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认识: “双百”方针实质上是在文化领域的民主化; “双百”方针的目的是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双百”方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巩固练习
1.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不符合史实的是( A )
A. B. C. D.
2.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其鼓舞下,科 学和文艺工作者步人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闹,
话剧《关汉卿》剧照
二、曲折发展——“双百”方针贯彻受挫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 (2)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 斗争
2.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表现
(1)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 破四旧 (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2)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迫害致死 全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A 文学艺术欣欣向荣。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 )
A.出现了《雷锋之歌》《青春之歌》等优秀作品 B.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C.《白蛇传》《十五贯》等剧目在戏剧舞台上开始上演 D.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文艺流派争 相引领 风骚
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 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 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 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
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特点 基本性
长期性
4.影响及成果: (1)科技领域和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作品:老舍—话剧《茶馆》;
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 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等。 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电影:“难忘的1959年”。 (2)大大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2.萧光琰 化学家 1968.12.10 被拷打后服安眠药身亡, 其妻女随即同日服药自杀 23.杨嘉仁 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 1966.9.6 与妻子程 卓如开煤气自杀 24.刘盼遂 北师大教授 被打死后,尸体浸水缸诬为自杀 25.言慧珠 著名京昆剧表演艺术家言菊朋之女梅兰芳之徒 俞振飞之妻上海市戏曲学校副校长 1966.9.11 在浴室上 吊自杀 26.田保生国际法学家时间不明不堪凌辱与妻子双双自杀 27.高仰云 天津南开大学党委书记 1966 被红卫兵毒打后 跳河自杀 28.俞大因 北大生物系教授,丈夫曾昭伦 时间不明 不堪 凌辱自杀而死 29.周瘦鹃鸳鸯蝴蝶派作家1968.8.12苏州周家花园跳井亡 30.张宗燧 物理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张东荪二子1969清 队时因对毛的物质无限可分有异议,被迫害,上吊身亡
郭 沫 若
《 蔡 文 姬 》 剧 照
建国初期,在科学文化领域内,存在着教条主义、宗 派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 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 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 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是不适应 的。 1963年2月,中央决定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思 想文化方面“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并引发一场错误的政 治批判。如对小说《刘志丹》进行批判,此后毛泽东严厉 指出:“戏剧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多起来,”思想文化领 域的错误批判波及到哲学经济历史学等各个学术领域,它 不但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对待,而且把某些作品中的 缺点和错误上纲到阶级斗争的高度加以批判。随着“左” 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到1965年11月,便发生了姚文元对吴晗 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 火线。
• 10.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科学研究工作没有任何关系 B.是中共领导文艺的基本方针 • C.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 • D.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时间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时间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时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时间是1956年4月28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党中央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双百”方针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1956年初,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

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讨论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过程中,提出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性质的、艺术性质的、技术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为了发展文化和科学,要贯彻毛泽东过去吸收党内意见分别提出过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个口号。

4月28日,毛泽东在作会议总结发言时明确提出:
“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随后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

党中央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是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尖锐的学术论争。

“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它同党关于文艺、学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以及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其他重要方针一起,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

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指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该方针是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的的,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研工作领域的表现,文艺工作者在为工农兵服务的前提下,可以运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来创作。

在该方针的鼓舞下,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逐步活跃起来。

百花小说: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目的是促进科学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一批作家努力冲破教条主义、形而上学的狭隘目光,扩大观察生活的视野,加深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索。

他们敢于反映真实的生活,敢于抒发真情实感,现实主义在恢复、发扬和深化,文学创作上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有了明显改观。

所谓百花小说,是指这一时期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性的小说。

从1956年春天开始出现的“第四种剧本”,代表着一场反公式化概念化的运动,特别是“双百方针”在文艺界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结果。

这一名词是由黎弘(刘川)在评论《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的时候提出的。

他认为当时剧本只有工农兵三类,每种剧本都有固定的框框。

而《布》突破了三个既有的框框,是“忠实于生活的独特形态”的第四种剧本。

代表作有《同甘共苦》(岳野),(洞箫横吹)(海默)等。

成就:一、勇敢的突破了“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道德,情操,爱情生活。

深入刻画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出一批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

二、勇敢的突破了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的干预生活,尖锐的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严重矛盾和冲突。

这也是第四种剧本的两个显著特征。

也是当代话剧的第一次高潮的两个成就。

这个时期,话剧创作辉煌的潮头是老舍的《茶馆》的出现。

摘要:杨青春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她出生于北京一个官僚家庭,为了抗婚并寻找个人出路,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投亲,又受到当地权贵的欺凌,走投无路之际本想投海自尽,被北京大学学生于永泽搭救,以后两人相爱。

