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者

合集下载

戴望舒寻梦者赏析-2019年文档

戴望舒寻梦者赏析-2019年文档

戴望舒《寻梦者》赏析象征诗真正意义上从中国出现,是在 1920 年。

作为象征诗初期的代表人李金发,其挽救了濒临灭绝的白话诗歌,但是由于受到法国象征诗歌冲击的影响,其写作手法过于生硬并具有复制化,与之相比戴望舒在对生命、生活进一步体验之后巧妙地在诗歌的语言表达上融入了音乐美感,再结合中国传统诗歌意象化这个亘古不变的规则,他成功地创造出了极具有西方现代诗歌技巧和中国古典文化意蕴的新一代意象派诗歌。

而《寻梦者》就是其诗歌中意象和意境最为突出的佳作。

一、关于寻梦者(一)寻梦者存在的意义任何诗歌中都会或多或少有作者自身的情感和生活的影子。

而戴望舒一生凄苦,他不断追求着自己的艺术梦想,并将自己卓越的才能和智慧展示在现代的文坛上,但是,受到时代的影响,在 20 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心中,苦闷、寂寞、绝望和迷茫成为一种具有统一性的心理“感染病”。

而戴望舒这首《寻梦者》正是将其对于人生追梦中所有的苦辣酸甜都化解到诗歌里面,鼓励所有的人与他一样执著向前,永不放弃。

一首《寻梦者》也可以被看做是戴望舒这位“追梦人”与命运拼搏的写照。

正如戴望舒多在诗歌中运用“泪水”、“梦”、“水”等来作为意象传递其自身的对于生活独特的领悟和感慨,表现其特有的敏感与火热。

这些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朦胧美的优美句子,它不断给所有同样迷茫的“追梦人”以希冀,并为之指引了追梦的方向,在本诗里,戴望舒极其客观地讲述了梦想的美丽和遥不可及,想实践梦想则必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但是只要在不懈的努力后,在脚踏实地的前行之后,这朵“梦想的花”早晚会带着无尽的芬芳在你眼前绽放。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寻梦者不仅是诗人对自身的写照,更是对在 1920 年左右的所有追逐梦想的“寻梦者”的写照。

因此,这个“寻梦者”作为意象相对于以往的其他意向的塑造来说,更具有着统一性和兼顾性。

(二)寻梦者诗篇的构成《寻梦者》全诗共八个小节,每小节都为三行,其整体节奏明快而且每一小节中的内容或排比或重复,使读者读来既感受到纷至沓来的美感,又感受到饱含音乐美的听觉的美妙。

寻梦者戴望舒诗歌朗诵PPT模板下载

寻梦者戴望舒诗歌朗诵PPT模板下载

01
意象描绘
诗中出现了“梦”、“花”、“泪”、“海”等意象,通过生动的描绘
,表达了诗人对梦想、爱情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02 03
象征手法
戴望舒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如“梦”象征着诗人的理想追求,“花” 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爱情,“泪”象征着悲伤和失落,“海”则象征着 生命的旅程和归宿。
意境营造
通过意象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戴望舒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梦幻般、富有哲 理性和意境深远的诗歌氛围。
对未来诗歌朗诵活动的展望
创新形式
探索更多元化的诗歌朗诵形式,如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尝试不同 艺术风格的演绎等。
拓展受众
通过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将诗歌朗诵活动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 群体中去。
国际交流
加强与国际诗歌朗诵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诗歌朗诵艺术走向 世界。
THANKS
感谢观看
寻梦者戴望舒诗歌朗诵PPT 模板下载
contents
目录
• 寻梦者背景介绍 • 诗歌内容解读 • 朗诵技巧指导 • PPT模板展示及下载说明 • 现场演绎环节 • 总结回顾与展望
01 寻梦者背景介绍
戴望舒生平及成就
戴望舒(1905-1950),中国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 。
1927年开始诗歌创作,1929 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 忆》。
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 他的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和 欧洲现代派诗歌的影响,形成 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寻梦者创作背景
《寻梦者》写于1932年,当时 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民族危
机深重的年代。
戴望舒深感时代的苦闷和个人的 孤独,于是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美 好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抗
争。
《寻梦者》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之 一,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

