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导学案力弹力导学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导学案

文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测量物体的弹力二、教学目标1.了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掌握测量弹力的方法,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弹力。

2.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测量方法,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精度和误差分析,测量物体弹力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木板、泡沫塑料等。

学具:笔记本电脑、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弹簧制作一个小玩具,让学生观察玩具在拉伸或压缩弹簧时,弹簧的形变情况,引发学生对弹簧的兴趣和好奇心。

2.概念讲解讲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物体的弹力的方法。

3.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弹簧在不同拉伸或压缩长度下的弹力大小,指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并记录数据。

4.随堂练习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弹力,计算弹簧测力计的精度和误差,分析数据处理方法。

5.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让学生了解重力和弹力的关系。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弹力,并计算弹簧测力计的精度和误差,分析数据处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弹力概念: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产生条件:物体形变,且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测量方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量程:弹簧测力计所能测量的最大弹力。

2.分度值:弹簧测力计上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弹力差。

3.校零:在使用前将指针调到零位。

4.测量: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读取弹力大小。

七、作业设计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弹力,并计算弹簧测力计的精度和误差,分析数据处理方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8.1力弹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8.1力弹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测量。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弹力的基本概念,了解弹力的产生和方向,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和方向。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方向、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弹力的产生原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钩码、细线、木板。

学具:笔记本、尺子、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原状的过程,感受弹力的存在。

3. 弹力的产生和方向: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即物体发生形变时,内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产生弹力。

同时,引导学生知道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讲解读数方法,并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力的大小测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加深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力弹力概念:物体发生形变,想要恢复原状而对迫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

产生:物体发生形变时,内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课本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答案:课本的重力约为2N。

2. 题目: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并记录弹簧的形变程度,思考弹力的产生和方向。

答案:弹簧的形变程度与施加的力成正比,弹力的方向与施力方向相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弹力的存在,然后讲解弹力的概念、产生和方向,教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力 弹力 精品导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力 弹力 精品导学案 苏科版

8.1力弹力导学目标: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二产生的力。

3.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认识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5、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自主学习】一、力的概念力是对的作用。

我们经常用字母表示力。

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存在物体,力离开物体单独存在;单独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存在物体和物体。

3、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存在的。

三、形变和弹力1、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2、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能,这种形变称为。

3、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力,这个力叫做。

我们常说的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

四、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为。

你托起鸡蛋所用的力,大约就是1N。

【合作探究】五、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弹簧的伸长就。

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如右图为两种弹簧测力计构造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⑴使用前:观察测力计的、和;若指针不指在“0”刻线处,应;还要来回拉动,检查是否存在;⑵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的轴线方向与测力计计受力方向。

⑶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注意:所测力的大小应在它的内.六、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

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一、力 弹力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一、力 弹力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以及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分类:根据作用对象和作用方式,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想要恢复原状而对接触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

5. 弹力的产生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

6. 弹力的作用效果:弹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掌握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导学案、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弹簧被压缩后能弹回原状,橡皮筋被拉伸后能恢复原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弹力。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通过PPT和黑板,配合粉笔书写,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与弹力相关的例题,如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的弹性系数等,讲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的。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形状,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想要恢复原状而对接触物体产生的力。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8.1力弹力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8.1力弹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第8章第1节,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以及弹力的作用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弹力的产生: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作用效果:弹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特点。

2.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以及作用效果。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方向判断、弹力作用效果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定义、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作用效果。

3. 例题讲解:分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

4.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弹力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橡皮筋、弹簧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以及作用效果。

7. 布置作业:(1)请解释力的概念,并说明力的作用特点。

(2)请说明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以及作用效果。

(3)请分析生活中一个弹力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方向、弹力的作用效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请解释力的概念,并说明力的作用特点。

答案: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特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2. 题目二:请说明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以及作用效果。

答案: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二节 弹力导学案设计.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二节 弹力导学案设计.doc

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重难点】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新课导学】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做一做(1)轻压一把直尺,使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直尺会O(2)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会o(3)橡皮泥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变形,失去外力后。

以上现象的共同点是;不同点是o注意:不能拼命用力!像直尺、橡皮筋、弹簧等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像橡皮泥一样,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O想一想:为什么在前面的(1)和(2)中不能拼命用力?温馨提示:因为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2.弹力(1)弹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

我们把尺子压弯、把橡皮筋拉长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

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受到桌面对它的,桌面受到水杯的。

支持力和压力都是o(2)弹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相互挤压或拉伸而发生形变3.弹力的三要素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和弹性形变程度有关方向:始终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也可等效在接触面的一点上。

一、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是测量______________ 的工具。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利用这个道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观察量程,明确分度值。

(2)校零: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

(3)沿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几下,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零刻度线处,防止弹簧卡壳。

