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机制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机制在当代社会,大学生面临诸多心理压力与挑战,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他们的发展和健康非常重要。
社会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资源,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机制。
一、社会支持的概念与形式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在面临困难或压力时,可以得到来自他人(包括家人、朋友、师长等)的实质性或情感性的帮助、理解、关心和支持。
它可以分为四个维度: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工具支持和评价支持。
情感支持主要指他人的鼓励、理解和安慰;信息支持是指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建议;工具支持则是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资源;评价支持是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认可。
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1. 缓解压力与焦虑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和焦虑。
大学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之下,得到来自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同时,社会支持也提供了情感上的宣泄和放松,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2. 增强自尊与自信社会支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当大学生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时,他们会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从而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推动了他们更加积极地应对困境,提高自身能力与表现。
3. 培养积极心态社会支持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
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当大学生感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鼓励时,他们往往会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种积极心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面临的各种挑战。
4. 促进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在面临压力和挫折时,若能获得来自他人的支持和关怀,可以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与此同时,社会支持也提供了应对困境和逆境的力量和勇气,使大学生在压力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1. 提供资源与信息社会支持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信息。
朋友、家人和师长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各类资源,如学习资料、实用工具和求职指导等。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加。
这种压力对于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心理疾病频繁发生。
在这个时代,社会支持变得尤为重要。
社会支持是指在个人面临困难、挫折或痛苦时,能够得到来自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关心、理解和帮助的一种感知。
本文将探讨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社会支持对于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得到社会支持的人群往往更具有心理健康感。
当人们面临心理压力时,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压力,增强自信心,提高身心健康。
他们感到被理解和认同,能够积极面对问题,并通过与他人分享和沟通来缓解心理负担。
社会支持也可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如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和信息咨询,进一步帮助个人应对压力源。
其次,社会支持还有助于缓解心理疾病的发展。
心理疾病是当代社会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之一,而社会支持则在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以降低焦虑、抑郁和压力等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得到他人的关怀和支持使患者感到不再孤立,倾诉痛苦有助于释放压力,从而有助于病情的改善。
此外,社会支持可以提供专业咨询和治疗信息,帮助个人及时得到有效的医疗资源。
然而,社会支持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社会支持的程度和质量可能存在差异。
个人所得到的支持可能取决于他们的社交网络、家庭、社区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
有些人可能面临着社会孤立的风险,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
其次,得到社会支持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有时候,人们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赖社会支持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因此,个体也需要培养自身的心理应对能力,以应对日常的生活压力。
为了增强社会支持的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个人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
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加入兴趣组织等方式,可以扩大社交圈子,增加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广大大学生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
而社会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资源,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具体的影响机制。
一、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社会支持是指来自家庭、朋友、同学、师长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它可以在大学生面临困境和挫折时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和理解,以及实质上的帮助和解决问题的支持。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支持有助于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以及就业压力等都可能给他们带来心理负担。
当他们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关怀时,能够减轻这些压力,提升心理适应能力,增强应对困难的信心。
其次,社会支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
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对自身能力的认同感。
当他们获得来自他人的鼓励和赞许时,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挑战和困难,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此外,社会支持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情感状态。
在面对负面情绪和心理困境时,获得社会支持可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提升情感的稳定性。
以朋友间的互相倾诉、家庭成员的关怀和理解为例,这些支持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到情感上的温暖和安全感,从而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社会支持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大学生与他人的联系和关系质量,增加社交资源,从而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与他人保持紧密的互动和联系,有助于大学生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减少孤独感和压力感,对心理健康的发展非常关键。
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机制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支持可以通过提供安全感、增加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等途径,降低大学生产生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的风险。
社会支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还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而社会支持作为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支持,简单来说,就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给予个体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对于学生而言,这些支持可能来自家庭、学校、朋友以及社区等多个方面。
