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仍然难解农民“贷款难”

合集下载

不要抵押 农民为何还是贷款难

不要抵押 农民为何还是贷款难

农民贷款难,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相当的可抵押物。

今年5月,徐州市铜山区在省内率先推出政府主导的惠农贷款项目,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三方联手为家庭农场提供金融支持。

这个项目创新之处,是农民无需抵押和担保即可获得贷款。

然而记者了解到,该新政推出半年来,获贷农户仅有31户。

一边是农民迫切的资金需求,另一边却依然是融资难。

惠农创新之举,为何仍然难解农民“贷款难”?11月,徐州的最低气温已经跌至10摄氏度以下,铜山区黄集镇启丰家庭农场主耿红军心里有些焦急。

“天越来越冷,最多再过一个月就要给大棚换毡毯了,急用钱啊。

”耿红军盘算着,自家50多个蔬菜大棚,过去用的草毡子保暖性能一般,起大风还容易刮跑,今年换上专业的毡毯,每个棚就要万把块,一下子就要砸进去50多万元。

耿红军申请了20万元,这也是该项目每户放贷的最高金额。

“商贷的利率要13%以上,还要找担保人,既不划算还麻烦。

”耿红军算了一笔账,参加家庭农场贷款,银行利率9%,保险费由贷款保证保险和意外险加在一起为2.2%。

也就是说,耿红军每年算上利息和保费共2.24万元,即可在无需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贷款20万。

这笔账,挺划算,可是真正想得到贷款,并不容易。

耿红军目前还在焦急等待银行和保险公司审核中,“如果实在批不下来,就拿卖苗子的钱有多少弄多少。

”与耿红军相比,马坡镇汇衡家庭农场主支广波算是“幸运者”,他第一批便获贷20万元。

支广波告诉记者,他的农场饲养了3万余只种鹅,是目前徐州最大的种鹅养殖场,年产值达1600余万元。

不过,这20万元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一周的饲料钱。

记者了解到,家庭农场目前在多地蓬勃发展,仅江苏已有上万家。

这些新型的农村生产组织,急需资金支持。

为了扶持家庭农场发展,铜山试点推出无抵押贷款,并由农工办对有备案的338户家庭农场进行了贷款推荐,最终获得贷款的只有31家。

贷款难,一个重要原因是审核过严。

记者找到一份审核标准,除了购买指定保险外,还要求农场主年龄在25岁至60岁,具有铜山常住户口或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3年以上,经营农场一年以上,无不良社会或商业信用记录,等等。

农民贷款难与农信社难贷款的症结

农民贷款难与农信社难贷款的症结

农民贷款难与农信社难贷款的症结农民贷款难与农信社难贷款的症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资料不完备:很多农民无法提供充分的贷款申请资料,包括土地证明、收入证明、信用记录等。

这使得农民无法满足贷款机构的要求,导致贷款难度增加。

2. 缺乏信用记录:由于大多数农民没有银行账户或信用卡,缺乏信用记录成为农民贷款的一个难题。

信用记录能够反映个人的还款能力和诚信度,如果没有信用记录,即使农民有还款能力也很难获得贷款。

3. 风险大、收益低:农业生产具有不稳定性和季节性,由于天气因素、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经营风险较大。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的收益相对较低,贷款机构可能对农民的还款能力持怀疑态度,导致农民贷款困难。

4. 贷款利率高:一些农民贷款机构对农民实行较高的贷款利率,这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并降低了贷款的可行性。

5. 不良贷款风险:农民贷款由于其风险较高,贷款机构往往对农民贷款持谨慎态度。

农民信贷的不可追溯性、农户主体能力的判断以及风险的尽量回避都会导致农民贷款难度增加。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农民贷款培训与指导,帮助农民了解贷款申请流程、准备必要的资料,并提前规划农业生产需要的资金。

2. 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推动建设统一的农民信用信息系统,收集和记录农民的信用记录,便于贷款机构评估和审批贷款申请。

3. 设立专门的农民贷款产品,降低农民的贷款利率,提高贷款可行性。

4. 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金融发展,通过发展农业产业链条,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吸引更多的贷款机构参与农民贷款。

5. 引入担保机构或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提供多元化的风险保障,降低贷款机构对农民还款能力的担忧。

6. 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教育,提高农民的财务管理能力和信贷意识,以提高贷款的成功率。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缓解农民贷款难与农信社难贷款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如何解决农村经济中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如何解决农村经济中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如何解决农村经济中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1. 背景和问题的提出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贷款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持。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健全,农户和中小企业难以贷款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不仅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给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困扰。

2. 问题的原因2.1 农村金融市场不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的缺失和不健全是导致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农村,银行往往缺乏经营网点,对贷款的审批更加严格,借贷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

