉娟让学生关爱身边的残疾人马山镇豆姜分校徐爱玉《孝敬父母》教学案例鹤池苑小学章兰花走进学生的生活秀水小学金伟娟“提倡孝道从小做起”的探究活动东浦镇中心校鉴湖分校王国锋林美娟他们需要帮助灵芝镇嘉会小学高卢燕科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灵芝镇校金白莉新科学是探究过程的简约复现——争做一个优秀的儿童探究激发者稽山小学谢勇敢家庭支出问题的探究昌安实验学校诸永兴自主探究勇于创新柯灵小学金强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平台马山镇中心小学章建红音乐自主感受体验,合作创编表现东浦镇中心校徐宝佳“巧巧手”教学实践与反思灵芝镇犭央犭茶湖小学宋青“趣·活·情”音乐课堂教学的新元素马山镇东安小学周柏莉流行歌曲进入课堂马山镇豆姜分校王缀设置情景自主学习强化审美秀水小学葛香娣体育体育游戏《钻山洞》东浦镇校严尧江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性马山镇校张敏插上兴趣的翅膀,做学习的主人马山镇校陈建民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学得更主动灵芝镇校王国根“快乐体育”----从体育课准备活动游戏化开始灵芝镇校朱正元美术旧衣改装秀水小学马圣红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昌安学校黄国泉变废为宝斗门镇校王松劲一堂邮票设计课引发的思考马山镇校陈小刚初中组一等奖语文追寻真实的阅读文澜中学赵卓青让课堂充满智慧和乐趣一中初中部陈安灵感,在震撼中涌动建功中学朱红这就是我建功中学项磊“栽花”与“开花”文理学院附中钟珺红数学三张纸片引出一堂课文理学院附中余江“三十二”与“一十三”引发的问题与思考文澜中学滕建娥对地板铺设的教学设计建功中学周洁“数学实验”,初中数学新课堂上的灵韵之笔绍兴三中高首慧英语让学生愉悦在活动交流中一中初中部张文琴学生是一张白纸吗?一中初中部徐凤娟《Unit26 peaple and work Ls104》案例元培中学张开雅思想政治由一则案例说起元培中学顾碧俊教师----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建功中学钱旦阳历史与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选择》教学片段及反思文理学院附中陈藕仙一次有趣的“对抗”锡麟中学许志伟扮演社会舞台上的不同角色长城中学张剑虹科学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昌安实验学校金华新让学生充分的地体验树人中学钱永茂凸显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建功中学张秋生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怎样的有效支持绍兴三中宋华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学案例元培中学林国星音乐音乐课中的另类声音一中初中部祝国梁美术让学习·生活与艺术同在锡麟中学沈慧涛二等奖语文一石激起千层浪灵芝中学杨月萍摘记与心灵驿站一中初中部康顺虹如何进行教学中的“二度设计”元培中学叶莉敏浅入深出文澜中学黄湘茵体验,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南洋中锐学校姜佳忠戏曲大舞台绍兴三中陈萍一字之局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建功中学李江数学“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教学情景片断与评析袍江中学王文海合理设计问题平台,探究问题本质元培中学王一杰三角形的外角和建功中学葛延锋多边形的内角和灵芝中学陈桂君合作学习,创设课堂亮点文理学院附中俞菊妃给学生一个空间建功中学陈珏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吗?文澜中学何娟英语新课堂标准下一个老教材新教法的教学案例昌安实验中学赵琴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一中初中部方璐打破学生讲英语的“心理围墙”一中初中部俞莉莉你一定行! 元培中学黄芳思想政治一次青少年上网问题的教学尝试文澜中学王芳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文澜中学祝兆根让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心灵- 文理学院附中任晓红用心灵呼唤诚信建功中学钱盟历史与社会教师,你常与学生对话吗?