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与人格对大学生压力的影响

合集下载

领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关系:主动性人格的中介作用

领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关系:主动性人格的中介作用

领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关系:主动性人格的中介作用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问题越来越重视。

大学生身处转折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如何适应并成功应对这些挑战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生涯适应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主动性人格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本文将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关系,以及主动性人格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一、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关系所谓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得到的来自他人的物质与精神资源,能够满足个体在生活中的需要,帮助个体应对各种压力与挑战。

而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学业、人际、情感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积极应对,自我调节,实现自我价值并与环境协调的能力。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关系已经被广泛研究和证实。

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减少负面情绪,有助于解决问题,提高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工作。

二、主动性人格的作用主动性人格指的是个体能够自我激励,积极主动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对于个体的适应和成就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拥有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更能够主动地寻求社会支持,更善于应对问题和挑战,拥有更高的生涯适应力。

主动性人格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关系中很可能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三、主动性人格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综合分析,研究发现主动性人格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拥有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更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社会支持,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生涯适应力。

主动性人格也会促使个体更主动地去适应和改善环境,提高适应力水平。

主动性人格对于社会支持和生涯适应力之间的关系也起到了调节的作用,即主动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会支持与生涯适应力之间的负面影响,使这种关系更加稳定和积极。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广大大学生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

而社会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资源,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具体的影响机制。

一、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社会支持是指来自家庭、朋友、同学、师长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它可以在大学生面临困境和挫折时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和理解,以及实质上的帮助和解决问题的支持。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支持有助于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以及就业压力等都可能给他们带来心理负担。

当他们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关怀时,能够减轻这些压力,提升心理适应能力,增强应对困难的信心。

其次,社会支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

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对自身能力的认同感。

当他们获得来自他人的鼓励和赞许时,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挑战和困难,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此外,社会支持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情感状态。

在面对负面情绪和心理困境时,获得社会支持可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提升情感的稳定性。

以朋友间的互相倾诉、家庭成员的关怀和理解为例,这些支持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到情感上的温暖和安全感,从而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社会支持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大学生与他人的联系和关系质量,增加社交资源,从而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与他人保持紧密的互动和联系,有助于大学生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减少孤独感和压力感,对心理健康的发展非常关键。

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机制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支持可以通过提供安全感、增加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等途径,降低大学生产生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的风险。

社会支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还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而社会支持作为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支持,简单来说,就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给予个体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对于学生而言,这些支持可能来自家庭、学校、朋友以及社区等多个方面。

首先,家庭是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首要来源。

一个温暖、和谐、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

父母的关爱、理解和鼓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父母的耐心倾听和合理建议,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相反,如果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对学生过于严厉或冷漠,那么学生很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起着关键作用。

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这样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专制型或放任型的教育方式,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信、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学校也是学生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场所。

老师的关心和指导、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互助,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位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老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批评和指导,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同样不可或缺。

在学校里,学生们一起学习、玩耍、成长,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友情的温暖。

当遇到困难时,同学的陪伴和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心理韧性。

此外,学校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课程等,也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支持和引导。

朋友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伙伴。

大学生社会支持、控制感在压力源——压力反应中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社会支持、控制感在压力源——压力反应中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社会支持、控制感在压力源——压力反应中
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源,如学业
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金融压力等。

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压力,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社会支持和控制感是两个
重要的心理因素,能够对大学生面对压力源时的反应产生影响。

社会支
持指得是一个人通过社交网络获取到的各种资讯、物质、情感、评价等
资源,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控制感则是人们对自
己生活中的环境和经验以及自己行动的控制感受。

这两个因素在大学生
面对压力源时扮演的角色值得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社会支持和控制感在压力源——压力反应中
的作用,并探究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源时的差异。

三、研究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以南京市某大学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为样本,将社
会支持和控制感作为自变量,将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
金融压力等作为因变量,研究其对压力反应的影响。

四、研究预期结果
预计大学生社会支持和控制感对面对不同压力源时的反应有明显影响,同时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
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同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特殊群体,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被提上日程。

社会支持作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地调节和促进作用;而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容易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

因此,重视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支持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的,在同一社会背景下对社会支持的普通定义并无理解上的困难,但作为一个科学研究对象或学术术语,目前国内外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支持概念,各个领域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支持进行了解释。

目前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克布(Cobb,1976)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社会的其它成员的关心、爱、尊重和重视的一种行为或信息,或者是导致个体相信自己属于一个相互承担责任的社交网络的信息。

