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欣赏(上)
美文欣赏-戴望舒《雨巷》

《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 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 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 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 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 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 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 的希望! 《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 一样。这样起结复现,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 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 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每节押的两次到三次,从头至 尾没有换韵。全诗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还切断了词句的关连。而有些同样的 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 “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 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来,像一首轻柔 而沉思读小夜曲。一个寂寞而痛苦读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人的心头。 为了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诗人还吸取了外国诗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节诗中让 同样的字句更迭相见。这种语言上的重复,复沓,像交织一起的抒情乐句反复一样, 听起来悦耳,和谐,又加重了诗的抒情色彩。在浪漫的自由诗和“新月派”的豆腐干诗 体盛行的时候,戴望舒送来了优美动听的《雨巷》,开拓了音乐在新诗中表现的望!
写作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 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 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 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富于 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 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 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这一年,作者才22岁
一《雨巷》课件(共16张PPT) 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 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 江思等。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8年《雨巷》发表在《小说月报》 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也因 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正字音:
• 彷徨 páng huáng • 寂寥 jìliáo • 彳亍 chì chù • 惆怅 chóu chàng • 颓圮 tuí pǐ
中,诗人往往以丁香喻愁。
美丽 高洁 愁怨
丁香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 雨中愁。”
——李璟《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 独自愁。”
——李商隐《代赠》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 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歌曲《丁香花》
1、雨巷: 悠长、寂寥、迷茫
意象 2、篱墙: 破败、凄凉
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 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在优美的画面中,我们走进
了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 巷”。诗人自己在其中孤独 地行走彷徨。 他在孤寂中渴望遇见“丁香 一样的”姑娘。然而诗人知 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 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 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 即逝,像梦一样。留下来的, 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 的现实中彷徨
——迷蒙、伤感
篱墙
颓圮,给人一衰败、凄凉之感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起 来,于是便营造出幽深、寂 静、朦胧、凄美的氛围。
油纸伞
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美的背景、美的点缀。 油纸伞为寂寥的雨巷,平
添了一份冷漠,一份凄清。
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
丁 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 香 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在诗词
雨巷译文及赏析

雨巷译文及赏析“雨巷”是中国现代诗人朱自清所作的一首诗,以雨巷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阴湿潮湿的巷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本文将为大家翻译并赏析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雨巷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中的“雨巷”一词,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布满湿气,昏暗的巷子里。
这个巷子承载着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受,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易。
首先,诗中的黑夜给了诗人黑色的眼睛,然而诗人相反地用这双黑眼寻找光明。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逆境的积极应对和对于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无论生活带来多少困难,诗人始终相信光明和希望的存在。
接下来,诗人探讨了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观点。
他提到了“莫使金樽空对月”,暗示生活中的快乐与满足不应被虚荣和浪费所掩盖。
人应当珍惜眼前的一切,享受生活所带来的欢乐,将有限的时间用于真正有价值的事物上。
诗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智的自信。
他相信自己具备特殊的天赋和能力,不论遭受多大的挫折,也能够重新崛起。
这种积极的心态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赋予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力量。
进一步,诗人以饮酒为例来探讨生活的态度。
他提到“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暗示人们应当以知足和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一切。
无论是杯中酒的甘醇,还是人生的苦辣,都应当尽情享受,以快乐和满足作为一种生活状态。
进入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陈王宴会的场景,表达了对酒宴和美酒的向往。
他想要一次欢乐的宴会,与朋友共同畅饮,享受人生中的美好时光。
通过这种方式,他希望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扰,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
《雨巷》课件26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背景链接
《雨巷》创作于1927年,那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 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 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 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 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 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 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丁香花: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 丁香花常见有白色、紫色两种, 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纤小文 弱,清新幽雅,往往是高洁、美 丽、忧愁的象征。在诗中,诗人 将这种美赋予“丁香一样结着愁 怨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 即姑娘。
“丁香花”的古诗词: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 春风各自愁。(唐 李商 隐)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 空结雨中愁。(南唐 李 璟)
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宋 王十朋)
唐磊的歌 《丁香花》
问:《雨巷》中的姑娘有哪些特点?
