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人格与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N 04 2 0 vo.1 .09 1 8
大 学 生人格 与社 会 支 持 及 主 观 幸福 感 的关 系研 究
高长松
( 云南德 宏师范 高等专科 学校 社科部 ,云南 潞西, 74 0 6 80 )
【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 了大学生的人格、社会 支持与主观 幸福感的关 系。研究发现 :
变 量 ,但 人 格 因 素 和其 他 主 观 因素 ( 自尊 、归 把 社会 支 持 作 为 中介 变 量 ,考察 人 格 对 主 观幸 如 因 方 式 等 )并 不 能 解 释 主 观 幸 福 感 的 全 部 变 异 , 福 感 的研 究 至 今 涉及 不 多 . 国外 此 类 的研 究结 主观 幸 福 感 还 受 到社 会 支 持 、家 庭 经 济 状 况 、家 论 是 否符 合 中 国文化 尚未 可 知 .另 外 主 观 幸福 庭 教养 方 式 、生 活 事件 等 客 观 因 素 的 影 响 阳。故 感 本身 很 复 杂 。影 响 因 素太 多 ,国 内外 研究 者 人 格 、外在 因 素如 社 会 支 持 与 主 观 幸 福 感 的 关 系 基本 在 神 经 质 、内外 向 与幸 福感 的关 系 上 达成
() 大 学生 的主观 幸福 感无 性 别差 异 ; () 相 关分析 表 明 ,大 学生人 格 、社 会 支持和 生 活满 意度 、 1 2 积 极情 感 、消极情 感 、总体 幸福 感之 间 除 了消极 情感 与人 格 、社 会 支持是 显著 负相 关 ,其 余都 是显 著 正相 关。 () 回 归分 析进 一 步表 明 :大学 生人 格 对社 会 支持 、主观 幸福 感各 维度 回 归效应 显著 ;社 3 会 支持 在 人格 基础 上 对 主观 幸福 感 各 维度 回 归效 应 显著 ,对 大 学生 人格 与 主观 幸福 感起 到 了 中介 作 用。 () 外 向性 、行 事风 格 、情 绪化 、善 良、主 观 支持 、对 支持 的利 用度 、对 主观 幸福 感 有较 强的 4
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贫困大学生为例

受 惩 罚 、 失 、 康 适 应 和 其 他 6 分 量 表 组 成 , 括 丧 健 个 包 2: 7r 能 给 青 少 年 带 来 心 理 反 应 的 消 极 生 活 事 件 。  ̄可
社 会 支 持 评 定 量 表 ( S S) 该 量 表 由湖 南 医 科 SR ;
大 学 肖水 源 编 制 , 1 共 0个 条 目 , 价 指 标 为 4个 维 评 度 , 总分 、 观 支持 、 观 支 持和支 持利 用度 。 即 客 主 编 制 统 一 问 卷 , 取 集 中施 测 , 次 性 收 回 全 部 采 一 问 卷 。 测 试 数 据 在 计 算 机 上 运 用 S S . P S 1 5软 件 包 1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
— —
以贫 困大 学生 为例
顾 凡 , 昕 强 b 施
( 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 a人文学 院; b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中心 , . . 陕西 西安
70 5 ) 10 5
摘要 : 文章 以西安地 区三所综合性 大学 37名大学生( 中贫 困大学生 19名 ) 3 其 6 为研 究对 象, 采用 主观 幸福 感量表 、 少 青 年生活事件 量表和社会 支持评 定量表进行 测试。研 究结果显示 :贫困生主观 幸福感较低 ; 生活事件和社会 支持 对其主观幸福 感存在较 为显著的影响; 同主观幸福感水平的 贫困大学生在 生活事件 和社 会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 。 不
维普资讯
20 年第 9期 08 总第 13期 7
黑龙江高教研 究
H i nj n eerhso ge dct n e og agR sace nHi r uai l i h E o
No. 2 o8 9 o
社交支持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探究

社交支持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探究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
在这个阶段,社交支持对大学生的幸福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究社交支持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与机制。
首先,社交支持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层面。
大学时期,许多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和适应困难。
而与家人、朋友、同学之间的互动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与安慰,有利于缓解这些负面情绪。
通过与他人沟通交流,大学生能够减轻心理压力,增加对困境的应对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幸福感。
其次,社交支持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还体现在学业层面。
大学时期是学生们奋斗的时刻,而社交支持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和鼓励。
与同学的互动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难题,互相帮助解决学习问题。
这种同伴支持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进而提高幸福感。
此外,社交支持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还体现在职业层面。
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常常面临种种困扰,而良好的社交网络可以为他们提供职业上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与师长、校友等建立关系,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的建议。
这种社交支持不仅有助于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还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满意度和幸福感。
社交支持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机制和原因。
首先,社交支持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归属感需求。