(4)测力时弹簧轴线的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是指针指到:LN、3N、5N的位置,感受1N、3N、5N的力【巩固练习】1.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2.如图所示的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A.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A.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B.手对弹簧的拉力C.人对跳板的压力D.手对弓的拉力A.偏小 B,偏大 C ,与真实值相等 D,无法判断6.一根10cm 长的弹簧,受到6N 的拉力时,伸长了 3C 7&;若要使弹簧伸长力是 N ;若弹簧只受4N 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7.如图是一种常见的订书机,钉槽内的订书钉之所以不会松脱,在槽内后部的弹簧给钉子一个向—(左/右)的—力.在使用过程子的减少,弹簧给钉子的这个力将—(填“增大”、“减小”“不8.如图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N,分度值是 ,所测拉力F 的大小是I II 【提高练1. 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F=4N R=4N F :=4NA.4N 和 4N 和 4N 4N 和 0N 8N 和 8N 3.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B, 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C,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的越长D,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4.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 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A.几个同学都一样大B.手臂长的同学C.体重大的同学D.力气大的同学 5.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发现没有拉力时,测力计的指针在零刻度线上方,没有调零 他就用该测力计来测量拉力大小,则测量结果()2, 如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为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 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上甲、L 乙、L 丙、L 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wWW\A/WF—F F ~WVWAAA/V — F F ―—F 甲 7.A. L 甲 <■ L 丙L 乙 > L 丁 8.L 甲=1.丙 L 乙=1丁 C. L 甲 <1丙1,乙=1丁 D.I •,H rw **» I H I7 . 请在下图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的弹力的3.如图所示,一根弹簧,A端固定在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匀速向右水平拉动弹簧B端,使弹簧伸长,下列有关弹簧弹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墙面A端不受弹簧弹力的作用^AAAAAAAAAAZb. 墙面A端受到的弹簧弹力方向水平向右/ VVVVVVVVVV^c. 手受到的弹簧弹力方向水平向右? A BD. B端受到的拉力大于弹簧弹力4.一根10cm长的弹簧,受到6N的拉力时,伸长了3cm;若要使弹簧伸长5cm,受到的拉力是 ;若弹簧只受4N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cm.5.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是牛,测量范围是~~卜’于______ 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 弹力 力的测量 导学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 弹力 力的测量 导学案

第二节弹力、力的测量(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会正确使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本节纲要信号图表:(我自信,我能行!)1、直尺、等会,时又,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有些物体,例如,变形后,这种特性叫。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超过了这个限度也。

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否则会。

2、弹力是发生的物体,由于要,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

可见,弹力产生的条件是:。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3、测量力的工具叫。

弹簧,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测量力的测力计,叫。

4、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线轻轻的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示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3)如果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没有过大的摩擦,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的位置,若不是,则需要调节。

(4)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5)读书时,看清弹簧测力计上所标注的单位,知道面板上的数字是表示多大的力,除此以外还要看清面板上的刻度,知道刻度线的分度值。

(6)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5、说出弹簧测力计的种类,以及内部结构的名称。

6、前面我们学过了刻度尺、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的使用,那么现在大家来总结一下,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三、本节的专题训练:(谁英雄谁好汉,让我们比比看!)1、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1)有一根悬挂的弹簧不挂重物时长10厘米,当下挂5N的重物时,弹簧伸长到11厘米,若挂重10N的砝码时,弹簧伸长多少?这个时候弹簧有多长?(2)一根弹簧原长9cm ,当用10N的力拉这根弹簧时,弹簧伸长2 cm 。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 力 弹力1 导学案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 力 弹力1 导学案

课题:力 弹力(1) 课型:新授主备人: 审核:学科中心组 执教教师签名班级: 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一、 课前预习1.思考:人拉车,人对车施加了____力;人推车,人对车施加了____力;手压讲台,手对讲台施加了____力;小明妈妈提着水桶,手对水桶施加了____力。

2.拉一下橡皮筋,观察橡皮筋会怎么样? ;松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3.用同一根橡皮筋悬挂质量不同的物体,观察橡皮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