首先,家庭是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首要来源。
一个温暖、和谐、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
父母的关爱、理解和鼓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父母的耐心倾听和合理建议,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相反,如果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对学生过于严厉或冷漠,那么学生很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起着关键作用。
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这样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专制型或放任型的教育方式,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信、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学校也是学生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场所。
老师的关心和指导、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互助,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位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老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批评和指导,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同样不可或缺。
在学校里,学生们一起学习、玩耍、成长,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友情的温暖。
当遇到困难时,同学的陪伴和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心理韧性。
此外,学校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课程等,也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支持和引导。
朋友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伙伴。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支持与帮助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支持与帮助体系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凸显,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与帮助体系,成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现有的社会支持体系和改进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支持的重要性社会支持即个体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获得的各方面的帮助、支持和理解。
大学生在面对诸多压力和困惑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因此社会支持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其积极应对心理问题。
同时,社会支持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资源和知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面对和处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段极为重要的成长阶段,但也是人们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时期。
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问题等多重压力,很多大学生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同时,由于大学生内心深处常常存在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他们更容易处于缺乏支持和帮助的状态。
三、现有的社会支持体系目前,高校和社会普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视,相应的社会支持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设立为大学生提供了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一些大学还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社会也逐渐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设立了多个心理援助热线和咨询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四、改进社会支持与帮助体系的措施尽管社会支持与帮助体系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为进一步完善支持体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问题的自我预防能力,增强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
2. 完善学校心理服务:通过增加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加强他们的培训和专业素养建设,提升心理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社会支持系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支持系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所获得的各种资源和帮助。
这些支持可以从社会网络中的亲密关系、亲属、朋友和同事中获得。
社会支持系统在心理健康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已被广泛研究。
首先,社会支持系统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社交支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认知支持和行为支持。
情感支持是指通过倾听、关注和安慰来提供情感帮助。
研究表明,身处良好的社会关系中的人更能有效地应对压力和困难。
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困扰,减轻负面情绪,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人们在遭遇挫折和困境时,有人可以倾听和鼓励,这对于缓解焦虑和减轻心理压力非常重要。
此外,认知支持可以提供信息和建议,帮助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与朋友、家人或社会群体保持紧密的联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处境并找到解决方法。
经常性的互动和分享经验可以激发创造力,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挑战,并促使个人成长和发展。
最后,社会支持系统还提供了行为上的支持。
这包括实际帮助、鼓励和陪伴。
当一个人在某些方面需要帮助时,身处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可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帮助。
比如,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邻居、朋友或亲属可以提供物质支持,例如帮助购物、照顾孩子或者提供交通上的援助,这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
然而,不良的社会支持系统或社交孤立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孤独和社交孤立是导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缺乏社交网络和支持关系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抑郁。
他们缺乏情感上的安全感和认同感,难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此外,孤独还与身体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和免疫功能下降等相关联。
因此,维护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培养和维护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几个重要的因素需要关注。
首先,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投入到社区、家庭和朋友圈子中,是增加社会支持的有效途径。
互相关心、理解和支持是建立有意义的社交关系的基础。
其次,探索和加强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能促进社会支持系统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社会支持系统

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会支持系统成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和实施方式。
1.什么是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一种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来自于社会关系中的实质与情感支持。
它包括来自家庭、朋友、同学、老师等社会关系的帮助、理解和鼓励。
社会支持系统既有实质上的帮助,如提供物质支持,也有情感上的支持,如提供关爱和理解。
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个体缓解压力、应对困难,增强心理健康。