2.2 农村市场信息不对称在农村,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往往难以评估农户和中小企业的借款风险和收益,并且常常因为资料不齐全、抵押品不足而导致无法筛选出合适的借款人。

2.3 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信用不足农村居民的贷款信用历史往往不被信任,这是由于农村居民的信用审查标准过高、征信环境落后等因素导致的。

3. 解决方案3.1 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为了解决农户和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必不可少。

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互助金、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提高它们的贷款发放能力。

此外,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它们依法合规经营。

3.2 加强信息披露和公示农村居民的资产形式多样,资料不全或抵押品不足往往导致借款失败。

为解决这个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客户的调查和评估,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信息披露和公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客户真实的资产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提升金融机构的评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3.3 加强对农村居民信用评估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应该加强对农村居民信用评估。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信用背景评估机构,通过建立完整、稳定、可靠的农村居民信用体系,增加畜牧业、农业、林业、渔业等领域的信用资本,提高农村居民的贷款信用水平,解决债务违约率高的问题,促进农村贷款发展。

2024农民贷款难与农信社难贷款的症结

2024农民贷款难与农信社难贷款的症结

2024农民贷款难与农信社难贷款的症结一、农民贷款难问题农民贷款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贷款门槛高。

由于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担保人,很难达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导致农民无法获得所需的贷款。

贷款额度低。

即使农民能够获得贷款,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风险的考虑,往往给予农民的贷款额度较低,无法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贷款期限短。

目前,农民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期限较短,一般在一年以内,这使得农民无法进行长期投资和发展。

贷款利率高。

由于农民缺乏议价能力,贷款利率往往较高,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和还款压力。

为了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降低贷款门槛。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对农民的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进行深入了解,降低抵押物和担保人的要求,提高农民获得贷款的机会。

提高贷款额度。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和项目风险情况,合理提高贷款额度,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延长贷款期限。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农民的投资和发展需求,适当延长贷款期限,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发展。

降低贷款利率。

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等方式,降低农民的贷款利率,减轻农民的负担和还款压力。

二、农信社难贷款问题农信社作为服务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支持农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农信社也存在难贷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贷风险较高。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业信贷风险较高,使得农信社在发放贷款时面临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信贷需求不足。

由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民对信贷需求不足或者缺乏信贷意识,导致农信社的信贷业务规模难以扩大。

信贷管理不规范。

在一些地区,农信社存在信贷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如违规操作、缺乏风险控制等,导致不良贷款率较高,影响了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农信社难贷款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风险管理。

农信社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降低信贷风险。

农户贷款难分析(DOC)【精选】

农户贷款难分析(DOC)【精选】

对目前农户贷款难问题的分析目录一、论文提纲———————————————————3二、内容摘要,关键字(中、英文)————————4—6三、正文—————————————————————7—16一、农户贷款难问题的成因二、破解农户贷款难问题的对策四、参考文献———————————————————17论文提纲一、农户贷款难问题的成因(一)农业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农业贷款的风险较大(二)农村金融组织现行利率政策加剧了农户贷款难度(三)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相对较差,阻碍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四)信贷风险体系和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农户达不到农村金融组织和机构的贷款条件而难以取得贷款(五)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农户贷款,特别是农企贷款难以满足二、破解农户贷款难问题的对策(一)建立和完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二)建立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与广大农户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三)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为农户贷款创造良好的氛围(四)健全和完善与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相配套保障机制,为农户贷款创造条件(五)构建和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解决农村地区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户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基础的单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之一。

当前在广大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资金缺乏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

不论是发展生产,还是自主创业,或是从事经营活动,对于缺少原始积累的广大农户来说,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农户“贷款难”以成为倍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使得农户能够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让农村金融机构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话题。

本文主要从农业产业自身特点、农村金融组织现行利率政策、农村地区信用环境、信贷风险保障体系、信贷资金供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户贷款难农村金融组织体系Synopsis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untry, the rural econom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farmers as the rural rconomy and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basic units are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one of the key link. Presentin the vast rural areas, the da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 lackof funds are not open around the problem. Whether the developmentof production, or their owh businesses, or engaged in business activitiesfor the lack of primitive accumulation of bast numbers of farmer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funding support. Farmers “loans” has becomea closely watched the hot and difficult questions, how to effectivelyaddress so farmers can have an effective financial support, so that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invest more funds in support of the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worthe of our careful consideration and explore the topic.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fromagriculture, rur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currentinterest rate policy, the credit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credit riskguarantee system, credit supply and demand of funds etc. were analyzed.Keywords: farmers loans to rur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 system对目前农户贷款难问题的分析长期以来,农户贷款难一直是农村经济中的一个“久治不愈”的问题。

