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6高二历史(第20课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2013年高二历史复习教案: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教版3)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②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
2.目的: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3.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
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6。
成效①科技领域:成功召开了关于遗传学的座谈会。
②文艺领域:A开拓新的题材和主题,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取得了累累硕果。
B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家和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C文艺期刊也大量增加。
D优秀电影层出不穷:1959年,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二、曲折的年代1。
原因: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表现①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②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③许多作者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3。
影响:①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三、文艺的春天1.背景①“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②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③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五讲"“四美"为内容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2.成就①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②学术讨论空前热烈。
高中历史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新中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几次争论被当成了政治问题予以批判,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需要进一步调动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指出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春天的信息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基础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基础上提出来的。
内容“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用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春天的硕果百家争鸣生物学领域有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①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赵树理《三里湾》②“难忘的1959”,35部优秀影片于1959年一举展出(包括《五朵金花》)。
历史的经验教训曲折的年代(文革时期)1、原因: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受到批判,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2、表现: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进行了批判:如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寓言诗《蝉的歌》,电影《早春二月》。
3、影响:伤害了知识分子,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文艺的新春天(新时期)随着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到来,清算了极“左”路线。
明确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科学和文艺工作步入了又一个春天。
第1页共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基础达标1.1956年,为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的繁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另起炉灶”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答案:D2.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
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C.“文革”期间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答案:A3.(改编题)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旨在( )A.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B.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C.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D.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双百”方针中的“百花齐放”针对文学艺术领域,故选D 项。
答案:D4.(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 “我们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大跃进” B.“八字”方针C.“文化大革命” D.“双百”方针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材料解读能力。
材料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应该给予自由的空间,这与“双百”方针的内涵一致,故选D项。
答案:D5.(2019·佛山第二次质检)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联系所学可知“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样板戏”一统天下,故选D项。
答案:D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必修3课件:第20课_“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问题
应如何正确认识“双百”方针?
(1)实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不是一 “花”一“家”的单调形态。只要是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知识分子,便 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 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是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 态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只要符合繁荣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这一 民族的最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促进和体现社会的进步,就应该纳 入先进文化的格局范围。 (2)“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 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 提出来的。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3)“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 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 (4)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 “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 放”。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例题】 “双百”方针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自由”。下列关于“自 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 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讨论 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D.可以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斗争 解析:“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 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 由。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斗争是“左”倾错误的表现。 答案:D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
二
2.贯彻过程中的曲折 (1)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一 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高二历史必修3_名师教案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是我国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教学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和教训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的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图片以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由来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
PPT展示本课标题及学习目标新课:一、“双百”方针的提出问题一:(自主探究)从百花奖的兴衰可以看出“双百”方针贯彻实施经历的哪几个阶段?PPT展示材料: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有11.7万人参加评选;第二届(1963)增至18万多人,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
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
但由于种种原因,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撤消了这次评奖。
之后,一直中断了17年,直1980年举办了第三届,有70多万人参加评选,此后每年举行一次(直到2004年),自2005年起,金鸡奖与百花奖隔年评选一次,百花奖逢偶数年选。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一引出本科知识线索问题二、(自主探究):结合教材分析得出“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提出、地位、内涵、前提是什么?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需要。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附:1956年1月,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会议指出:必须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现有知识分子的力量)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3、地位:是我国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4、内涵:(1)“百花齐放”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高二历史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956年8月全国遗 传学座谈会在青岛召 开,明确表示不赞成把 摩尔根的观点说成是 唯心论,宣布全部摘 掉过去强加给摩尔根 学派遗传学的各种政 治帽子.
建国之初中国也 采取独尊李森科学派 而贬损禁止摩尔根学 派的态度。 著名植物学家胡先 辅在《植物分类学简编》 中批评了李森科,竟遭 到政治批判。
原因:
1.科学文化领域内受到前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 作风的影响
2.我们自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某些“左”倾思想 的影响
材料一: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 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 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材料二: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 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 这就叫百花齐放”.