二.新课学习任务一:力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产生类似的举、拉、压、推等作用.物理学中,把 称为力.只要有力的发生,就一定会涉及________个物体.一个是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说一说:图中哪些是施力物体?哪些是受力物体?任务二:形变和弹力1.用手拉橡皮筋,橡皮筋有什么变化?用手捏橡皮泥,橡皮泥有什么变化?用手压气球,排球有什么变化?得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叫形变; 那么,松手后又有什么不同?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那么该物体所发生的形变叫做_______________.只有发生_____________的物体才产生弹力.2.活动:观察物体弹性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a)运动员举起杠铃 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 受力物体:_____________ (b)铲车举起重物 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 受力物体:_____________ (c)狗拉雪橇 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 受力物体:_____________ (d)火车头拉车厢 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 受力物体:_____________(1)压塑料尺的力越大,塑料尺的弯曲程度越(大或小)(2)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长或短)由此可见: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_________(大或小).进一步实验得出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形变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3.在压塑料尺,拉弹簧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事实说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____________,这个力叫做弹力. 、等属于弹力.任务三:力的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其符号为N.(比如,手托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构造: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秤钩、指针和刻度盘组成3.使用方法:阅读课文P46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所测力的大小应在它的_________内.②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_______________,若不在,应_________________.③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与____________一致,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_________.3.指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中的正误(如书46页图8-6)任务四:认识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 .例.下列物体中具有弹性势能的是( )A、海绵B、弹簧测力计C、蹦床D、上紧发条的闹钟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请写在下边:①②三、课堂检测1.物体对物体的称为力;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其符号为_________.2.人推车前进时,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文具盒放在桌子上,文具盒压桌子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3.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称为 _____________.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_________.4.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所受的外力越大,形变越_____.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形变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6.观察如图1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为,分度值为,所测拉力的大小为 .7.测一个6.2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最恰当的规格是()A、量程0-15N,分度值0.5NB、量程0-5N,分度值0.1NC、量程0-10N,分度值0.2N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均可用四、课后巩固1.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的仪器,它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若在一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右图所示.图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__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大小为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所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的范围内.(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3)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是否在处,若不在,应.(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 .3.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撑杆跳高中弯曲的撑杆和跳水时的弯曲跳板都具有能.4.下列几种工具中,能直接测量力的是()A.天平 B.测力计 C.杆秤 D.磅秤5.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方就开始测量,则所测的力的大小与真实值相比较()A.相同 B.偏大 C.偏小 D.不能确定6.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只能测竖直方向的力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C、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D、施力的方向不应偏离弹簧的轴线方向五、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导学案
第八章力第一节力弹力
【目标】
1.通过人对物体的作用,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建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5.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6.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的方法感受弹力并感受到弹力变形的物体具有能量,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探究能力。

7.让他们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培养自学和运用工具的能力;
重点:力、弹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力、弹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初步感受力;
2.通过已有生活中经验来感受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3.家庭活动:利用家中器物自制测力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弹性形变和弹力
[思考]力作用在物体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①拉橡皮筋②压气球③拉弹簧,并观察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交流1]物体为什么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物体的。

[总结1] 1、物体的和的改变,叫做形变;
2、叫做弹性形变。

[交流2]我们用外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这些又说明了什么呢?
跳水比赛时,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什么变化?

跳板被运动员压弯后弹起,运动员会怎样?这些说明了什么呢?。

[总结2] 1、物体发生时,会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2、、都属于弹力。

【问题3】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思考]在刚才的过程中,通过你自身的感受,你是否能提出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呢?
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8.1观察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交流](1)图8-3,用手压塑料尺的力越大,塑料尺的弯曲程度越。

(大或小)
(2)图8-4,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

(长或短)
[总结]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

【问题4】力的测量
[思考]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在实际中可以用来做什么?
[合作探究]8.2观察和使用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2.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3.观察你手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N,分度值是 N。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了解刻度值的大小。

(3)校正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还在处,若不在,应调零。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方向;
(5)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交流]教材图8-6所示,三种测量力的方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其余的错在哪里?【问题5】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回答下面的问题:
[思考]如何使机械发条玩具动起来,你们会玩吗?
[合作探究]学生使用器材实验
[交流]玩具动起来了,它具有什么能?这个能量是谁提供给它的?发条为什么会提供能量?同学们,你们能举出有关弹性势能的事例吗?
[总结]发生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归纳反思深化提高◆◆
一、知识梳理
1、物理学中,把的作用称为力,力可以使物体的;
2、叫做弹性形变;
3、叫做弹力;
4、在弹性限度内,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物体的形变越。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略)
6、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叫做能。

7、你又收获了哪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五分钟质疑
◆◆当堂训练应用创新◆◆
1.如果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就完全恢复原状,这种形变称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对物体的力都属于弹力
B.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非弹性力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形变就越小
D.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3.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重物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它的量程为 N,
分度值为 N。

由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得出物体A对弹簧称的拉力为 N。

4.提起下列哪一个物体,大约要用1N力的是()
A.一桶水 B.一只苹果 C.一只鸡蛋 D.一块橡皮
5.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观察和。

使用时先要调节测力计的示数为。

测量时要使拉力的方向与弹簧的伸长方向。

6.下列物体不具有弹性势能的是()
A.钟表内被旋紧的发条 B.被压弯的竹竿C.橡皮筋 D.被拉弯的弓
【导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