当前农村信用社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农村信用社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农村信用社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宁陵县张弓镇刘志甲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利用小额贷款,大力支农扶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贷款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贷款难、农村信用社收贷难问题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发展。

影响农民贷款难、农信社收贷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贷款不能正常偿还及放贷的主要原因(一)内部因素1.农村资金长期短缺,农信社不能适时满足农民群众的资金需求,一旦贷款到手,贷户便产生长期占有欲望。

整个豫东地区成为放贷的高风险区,放贷无法收回。

信用社实行的放贷终生追究制,信贷员怕担风险,受处分。

大量从农村或县城区吸收的存款不得不被调走或流向非农产业。

2.贷熟不贷生,贷亲不贷疏,使贷户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信用社长期处于信贷资金短缺的状态,农民要想贷款,不得不找熟人、托关系,有的因为无关系长期不能得到信用社的贷款支持,失掉了不少赚钱的机会,对信用社产生不满心理,一旦贷出款,就不准备还。

曾有这样的口头禅:“生人贷款真正难,贷出咋能再归回”。

3.贷款期限不合理。

通过对基层信用社的贷款借据的查阅,贷款实际用途与借款期限不相匹配。

有个别信贷人员不尊重客观实际,不按生产周期,不与借款人协商,随便给贷款定期限。

不按信贷员说的期限办,贷款就告吹,长的不超过一年,大部分在6个月左右。

由于借款期限定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到期贷款的按期收回。

4.垒大户投放,一家企业多社贷款,形成集中投放风险。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后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集体金融企业,企业自主权不断增大,但每个信用社为了自己的利益,同一个信用社的信贷员为了自己的利息任务对一些好的企业或经营好的个体户趋之若鹜,会找上门去主动要求给其贷款。

投入一笔贷款后,信用社为了保持贷款能正常收息,保证企业正常营运,贷户一旦再有资金需要,就不得不接着继续给以新的资金投放。

农民贷款难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民贷款难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民贷款难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一、根本情况××县地处××市西部,辖3镇7乡1个国营农场,118个村居委会1633村民小组。

现有国土面积3208平方公里,有耕地542978亩。

2022年末总户数80406户,其中农业户数72440户,占总户数的90.1%,总人口336189人,农业人口308518人,占总人口的91.77%。

2022年农民人均总收入41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2元。

受现有金融体制和相关政策的局限,农民贷款难一直是制约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难题。

当前为我县农村提供金融效劳的主要有农业开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而农业开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只对企业、团体提供效劳,不为农民个人贷款。

为农民个人提供贷款效劳的就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2022年底,农行发放惠农卡6411张,发放小额贷款3497万元〔其中甘蔗种植3297万元、茶叶种植200万元〕;有46344户农户在信用社贷款,贷款总额13428万元。

二、农民贷款难的原因(一)从金融机构本身分析自从1996年以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全面撤出××,独家经营的农业银行也开始走商业化道路,将营业网点撤并到经济相对兴旺的地段,并将农行资金以农业为主转向了工商业并举,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城镇。

农村信用社便顺理成章成了农村金融主力军。

那么,农民能否从农村信用社取得贷款,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信用社的意愿和行为。

1997年人民银行颁发的《农村信用社管理规定》对农村信用社性质的表述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效劳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这一定义表达了国际通行的金融原那么,即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再加上一个非盈利性〔不以盈利为目的〕就完整了。

这一定义同时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目标:主要为社员效劳。

这是合作制的初衷,也是合作制金融与商业金融的根本区别所在。

三农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三农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所谓小微三农贷款指的是面向小微企业、三农的贷款。

由于小微企业、三农的收入低、效益不稳定,金融机构与他们进行合作风险相对较大、回报相对较低等,直接导致他们贷款难的局面。

而小微三农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项:
一、风险较大
1、缺乏金融机构认同的抵押物。

以农户小额贷款为例,农户无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而农村土地、荒山、塘堰等承包权还没有专门的评估机构,很难对它们具备的价值进行评估。

流转机制也没有正式建立,很难实现交易,农村房产还没有办理符合贷款担保抵押条件的《产权证》,且农村房产就是抵押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也很难变现。

农村又没有类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之类的社会中介机构如深银联。

2、法律诉讼维权困难。

因为笔数多,金额小,利润低,因此造成法律诉讼成本高,胜诉了难以执行或者无法执行导致金融机构损失。

二、信贷人员人手缺乏
难以了解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经营状况,信息不对称、不明了,信贷人员无法作出贷款选择。