(2)Sass和Mattson(1999)认为社会支持是指接受者与提供者之间言语和非言语的相互交流,通过减少个体对于情境、自我、他人或亲缘关系的不确定性,达到提高人们对生活经历的自我控制感。

(3)Sarason等人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

(4)Myers提出,社会支持由能够提供物质和人际资源的社会关系构成。

(5)Cohen认为,社会支持是指为了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社交网络对个体提供的心理支持和物质资源。

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对社会支持定义后也对社会支持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如张文宏、阮丹青认为,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

施建峰等学者提出,社会支持指的是当某人有需要时,来自于他人的同情和资源的给予。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心理健康是每个大学生都关注和追求的目标,而人格特质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影响机制。

一、人格特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格特质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

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性格外向的大学生更容易获得社交支持,这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外向性格的大学生更擅长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他们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这种社交支持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幸福感。

其次,良好的适应性人格特质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的变化。

面对大学生活的新环境和新要求,适应性强的大学生更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减少因适应困难而产生的心理不适。

另外,乐观的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具有重要作用。

乐观的人格特质使得大学生更倾向于积极应对问题,更具有抵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乐观的态度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与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反,心理健康也会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的大学生更容易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待问题更加理性,更富有创造性,更有责任感和主动性。

他们更具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更容易培养和维持乐观的人格特质。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会导致大学生人格特质的恶化。

例如,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会使大学生变得消极、敏感和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些消极的人格特质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影响机制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首先,个体特征与环境的匹配程度会影响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学角度探究人格特质对压力反应的影响

心理学角度探究人格特质对压力反应的影响

心理学角度探究人格特质对压力反应的影响人格特质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它们在个体面对不同的压力情境时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人格特质对压力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机制。

一、人格特质与压力反应的关系人格特质与个体的压力反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可以影响个体对压力情境的认知评估、情绪反应和应对方式等方面。

首先,人格特质对个体对压力情境的认知评估产生影响。

例如,外向性人格特质的个体往往倾向于将压力情境视为挑战,他们更愿意主动面对压力,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反,内向性人格特质的个体更容易将压力情境视为威胁,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回避或消极应对。

其次,人格特质对个体的情绪反应产生影响。

例如,神经质性人格特质的个体往往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他们对压力情境的情绪反应更为强烈。

而外倾性人格特质的个体通常更具有积极向上的情绪,更能够应对压力情境。

最后,人格特质还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

例如,开放性人格特质的个体更具有创造性思维和适应性,他们更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压力情境。

而谨慎性人格特质的个体通常更倾向于采取谨慎的应对方式,他们更注重规划和准备。

二、人格特质对压力反应的机制人格特质对压力反应的影响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解释。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机制:首先,认知评估的机制。

人格特质影响个体对压力情境的认知评估,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导致个体对压力情境的不同解读。

这种认知评估的差异进而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和应对方式。

其次,生理反应的机制。

人格特质与个体的生理反应之间存在着关联。

例如,神经质性人格特质的个体更容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个体的压力反应。

另外,社会支持的机制。

人格特质会影响个体寻求和接受社会支持的方式和效果。

例如,外向性人格特质的个体更善于寻求社会支持,而这种社会支持可以缓解个体的压力反应。

最后,应对策略的机制。

人格特质会影响个体选择和使用的应对策略。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作者:郝蕾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16期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现状进行了分析,意在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希望大学生能够通过获得社会支持达到调节心理压力的目的。

关键词社会支持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ressHAO Lei(Educational Science School,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00)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psychology angle to analy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ress, aimed at discussing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ress, hopes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can by obtaining social support to adjust and get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psychological pressure.Key wordssocial support;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ress; psychological health我国目前处于一个经济转型期,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不再是以前的天之骄子,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抗压教育刻不容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青年人格问卷手册, 1998 年 5 月, 未出版的内部资料。
94
心理学报
37 卷
的 480 道题中根据中国人的特点选出的高区分度的 题目, 共 230 道题。新问卷保持了原问卷 18 个性格 变量的名称, 并且经信度与效度检验, 这 18 个变量 的性质也与原问卷相同, 其分量表 可以独立使用。 本研究从中选取了与大学生发 展关系较为密 切的 12 个维度, 纸笔施测, 计 分全部在 CPI 专用软 件上 完成。 2. 3 研究程序
社交压力 11 79bc 2132 11 22bc 1158
前途压力 2168c 3106 21 34bc 2153