戴望舒最著名的三首诗

戴望舒最著名的三首诗

戴望舒最著名的三首诗
戴望舒最著名的三首诗包括《雨巷》、《寻梦者》和《萧红墓畔口占》。

以下是这三首诗的介绍:
《雨巷》: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漫步在雨巷中的情景,表达了孤独、迷茫、失落和无奈的情感,同时也展现出一种唯美的诗意。

《寻梦者》:这首诗以“寻梦者”的口吻,表达了对梦想的追求和探索。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描绘了寻梦者艰辛的历程,展现了一种对梦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萧红墓畔口占》: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萧红墓前口占而成的,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和悼念。

诗中通过对萧红墓的描写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对生死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寻梦者(戴望舒创作现代诗)

寻梦者(戴望舒创作现代诗)
寻梦者(戴望舒创作现代诗)
戴望舒创作现代诗
01 作品原文
03 文学赏析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创作背景 04 名家点评
《寻梦者》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是一首唱出寻梦者美丽灵魂的歌。诗中,诗 人以“寻梦者”自喻,通过“做梦——寻梦——再次入梦“的描述,唱出了诗人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 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诗歌运用象征手法,以“金色的贝”作为象征喻体,描摹出了寻梦者追逐理想的过程,意 境丰富,美始句写到:“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开出花来”,已经写出梦的美丽了,紧接着 相似的一句中添加了“娇妍”一词,就更显出梦的绚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向往之情了。然后又总结梦 的特点是“无价”、“珍宝”,这两个词让读者更体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因此人们要去寻找它。
名家点评
当代作家李朝全《诗歌百年经典·1917-201》:“寻梦者也是一个奋斗者,一个为了理想和目标而苦苦求索 的人。诗人鼓励青年要勇敢地去追梦、圆梦,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经历层层的磨难,最终才能登临光辉 的顶点。这是为青年擂鼓喊、鼓劲助威的诗,也是一首献给奋斗者的战歌。”
安徽大学教授方铭《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评析·现代诗歌》:“这首诗行与句大体整饬,各句虽有许多重复而 不觉得单调,有口语的自然而富有节奏感。意象的繁美与音韵的和谐,融合为一个真正诗的艺术世界。从这首诗 也印证了诗人的好友杜衡的看法:戴望舒的诗兼有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 华美而有法度。”
谢谢观看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这两句话意思上是递进的,“大海里”已是难寻的了,而且又是 “大海的底里”,那就更难寻了,又加上“深藏”一词,说明要寻找一个梦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也体现了梦的深 远。所以寻找梦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 月之久长;“冰山”“瀚海”又指道路之艰难了。但即使找到了美梦,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 要精心爱护它:“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这样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在“暗夜里”, 可见梦的来临又是不可预知的,但是只要付出心血,梦终究会来到渴望它的人的面前。当人们用一生去追寻、守 候一个梦时,梦啊,它又带给人们多少的欣慰和满足。“鬓发斑斑”、“眼睛朦胧”也不惧。“桃色”是一种非 常艳丽与神秘的色彩,“桃色的梦”让人的心灵迷离荡漾,为之丢弃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在衰老时,如果有一 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人生已是最幸福的、最无憾的了。

最新《寻梦者》原文及赏析

最新《寻梦者》原文及赏析

《寻梦者》原文及赏析《寻梦者》赏析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这首诗歌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抒写到了极致。

起始句写到:“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开出花来”,已经写出梦的美丽了,紧接着相似的一句中添加了“娇妍”一词,就更显出梦的绚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向往之情了。

然后又总结梦的特点是“无价”、“珍宝”,这两个词让读者更体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寻找它。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这两句话意思上是递进的,“大海里”已是难寻的了,而且又是“大海的底里”,那就更难寻了,又加上“深藏”一词,可见要寻找一个梦是多么困难啊!所以寻找梦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月之久长;“冰山”“瀚海”又指道路之艰难了。

即使找到了美梦又怎样呢?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要精心爱护它:“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这样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在“暗夜里”,可见梦的来临又是不可预知的,但是只要付出心血,梦终究会来到渴望它的人的面前。