原创7: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原创7: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奇袭白虎团》
《沙 家浜》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共产党就像天上的 太阳 一样、智斗、定能战胜顽敌度难关、斥敌、要学 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闹工潮、都有一颗红亮 的心、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浑身是胆雄赳赳、 《红灯 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雄心壮志冲云天、 记》
光辉照儿永向前、仇恨入心要发芽
《智取 威虎山》
只盼着深山出太阳、血债要用血来偿、 誓把那反动派一扫光、共产党员、迎来 春色换人间、甘洒热血写春秋、我们是 工农子弟兵、胸有朝阳
细读了全会公报、大吊车真厉害
《海港》
1963年夏,上海港某装卸区码 头工人们紧张抢运援助非洲的稻 种,暗藏阶级敌人钱守维趁机破 坏,将玻璃纤维倒入散包小麦里, 并造成了错包。装卸队党支部书 记方海珍及时发现阴谋,组织工 人连夜翻仓,追上驳船,调回散 包,胜利完成援外任务
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的座谈会。 (2)文艺领域:①新的题材和主题,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描绘新风貌(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 设时期)
②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③文艺刊物增多 ④电影创作步入辉煌时期(“难忘的1959年”)
6.意义: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绽放
凋零
重生
1949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后
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提出:1956年 毛泽东 2.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和文化 (2)意识形态领域中某些争论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
不利于发展经济和文化 (3)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 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987年的《红高粱》的出现是值得大书特 书的,它不仅引起了关于电影民族性和中 国人形象的大讨论,它也是中国大陆影片 赢得的第一个A级电影节重要奖项――西柏 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从这部电影开始世界 影坛中国电影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西方电影界和评论界也真正意识到中国电 影的分量。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87年的《红高粱》的出现 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它不仅引起 了关于电影民族性和中国人形象 的大讨论,它也是中国大陆影片 赢得的第一个A级电影节重要奖项 ――西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从 这部电影开始世界影坛中国电影 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西 方电影界和评论界也真正意识到 中国电影的分量。
四、经验与教训 1.“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符 合文化发展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方向
11.严凤英 著名黄梅戏演员 1968.4.8 服安眠药死于医院,死后被 解剖,在体内找发报机 12.老舍 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13.储安平 前光明日报总编、大右派 1966?67? 传跳海自杀或被 红卫兵打死 14.李翠贞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1966 开煤气自杀 15.沈知白 音乐理论家 1968 自杀 16.傅雷 著名翻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17.金仲华 老报人、上海市副市长 1968.4.3 在书房上吊自杀 18.陈梦家 新月派诗人、考古学家 1966.9.3 自杀 19.叶以群 文艺理论家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等 1966.8.2 跳楼身亡 20.李立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1967.6.21 服毒身亡 21.闻捷 著名诗人 1971.1.13 用煤气自杀
傅雷, 1927年冬赴法国入巴黎大学文科学习。任中国作家协会上 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等职。翻译外国文学名著33部。六十年 代,以其研究与翻译巴尔扎克著作的卓越成就,被法国吸收为巴 尔扎克研究协会会员。“文革”初受到迫害,1966年9月3日晨 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 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 《智取威虎山》《海港》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乐:《沙家浜》 1958至1964年间,样板戏的前身“京剧现代戏”是当 时戏曲改革的一个成果,也是当时文坛的重要收获。 1964 年前后,江青开始插手“京剧现代戏”,并将《沙家滨》 (《芦荡火种》)、《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等几部有 良好基础的剧作培养成自己手中的“样板”,在“文革” 中被捧上了天,作为无产阶级文艺方向的标志,成了当时 几乎惟一可以公开演出的剧目。

2024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史备课教案范文

2024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史备课教案范文

2024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史备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的背景、意义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方针实施期间的主要文化成就和文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评价文化政策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以及对中国文化自信的树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内涵及其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难点:分析该方针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它对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当代文化现象,如电影、音乐、艺术作品等,激发学生对于文化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政策背景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知识讲解与背景介绍讲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文化领域的状况以及党和国家的战略考虑。

详细解读方针的内涵和目的,包括“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两个方面的具体含义。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下产生的重要文化成果或事件,如某部文学作品、某次艺术展览或某场学术讨论会,进行深入剖析。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文化成果或事件是如何体现方针精神的,它们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在当今社会,如何继续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选取几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文化领域的人物就文化政策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它对我们今天文化建设的启示。

强调坚持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文化传播和交流。

形容节目丰富的成语

形容节目丰富的成语

形容节目丰富的成语形容节目丰富的成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节目内容多样丰富,涵盖各个领域,展现出不同的观点、声音和风格。