M

SD

M
b组
SD
11 49ac 21 53 01 89c 11 55
11 63a 11 64 11 43a 11 47
01 94ac 1153 01 68c 1138
11 15ac 1178 01 80ac 1109
对 68 个条目进行主成分分析, Varimax 旋转, 生 成特征值大于 1 的因子 12 个, 累积方差解释 率为 5911% 。根据碎石检验( scree test) 判断, 对 68 个条 目进行抽取 7 个因子的因素分析, 此 7 个因子的累 积方差解释率为5014% 。考察 Varimax 旋转因素负 荷矩阵, 删除在任何因子上负荷均较低( 小于0135) 以及在 两个 因子 上都 具有 大于 0130 且大 小 彼此 接 近 的负荷的条目, 对存留的 53 个条目再次进行抽取 7 个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此 7 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解释 率为5415% 。经 Varimax 旋转, 获取最终 的因素 结 构。
3 结果与分析
3. 1 社会支持及其变化与压力的关系 3. 1. 1 个体的社会支持与压力的关系分析 我们 按社会支持总值 25% 和 75% 的百分位点将被试划 分为高支持组、中支持组和低支持组, 然后以社会支
持水平为自变量, 对各类压力进行了分析, 结果见表 2。
控制四种社会人口学变量, 社会支持对同期各 类压力的多元方差分析( MANOVA) 发现, 社会支持 的主效应非常显著, F( 14, 1746) = 5182, p = 01000。 单元变量分析发现, 社会支持在同期各类压力上的 主效应均非常显著。ONE- WAY 分析发现, 各类压 力的支持水平效应均非常显著, 高支持组同期的各 类压力均显著小于低支持组的同类压力。
对同时期的压力感知具有显著的影响, 而且前期人 格类别对后期的压力感知具有持续的影响。
社会支持的近期研究发现, 社会支持对不同类 型压力事件的影响不尽相同, 不能完全脱离事件类 型泛泛考察其影响[ 7] 。大学阶段, 个体离开家庭, 脱 离了父母的监控与保护, 其社会支持系统的量与质 均发生显著的变化。基于上述两点原因, 本研究旨 在考察: 社会支持及其变化对各类压力的影响。鉴 于大学生压力源的多样性, 研究社会支持与特异性 压力的关系, 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进一步探明二者 的关系, 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心 理 学 报 2005, 37( 1) : 92~ 99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社会支持与人格对大学生压力的影响
刘玉新1 张建卫2 金盛华3
(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 100029) ( 2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 3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北京 100875)
大量 研究 证 明了 社 会支 持 对压 力 的 缓冲 作 用[ 8] 。亲密人际关系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压
力的不良后果, 降低青少年的压力感, 提高个体适应 各种压力和生活变迁的能力[ 9] 。处于成长期的大学 生经历着认知与社会性等方面的诸多变化。研究发 现, 面对生活事件, 青少年选择支持者及获取支持的 能力与其压力感知显著相关[ 10] 。大学生离开父母 独立生活后, 不仅同伴的影响和作用日益上升, 而且 建立与获取社会支持的能力也在变化。本研究据此 假设, 社会支持对同时期压力具有显著缓解作用, 但 由于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发展与变化, 早期社会支持 水平并不能持续影响两年后的压力。
组别

M

SD

M
a组
SD
表 2 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组 的同期( n总 = 894) 及后期( n总 = 234) 压力特点
经济压力 2103bc 31 06 11 04c 11 17
学习压力 2117bc 11 99 1195bc 11 75
异性压力 11 47bc 2105 01 88c 1128
2 研究方法
211 被试 从北京地区三所高校, 一所重点高校, 两所普通
高校, 抽取文科和理科各年级大学生共 660 名( 对其 中的 234 名被试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追踪研究, 共测 查两次。参加问卷测查的其它有效被试为 426 名) , 共计 894 人次参加了本研究。有关被试的年级、性 别、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等具体情况见表 1。
个条目, 对每个条目均要求评价其/ 影响程度0 ) ) ) / -0 无影响. 、-1 轻度. 、-2 中度. 、- 3 重 度. 、-4 极 重. 0和/ 影响时间0 ) ) ) / -1 三月内. 、-2 半年内. 、-3 一年内. 、-4 一年多. 0, 压力值= / 影响程度 X 影响 时间0 。
造成社会支持与压力间关系复杂化的重要原因