2.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2.1缓解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压力。
社会支持系统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和实质帮助来缓解这些压力,让大学生感受到关心和支持,减轻心理负担,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2.2提供情感支持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亲人、朋友和师长可以提供情感支持,例如倾听、理解和鼓励。
这种情感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排解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2.3促进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社会支持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认同。
当他们获得来自社会支持系统的赞扬和鼓励时,会增强自己的自尊心,提高对自我的认同感,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3.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3.1维系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庭是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建立和谐、温暖的家庭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关心和理解,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健康的应对压力的方式。
3.2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应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建立与同学、朋友的良好人际关系。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增加社会支持系统的资源,获得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对待他人要友善和善解人意,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备受关注,社会支持在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校园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家庭层面的社会支持家庭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系统,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支持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情绪。
首先,家长要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关注和鼓励,理解他们的困惑和挫折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其次,家庭应塑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营造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增强大学生的自尊心和归属感。
同时,父母应该给予子女适当的自主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园层面的社会支持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提供了丰富的社会支持资源。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班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建立各类学生社团和组织,为大学生提供交流、分享和合作的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校园中的师生关系也是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教师和同学应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社会层面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不仅局限于家庭和校园,社会的支持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社会应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途径,减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和焦虑。
同时,社会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职业领域的现状和要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此外,社会还可以鼓励建立志愿者组织,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公益事业的平台,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综上所述,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校园和社会三个层面的支持与接纳将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应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积极的家庭氛围,学校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良好的师生关系,社会应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社会参与平台。
只有社会全方位地支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帮助他们度过大学阶段的困惑和挫折,迎接未来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特殊群体,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被提上日程。
社会支持作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地调节和促进作用;而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容易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
因此,重视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支持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的,在同一社会背景下对社会支持的普通定义并无理解上的困难,但作为一个科学研究对象或学术术语,目前国内外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支持概念,各个领域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支持进行了解释。
目前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克布(Cobb,1976)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社会的其它成员的关心、爱、尊重和重视的一种行为或信息,或者是导致个体相信自己属于一个相互承担责任的社交网络的信息。
(2)Sass和Mattson(1999)认为社会支持是指接受者与提供者之间言语和非言语的相互交流,通过减少个体对于情境、自我、他人或亲缘关系的不确定性,达到提高人们对生活经历的自我控制感。
(3)Sarason等人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
(4)Myers提出,社会支持由能够提供物质和人际资源的社会关系构成。
(5)Cohen认为,社会支持是指为了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社交网络对个体提供的心理支持和物质资源。
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对社会支持定义后也对社会支持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如张文宏、阮丹青认为,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
施建峰等学者提出,社会支持指的是当某人有需要时,来自于他人的同情和资源的给予。
而这种同情和资源给予是能够满足个体的需要的,从而达到缓解个体各类紧张的目的。
林南等人则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人通过与他者、群体或者更大的社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得到的支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研究背景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现状如何以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成为了很多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精神科学家等研究的方向。
面对快节奏的发展,社会对每个人都提出了要求,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问题也提上了日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大学生群体是知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可以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作用机制,而且可以为大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供建议,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此,我们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三个维度分析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来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症状情况,并从性别、年级、经济状况等不同角度分探讨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国外研究国外学者对社会支持的研究起步较早,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探讨社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背景下产生的(Holmes&Rach1967)。