当我们用一生去追寻、守候一个梦时,梦啊,它又带给我们多少的欣慰和满足。

“鬓发斑斑”、“眼睛朦胧”又如何!“桃色”是一种非常艳丽与神秘的色彩,“桃色的梦”让人的心灵迷离荡漾,为之丢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啊!如果在我们衰老时,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的、最无憾的了。

戴望舒《寻梦者》赏析.doc

戴望舒《寻梦者》赏析.doc

戴望舒《寻梦者》赏析《寻梦者》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这首诗歌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抒写到了极致。

起始句写到:“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艳的花来的。

”“开出花来”,已经写出梦的美丽了,紧接着相似的一句中添加了“娇艳”一词,就更显出梦的绚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向往之情了。

然后又总结梦的特点是“无价”、“珍宝”,这两个词让读者更体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寻找它。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这两句话意思上是递进的,“大海里”已是难寻的了,而且又是“大海的底里”,那就更难寻了,又加上“深藏”一词,可见要寻找一个梦是多么困难啊!所以寻找梦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月之久长;“冰山”“瀚海”又指道路之艰难了。

即使找到了美梦又怎样呢?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要精心爱护它:“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这样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在“暗夜里”,可见梦的来临又是不可预知的,但是只要付出心血,梦终究会来到渴望它的人的面前。

当我们用一生去追寻、守候一个梦时,梦啊,它又带给我们多少的欣慰和满足。

“鬓发斑斑”、“眼睛朦胧”又如何!“桃色”是一种非常艳丽与神秘的色彩,“桃色的梦”让人的心灵迷离荡漾,为之丢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啊!如果在我们衰老时,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的、最无憾的了。

《寻梦者》

《寻梦者》
寻梦者
——戴望舒
解释词语
娇妍(yán):柔美、艳丽。 瀚海(hàn) : 浩瀚的大海。
开绽(zhàn) : 绽开、开放。
衰老(shuāi) 鬓(bìn)发斑斑(bān) :两鬓有很多白发,形容人衰老。

戴望舒,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原名戴朝安, 又名戴梦鸥。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 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 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 , 后 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 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加深了意境的深沉。诗歌画面色彩鲜明、境界高远。
三.结构重叠复沓、一唱三叹。全诗共8节,每 节三行,每节前两行采用叠句的形式唱出,先起后 承,并用重复递进的句式推出,第三句则做一升华, 形成全诗中每节“起势—蓄势—升华”的诗格形式, 绵密而通脱,典雅而有致。
思考 5 :这首诗中的“寻梦者”是谁,这首诗主要告诉我
做梦(1-2)娇妍的花—梦的绚丽美好 无价珍宝—梦的价值
寻梦(3-6)青色大海—澄澈高远—梦的不易获得
金色的贝—珍贵难得—梦的静美与绚丽 冰山瀚海—寻贝的艰难—人生的艰苦与磨练 云雨风涛—贝的丰美与价值—梦的价值 海水天水—养贝的艰难—实现梦的历程
桃色的珠—美好诱人—梦的静美与绚丽
鬓发斑斑眼睛朦胧—寻梦的代价与沉重 再次如梦(7-8)放在怀里与枕边—实现梦想的幸福与快慰 衰老—再次强调实现梦想的艰难
们什么?
“寻梦者”是作者的自喻,这首诗歌告诉我们:
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 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
雨巷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中国现代派是于20世 纪30年代产生的诗歌流派,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 影响,在风格上不受韵律和格律限制,手法上多用象征、 暗喻等表达方式,诗歌的内容以自我的心灵感受为主,代 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陈江帆等。

【课外阅读】戴望舒《寻梦者》赏析2

【课外阅读】戴望舒《寻梦者》赏析2

【课外阅读】戴望舒《寻梦者》赏析2 读本诗要抓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为一体。

--细读全诗,体会诗人怎样把他这一艺术构思转化为外在的形式特点: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

然后,反复吟诵全诗,体味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著),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

<<寻梦者>> 大时代里个人命运的忧伤,奋斗者心灵的历史,“华美而有法度”《寻梦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