; / 网络投票
hxh81kyd
发出家,长辈纵然生气,她要嫁出去了,大局为重,还不是得瞒着唐家。她在唐家,依然平安畅意。”宝音淡淡道。连洛月这样愚钝的女孩子, 凭着性别中的本能,都立刻领悟了这“废掉”的法子是什么。找个人坏了韩玉笙的身子!洛月两腮顿时鼓得通红:“她——!”再憋不出话来。 “你放心,她已经彻底放弃这个主意了。”宝音道。第六十七章 胜负已分看星芒(5) “为什么?”洛月不敢放心。“因为如果那样做的话,福珞 就已经不再重要了,一场暗斗,演变成她和我之间殊死的仇恨了。”宝音笑道,“那恐怕是不值得的,她权衡得出。”冬月已在檐角浮出来,苍 白的映着正厅垂脊下的琉璃走兽,颜色碧寒。苏家这样的富贵,全府也只有正厅屋顶能用琉璃,而且只能用作饰兽,颜色是黑中带沙兰,受这样 月色浸染,才沁出点碧意来。不是买不起纯色的铺瓦面,而是黄、绿、青、黑四色瓦片,规矩只有皇家、以及受过特许的寺庙等场所,才准使用。 等级严苛如此,所以那么多人,削尖脑袋也想入宫„„若是入了宫,也不过年年岁岁,檐角独看正黄琉璃瓦上,泛起苍然的月光,那又何苦?管 弦繁奏,正式的寿宴要开席了,宾客们正陆续入席,连礼佛良久的刘四姨娘都回了来。这全凭老太太开恩。当初叫她去寺庙里经忏时,说了年前 才让她回来,若老太太咬死在大年夜前才放她进门,也没人敢说个不字。但刘四姨娘在慈恩寺里表现不错,一直很老实,云蕙这孩子也是,虽跟 福珞走得近,看起来也没给宝音使什么绊子,偶尔红着眼睛,表现出孺慕之思,老太太看着可怜,寿宴离过年已经近了,就提前让她们母女团圆。 刘四姨娘午后蒙大赦回来,赶紧的收拾整齐,梳髻戴花、着裙系带,但求不失礼而已,已无法跟他人争奇斗妍了。二太太披上宝音送的披帛,那 质料款式,出奇精彩的修饰她身段与肤色,高贵中,呈现出一种优美动人的仪态,这于二太太身上,是几乎从没出现过的,二老爷都不由得多看 她两眼。就凭这两眼,二太太决定,今后她得把宝音放在心尖儿上疼起来!外头通传:本城太守、太守夫人、参赞、参赞夫人,苏老太爷到!苏 小横是一早下的山,在山脚“邂逅”了出来赏冬景的太守,相谈甚欢。他们谈了些什么,没几个人知道,反正结果就是,太守决定亲自来给苏老 太太祝寿。太守一来,太守夫人、太守儿子和儿子媳妇也都要跟来了,什么“婆家的矜持”,也只好弃之不顾了,给足苏家面子。事实上,若不 是未婚夫妇婚前不得接近、接近即有不祥的忌讳,唐静轩还想跟着爷爷来祝寿呢!他并不奢望能见到明秀的面,但能离她近一点、呆在她家里, 痴想他脚踏定的地面,她美妙的穿着薄薄绣鞋的足底说不定就曾经从上面踩过,那是多么神奇和令人颤栗!唉,可惜他不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红灯记
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
毛主席观看《白毛女》现代舞剧后与演员合影
二、曲折的年代
材料一……从1966年6月到1972年,整整7年中国影坛没 有拍摄过一部故事片。……当时,虽然拍出八个样板戏 电影,可充其量还是让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 ——《中国电影史》
阅读材料后回答
(1)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中国只放映样板戏合适吗?为什么?
