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指派5岁女儿当小偷 为操控未成年人偷盗案子
幼儿为饵拐走女童 律师聚焦拐卖儿童罪

幼儿为饵拐走女童律师聚焦:拐卖儿童罪导语:他是你心里的花,他是你生命里的宝藏,他是你血液中的灵魂……谁带走你的花?谁觊觎你的宝藏?谁剥夺了你的灵魂?……当你最宝贝的骨肉被带离开你的身边,你是怎样的感受?拐卖儿童,多么残忍的词语,是怎样的利益驱使让那些人做出如此可怕的行为?热点事件4月7日上午11点,跳蹬河社区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家属区内,5岁的女童小芯由奶奶陪伴玩耍时走失,据现场目击者陈述和小区监控录像显示,当时有一个和她年龄相近的陌生小男孩主动找她玩耍了一会,把她引到奶奶视线被遮挡的地方后,一名年轻男子迅速从隐蔽处将两个孩子带出了小区……>>详细内容(详细内容链接:/news/62360.aspx)律师观点陈元果律师: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每年20万儿童失踪,让无数家庭陷入绝望。
儿童失踪、诱拐案件时有发生,拐卖儿童的现象屡打不绝,屡禁不止,危害日益严重,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预防和打击力度不够、利益驱动。
现实中对收买儿童行为的处罚相当轻,虽然《刑法》规定对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依据“对被卖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挠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这样做,无形之中助长了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的气焰。
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不等于没犯罪,这种情形很可能会给国人造成“收买孩子不会受处罚”的错觉,这种侥幸心理有可能会进一步“鼓励这种行为的发生”。
正是这种过轻的处罚,导致儿童买方市场长期存在,导致拐卖儿童犯罪“打而不死”。
建议修改《收养法》等法律法规,将DNA等技术检测作为办理收养手续的必要条件;修改《刑法》规定,加强对收买儿童行为的刑罚力度。
小编结语“孩子,你在哪儿?”是妈妈的呼唤……原文出处:/news/62366.aspx。
盗窃5万元的判决案例

未满16周岁的小赵非法入室盗窃了5万元,案发后却拒不归还,失主无奈诉至法院。
近日,化州市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财产损害纠纷案,判定其监护人老赵承担侵权责任。
2021年,小赵非法进入小李夫妇在化州市某村的家中,盗窃了小李夫妇家衣柜里面的现金5万元。
小李夫妇于案发当天报案,化州市公安局破获该案并确认小赵为犯罪嫌疑人。
因小赵不满16周岁,化州市公安局对小赵的盗窃行为作出行政拘留的行政处罚。
事后,小赵拒不返还盗窃得来的5万元给小李夫妇。
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小李夫妇诉至化州市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判决被告赵某父子返还盗窃所得的5万元及利息。
化州法院经审理认为,公民合法的私人财产受法律保护,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小赵非法进入小李夫妇家中并盗窃现金5万元,有小李夫妇的陈述以及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予以佐证,因此小赵非法窃取他人财产应当依法予以返还。
因被告小赵系未成年人,且未满16周岁,应由其监护人老赵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法院依法判决:被告赵某父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一个月内返还原告小李夫妇人民币5万元及利息。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的变化,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案例一,未成年人盗窃案。
小明是一名15岁的初中生,由于家庭贫困,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他在社会上交了一些不良朋友。
在朋友的怂恿下,他参与了一起盗窃案。
在作案过程中,小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严重,只是觉得这样可以得到一些零花钱。
最终,他被警方抓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案例二,未成年人暴力伤人案。
小红是一名17岁的高中生,由于性格暴躁,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
一次因为琐事和同学发生争执,她失控地动起了手。
在冲动之下,她用刀将同学伤害了。
事后,她后悔莫及,但已经为时已晚。
案例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
小华是一名16岁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
为了获得更多的游戏道具,他开始利用网络进行诈骗。
他通过虚假信息骗取了许多人的钱财,最终被警方侦破。
以上案例反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多种形式和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不善、社会环境恶劣、心理问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解决未成年人犯罪。
首先,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
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行为观念。
其次,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社会治安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
对于犯罪未成年人,应该给予及时的教育和帮助,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最后,全社会都应该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未成年人犯罪,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未成年保护的经典案例