这个成语来源于毛泽东1956年提出的《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意指在文艺创作中,应当倡导多元化和多样性,鼓励不同的创作方式和观点的竞争。

在电视节目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形容一个综艺节目或者电视台的节目安排丰富多样,包括音乐、舞蹈、戏剧、访谈、真人秀等多种节目形式。

节目嘉宾和主持人来自不同的领域,展现不同的才艺和观点,给观众带来更多的选择和享受。

此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可以用来形容新闻节目的多样性。

一个新闻节目应该呈现出不同的新闻类别,包括国内外新闻、财经、体育、娱乐、科技等各个方面的资讯。

节目主持人和记者应该采访不同的专家和意见领袖,以展现各种观点和观众感兴趣的内容。

这样的节目安排使观众可以全面了解和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另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文化节目或者艺术类节目的多样性。

这种节目可以包括音乐会、舞蹈演出、戏剧表演、美术展览等多种艺术形式。

节目可以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展示不同的文化风貌和艺术风格。

观众可以通过这些节目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

总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形容节目丰富多样的成语,它强调了节目应该多元化、多样性,以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创作的竞争和提高。

这样的节目安排可以带给观众更多的乐趣和启发,同时也推动着电视节目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改革开放的进 ①“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 行 极左路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
1、原因:
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②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他还强调要坚持贯彻“双百” 方针 ③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加强以“五 讲”“四美”为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请回答: (2)材料中反映的方针必须在怎样的范围内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 。
1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是在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革”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对党的“双百”方针的正确理解是 A A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是其主要形式 C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D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
1、原因 :
②.国内文革的发生极左思想盛行
主要原因
双百”方针受到彻底破坏
二.曲折的年代
2、表现:
①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 阶级斗争; ②一些正确的甚至优秀的作品当作错误的受到批判; (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来的人》,艾青的诗《蝉的 歌》,昆曲《李慧娘》,电影《北国之春》《早春二 月》) ③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一些学有专长、热爱社会主 义祖国的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受到长期歧视和压抑。 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⑤树8个样板戏
“文革”的结束 三.文艺的春天
三.文艺的春天
2、再次繁荣
①出现了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 学”“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 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 落》 ②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艺创作欣欣向荣 ③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 发展,中国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1)、百家争鸣: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争论
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中科院和高等教育部主持召开的会议, 各派各抒已见,不扣政治帽子。
(2)、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
老 杨 舍——《茶 馆》 《五朵金花》 《女篮五号》 《青春之歌》 《红 日》
郭沫若——《蔡 文 姬》
沫——《青春之歌》
《北国江南》 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 18种 ……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话剧《茶馆》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 名人士
话 剧 茶 馆 剧 照
郭 沫 若
《 蔡 文 姬 》 剧 照
二.曲折的年代
①.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
3.“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被 恣意篡改和歪曲的直接原因是 C A 毛泽东从根本上已经放弃了这一方针 B 坚持正义的老一辈革命家被打倒 C 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 D 为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推行“和 平演变”
思考:
京剧《沙家浜》剧照
这种状况对于人口众多,地域 广大的中国合适吗?为什么?
二.曲折的年代
答案提示: 不合适。 样板戏实际是强行推行文艺的一言堂,与“双百方 针”的宗旨背道而驰。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文艺形式多种多样, 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重阻碍了 文艺的繁荣发展。
二.曲折的年代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
京剧:《红灯记》《沙家浜》 《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 《海港》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交响乐:《沙家浜》
二.曲折的年代
京 剧 《 海 港 》 剧 照
芭蕾舞《白毛女》剧照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剧照
二.曲折的年代
京剧《红灯记》剧照
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 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 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 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 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 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请思考这段话反映了党在文学艺术 和科学研究方面采取了什么基本方针?
第20课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
第20课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二.曲折的年代
三.文艺的春天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 建立起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什么变化? 当时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为适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需要,那么要 充分调动哪些因素?
1956年 文革时期 1978年后
阅读下列材料: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 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 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 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我国在什么领域实行的什么方针?它 是哪一年由谁在上面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会议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 阶级的一部分)
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必要性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提出:
3、内 容
文学艺术上的百花齐放
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内涵 范围: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非其它 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 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经验与教训
(最基本的)
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事实求是,一切从实 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 2、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有利于发展我 国的科学文化事业。 3、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的关系和 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 革新的关系 。
针“ 双 提出 百 ” 贯彻 方
活力初现 遭遇挫折 重现春天
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实行的“双百” 方针,它是在1956年由毛泽东在中共中央 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来的。
阅读下列材料: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 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 管事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两 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1956年以前意识形态 域的状况是怎样的?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 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和文化 2)在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 论被当成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的积 不利于发展经济和文化 极性。 3)1956年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