收稿日期: 2003-02-01
通讯作者: 刘玉新, E-mail: liuyx21@ 2631net
92
1期
刘玉新等: 社会支持与人格对大学生压力的影响
93
之一是, 在相同或不同性质的压力情景下, 个体对社 会支持的感知因人而异。在某些情况下, 即使是善 意提 供 的支 持 也可 能 给某 些接 受 者 带来 心 烦 意 乱[ 7] 。个体人格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 要 系统、全面地揭示社会支持、人格与压力的关系, 不 能仅孤立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有必要进行综 合性考察。由于人格是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 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11] , 因此, 人格可能 通过影 响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其社会支持系统, 而且其影响 力大于社会支持对人格的反作用力。本研究据此假 设, 若同时考察人格和社会支持对压力的影响, 社会 支持的作用将不再显著。
摘 要 将横断与纵向研究相结合, 对 660 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社会支持对同 期压力的主效应非 常显 著, 对后期压力的主效应则不显著。社会支持的变化类型对后 期压力也具有显 著的主效 应。/ 开 朗 ) 果断0 与 / 拘谨 ) 温和0 两类人格对同期压力的主效应非常显著, 前者同 期的各 类压力 均显著 低于后 者的同 类压力; 前期 人 格类 型对两年后压力的主效应依然显著。社会支持与人格的独立主效应和交互作 用均显著; 社会支 持的变化与 人 格的独立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显著。
影响压力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个 体因素, 如人格、一些人口学变量等; 另一类是社会 或情景因素, 如社会支持等[ 1] 。
人 格 与压 力 的已 有研 究 发现, 控制 点、内 外 向[ 2, 3] 、坚韧性[ 4] 、乐观性[ 5] 等多种人格特质均对个
体感知和应对压力具有显著影响。但已有的考察多 为零散单一的人格维度, 缺乏系统化, 尤其是对与青 年大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其它一些人格因素, 如 进取能力、社交能力等则缺乏考察。更为重要的是,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 从动 态发展的角度考察人格对各类压力影响的持续性与 变化性问题尤为必要。在压力事件面前, 人格被认 为是一 种最为稳定的心 理资源[ 6] 之一。一项 长达 35 年的追踪研究发现, 身心适应状况与 25 年前的 乐观水平仍然相关[ 5] 。本研究假设, 人格类别不仅
( 2) 社会支持量表: 在肖水源编制的/ 社会支持 评定量表0的基础上稍加变动, 使其适合大学生实际 ( 如, 改/ 同事0为/ 同学0、改/ 夫妻0为/ 恋人0) 。据不 完全统计, 自 1986 年以来, /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0已 在国内 20 多项研究中应用, 具 有较好的信度和效 度[ 12] 。本研究中, 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 01 84 。
关键词 压力, 社会支持, 人格, 大学生。 分类号 R395
1 问题提出
大学阶段已成为我国优秀青年群体的人生重要
发展时期。从生命全程发展观的角度看, 大学生要 完成一系列的发展任务, 面临从认知到社会性方面 的诸多变化, 而这些变化无疑将使他们感受到种种 压力。从动态发展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压力的影响因 素不仅有助于丰富压力心理学的理论, 更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以前期社会支持水平为自变量, 不控制前期压 力, 仅控制四种社会人口学变量, 对两年后各压力因 子进行多元方差分析表明, 前期社会支持对两年后 压力 具 有 显 著 主 效 应, F ( 14, 428) = 2144, p = 01003。仍以两年前的社会支持水平为自变量, 但控 制前期压力和四种社会人口学变量, 对各类压力因 子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发现, 前期社会支持的主效应 不再显著, F( 12, 430) = 1138, p = 01174。说明前期 社会支持主要是通过影响前期压力, 进而影响后期 压力的。此外, ONE- WAY 分 析发现, 前期社会支 持对个体自主压力并无显著影响, 但对其他各类压 力的影响依然显著。
本研究数据的收集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测查被试为某高校全体新生 240 名。 在承诺绝对保密的前提下, 所有被试均填写了学号 和班级。第二阶段, 距第一阶段两年, 对本研究的全 体被试施测。其中 234( 6 人 因故未参 加第二次 施 测) 名追踪被试( 已升入大三) 填写了姓名和学号, 其 余被试均为匿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