建功中学高珺新课改下不一样的师生树人中学王彩琴当现代挑战传统时文澜中学谢玲芳太湖美与绍兴的水灵芝中学余雄关《学习改变命运》案例绍兴三中屠燕科学点燃探究过程中的星星之火一中初中部罗志定聚集新课程建功中学龚亮走进凸透镜成像的世界文理学院附中唐亚平姚国明《植物的一生》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文澜中学刘生艳让探究走进科学课堂中锐学校孙淑萍与孩子们一起探究光的颜色之谜文理学院附中王珺华观察太空文理学院附中杨毅生气——只因一错再错一中初中部陈建英劳技开拓课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锡麟中学胡庆云体育我的一堂篮球课长城中学丁明超体验—挑战—创新绍兴三中冯浩跳蝇的妙用锡麟中学刘建云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欢乐一中初中部刘青云音乐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文理学院附中丁刚琴自主探索立足创新昌安实验中学王澜美术我为校园添风采一中初中部沈安伟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袍江中学黄柏芳美术欣赏教学的误区及对策文澜中学赵蕴靖三等奖语文《皇帝的新装》案例建功中学周精炼珍视课堂中的“错误”长城中学张王芳让音乐回响语文课上文理学院附中陈肖蕾天光云影共徘徊元培中学高兴娟一堂作文评改课元培中学康伟央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马山镇中钟国娟“马的世界”综合活动案例建功中学陈丽萍语文小课堂这样链接天下大事情长城中学铁春燕《两小儿辩》教学案例昌安中学骆红我强,我说,我写;我颂,我忧元培中学郑黎盐作业成了标准答案之后文澜中学朱秋华真情相拥,从容为文一中初中部孟国焕数学“镶边与剪纸”案例片段一中初中部孔荣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元培中学孙皓绝对值南洋学校潘素珍动起来——《生活的轴对称》教学案例锡麟中学陈洁敏《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教学案例长城中学詹永宝统计鱼塘中几条鱼的教学案例昌安学校夏香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情趣一中初中部潘耀强还学生“自主权”一中初中部朱景华图形的镶嵌建功中学田明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课堂实录建功中学冯梅英语使每个学生学好英语文澜中学水青翚感受快乐建功中学李艳华把学生当人文理学院附中俞萍任务型教学的课外延伸 A Research on KFC 绍兴三中俞红霞Junior Book I Lesson 117 锡麟中学蒋志勤一分钟竞赛文理学院附中吴桂芳Junior BookⅡ Lesson 78 灵芝中学甘吉星加强语言意识,巧妙运用教材长城中学阮海燕思想政治以小见大,注重道德细节一中初中部舒乐飞在提问中发现问题文澜中学萧华琴《消费者权益》教学案例及反思绍兴三中季力寻觅绍兴先贤足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功中学朱刚旧教材与新理念之我见绍兴三中杨正康历史与社会让生活走进课堂文澜中学张国鈺让活泼的空气流畅在社会课堂上文澜中学宋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尝试——《来自家乡建功中学李瓯的报告》案例正确处理好个体和集体合作的关系马山镇中倪锐寻找鉴湖流城的水上人家绍兴三中王尧娟沟通与理解长城中学骆望强让合作学习融入课堂一中初中部杨宝珍我是社会小主人元培中学马天乐科学新课程的课堂是生成的袍江中学钟伟金一堂沸腾的课元培中学屠秀强在概念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袍江中学胡兴娥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长城中学陈利娟学生的一次实验设计树人中学徐燕炜学生的内心世界零距离接触马山镇中张南方探究性教学案例《平面镜成像》灵芝中学俞长亮科学探究锡麟中学严小利科学设计实验提高探究效率长城中学曹海娟科学探究引发的探究活动文澜中学郭巧巧劳技问题终于出现了文澜中学杨艳颜谈谈“任务驱动式”教学元培中学徐志军音乐我让流行歌曲进课堂元培中学蒋秋凤激趣----课堂的活力剂马山镇中李芳娟春的旋律袍江中学张静体育谁来领操树人中学董水军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欢乐锡麟中学陈淑英耐久跑后的最佳放松方法----慢走一中初中部孟观荣一堂失败的耐久跑测试课文澜中学周兆水美术激发兴趣发展想象昌安学校陈莉萍卡通画文理学院附中范军都市畅想绍兴三中王国明。