大学生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中,他们渴望融入新的社会群体,寻找自己的归属感。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他们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同与接纳,从而增强自己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其次,社交支持可以提供资源与信息的共享。
大学生通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而与他人的互动可以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
无论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上的困难,他们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互相帮助解决困难,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最后,社交支持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情感。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动,大学生可以获得他人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态度,在与他人共同度过愉快时光的过程中,他们的情绪也会变得积极向上。
社会支持对90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述评

评估指标 : 第一 , 社会支持系统 的结构特征 ,
包括社会关系网络的规模 , 即与个体有交往
关系的人数 、 与个体有交往 的社会关 系的种 类 、各类 社会关 系的成员人数 ;第二 , 社会 支持的 内容特征 ,主要有情感支持 、 工具 陛
高校论坛 2 0 1 3年 7 期( 上)
社会支持对 9 0 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
影响研究述评
池琳 琳
( 洛阳师范学院音 乐学院 河南 洛阳 4 7 1 0 2 2)
摘 要 l社会 支持其对 身心健康和其他情绪情感的影响 日益受到重视 ,对主观 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也 日益成为一 个重要的研究课 题 ,社会 支持在缓解 个体 心理压 力。 消除个体 心理 障碍。 增进个体心理健康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作 用。 9 0 后大学生作为 目前社会 高度 关注的群体和现代大学生的主力军, 对其社会支持的研 究 , 有助 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 供理论依 据。
越 多的关注这批 “ 新生代”。在反对奥运政
标 ,主 观幸福感 受 到了各领 域尤其 是心 理
学 、社会学 的广泛关注。 国外研究表 明, 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统计学变量只能解
持可以提供 物质或信息上 的帮助 , 增加人们 的喜悦感、归属感 ,提高 自尊感 、自信心 , 当人们面临应激生 活事件时 , 还可 以阻止或 缓解应激反应 , 增加正性情感并抑制负性情 感 ,防止 降低 主观幸福感 。因此 ,良好 的社 会支持可 以增加人们的主观幸福感 , 劣性 的
的关 系转移到其与主观幸福感 的关 系。心理 学 家认 为 , 有 良好 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 有比 较 高的主观幸福感 ,比较高的生活满 意度、 积极情感 和较低 的消极情感[ 7 ] 。因为社会支
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及实践思考

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实践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具体分析社会支持因素对其物质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并结合社会支持实践实例,站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上,以求对提高贫困生幸福感及完善社会补助措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影响具体对策一、主观幸福感内涵及影响因素(一)内涵:主观幸福感是指人自身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状态所做的评估,从而产生的生活满意程度评价。
它反映了评估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主体社会功能。
包括两个基本成分: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
认知评价即生活满意度评估。
情感体验即在生活中的情感感受,其对主观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影响因素:学界历来重视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论述。
但大量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个人收入、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个人心理等因素相关。
虽然生活重大事件会影响幸福感,但大多数人能最终回归到其应有的生活,适应这些变化。
而人格特质、能力对幸福感会产生更为持久深远的影响。
具体到高校贫困生来说,学业满意度、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物质生活等都发挥着作用。
根据调查,学习满意度高,幸福感越强。
家庭关系和谐,情感联系亲密,个体感受到较多的积极情感体验并对生活做出较高的满意评价,从而显著提高幸福感。
二、高校贫困生社会资助政策及现状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的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帮助的选择性社会行为。
对贫困生的支持主要包括社会支持和政府支持。
对于社会支持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
学者从功能和方式的角度将其划分为: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咨询性支持;也有学者根据性质将其分为客观可见的实际支持和情感支持。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社会和政府对贫困生的各项帮助,缩小社会支持的具体范围。
(一)政策:近年来,根据“高等教育成本应由国家和个人分担”原则和“教育公平”原则,高等院校实行缴费上学。
这一改革引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 1 研 究对 象 .