材料三:据陆定一回忆说:“曾经一位当过中央人民 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老同志,知道了苏联的巴甫洛夫 学说之后,要改造中国的医学。他说:‘中医是封建 医,西医是资本主义医,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医。’ 我想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当然就应该反对中医和西 医,取消一切现在的医院,靠巴甫洛夫的药(就是把 兴奋剂和抑制剂混合起来,叫‘巴甫洛夫液’)来包 治百病。” 材料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 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 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 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从材料中总结“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 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 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和文化
必要性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发挥更大作用
3)中国开始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
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使其为社会主义服务。 2、目的: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3、提出: 文学艺术上的百花齐放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
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 ——郭沫若
高二历史 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学案

高二历史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学习目标】识记理解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重点 “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 “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学法指导】1.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2.“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什么变化,分析或探究变化的原因;比较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3.阅读课文,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来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认识到这个政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国情。
4.通过对春天的信息──“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和基本内涵的了解;对春天的硕果展示与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对比分析,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主干梳理】1.“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 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方针。
(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成果: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 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等。
[易错提醒] (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两者实质不同。
(2)“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二 曲折的年代 三 文艺的春天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 要任务是什么?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化为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 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事业。
1966年9月3日,翻译 家傅雷及夫人被迫自 缢
田汉被批斗
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 24日在北京投湖自尽
吴晗,1969年10月 11日被迫害致死。
京剧《红灯记》剧照
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
京剧《沙家浜》剧照
芭蕾舞《白毛女》
京 剧 《 海 港 》 剧 照
你如何看待当时的“样板戏”现象?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剧照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发展与繁荣 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 (2)党中央提出对知识分子的政策:让他 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目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2.“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双百”方针的提出
表现:
①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 论说成阶级斗争; ②一些正确的甚至优秀的作品当作错误的受到批 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来的人》,艾青的 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电影《北国之 春》《早春二月》) ③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一些学有专长、热爱 社会主义祖国的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受到长 期歧视和压抑。 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三.文艺的春天
1. 原因:
2. 表现: 以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 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
反映丰富社会生活的艺术作品……
经验与教训 纵观新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对我们 今天的文艺工作有何借鉴意义? (1)中国文艺工作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方针,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2)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创作积极性; (3)要正确处理好文艺工作同政治的关系、 文艺工作同人民生活的关系和继承传统与不 断革新的关系。 „„
三.文艺的春天
1、原因:
①“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②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他还强调要坚持贯彻“双百” 方针 ③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加强以“五 讲”“四美”为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话剧《茶馆》
话剧《蔡文姬》
五朵金花
电 影 《 赵 一 曼 》
电影《英雄儿女》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6年建)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始建于1954年
中央芭蕾舞团, 成立于1959年
1962年成立东方歌舞团
二.曲折的年代
原因 : 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如反右斗争 扩大化、文革),极左思想盛行, “双百”方针受到破坏。 表现:中国大批文艺工作者受到批斗 优秀文艺作品遭到批判
3.“双百”方针的内容
4.“双百”方针的影响
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百家争鸣:不同学术派别产生争论
生物学领域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 争; 历史学领域的出现范文澜与郭沫若有关历史 分期问题的争论。
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成果
文学作品: 影视艺术:
杨 沫——《青春之歌》 赵树理——《三 里 湾》 老 舍——《茶馆》 郭沫若——《蔡文姬》 《五朵金花》《女篮五号》 《青春之歌》《红日》 《北国江南》……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 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 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 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 叫百花齐放。 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 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 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 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 个。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2.“双百”方针的提出
3.“双百”方针的内容
百花齐放: 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
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 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 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
不同观点互相争鸣, 自由讨论
“双百”方针的实质: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 政策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2.“双百”方针的提出
针 “ 提出 双 百 ” 贯彻 方
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 活力初现 遭遇挫折 重现春天 50年代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