Holmes等(1967)对生活事件的定量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的认识和重视。
国外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如社会支持的概念、类型、测量、特征,人格因素对社会支持感知的影响、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等。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Durklieim发现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自杀有关。
七十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引入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概念,社会学和医学用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行的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
如沃海特(G.H.Warheit,1967)将个体目前的婚姻状况作为社会支持的指标,发现良好的婚姻状况与身心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
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有研究指出社会支持不直接影响身心健康,而是通过中介因素来影响身心健康。
科恩(1985)在研究抑郁,但这些高社会支持者往往有较高的自我效能,如果利用统计技术,使自我效能保持不变,则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不再显示出显著的相关关系。
可以说,自我效能作为第三变量使没有明显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显示出高的相关。
而人格因素影响可能是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中介因素,也可能直接影响身心健康。
作为中介因素时,人格因素通过影响社会支持的感知、社会交换感等来影响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例如,罗克(Rqok,1987)指出,一个人一旦感知到自己给予的支持比接受的支持多,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与反抗情绪,相反,如果一个人感知到自己给予别人的支持少于自己所接受的支持,就会产生欠疚感与羞耻感。
社会支持的增效益果只有在这两种感觉达到平衡的情况下才能产生,一个人如果担心自己缺乏回报的能力,他便不会求助于人。
(三)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
国内关于社会支持最早的研究成果是阮丹青等人于1990年发表的《天津城市居民社会网初析》,之后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逐渐丰富起来。
如贺寨平关于社会支持网的研究把重点放在社会网络的构成及社会网怎样为个人提供社会支持上。
李伟等研究考察了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性别差异及其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李伟、陶沙,2000);刘广珠等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水平进行了研究(宋尚桂,2002;张兰君,2000;刘广珠,1998)。
国内对社会支持的研究社会支持的构成居多,社会支持的特点和作用机制较少被关注;笼统研究居多,研究情感、经济、信息、交往网的较少;采用自制问卷和偏向于心理学的量表较多,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的较少。
我国学者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问卷由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构成,并在小范围内试用,1990年又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了小规模修订。
刘广珠在对“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过程中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修订。
第4题中的“同事”改为“同学”;第5题中的“夫妻”改为“恋人”,同时删去了“儿女”一栏;第6题和第7题中的“配偶”改为“恋人”。
修订后的量表,进行了小样本相隔一个月的重测,结果10个项目的相关系数在0.689~0.912之间,说明修订后的量表仍具有较高的信度。
此外,研究者进行了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纪、贫困与非贫困生、生源地的研究。
狄金华对城乡大学生的情感支持网研究发现,城乡大学生的情感支持网中亲缘比例较低,非亲属的作用大于亲属,进而提出当前大学生是“忘亲的一代”。
刘广珠(1998)的研究结果表明家人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以父母为主,其次是兄弟姐妹;有恋人的大学生,恋人给予的社会支持仅次于兄弟姐妹;最后是其他亲属。
在获得经济支持和安慰关心方面,男女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年级之间存在差异,亲密朋友和同学是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来源。
张强、陈丽娇、赵虎(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与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有密切关系,与心理障碍的学生相比,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寻找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包括主观和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
余秀兰的研究结果表明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与非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存在一些共性,又有不同之处,如密度更小、趋同性方面、异质性等,总体而言,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所能提供的支持低于非贫困生。
肖凌燕、丁建军、邹涨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要他人的不同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特质焦虑水平之间呈负相关。
不同重要他人的积极的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
肖群鹰、刘慧君、班理对贫困女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的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利用情况不好,不仅规模小,而且还存在大量隔离人群;她们对不同种类的社会支持需求程度显著不同,对工具性支持的需求高于精神性支持;社会支持以强关系和非正式支持为主,弱关系和正式支持发挥作用的效果不佳。
(四)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理论以往的研究结果已证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对与社会支持如何作用于身心健康的问题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目前,社会支持作用机制主要存在两种理论:(1)主效应模型(main effect model)认为,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存在普遍的增益作用,无论个体是否面对压力以及压力状况如何,社会支持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只要增加社会支持,必然导致个休健康状况的提高。
(2)缓冲作用模型(buffering model)认为社会支持只在应激条件下通过消除压力对个体的身心健康起作用,它可以缓冲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
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既可能是一般性的,也可能是特异性的。
一般性的社会支持指任何一种社会支持对任何一种压力事件都能起到缓冲作用;特异性社会支持指某一特定的社会支持仅对某一特定的压力事件起缓冲作用。
三、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形势等各方面的因素,社会对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校期间面临着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同时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即将步入社会,面临就业、家庭、婚姻等问题的挑战,他们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研究的焦点。
根据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课题组对西南地区8所院校的4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了解大理学院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笔者进行了此项调查,以便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材料,为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背景资料和依据。
大学生群体是知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可以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作用机制,而且可以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为大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供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