耕读传家源远流长斯霞精神薪火传承

耕读传家源远流长斯霞精神薪火传承

耕读传家源远流长斯霞精神薪火传承作者:斯剑光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0年第01期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这些日子阴雨绵绵,幽思也绵绵。

走进斯民小学,就能看到在翠柏间有一尊汉白玉雕像,她就是我们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斯霞老师!斯霞老师是在斯民小学读的小学,浙江省百年名校斯民小学是她的母校,她在这里受的启蒙教育,现在,她又回来了,她成了斯民小学永远的骄傲!斯霞曾名碧霄,于1910年12月出生于浙江诸暨斯宅盟前畈。

斯霞是斯民小学出去的优秀生,1922年,斯宅山洪爆发,空前的大水冲毁了良田和房屋。

当时乡里面最漂亮的二层楼房,乡亲们称为“洋学堂”的斯民小学也被毁坏。

已经读到小学五年级的小姑娘斯霞,眼看还有一年就要小学毕业了,却被这场洪水中断了学业。

为了继续读书,在亲友们的鼓励和资助下,只有13岁的斯霞向堂房姑母借了一张小学毕业文凭,改了名字,冒称自己15岁,到杭州去考女子师范学校。

女子师范学校的学制是一年预科,四年本科。

1927年斯霞毕业时,已经是一位18岁的少女了。

师范毕业后,她先后在绍兴第五中学附小、嘉兴县集贤小学、肖山湘湖师范、南京东区实验小学、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南京师院附属小学等任职。

解放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2004年1月12日晚,一代名师、著名教育家斯霞因病在南京鼓楼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4岁。

那一刻,青山垂首,大地无声。

斯人未老看旗上大书童心母爱,霞光已化有心中名句寸草春晖。

这是斯霞一生的写照。

斯霞,被誉为“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人们没有忘记斯霞,数十年来,斯霞赢得众多的荣誉,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小学特级教师,第5届“樟树奖”获得者,被聘为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当选为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斯霞的母校斯民小学也没有忘记斯霞,特地建成了斯霞纪念室、斯霞汉白玉塑像。

在第23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由中国教师报、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主办的“斯霞教育思想研讨会暨斯霞塑像揭幕仪式”于2007年9月6日在秀丽的江南古镇诸暨东白湖,在斯霞的母校——斯民小学举行。

创建文化乐园(壶山郑茂光)

创建文化乐园(壶山郑茂光)

创建珍爱文化乐园,提高学校办学品位——洋口镇壶山完小校园文化建设解说词郑茂光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能有机会向各位领导介绍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请允许我代表洋口壶山完小全体教师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信各位今天的参观一定是轻松愉快的,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之树”,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使教风、学风、校风健康形成,收到环境育人的效果。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壶山完小是一所农村小学,经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学校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今的壶山完小,不仅校园环境优美,还逐步形成了“博学、勤思、创新、超越”的校风,“科学、严谨、民主、和谐”的教风和“勤学、好问、乐读、静思”的学风。

只要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具有教育性,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这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

小学部一、校园外显文化下面,请大家随同我一起参观我校的小学部:我校这一次的文化建设以“珍爱”为核心,请先看我们的校名:这是由王晓丰校长亲笔题字的校名——壶山完小,有了这个校名,整个校门既显得高大雄伟,又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走进学校,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主教学楼的八个大字——“冰壶秋月,高山景行”(这是我校的校训),出自于郑茂光校长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他巧妙地把“壶”、“山”二字嵌入校训中,意蕴深远。