展 的 内部 工作 模式 , 年 的依 恋 风 格 被 带 入成 年 生 童 活, 影响着 后 期 健 康 心 理 的 建 立 。Bwb 为 , o ly认 依 恋 的 内部工 作模 式 引导个 体 去思 考 自己应 该得 到何 种支 持和关 注 、 给他 人怎样 的信任 , 以及 在 亲密关 系 中 的交 往 策 略 j i o l oe和 A ne B mi 。Sm na s r ni e e r对
6 2名 进人 大学 的青少 年 运用 A I 谈 、 A访 同伴 报 告 和 自陈式 报告 的方 法 , 现 回避 型在 向 同伴 和 老 师 寻 发
采 用 整体 随机 取 样 法 , 取 湖 北 省 七所 高校 的 选
大一 、 大二 、 三 的学 生 , 放 问 卷 10 大 发 4 0份 , 效 回 有 收 14 1 1份 , 效 率 为 8 . % 。 同时 通 过 家 庭 基 本 有 15 情 况 问卷 筛 选 出有 童 年 期 留 守 经 历 的 大 学 生 39 1 人 , 2 7人 , 1 2人 。在 无 留守经 历 大学 生 中 随 男 1 女 0
第3 O卷
心 理 学 探 新
P YC S H0 0GI AL E L L C XP 0RA n0 N
21 0 0年
总第 16期 1
第 2期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 、 社会 支持 与主观幸 福感 的关 系研 究
王 玉 花
( 孝感学院 教育 与心理学 院, 孝感 4 2 0 3 00)
摘
要: 该研 究 旨在探讨有童年期 留守经历 大学生的依 恋、 社会 支持 与其主观 幸福感 的关 系。
以武汉七所 高校 39名有 留守经历大 学生和 4 0名无 留守经历 大学生 为对象 , 1 0 采用主观 幸福感 问
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

感影响结果 , 而忽略 了社会支持是怎样通过调节人 的情绪、 自
尊、 人格等心理变量 , 最终影响主观幸福感 。因此, 本文在讨 的结论, 即 自尊与生活满意度、 正性情感显著正相关, 与负性
论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 的同时, 加入中介变量 自尊的作用 , 情感显著负相关 ( 张远兰等 , 2 0 0 9 ; Ka r a t a s &T a g a y , 2 0 1 2 ) 。 徐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的支持 ,如研究发现个体在家庭 中
所感受到的亲密度越高 ,就越会感 到幸福 ( 马颖 ,刘 电芝 , 重要影响作用 。而 目前国 内外不少学者运用回归分析等统计
2 0 0 5 ) 。一项跨文化研究表 明, 家庭支持对主观幸福感 具有重 方法分析 自尊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的影响作 了不少 要的影响作用 , 并且这种影响作用不存在文化差异 ( D e b i ,e t 研究 , 下面将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a 1 2 0 1 2 ) 。其他研究者 ( T a y l o r , e t a l , 2 0 0 1 ) 也发现 同伴支持对
早期个体 的社会支持与主观 幸福感有显著的正相关 。曹科岩 个体强调个人 内在 的属性和本质 ,因此 自尊水平更容 易影 响
和 曾亚纯 ( 2 0 0 8 ) 的研究发现, 大学生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 以使 幸 福 感 ,而集 体 主 义 文 化 倾 向 于鼓 励 人 们 注 重群 体和 人 际关 其获得更 高的主观幸福感。张远兰等人 ( 2 0 0 1 )的研究表明, 系的重要性。 老干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2社会 支持 、 自尊 与主观幸福感的整合 : 自尊对社会支持 前文 已经详细论述 自尊、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均存在 ( 2 ) 从社会支持 的来源来看, 大多学者都认为家庭支持是 与主 观 幸福 感 的 中介 影 响
农村大学生发展、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研究

1 1 4 8 份, 其 中符合农村大学生选项 的 8 2 6份。表 l 是对原始
题 目的分值与权重 , 在调查表中单独给 出题 目自评大学生发 样 本数 据的 描述性 统计 。此 外 ,有关社 会支 持 的重 要选
展 的性质 , 将“ 好” 与“ 不好” 分别定义为… 0’ 与… 1 ’ 。 主观幸福感( S WB) , 指评价者根据某类 标准对其 生活 质 量的总体评估 , 在本研究中采用段建华修改的总体幸福感 量 表进行测试 , 该量表具有 1 8 项, 包含六大 因子 : 对生活 的满 足和兴趣 、 忧郁或愉快 的心境 、 对情感和行为 的控制 以及 松 弛与紧张( 焦虑) , 每项 0 ~ 1 0 分, 分值越高表 明个体幸福感越
大学生发展与主观幸福感 、 社会支持关系的系统性实证研究
较少 , 并 且已有 的少数研究成果较多地基于个人工作经验总
着 巨大的学业与就业压力 , 他们 的培养质量是各界关注 的重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显著 的中介作用。 ““ 唷 关
点和学术研究的 中心之一。同时 , 面对生活环境与方式转变 而带来的挑战 , 许 多农村大学生不 同程度地产生思想 困惑 和
重从学业成就 、 创新 能力 、 个 性发展 以及 国际化素质等方 面 讨论 了大学生发展 的内容 。[ - 钱 颖一从 中国大学本科教 育的
展; 科学素养与人文 素养 , 等 等。在国内外各种界定 的基础
上, 结合在具体样本调查 时的可操作性等情况 , 本研究将 大
学生发展定义 为两个维度 ,即个 人参 与型和社会参与 型发
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重点项 目“ 安徽 区域金 融发展 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 S K 2 0 1 2 A 0 2 6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高丽英(宁夏大学教育学院,银川,750021)、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人们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越来越重视。
本文通过对其研究的学术背景、目的及意义、当前研究状况总结,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1 引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人们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越来越重视。
心理学家认为,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人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其心理压力和障碍就越多,对生活的满意度随之改变,主观幸福感相应的也就降低。
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可使大学生获得更高的总体主观幸福感,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高的积极情感,更少的消极情感,更好的面对未来的生活。
同时, 这对于学校和家庭培养大学生学会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增强其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内容2.1 主观幸福感定义主观幸福感,即subjective well- being, 简称SWB, 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Diener, 1984; Vitters, 2002) ,是量化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
它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方面)、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方面)三部分[1]。
2.2 社会支持定义社会支持是指以个体为核心,由个体和他人通过支持性行为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2]。
