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秦风 渭阳
《国风·秦风·渭阳》原文译文及赏析

《国风·秦风·渭阳》原文译文及赏析《渭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外甥送别舅舅的诗,表达甥舅之间的情谊。
全诗二章,每章四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翻译鉴赏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渭阳先秦:佚名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译文我送舅舅归国去,转眼来到渭之阳。
什么礼物送给他?一辆大车四马黄。
我送舅舅归国去,思绪悠悠想娘亲。
什么礼物送给他?美玉饰品表我心。
注释⑴渭:渭水。
阳:水之北曰阳。
⑵曰:发语词。
⑶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
朱熹《诗集传》:“路车,诸侯之车也。
”⑷悠悠:思绪长久。
我思:自己思念舅舅。
一说送舅舅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
⑸琼瑰:玉一类美石。
鉴赏此诗第一章开头两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在交待诗人和送别者的关系的同时,选择了一个极富美学意味和心理张力的场景:从秦都雍出发的诗人(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晋文公)回国就国君之位,来到渭水之阳,即将分别。
在这里有千言万语可说,但又无法尽说。
单从送别路途之遥已可见舅甥情谊深厚,这深厚的情谊在临别的这一点上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泪眼凄迷是不合适的,这不仅仅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缘故,更因为重耳归国即位正是多年所望,是件大喜事儿,于是临别之时“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这一辆大车四匹黄马大有深意,这里有送舅氏快快回国之意,也有无限祝福寄寓其间,更深一层的是,这表明了秦晋两国政治上的亲密关系。
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说:“康公作诗时,穆公尚在。
《坊记》: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
此赠车马,何也?……然则康公亦白穆公而行欤?”这段考证说明,车马之赠是康公之意也是穆公所许,它将赠送路车乘黄所隐含的政治外交意义揭示无遗。
第二章由惜别之情转向念母之思。
康公之母秦姬生前曾盼望着她的弟弟重耳能够及早返回晋国,但这愿望却未能实现;今天当希望成为现实的时候,秦姬已经离开人世,所以诗人在送舅氏归国之时,不能不由舅氏而念及其母,由希望实现时的高兴而转为怀念母亲的哀思。
诗经中秦风的赏析

诗经中秦风的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305篇诗歌,涵盖了上古至春秋时期的文学作品。
其中,秦风是诗经中的一大篇章,凝聚着诗人们对生活、爱情、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感悟和表达。
秦风是指诗经中以关于秦地的歌谣为主题的一系列歌曲。
这些歌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古代秦地的自然风光、人民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变迁。
秦风所展示的深邃理性、凝重庄重的特点,使其成为诗经中独具魅力的篇章。
首先,秦风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描绘。
诗经中的秦风歌谣中频繁出现了描绘秦地美丽景色的诗句。
比如《渐渐者虽阳》中描述了秋日金色的景象,“凋阳其婞,言私其光。
”利用金色与阳光的比喻,诗人展示了秦地秋日温暖明媚的景色。
另外,《草蟲》中通过对昆虫生命力顽强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不息运动:“于以采蘩?是维蔓草,采采者矣。
”其次,秦风歌谣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诗经是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缩影,秦风作为其中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描写了人们的生活场景、人际关系以及各种社会活动。
例如,《蒹葭》通过男女之间的爱情描写,展示了古代婚姻制度中的一些规定和礼仪:“蒹葭之顷,於穆四矣,维叶萋萋。
”这些描绘展示了古人们的恋爱观和婚姻观。
秦风还通过歌谣对社会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例如,《静女》一诗中,诗人深情地描绘了一个纯洁美丽、聪明贤惠以及成熟稳重的女子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眼光和男尊女卑的批判:“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总之,诗经中的秦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它以其独特的主题和对古代秦地的歌颂和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生活、爱情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秦风的赏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领略到古人们对人性、生命和社会的智慧和感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文章只是对秦风进行了简单的赏析和介绍,如果需要更加详尽的内容和详细的分析,则可以从秦风的历史背景、词句的分析和对于诗人的解读等方面展开。
《诗经·国风·秦风》的注音

《诗经·国风·秦风》的注音《诗经·国风·秦风》的注音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
小编为大家提供了《诗经·国风·秦风》的注音,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诗经·国风·秦风》的注音秦风里面好多篇呢,像《无衣》《黄鸟》《晨风》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
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
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
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小戎小戎俴收,五楘梁辀。
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骐骝是中,騧骊是骖。
龙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俴驷孔群,厹矛鋈錞。
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交韔二弓,竹闭绲縢。
言念君子,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诗经《秦风》译文与赏析