它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诗人戴望舒采用象征的方法来传达他这一人生真谛的觉识。

诗中的象征本体是诗人自己,象征喻体则是那“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

诗人找到了这个理想的象征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东西。

这首诗有一种抒情内蕴的气势。

开头与结尾,既是一个圆圈式的结构,又是情感向更高层次的展开。

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象征的喻体与被象征本体交织融汇,水乳难分,诗人的感情也波澜起伏,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着,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了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

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现代主义特征《寻梦者》非常富于民族色彩。

诗人选择了“金色的贝”与“桃色的珠”做为人生理想象征的载体,就深得传统诗歌意象的启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梦者教学目的:1.理清诗歌线索,把握抒情脉络,体会诗人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2.学习象征手法,体会重叠复沓、一唱三叹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抒情意象的象征意义及作用。

学习时应理解意象及意象群的的特点和含意,把握作品所表达的“寻梦”主题。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跌宕起伏的抒情气势。

学习时可在梳理作品抒情脉络的基础上,把握各部分之间情感的起承转换,深入体会作者通过抒情意象传达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趋向。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

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chìchù),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雨巷,走近这位《寻梦者》。

二、作者介绍:戴望舒,是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也是20世纪著名诗人。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笔名:戴望舒,浙江杭州人。

其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中学毕业就开始文学创作。

最早的创作是小说, 1924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6年,戴望舒和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创办了《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以后,1938年春来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

1941年底,日本侵占香港。

日本宪兵以从事抗日活动的罪名将诗人逮捕入狱。

他以狱中生活为题材,写出《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1949年6月底,戴望舒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后调至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1950年2月25日,逝世于北京。

三、解题《寻梦者》发表在1932 年11月出版的《现代杂志》第二卷第一期上。

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面对黑暗的现实,作为被“五四”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的知识分子,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一直笼罩着他敏感的心灵。

诗题“寻梦者”是作者的自喻。

这首诗歌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

四、课前预习1.字词积累娇妍(yán) :柔美、艳丽。

瀚(hàn)海:浩瀚的大海。

开绽(zhàn):绽开、开放。

衰(shuāi)老鬓(bìn)发斑斑(bān):两鬓有很多白发,形容人衰老。

五、内容分析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题目为“寻梦者”,谁是寻梦者?寻找什么梦?“寻梦者”是作者自喻。

诗歌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即象征本体是诗人自己。

“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这是象征的喻体,诗人在它身上寄予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的东西。

一、做梦(第1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1、开篇写“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为全诗作出铺垫。

“梦会开出花来”,“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梦给你怎样的感受?又激发你怎样的欲望?“开出花来已经写出梦的美丽了,紧接着相似的一句中添加了“娇妍”一词,就更加显出梦的绚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向往之情。

然后又总结梦的特点是“无价”“珍宝”,这两个词让读者更体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寻找它。

这为全诗坐了铺垫,是诗歌的引子。

这样美丽的梦到哪里去寻找?青色的大海里二、寻梦(2-6)(第2节)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两句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梦呈现给我们怎样一种姿态?这两句话意思上是递进的,“大海里”已是难寻的了,而且又是“大海的底里”,那就更难寻了,又加上“深藏”一词,可见要寻找一个梦是多么困难啊!紧承上文,指出“无价的珍宝”就是一枚“金色的贝”,要得到它,必须付出艰辛而漫长的历程。

青色的大海象征着梦的澄澈高远,暗示金色的贝(梦)不能轻而易举获得,为下文作铺垫。

“金色的贝”象征着梦的珍贵难得,突出了梦的静美与绚丽。

寻找“金色的贝”有怎样的历程,要经历什么?(第3节)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月之久长,“冰山”“瀚海”则指道路之艰难,隐喻人生历程中的种种艰苦与磨难,可见寻梦历程艰苦而且漫长,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

这个梦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为什么值得我们去追寻?(第4节)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这些诗句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世界,喻示着贝的丰美与价值,因此那艰苦的寻求值得的。