未成年保护的经典案例
以下是未成年保护的经典案例:
1. “李某案”:李某是一名未成年人,因为在网吧打游戏上瘾,导致旷课、逃学,最终被学校开除。
在家中,李某也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甚至打架。
后来,李某的父母将他送到了一家心理治疗机构接受治疗。
在治疗期间,李某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2. “小雨案”:小雨是一名未成年女孩,因为在网上接触到一名陌生男子,被骗到外地。
在外地,小雨被迫卖淫,生活异常艰苦。
后来,小雨的家人报警寻找,最终在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小雨,并将她带回家中。
在家中,小雨接受了心理治疗和教育,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这些案例都表明了未成年人需要得到保护和关爱,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防止他们受到侵害。
紧急叫停绑架案:美少妇家有5岁单亲女儿

漂亮而又时尚的柳晓莲,在下班时被两个劫匪连人带车劫持。
她与绑匪斗智斗勇,最后用自己婚姻的不幸和5岁女儿打动劫匪,从而取得劫匪的信任,成功自救。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两个劫匪为了借她的车用3天,竟然以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向她打了一张借条。
结果,警方凭着这张借条,轻而易举地将劫匪抓获……美丽少妇夜幕下遭绑架,装晕车将险情告诉家人2013年4月5日晚9时许,在郑州某太阳城加班的柳晓莲下班朝停车场走去,准备驾驶她的轿车回家。
她一边走一边哼着歌,当钻进驾驶室时,突然看见车后座位上有个男人,还没等柳晓莲反应过来,一把刀架在了她的脖子上。
柳晓莲一时蒙了,她扭过头去问:“你想干什么?”话音刚落,又有个男人从左侧冲过来,强行钻进了驾驶室。
后座拿刀的男子威胁说:“不要出声,否则我一刀捅死你!”两个男人将柳晓莲劫持到副驾驶位,坐在驾驶位上的男人随即发动了轿车。
柳晓莲意识到自己遇到了劫匪,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29岁的柳晓莲是河南南阳人,开了一家化妆品专柜。
1年前,丈夫因为有了小三与她离婚,她与5岁的女儿就靠这家专柜维持生计。
柳晓莲首先想到的是,5岁女儿被邻居接回家,正在家里眼巴巴地等着她,她必须想办法摆脱劫匪,便镇静地问:“你们是要劫财还是劫色?”劫匪没有回应。
突然,柳晓莲发现开车的劫匪没有系安全带,便灵机一动:“师傅,你还没系安全带,我帮你系上吧!”说时迟那时快,柳晓莲突然拉开车门,大喊一声“救命啊!”就朝门外冲。
没料后座上的劫匪早有防备,她刚起身,就被死死抱住。
快到收费站时,劫匪将车牌卸下来,又用胶带将柳晓莲双手反绑起来,并劫持到后座上。
柳晓莲感到自己是插翅难飞了,便微微闭上双眼听天由命。
后座上的劫匪感觉到柳晓莲听话了,便将匕首拿开,点上香烟,一边抽一边翻看柳晓莲的手提包。
包里有500元现金,还有化妆盒、一串钥匙,连一张银行卡都没有,这让绑匪很失望。
劫匪又说:“把你的手机交出来!”柳晓莲一愣:手机给了他,与家人无法联系,那就死定了,便回答说:“手机放在前排座位上,你自己拿吧!”开车的劫匪找了找没找到,柳晓莲就说:“可能是放在店里忘了带出来!”劫匪不相信,就开始搜身。
父母操控孩子的案例

