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的大我之重建
第二章-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过于理想化 自我期望值
偏高
学习 实践
自我意识 矛盾
(焦虑痛 苦)
达到自我意识的稳定
大一是自我意识分化时期。
大二和大三是内心矛盾冲突 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的 时期。
大三、大四是自我意识趋于 稳定和统一的时期。
• 怎样才能获得健康的自我形象?
支柱一:归属感。知道 自己被爱,感到被接 受,因而有安全感。
(成长的阻力、破坏力)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偏差
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三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
【个人活动】
写一首关于自己的诗歌
“我是……”
我是 ....................... (关于我的两个真实的事实) 我想知道.................... (我所好奇的事情) 我听见...................... (一种想象的声音) 我看见...................... (一种想象的景象) 我要........................ (我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是........................ (重复本诗第一行)
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 性格、气质、兴 趣、信念、理想、 爱好等个性特征 的认识。
自豪感 自卑感
追求理性,注意行为 符合社会规范,要求 智慧与能力的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内涵
3.从存在方式看,自我意识可分为
自我 意识
镜 中 自 我
自我意识的结构
现实自我
就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 己当前总体实际状况的基本看法。
Who am I?
重建附近就是重建社会

26悦思专题重建附近的路线重建附近的第一条路就是从我做起,从握手做起。
“握手”是一个象征,和快递小哥握手,和卖菜的老大爷握手,和环卫工人握手,这是对每一种职业的骨子里的尊重。
我可能是附近500米里人缘最好的人之一,我们小区的保安和收垃圾的驾驶员见到我都打招呼,因为最开始每次我见到他们都打招呼。
重建附近,需要从主体的善意出发,影响人际关系,创造善意的人际关系,创造友好附近,把冷漠的附近善意化。
这需要主体对他人有善意、有信任,并坚持从我做起。
能不能创造稳定和可持续的互动结构,从而改变环境,令陌生冷漠的环境人情化、人性化和友好化?做到了这些,才能推进附近的重建。
重建附近的第二条路是以主体的合作来改变附近,从组织者改善附近和重建附近的计划出发,去示范和动员附近的其他主体一起合作。
重建附近是在行动中不断说服和信服的过程。
改变发生在动手、合作之中,发生在真实的互动中。
在重建附近的过程中,行动者自己也被看见,因此疏离的人群熟络起来,甚至组成了互动的网络,陌生的附近热闹起来。
例如社区花园建起的同时,居民自治组织一起建立起来,这是制度的建构,是社会结构的重建。
从儒家思想阐释重建附近之路第一条重建附近之路,可名之儒家的反求诸己重建附近就是重建社会■文/于海上海社区花园一角之路。
从孔子的“我欲仁,斯仁至焉”,到孟子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皆是从我做起。
自己行善他人无感,不是怪人无感,而是反思自己做得还不够,如此尽其在我。
西方的霍布斯则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要自保,人与人的差别不大,每个人都可能惨死在他人的暴力之下,自然法的原则是保全自己,主体的权利是第一位的。
与此同时,评判自己的行为正当与否需要一面镜子,那就是他人的评价,是社会。
钱穆的“尽其在我”进一步阐释了反求诸己的道理,“子孝可以诱导父之慈,父慈可以诱导子之孝。
先尽其在我,那便不是法而是礼”。
求人难,求己容易,但只求自己仁义善意,若不能有效影响他人,总是一件有缺憾的事。
天蝎座的自我重建和蜕变能力

天蝎座的自我重建和蜕变能力天蝎座,生于10月23日至11月21日之间,是十二星座中最神秘、最具深度的一个。
他们的性格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同时也拥有强大的自我重建和蜕变能力。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天蝎座都展现出了这种独特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他们的自我重建之旅。
1. 内省与洞察力天蝎座天生具备强烈的内省能力,他们喜欢深入思考和探索内心的世界。
他们常常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寻找自我成长的机会。
这种内省的过程使得他们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着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重建。
同时,天蝎座还拥有敏锐的洞察力。
他们能够透过表面的伪装看到事物的本质,洞察他人的内心世界。
这种洞察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重建。
2. 接受变化与放下过去天蝎座是十二星座中最擅长接受变化的一个。
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变化保持着开放的态度,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和情况。
这种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快速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天蝎座也懂得放下过去。
他们知道过去的经历和情感会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因此他们勇敢地面对过去的伤痛和挫折,学会释放和放下。
这种能力使得他们能够重新开始,进行自我重建。
3. 坚韧与自我控制天蝎座具备非常强大的意志力和坚韧性格。
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他们深知自我控制的重要性,能够克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生。
这种坚韧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使得天蝎座能够在逆境中崛起,不断超越自己。
他们能够利用困境和挫折来激发内在的潜能,实现自我重建。
4. 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天蝎座在自我重建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平衡理性和感性。
他们既有着冷静、理性的一面,又有着热情、感性的一面。
这种平衡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重建。
天蝎座懂得用理性的思维分析问题,同时也能够倾听内心的声音。
他们能够在决策和行动中兼顾头脑和心灵,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灾后重建 给人们生存的希望