但艰苦寻求的获得并非就是寻梦的终点,还需继续寻求,即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需付出怎样的努力?(第5节)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要精心爱护它,“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如此精心呵护,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

在“暗夜里”,可见梦的来临又是不可预知的,但是只要付出心血,梦终究会来到渴望它的人的面前。

四个九字的运用,象征着寻贝、养贝的艰难,隐喻人生历程中的种种艰苦与磨难。

(第6节)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何时真正的梦才会降临?当我们“鬓发斑斑”“眼睛朦胧”的时候,金色的贝才会吐出桃色的珠。

两鬓斑斑、眼睛朦胧,代表着寻梦的代价与沉重。

“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使人叹息,同时有一种无限的幸福感升起。

实现美好梦想时有什么感觉?第7、8节写了实现美好梦想时的幸福与快慰。

(第7节)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这“桃色的珠”还需如何呵护?放在怀里,放在枕边。

“放”是轻轻的、柔柔的,好像生怕弄破了,弄疼了梦,写出获得无价珍宝后的珍惜和快乐、幸福和激动的心情。

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就是“金色的贝”从“青色的大海里”升起,非常富有神话色彩。

然而梦开出娇妍的花的时候,寻梦者已经衰老,强调了美好梦想实现的艰难。

(第8节)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经历了重重艰辛,付出了滴滴呵护,“桃色的梦”会让我们获得怎样的心灵震颤?即使我们已经衰老,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最无憾的了。

小结:当我们用一生去追寻、守候一个梦时,梦啊,它又带给我们多少的欣慰和满足,“鬓发斑斑”、“眼睛朦胧”又如何!“桃色”是一种非常艳丽与神秘的色彩,“桃色的梦”让人的心灵迷离荡漾,为之丢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啊!如果我们衰老时,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最无憾的了。

全诗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诗歌的引子。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寻梦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实现美好梦想时的幸福与快慰。

和理想主义的激情不一样,这首诗是在审视人生与梦想,它唤起的不是昂扬的激情,而是深沉的哲思。

诗中充满了矛盾的两极:梦想的激情与人生的衰老、梦想的魅力与追寻的艰辛、憧憬与失望、收获与失去梦想是美丽诱人的,寻梦的历程是曲折艰辛的,而当我们收获梦想的时候,我们也收获了另一无法拒绝的礼物—衰老。

这是人生永恒不变的悲剧,美好的青春总是伴随着执着艰辛的追寻,只有不畏险阻,始终不渝地追寻梦想的人有可能获得那无价的珍宝。

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有梦想,人生才不会苍白无力,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

梦想是理想,不是空想,实现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坐享其成,你未来的职业就是你最实际的梦想。

所以,我们可以为自己的职业做一个规划,为梦想插上翅膀,让梦想成为可能。

思考与练习1.这首诗以“寻梦”为线索,展示了一个寻梦的过程。

阅读全诗,简要概括其抒情脉络。

明确:这首诗具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抒情气势。

诗的开头与结尾,是一个圆圈式的结构,又是情感向更高层次的展开。

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诗歌在这种做梦——寻梦——再次入梦的情思中开启了情绪律动的闸门,并在寻贝、养贝的漫漫岁月里,在跋山涉海的艰难求索中使情绪的旋律不断激荡升华。

2.这首诗运用多种意象,构成了诗歌独特的意境。

请根据示例,找出诗中与“梦”有关3.阅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在寻梦过程中,写了四个“九年”,有什么用意?明确:四个“九年”,突出了寻贝、养贝(寻梦)的漫长历程。

(2)诗中写到“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如何理解这句诗的含义?明确:“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暗指梦的生成的不经意性和不可预知性。

(3)“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诗句中“放”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放”写出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圆梦)的珍惜和快乐、幸福、无比激动的心情。

4.请归纳分析各诗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这首诗每节三行,在每一小节的三行中,前两行采用叠句的形式唱出,先起后承,并用重复递进的句式推出,加深了对诗的内在情绪及韵律的渲染和强化,第三句则做一升华,形成了全诗中每节“起势——蓄势——升华”的诗格形式,具有一种重叠复沓、一唱三叹的美感,富于音乐美。

板书设计寻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