父母操控孩子的案例
你知道吗,父母操控孩子这种事真的太常见了!就说我的朋友小芳吧。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出去玩,小芳接了个她妈妈的电话后,脸色马上就变了。
后来她才说,她妈妈让她必须立刻回家,说是有急事,可等她回去才发现,哪有什么急事,就是她妈妈想让她回去帮忙做家务。
这难道不是一种操控吗?她妈妈就不能直说吗,非得用这种方式把她叫回去。
还有啊,另一个朋友小明,他喜欢画画,而且画得特别好,他梦想着以后能成为一名画家。
但是他爸爸妈妈却觉得画画没出路,非要让他去学金融,说什么以后好赚钱。
这不就是强行把自己的意愿加在孩子身上吗?小明为此和父母争执过很多次,他哭着说:“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可他的父母就是不听,还说这是为他好。
这真的是为他好吗?这和把小鸟关在笼子里有什么区别!
再看看隔壁的小丽,她连穿什么衣服都得听她妈妈的,她妈妈觉得不好看的衣服,绝对不让她穿出门。
她有好几次想反抗,可每次她妈妈都会说:“我是你妈,我还能害你不成?”哎呀,这多让人无奈啊!
父母们总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做着操控孩子的事。
他们难道不知道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的吗?就不能尊重一下孩子的选择?非要让孩子按照他们规定的路线走。
这样的话,孩子怎么能真正地快乐成长呢?孩子们不是提线木偶啊!希望父母们能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再这样操控孩子了,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吧!
我的观点就是: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要过度地操控孩子的生活。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路要走,父母应该做的是引导和支持,而不是强行干涉和操控。
未成年犯罪案例

未成年犯罪案例引言未成年犯罪是指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人员参与犯罪活动。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常见,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关切。
本文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未成年犯罪案例,探讨其原因和解决办法,以便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案例一:盗窃案案件概述案件地点:某大型购物中心案发时间:2020年5月10日晚上8点案件描述:一名15岁的少年进入购物中心,趁人不注意,将一部昂贵的手机从某家手机店里偷走。
偷窃过程被安装在店内的监控摄像头捕捉到。
随后,保安人员发现手机丢失后立即报警,将监控录像提供给警方进行调查。
案件原因1.家庭环境:据调查,该少年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
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母亲因疾病长期卧床,家庭经济状况较差。
2.同伴影响:该少年的朋友圈中存在一些不良青少年,他们一起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小偷小摸等不正当行为,对其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办法1.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环境薄弱的未成年人的关注和照顾,提供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举止。
2.社会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
案例二:校园暴力案件概述案件地点:某市中学案发时间:2021年3月15日下午5点案件描述:一名16岁的少年在校园里对同班同学进行殴打。
被打学生受伤严重,需要住院治疗。
校方接到报警后立即联系学生家长,并将事件报告给警方。
案件原因1.学习压力:该少年长期面临学业上的压力,成绩欠佳,导致自尊心受挫,对同班同学产生了敌意。
2.家庭教育:该少年家庭教育方式偏偏纵容和溺爱,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解决办法1.老师辅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2.家庭教育: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沟通渠道,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尊重他人和合作的意识。
案例三:网络诈骗案件概述案件地点:网络案发时间:2021年4月20日晚上9点案件描述:一名14岁的少年通过网络诈骗手法,骗取多名网友的钱财。
未成年人犯罪经典案例