年6 月8
日起
国 务 院公 布 的
难
。
而 保 障祖 国 未来 的 人 才 储 备
,
成为
。
《 川 地震 灾后 恢复重 建 条例 》已正 式 汶
开 始施行
。
了 灾 后 各项 工
作最 重 要 的
一
个组 成 部 分
,
这 是 我 国 首个地 震 灾后 恢复
,
迅 速 在 当地 开 展 学 校 的修 整和 重 建
全国
家 的领 导 下
下
,
,
在 社 会 各 界 的 支 持 和 帮助
大地 震 的灾后 重 建工 作
。
一
各省 ( 市
、
自治 区 ) 的 政 府 也 做 出 了 将
、
I 四 J I I汶 川
灾 区 学 生 分 别送 往 各 省 市 恢 复 课 程
迎
…
刻也没 有停歇
胡 锦 涛 主 席 和 温 家宝 总
接高考 的决定
牛奶 生 产 的 重 建
,
。
地 震 灾害 的
人 们 忽视
。
然而
,
今天
,
国 内外 的 心 理
,
作
,
以 求 以最 快 速 度 恢 复 生 产
一
为自
城 市重 建
生
,
,
在 废墟 中让
,
一
座 城 市获 得 新
。
学 家和 医 疗 工 作 者 们 置 身于 灾 区
所 能地 为 每 预 和 援助
,
一
竭尽
己 的家乡出
,
对 于 受 灾 地 区 的 居 民来说
,
供水 供
尼采:生命的意志

尼采:生命的意志尼采不死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日出生在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他的祖辈七代都是牧师。
尼采的生日恰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生辰。
由于曾执教过四位公主,尼采的父亲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
尼采回忆:“无论如何,我选在这一天出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整个童年时期,我的生日就是举国欢庆的日子。
”尼采5岁时,父亲不幸坠车震伤后去世。
14岁时,进入中学,音乐和诗歌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
1864年,尼采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但第一学期结束,便不再学习神学了。
他热爱希腊诗人,喜欢巴赫、贝多芬和拜伦。
1865年,他敬爱的古典语言学老师李谢尔恩到莱比锡大学任教,尼采也随之到了那里。
当时的尼采把叔本华视为心中的偶像。
1867年,尼采应征入伍,没多久在行军中从马上摔下来并因此而退役。
1868年,他的导师李谢尔恩向巴塞尔大学推荐他:“我还从未见到有一个年轻人像这位尼采一样如此早熟,而且这样年轻就已经如此成熟……如果上帝保佑他长寿,我可预言他将来会成为第一流的德国语言学家。
他今年24岁,体格健壮,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身心都很顽强……他是莱比锡这里整个青年语言学家圈子里的宠儿……您会说,我这是在描述某种奇迹,是的,他也就是个奇迹,同时既可爱又谦虚。
”1869年2月。
尼采被聘为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系副教授,1870年,被聘为正教授。
不久传来了德法开战的消息,尼采主动要求上前线。
在途经法兰克福时,他看到一队军容整齐的骑兵雄赳赳气昂昂地穿城而过。
突然间尼采的灵感如潮水般涌出:“我第一次感到,至强至高的‘生命意志’决不表现在悲惨的生存斗争中,而是表现于一种‘战斗意志’,一种‘强力意志’,一种‘超强力意志’!在巴塞尔大学十年,尼采并不愉快:先后同瓦格纳、劳的友谊破裂,情场屡屡失意,这些人际纠纷使他的身心受到沉重打击,更要命的是,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评王卫平_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史论_