冰壶秋月,比喻洁白明净,时刻告知全校师生在品行上要像玉壶一样纯洁明净,而高山景行则是提醒我校师生在行为上要正大光明。

现在,请各位领导近观我校的小学部教学楼:一楼安排有三个教室,楼道的左边分布着一二年级的教室,墙壁板块设计以“珍爱传统文化”展开,分有“开心读唐诗”(《山行》、《游子吟》)和“华夏文化”(万里长城、北京故宫)两大板块,以便于学生能领悟中华文化之精髓所在;楼道的右边分布着三年级教室和储藏室,靠最右边张贴着学校简介和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精彩展示,三年级教室墙壁版面以“珍爱生命”为主题,设有“禁烟标志”这一板块。

快乐考试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

快乐考试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

美丽班集体 个性化课程 乐学社团
小鬼当家 阳光体育
半月池文艺社 少年工程院
乐考
分数→ 能力 终端→ 过程
(特色——真实评价)
关注学习过程又追求终端效果 真实学习 、真实评价
以游代考 过程竞赛
第5 页
乐读相长 Happy learning
(一 )综合素质的乐考评价: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美丽教室美丽班队集体建设和公民素养 、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
、学 美丽故事
业水平和学习素养 、艺术素养 、
实践能
美丽行为
力和创新精神等 ,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的释放“美丽班队集体 ”的“美丽元素 ”
美丽学生
养成状况。
第 38 页
我们的感悟
专家指导 科研引领 让课改在实践中完善 全员参与 , 突显骨干科研教师的潜能 营造氛围 , 家长 、学校 、社会积极参与
乐考实施 Implementing happy
examination
项目落实
在整个考试改革过程中 , 每位参加乐考的孩子都 有一张游园卡 , 每参加一个项目 , 评委按学生的表现 盖上星星
与传统的期末考试相比 , 一二年级期末乐考都稍有 提前 , 一般都选择在正式期末考试之前的那个星期六 。
第一 次乐考 , 我们设置了8个考场 , 每个考场配备8 名评委 , 那除了平常的教师当做评委外 , 为了提高评价 的公平性 , 增加评价主体 , 我们决定在一年级中每班按 自愿 、有选择的选了8位家长当评委 , 6位家长当小组领 队 , 分别称为家长评委及家长指导师 , 放手让学生 、家 长当主角 。
第 10 页
以游代考
Happy examination

教育科研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教育科研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教育科研引领学校持续发展壶山小学有着科研强校的历史。

从1994年开始,学校就在“科研兴校”的口号下,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先后启动了“小学生漫画故事德育教材教法实验研究”、“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科幻•设计•制作》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等一系列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并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科研,改变了已往科研中“课题加论文”的操作模式,“让科研相约课堂,为师生共同成长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

2006年,学校实施“小学教育中体育文化的提炼与普及研究”(省级课题)后,以体育文化为突破口,深化学校文化建设,使学校发展步入了新阶段。

“小学教育中体育文化的提炼与普及”课题,以体育教学或活动中体育项目的学习、体育知识的渗透、体育精神的感染为依托,开展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旨在发展学生基本的运动能力和技巧,丰富学生的运动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最终形成以体育为特色的校本文化。

这种特定的文化建设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

根据活动组织的形式、参与人员和活动形式的不同,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由各科室、学科、社团组织的单独活动,由学科之间、社团之间、学科与社团之间联合组织的活动,由学校组织的全校性的综合活动。

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又统一到学校近年来开展的“争当阳光少年”活动的主线下。

同时结合奥运,学校还确定了“争做好福娃”的阶段性主题活动目标,使学校当前的体育文化建设与已往的教科研一脉相通。

与先前的教育科研比较,这次的课题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依托学校管理体系,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不管以什么为特色,都应该融入到学校的常规工作中。

为此,我们依托学校现有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等各科室的职能作用,使这次的课题研究真正渗透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避免了已往科研主要靠教科室推动的被动局面,使科研工作趋于常规化。

教务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教务处的职能决定其应该成为实施科研的主导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