未成年人犯罪经典案例1. 张某盗窃案事件概述张某,1998年出生,当时年仅16岁,因多次盗窃被警方抓获。
他常在商场等人多的地方行窃,善于抓住人们不注意的时机实施盗窃。
此案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
案件审理张某因未成年,被判处教育感化,并接受改造教育。
受到严厉管制并在还未成年监狱里接受教育,以帮助他改变行为。
此案成为了未成年犯罪问题上的一个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关注。
2. 李某网络诈骗案事件概述李某,2001年出生,当时年仅15岁,通过网络诈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
他利用互联网上的社交平台,通过虚假身份进行诈骗活动,非法获得巨额利益。
案件审理李某因犯罪行为被抓获,由于他是未成年人,法院审理中充分考虑了他的年龄和心理状态。
同时,法院还注重了他的教育条件、成长环境以及犯罪行为对他未来发展的影响,最终判决他接受教育感化,并在相关机构接受改造。
3. 王某交通肇事案事件概述王某,2002年出生,当时年仅14岁,驾驶父母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
王某没有驾驶资格,并且在肇事后逃逸,导致他人受伤。
案件审理因为王某是未成年人,法院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将他纳入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教育制度,对其进行教育感化,并责令其家长进行监护教育。
这一案例引起了社会对于加强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教育的关注。
4. 赵某非法持有枪支案事件概述赵某,2000年出生,当时年仅17岁,在没有持有合法证件的情况下非法持有枪支。
这一行为涉嫌犯罪,对公共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案件审理赵某因年龄未满刑事责任年龄,案件移交至未成年人保护法庭审理,并根据未成年人犯罪情节轻重,对其进行教育管制、心理矫治等措施。
这一案例引起了对于加强未成年人枪支管理和犯罪预防的关注。
以上四个案例都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审理和处理,以及相关法律措施的实施,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纠正他们错误的行为,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这也提醒我们,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与监管是预防和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指派5岁女儿当小偷为操控未成年人偷盗案子
孩子本应是祖国的花朵,但有些“无良爸爸妈妈”却将罪恶的双手伸向了自己的孩子,让年仅五六岁的女儿去盗窃,或趁自己怀孕之时大举盗窃,躲避法令,将孩子作为自己违法犯罪的“盾牌”。
近来,青浦区检察院审查起诉了多起安排、操控未成年人盗窃案。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无良爸爸妈妈”多为外地乡村户籍,文化程度低下,在上海打零工或许无业。
青浦区检察院的检察官通知记者,出于维护未成年人的考虑,最新的盗窃罪司法解释规则,安排、操控未成年人盗窃的,盗窃“数额较大”的规范能够折半,罪犯将得到更严峻的赏罚。
指派女童盗窃只为“下降危险”
1985年生的陈兰兰是外地来沪务工人员,初中文化程度,此前在深圳打工。
本年3月份,她离别老公,带着自己仅有5岁的女儿晶晶来到上海营生。
可是近一个月曩昔后,她仍是没能找到作业。
因为真实缺钱花,本年4月7日早上8点左右,陈兰兰带着女儿晶晶坐车来到青浦练塘镇预备偷东西。
她带着晶晶四处闲逛,寻觅作案方针。
总算,她在一个十字路口看到一家手机店的老板在店内放了一个黑色电脑包,里边路出许多充值卡和现金,她当即决定要偷那个电脑包。
但是,为了更“安全”,陈兰兰并没有挑选自己出手,而是将此“大任”交给了自己的女儿。
她要求晶晶去偷那个电脑包,并将一件外套交给了晶晶,要她盗窃包今后将外套盖在上面欲盖弥彰。
听话的晶晶对着自己的妈妈点了允许,悄然溜进了手机店偷包。
但是,晶晶得手后刚跑出货台,此事就被手机店老板发现。
老板一把拉住了陈兰兰和晶晶,而且打电话报了警。
经承认,电脑包内有现金人民币25000元,手机充值卡307张合计17350元。
陈兰兰到案后对检察官表明,之所以晶晶如此“听话”,是因为她早就将偷东西的办法教给了晶晶。
“我跟她说,咱们到上海需求用钱,所以妈妈会让你去拿他人的东西。
你就悄然地把东西拿给妈妈,假如被抓住了,不论谁问你,你都说不知道,或许爽性不要说话。
”陈兰兰说。
她认为,晶晶毕竟是只
要5岁,如果工作暴露,她也不会遭到什么处分,这么做是为了“下降危险”。
晶晶到案后也说:“在走进那家店曾经,我妈妈就指给我看要偷的那只黑色的包,并叫我去把它偷出来。
走进店里后,妈妈拍拍我,我就知道她让我去拿那只黑色的包了。
”而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偷东西”以及“知不知道偷东西要被差人抓起来”时,晶晶低下了头,很长时刻不说话,而且开端呜呜啜泣,让人心酸。
现在,此案现已青浦区检察院审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