因为贷款收益低,成本提高,何况金融机构均实行严格的信贷责任人赔偿制度,一旦贷款发生损失,贷款责任人要全额赔偿。

信贷人员若多发放贷款,风险增大,赔偿的几率也就增大。

其惧贷心理加剧了小微三农贷款难。

三、金融机构的管理困难
因为贷款数量多,金额小,贷款发放人多,收到天灾或者其他因素影响,追责困难导致金融机构不良率过高,经营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何仍然难解农民“贷款难”
农民贷款难,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相当的可抵押物。

今年5月,徐州市铜山区在省内率先推出政府主导的惠农贷款项目,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三方联手为家庭农场提供金融支持。

这个项目创新之处,是农民无需抵押和担保即可获得贷款。

然而记者了解到,该新政推出半年来,获贷农户仅有31户。

一边是农民迫切的资金需求,另一边却依然是融资难。

惠农创新之举,为何仍然难解农民“贷款难”?
11月,徐州的最低气温已经跌至10摄氏度以下,铜山区黄集镇启丰家庭农场主耿红军心里有些焦急。

“天越来越冷,最多再过一个月就要给大棚换毡毯了,急用钱啊。

”耿红军盘算着,自家50多个蔬菜大棚,过去用的草毡子保暖性能一般,起大风还容易刮跑,今年换上专业的毡毯,每个棚就要万把块,一下子就要砸进去50多万元。

耿红军申请了20万元,这也是该项目每户放贷的最高金额。

“商贷的利率要13%以上,还要找担保人,既不划算还麻烦。

”耿红军算了一笔账,参加家庭农场贷款,银行利率9%,保险费由贷款保证保险和意外险加在一起为 2.2%。

也就是说,耿红军每年算上利息和保费共2.24万元,即可在无需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贷款20万。

这笔账,挺划算,可是真正想得到贷款,并不容易。

耿红军目前还在焦急等待银行和保险公司审核中,“如果实在批不下来,就拿卖苗子的钱有多少弄多少。


与耿红军相比,马坡镇汇衡家庭农场主支广波算是“幸运者”,他第一批便获贷20万元。

支广波告诉记者,他的农场饲养了3万余只种鹅,是目前徐州最大的种鹅养殖场,年产值达1600余万元。

不过,这20万元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一周的饲料钱。

记者了解到,家庭农场目前在多地蓬勃发展,仅江苏已有上万家。

这些新型的农村生产组织,急需资金支持。

为了扶持家庭农场发展,铜山试点推出无抵押贷款,并由农工办对有备案的338户家庭农场进行了贷款推荐,最终获得贷款的只有31家。

贷款难,一个重要原因是审核过严。

记者找到一份审核标准,除了购买指定保险外,还要求农场主年龄在25岁至60岁,具有铜山常住户口或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3年以上,经营农场一年以上,无不良社会或商业信用记录,等等。

除去这好些前提条件,最关键的一条是,银行和保险公司要实地查看农民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才能考虑贷款。

耿红军对记者说,大多家庭农场刚起步,有的还不赚钱,或者赚
得很少,目前很难看到大的收益。

这导致贷款十分困难。

“真正把它当"救急钱"的小农户,往往难贷上;个别大户有规模,但最高20万的限额,对他们来说不解渴,这就形成一个"怪圈"。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贷款方,银行与政府、保险公司也有顾虑。

项目推出时考虑了风险控制问题,铜山财政出资5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再加上保险的介入,形成了三方风险共担。

一旦农户无力还款,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三方按照1:2:7的比例分担。

不过这一机制也是“双刃剑”,由于政府参与赔偿,不得不考虑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担心出现大面积“死账”,所以推动时显得十分谨慎。

徐州邮储银行铜山支行负责人吕洪利说,他们对每一个农场都进行了实地考察,“有些农场的场地、设备、管理都不到位,我们怎么敢放贷?”
在徐州人保财险铜山支公司副经理宋行看来,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因无力还款导致的风险问题,但三方共担风险,也让每一方都格外审慎。

“在农场主不需要抵押担保的条件下,实际上我们保险公司扮演了担保人的角色,贷款还不上,"大头"是我们赔。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认为,制约农业信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农民缺少抵押物,从这一点来看,铜山的探
索很有意义。

不过,要进一步做好这项惠农新政,最重要的是先要解决银行与农民之间的信任问题。

对于农民和农场主来说,需要自身规范经营,减少银行顾虑。

银行可通过建立农民信用评级等方式,增加互信。

同时,作为地方政府,可以进一步发挥财政的杠杆引导作用,除银行无抵押贷款外,还可建立包括税收优惠、担保奖补、保险补贴、融资奖励和风险补偿的配套体系。

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参与设立农业担保公司和农业发展基金,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性担保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