诗句:
①“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②“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③“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默默彳亍着,冷漠、 凄清、又惆怅”
④“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⑤“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 尽这雨巷”
• 特点: • 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 • 冷漠、凄清、惆怅、凄婉迷茫 • 梦幻般 • 稍纵即逝
那么丁香姑娘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呢?谈 谈你的理解。
提示: 联系知人论世
实写:姑娘是心中的恋人,表现了青年雨 巷邂逅美丽姑娘后产生的情感涟漪或失恋后 的惆怅,作为一首爱情诗歌。
3.理解诗歌的情感。
思考:
1.谁,在等待什么?
我(抒情主人公) 在等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ppt课件

他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其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
诗歌创作
除了《雨巷》外,他的代表作还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等。
主要作品
4
2024/1/25
《雨巷》写于1927年,当时戴望舒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中,他在雨巷中孤独地彷徨,感受到了深深的忧伤和惆怅。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寻找理想中的爱人,以及追求美好未来的渴望。诗人在描绘雨巷和丁香姑娘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10
2024/1/25
03
CHAPTER
艺术手法鉴赏
11
2024/1/25
全诗采用一韵到底的方式,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押韵
节奏
烦恼与忧愁
通过对烦恼和忧愁的阐述,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哲学。
哲理的阐述
诗中运用了“秋风”、“落叶”、“流水”等意象和象征手法,将哲理思考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意象与象征
17
2024/1/25
03
对未来的期望与信念
尽管身陷囹圄,诗人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坚信中华民族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伟大复兴。
音乐美追求
02
戴望舒的诗歌非常注重音乐美,他善于运用押韵、复沓等手法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雨巷》中的押韵和复沓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意象的运用
03
戴望舒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些独特的意象,如“雨巷”、“丁香姑娘”、“颓圮的篱墙”等。这些意象不仅具有鲜明的视觉形象,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24
2024/1/25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
1 现代诗歌雨巷原文【作者】戴望舒【朝代】现代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
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哎,说起戴望舒的《雨巷》,那可真是一首诗里的画儿,画里的诗啊。
咱们不整那些高深莫测的术语,就用大白话,聊聊这诗里的雨,巷,还有那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你想象一下,那天儿,不是阳光明媚,也不是狂风大作,就是那么绵绵密密的小雨,轻轻地,悄悄地,给老街小巷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纱。
这时候,你走在这样的巷子里,脚下是青石板路,两边是斑驳的墙,还有那偶尔滴落的雨水声,滴答滴答,像是在跟你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就在这时,一个姑娘,穿着素雅的衣裳,手里撑着把油纸伞,就这么静静地走进了你的视线。
她不急不缓,步伐轻盈,就像是从旧时光里走来的仙子,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韵味。
她的面容,或许你看不清,但那份淡淡的忧愁,却像这雨丝一样,轻轻地缠绕在你的心头。
这姑娘啊,就像是这雨巷里的一抹亮色,又像是这雨中的一滴泪珠,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却又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她就这样走着,走着,仿佛要走到雨巷的尽头,又仿佛永远也走不出这雨巷的迷宫。