诗经《秦风》译文与赏析秦风秦风秦,古秦国原在犬戎(今陕西兴平东南)。
东周初,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改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起来。
春秋初秦地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
“秦风”就是采自这个地域的民歌。
《汉书·地理志》说:“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逼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崇尚)气力,以射猎为先。
”所以在秦风中,有一种在别的民歌中少见的尚武精神和悲壮慷慨的气概。
“秦风”共有10篇,计为: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
车邻【原文】有车邻邻(1),有马白颠(2)。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3)。
阪有桑,隰有杨。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注释】(1)邻邻:同“辚辚”,车行声。
(2)白颠:颠指额,白颠是指马的额头上有块白色毛。
(3)耋(dié):泛指老人。
【译文】大车奔驰响辚辚,马儿白毛生额顶。
来访君子未见面,等候侍者去传令。
高坡上有漆树园,洼地下游栗树田。
已经见到那君子,并肩同坐弹丝弦。
今朝不乐待几时,转眼老去气奄奄。
高坡有个桑树林,洼地有片杨树荫。
已经见到那君子,并肩同坐吹簧笙。
今朝不乐待几时,转眼死去【解析】这首诗描写了贵族之间相聚作乐,表现出了及时行乐的想法,言语间透露着对时间流逝的叹息。
全诗三章,首章描述诗人驾车前往友人家中,并要侍者去通报传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及友人的身份当属贵族。
后两章描写二人见面后,共同奏乐玩乐的场面,诗人在这两章反复强调要趁现在及时享乐,否则将来老了就无法享受。
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封建贵族“腐朽”“没落”的享乐生活,可是言语间却不见刻薄讽刺。
若理解为朋友间相互坦露襟怀,以诚待友,在相聚时流露出的人生短促的感伤,是否更为贴切?驷驖【原文】驷驖(1)孔阜,六辔在手。
公之媚子(2),从公于狩。
诗经三十首

诗经三十首1.《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国风·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3.《国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国风·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5.《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6.《国风·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7.《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8.《国风·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9.《周颂·有客》有客有客,亦白其马。
有萋有且,敦琢其旅。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
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诗经-国风·秦风_国学经典

国风·秦风【国风·秦风】∷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
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
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
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小戎小戎俴收,五楘梁辀。
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驾我骐。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骐骝是中,騧骊是骖。
龙盾之合,鋈以<角夐>軜。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俴驷孔群,厹矛鋈錞。
蒙伐有苑,虎<韦长>镂膺。
交<韦长>二弓,竹闭绲縢。
言念君子,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栎,隰有六駮。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棣,隰有树檖。
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国风.秦风注音10篇全

诗经.国风.秦风注音10篇全诗经国风秦风目录车邻 (3)驷驖 (4)小戎 (5)蒹葭 (7)终南 (9)黄鸟 (10)晨风 (12)无衣 (13)渭阳 (14)权舆 (15)chēlín车邻yǒu chēlín lín,yǒu mǎbái diān。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wèi jiàn jūn zǐ,sìrén zhīlìng。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bǎn yǒu qī,xíyǒu lì。
阪有漆,隰有栗。
jìjiàn jūn zǐ,bìng zuògǔsè。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jīn zhě bùlè,shìzhěqídié。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bǎn yǒu sāng,xíyǒu yáng。
阪有桑,隰有杨。
jìjiàn jūn zǐ,bìng zuògǔhuáng。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jīn zhěbùlè,shìzhěqíwáng。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sìtiě驷驖sìtiěkǒng fù,liùpèi zài shǒu。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
gōng zhīmèi zǐ,cóng gōng yúshòu。
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fèng shíchén mǔ,chén mǔkǒng shuò。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
gōng yuēzuǒzhī,shěbázéhuò。
公曰左之,舍拔则获yóu yúběi yuán,sìmǎ jìxián。
古诗渭阳翻译赏析

古诗渭阳翻译赏析《渭阳》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前言】《渭阳》出自《诗经·秦风》的一篇。
为先秦时代秦地汉族民歌。
全诗二章,每章四句。
是一首表达甥舅情谊的诗。
陈子展先生在《诗经直解》中细加辨析,以为此诗当作于晋文公由秦归国的公元前630年(周襄王十六年),至迟不过次年。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①曰:发语词。
阳:水之北曰阳。
②路车:朱熹《诗集传》:“路车,诸侯之车也。
”③琼瑰:玉一类美石。
【翻译】我送舅舅归国去,转眼来到渭之阳。
有何礼物赠与他?一辆大车四马黄。
我送舅舅归国去,思绪悠悠想娘亲。
用何礼物赠与他?宝石玉佩表我心。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甥舅情谊的诗,《毛诗序》云:“《渭阳》,康公念母也。
康公之母,晋献公之女。
文公遭丽姬之难未返,而秦姬卒。
穆公纳文公。
康公时为太子,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我见舅氏,如母存焉。
”这段关于诗本事的叙述,与诗意相吻合,基本上是可信的。
《序》末句还有关于创作时间的叙述,曰“及其即位,思而作是诗也”。
指代不明,故多有争讼,可备一说。
全诗两章,每章四句。
第一章开头两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在交待诗人和送别者的关系的同时,选择了一个极富美学意味和心理张力的场景:从秦都雍出发的诗人(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晋文公)回国就国君之位,来到渭水之阳,即将分别。
在这里有千言万语可说,但又无法尽说。
单从送别路途之遥已可见舅甥情谊深厚,这深厚的情谊在临别的这一点上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泪眼凄迷是不合适的,这不仅仅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缘故,更因为重耳归国即位正是多年所望,是件大喜事儿,于是临别之时“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这一辆大车四匹黄马大有深意,这里有送舅氏快快回国之意,也有无限祝福寄寓其间,更深一层的是,这表明了秦晋两国政治上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