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或人们能感知到的他们能与他人交流、被关心、被接纳,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由于社会支持的操作定义比较多,各有侧重。
大体上有几个分类,一是总的社会支持,二是按属性划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是根据支持的来源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等,四是按内容分为认知支持、情感支持和行为支持。
2.3 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的来源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是目前诸多心理学工作者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目前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探讨来自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研究者由原来考察社会支持与躯体的关系转移到考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另一方面受社会心理影响学说的影响 ,人们试图确定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联程度[3]。
国内外的研究也发现,社会支持与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 社会支持在缓解个体心理压力, 消除个体心理障碍, 增进个体心理健康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作用。
在当今大学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的情况下,考察社会支持对大学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十分迫切的。
3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研究发展历程及评价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人们对社会支持的关注由原来考察其与躯体健康的关系转移到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人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
回顾以往有关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支持的来源内容特征和性质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
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考察最初是从社会支持来源的角度来进行的, 但在社会支持来源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上,一直存在不相一致的结论。
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包含着不同方式社会支持获得的不同,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者们开始转向对个体获得的不同方式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探讨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包含着不同方式社会支持获得的不同,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者们开始转向对个体获得的不同方式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探讨。
社会支持从功能或方式角度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资讯性支持等。
情感支持( emotional support) 是指向他人提供鼓励, 表示关心与爱意, 面对困难时伴随左右,使人感到温暖; 工具性支持( instrumental support )指提供财力帮助、物质资源或具体建议指导等, 又称为具体社会支持( tangible support ) ; 资讯社会支持( informational support) 指向个体传达赞扬或肯定的讯息, 从而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又被称为信任支持( esteem support)。
西方研究结果显示,情感支持比实际帮助支持和经济支持更能促进老人的精神健康,而后两者旨在满足老人在健康和经济上的需求,未必对生活满意度产生直接作用[13]。
也有的学者根据社会支持的性质将社会支持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可见的实际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以及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 另一类是主观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到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这两种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着不同的影响。
4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对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 年代中后期逐渐开展,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不再仅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 而更多的考虑到其他变量与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即逐渐由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转移到对社会支持影响主观幸福感机制的探讨。
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的, 一是探讨社会支持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作用;二是探讨社会支持如何通过自尊、自我控制等变量间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梅耶斯(Myers)从人类是怎样幸福的以及谁是幸福的人着手,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年龄、性别和收入等不是幸福的来源,只有社会支持、对未来充满希望、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等集体层面和个体层面的积极品质才是幸福的真正来源。
早期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虽然发现,主观幸福感存在着年龄、性别等因素上的差异, 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这些人口统计学变量通过某些变量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
台湾的陆洛在考察人口学变量(包含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及收入)、环境事件、个人资源( 包含外向人格、社会支持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13],社会支持在其中扮演着一个强有力的中介因素,它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最强的正面影响, 性别上存在的主观幸福感差异( 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完全是经由社会支持而展现的。