戴望舒的这首诗,就是这么神奇,它用最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了最动人的画面。
你不需要懂什么高深的文学理论,也不需要去分析什么修辞手法,只需要闭上眼睛,让心灵去感受那份雨中的哀愁,去感受那份巷中的寂寞,去感受那份姑娘的柔情。
有人说,这诗里藏着诗人的心事,藏着他对爱情的渴望和失落。
我觉得啊,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首诗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心底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雨巷,一个可以安放自己情感的地方。
当我们感到孤独、迷茫或者疲惫的时候,就可以走进这片雨巷,让那绵绵的细雨洗净我们的心灵,让那巷中的姑娘给我们一丝安慰和力量。
所以啊,别管什么AI算法、训练数据了,咱们就单纯地欣赏这首诗的美好吧。
就像是在一个雨后的傍晚,你独自坐在窗前,泡上一杯热茶,然后翻开一本泛黄的诗集,静静地品读着《雨巷》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那一刻,你会发现,原来诗歌真的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如此触动人心。
《雨巷戴望舒》课件

情感表达
通过语调、重音、停顿等手段,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如忧郁、迷茫 、期盼等,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声音控制
在朗诵时,要注意声音的控制,既要保持清晰度,又要避免过于尖锐 或过于低沉,以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1938年赴香港,1941年因宣传革命被捕入狱,1949年回到上海,不久因哮喘病去 世。
戴望舒文学成就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 表人物,与施蛰存、杜衡并称 为“新感觉派三巨头”。
他的诗歌作品以婉约、感伤、 细腻见长,尤其擅长写情诗, 代表作有《雨巷》、《我的记 忆》等。
此外,戴望舒还在翻译方面有 着很高的成就,译有《洛丽塔 》、《少年维特的烦恼》等外 国文学作品。
经典之作。
深刻剖析
《雨巷》的主题内涵和艺术特色被 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刻剖析,认 为其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里程碑之作 。
广泛传播
《雨巷》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不 仅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广为传 播,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 了世界各地。
04
CHAPTER
《雨巷》的朗诵与感悟
《雨巷》的朗诵技巧
语速控制
戴望舒作品风格
戴望舒的诗歌作品以婉约、感伤、细 腻见长,语言优美、含蓄、精炼。
戴望舒的诗歌风格深受中国古典文学 和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具有独特的 艺术魅力。
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 感悟,以及对爱情的追求和感慨。
02
CHAPTER
《雨巷》诗歌赏析
《雨巷》创作背景
创作灵感来源
戴望舒在江南小镇梅雨季节的巷 子里偶遇了一位丁香般的女子, 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派 诗人 戴望舒
《雨巷》
欣赏
(通识选修课课件)
《雨巷》(乔榛朗诵) 她静默地走近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李璟《浣溪沙》:“手 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 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 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 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 楚暮,接天流。” 卞之琳称:“好像旧诗名 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白 话版的扩充或者稀释。” 扩 充也罢稀释也罢,只要做得 了无凿痕,读者又从中得到 美的享受,便是成功的……
二 “身旁飘过这女郎”(第2-6节) 1 “丁香一样的……”(2节)
继续“化媚 ” : 3 “像梦一般地…”(4节)1 a女郎由远而近:默默走近
b细节: “投…光”(灵魂的契合) 但也只是美妙的一瞬,她旋即飘逝了 c像梦一般地 2细节:通感(光色 音响化; “双意象”) 3重复(词或句)手法: a同一意象闪回:恰和雨中景物 隐约闪烁的特点 ,渲染了朦胧美和 化媚效果 b “变奏式”重复: 她静默地走近 近似词语——哀怨愁怨 寂寥 凄 走近 又投出 婉等词的复现,造成同色调情绪的回 环缠绕,浓化氛围,增强了诗歌煽情 太息一般的眼光 染绪的作用; 她飘过 这些形容词因吸附于意象,而使 意象的功能得到扩放——更细致,更 像梦一般地 逼真,更动人,更具象——增强了意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人物在烟雨中朦胧浮动: “化媚” (问:写法 有何特点?)