对此结果的解释,陆洛认为, 不论是接受或付出社会支持均符合中国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期待,在某种程度上既维持了女性角色的内在一致性,甚至会使社会支持的“收”与“接”在女性的自尊感、能力感和幸福感体验上产生加成作用, 而非抵消作用。
当然,这种假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另外, 研究也发现,教育水平和外向人格也是通过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
陆洛在1995年的一项研究结果“外向人格的确能导致个体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为此提供了交叉证[16]。
Ross 等人( 1997) 对美国被试的研究也发现, 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得到满意的工作, 提高控制感, 更好地获得婚姻和其他形式的社会支持, 这一切都有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
但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社会支持的中介变量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证验证。
社会支持作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环境因素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通过它间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同时,其在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时, 必然也要通过一定的中介变量。
Bisconti和Bergeman 在1999年的报告指出, 社会控制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感觉控制调节了支持和健康、满意感之间的关系。
王大华等人对老年人的研究也发现[ 6], 接受子女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没有直接影响,它通过自尊感、孤独感和恩情感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此外它还通过孤独感对恩情感的影响进而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亲子支持通过影响自尊感、孤独感、恩情感进而对主观幸福感的贡献率为36%。
严标宾(2003)年对大学生的自尊、自我控制以及抑郁三者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中介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研究发现[17],自尊、自我控制、抑郁分别降低了社会支持变量对总体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
由此可见,三者都是社会支持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抑郁与自我控制的相互作用也调节着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但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否还存在其他的中介变量, 有待于进一步实证研究。
5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由于以往大多研究针对某一特定群体, 尤其以老年人为主来揭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但不同研究群体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一般城市居民, 其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兼顾各类社会群体来加以验证。
其次,由于个体是社会关系中的个体, 社会支持的来源是错综复杂的,而且, 不同社会地位的不同群体其社会支持的来源也不尽相同。
因此, 相比社会支持的来源而言, 个体所获得不同方式的社会支持更应该成为探讨和分析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着眼点。
最后, 社会支持通过内部机制即自尊、抑郁、自我控制、孤独感等内部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同时也作为重要的环境变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扮演中介作用, 但三者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人口统计学变量、外在环境(如社会支持)、内部因素( 如自尊、人格特质等) 和幸福感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 应成为以后主观幸福感研究的重点。
同时, 应建构内外部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整合模型,并使其逐渐趋向中国本土化。
5 参考文献[1] 吴明霞. 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 2000,8(4): 23- 28[2] 王雁飞. 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心理科学, 2004, 27( 5) : 1175- 1177[3] 严标宾, 郑雪, 邱林.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应用心理学, 2003, 9(4): 22- 28[4] 吴丹伟, 刘红艳.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009(3): 94- 96[5] 崔丽娟, 秦茵. 养老院老人社会支持网络和生活满意度研究. 心理科学, 2001, 24(4):426- 510[6] 王大华等. 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心理学报, 2004, 36(1): 78- 82[7] 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 2002, 25(3): 336- 338[8] 辛自强,池丽萍. 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 2001 ,33(5):442 - 447.[9] 崔丽娟, 李虹.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心理科学, 1997, 20: 123- 127[10] 辛自强,池丽萍. 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 2001,33(5): 442 - 447.[11] 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18(1): 61 - 62.[12] 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 2004, 12(1): 59 - 66.[13] 陆洛. 中国人幸福感之内涵、测量及相关因素探讨.国家科学委员会研究组汇刊(人文及社会科学), 1997, 8(1): 115- 137[14] Lu, 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 - being and psychosocialvariables in Taiwan.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5, 135: 351- 357[15] 郑雪, 严标宾, 邱林, 张兴贵著. 幸福心理学.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6[16] 郑宏志, 陈功香.(2005).314名城市老年居民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9): 820- 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