艺术性:
1 模糊手法的运用——具指(丁 香)概写的意象造成空白与不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增添了 诗歌朦胧美。
2 一切笼罩“在雨中”意象 因 流动而“化美为媚”。
2 “像我一样地…”(3节)
在不同读者的心 目中丁香姑娘的服饰 颜色或许不同 但她们 的行为和心情却必须 相同:“像我一样…”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支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圯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1905——1950 )
浙江杭州人 有诗集 《我的 记忆》 《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论 诗
“ 是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但是真实, 亦不但是想象。” “ 诗不是某一个感官的享乐,而是全感 官或超感官的东西。”
“为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
《雨巷》—— 中国现代朦胧诗的经典之 作,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诗歌具有 耐人寻味的 象征意蕴,那条迷茫哀怨的“雨 巷”以及其间演绎的故事, 正是当时许多青 年知识分子苦闷心情的展现。 它的主要艺术特色,在于象境营造的朦 胧性及其“化美为媚”的效果。 “雨巷诗 人”创作之初,就喜欢在诗中“找一点朦胧 的气氛”(朱): “ 一个人 在梦里泄漏 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漏隐秘的灵魂。 然而也只是象梦一般地朦胧的。”(杜衡) “梦”,在作家的笔下通常都是美丽的:
(2)形神兼备: 冷漠、凄清、惆怅(心情) 由此可推想其表情:面色忧郁 眼光凄 清 神情怅惘——一个哀怨的“寻梦者”。 形神结合,栩栩如生。
2、强调“像我一样”:表现心灵 的贴近(心通:含“同病相怜”、 “惺惺相惜”、“灵犀相通”之 意)这,既点明了诗人钟情女郎 的缘由 ,增添了生活情趣和艺术 魅力,又写出了青年苦闷的普遍 性,折射出社会的黑暗。
她是有 丁香 一样的 颜色 丁香 一样的 芬芳 丁香 一样的 忧愁 在雨中 哀怨 哀怨 又 彷徨 问:在你想象中,“丁香姑娘”的 服饰色泽? ——答案: a、b、c “阅读想象”的特点: a、制约性:丁香的色 香 愁 b、生发性: 雨中 伞下 优雅 含愁 c、选择性:读者的爱好极具个性特点
(《解诗学》103)
1 诗人不说 “我独自撑 着…”而说“撑着…” 采用短 句 倒装 复沓的句式,为何 ?
a “闪象”鲜明:伞的撑动 b “独自”镇后,强调孤独 c 重复是为了突显(悠长) d 错落有致,音韵谐美 2 朦胧化媚——一切笼 罩在烟雨中,自然蒙上一层 朦胧的色彩。于是:迷茫的 烟雨 空寂的长巷 彷徨的 撑伞者—— 流动的意象营造 出 朦胧幻化的境界:收到了 “化美为媚”的效果。
注:“媚,动态中的美”(莱 辛)
1诗句排列的特点
2意象营造的特点
这一节写出人物行为的超常性——引发读者的的好奇心: 人在雨中 大多行色匆匆,而他却独自彷徨——为甚麽呢?
一 我彷徨在雨巷(第1节)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现代朦胧诗的开山之作: “让人可以看得懂”(朱)
“丁香”是新诗用典: 在古典诗词中,丁香 常含美丽、纯洁、幽 怨的象征意,似源于 李璟“丁香空结雨中 问: 篇终,他是否“逢着” 愁”。李商隐也有 了“丁香姑娘” 呢? “芭蕉不展丁香结, —— 答案可有 a b c 同向春风独自愁”的 诗句。 似真似幻似忆------ 交代的模糊性 造成情节的多解性。
“我年轻时 也曾经做过 许多 梦……”(鲁) “情一样深啊 梦 一样美 ” (贺敬之) “醒来,一城暮色恰像我梦里的天地。”(《画 梦录》:《梦后》)
一 我彷徨在雨巷(首节)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 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这里,主写撑伞 者的孤独,写巷(空 寂、悠长)也是为了 写人—— 烘托人的孤 独彷徨。 思考: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 凄清 又惆怅
问:1人物描写有何特点? 2为何强调“像我一样”?
1、人物描写:
(1)由静而动:“化媚”
a丁香一样(色、香、愁) b在雨中 彷徨 彳亍
莱辛称:“媚由诗人去写,要比画家
去写较适宜。画家只能暗示出动态…在诗里, 媚却保持住它的本色。 ” (《拉奥孔》)这 里,诗人充分地发挥了诗歌艺术的特长—— 赋予丁香的意象以化美为媚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