读完王卫平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这部专著(下面简称《史论》),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敢拈大题目,出大意义。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现代所有题材的小说中,堪称最丰富、复杂、深邃。
知识分子因其掩饰性、内倾性、多变性,这决定了知识分子小说精神内涵的特殊性,研究的难度自然不同寻常。
从全书来看,《史论》对现代知识分子小说的观照呈现动态之逻辑演进与立体化的博观圆照之象:由感性的审美体悟到知性的文本分析,最后上升为理性的综合评价;对知识分子的形象谱系有历时性的梳理,有共时性的比较;对知识分子小说的艺术,秉持公心,既不阿好,亦无贬损;有整体观照,有微观分析。
作者对现代知识分子小说作了艰苦的探索,围绕发展轨迹、中心冲突、形象特征、总体分类、漂泊流浪、健全人格、身份认同、描写艺术、个案分析等九个专题对知识分子形象的生存状态、心路历程和审美品格进行了全面而纵深的解读,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在我看来,《史论》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 回归文学本体,重估现代知识分子小说价值,不囿陈说,新见迭出回归文学本体,以审美为本位,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这才是真正的文学研究。
《史论》没有将知识分子小说的研究附丽于时尚的泛文化研究,而是坚守文学的审美本位,从审美感悟出发,展开对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价值重估。
这是本书的第一大亮点。
作者指出:“将文学研究的阈限肆意扩展,疏离了文学的本体研究,甚至泯灭了文学的特殊性,导致文学研究的非文学化。
”“要回归题材一形象一艺术一审美一得失的梳理和研究上来。
”“要用文学研究穿越文化研究,使文学研究真正获得其独立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第7页)价值重估意味着不囿陈说,推陈出新,甚至颠覆旧说,独标新见。
《史论》作者本着一切从文本出发的意念,尊重自我的审美体验,对作品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如叶绍钧的《倪焕之》历来评价不算高,而《史论》视之为知识分子题材的扛鼎之作,认为《倪焕之》是“一部相当优秀、相当规范、相当完整、在对知识分子心灵世界的探索方面也堪称独步的长篇小说,它不仅在叶绍钧自己的创作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在本时期乃至整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中都是佼佼者”(第28页)。
荣格《红书》经典语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荣格《红书》经典语录1.人只有走上了逆命之道,才能丧失自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2.尽我所能的活下去,不断地认清自己,我就是红书。
3.我们在无意识中看不见世界。
我们才是世界,世界全都是我们。
4.我的灵魂是一座城堡,城堡深处隐藏着万千秘密。
5.唯有逆命之道才能唤醒沉睡的灵魂,解放你的内在巨兽。
6.我们与自己神秘而陌生,但我们必须勇敢探寻并超越自身的边界。
7.重要的不是内省,而是发现自己无法内省的东西。
8.人生是一条漫长的旅程,我们需要经历苦难才能变得成熟。
9.内省是精神的动作,而这个动作导致了真实存在的死亡。
10.沉湎于幻想无法带来成长,唯有面对痛苦才能建立更好的自我。
11.忍受苦难之路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12.唯有从梦境中醒来,我们才能觉醒并找到自我。
13.只有迎接恐惧,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自身的力量。
14.身体是我们与世界的媒介,通过它我们才能与现实相连。
15.不要试图逃避你的黑暗面,接纳它并与之对话。
16.一切生命都在不断地演化和变化,我们只有接受这个事实才能有所成长。
17.爱是唯一真正的疗愈力量,只有通过爱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18.在做选择的时候,不要忽略心灵深处最真实的需求。
19.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位智者,他会指引你走向更好的未来。
20.在纷乱的世界中,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听从内心的声音。
21.灵魂的成长只有走向内心的深处才能实现。
2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灵魂的工作,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而完成的任务。
23.人的心是一片生命之海,永无止境,永不枯竭。
24.内省是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
25.真正的改变始于对自己内心深处的觉察和接纳。
26.内在的冲突是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27.唯有了解与接纳影子自我,我们才能达到内心的和谐。
28.通过暗示自己,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
29.真正富有的是那些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30.真正感受生命的意义,是通过对内心的冒险和探索获得的。
31.治愈需要的是破碎,痛苦需要的是探索。
异化世界的自我重建——简析亨利·米勒的《南回归线》

186学术论坛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一引言亨利米勒H e nr y M i l l er ,1891--1980生于纽约布鲁克林是位饱受争议的作家1930年迁居巴黎此后的十年他同一些穷困潦倒放荡不羁的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1934年在巴黎出版了北回归线五年后出版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1940年米勒回到美国在那里创作了殉色三步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许多人把亨利米勒看作专写淫秽作品的作家其实作者在形式之外有指向的东西前不久我读南回归线才明白疯狂文字背后的米勒其实是一位以虚妄命名被损害的天使亨利米勒是令人敬佩的他像个疯子般的深刻大胆地剖析自我他的愤怒来自他对于自我的不停寻找这不是一个创造的时代而是一个享受的时代是一个信仰失落的年代他亲身体验了20世纪社会中个人与社会文化的冲突他看到西方文化的没落在物质文明繁荣的背后是现代人精神家园的迷失二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发表于1939年是亨利米勒最初在法国发表的自传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三部作品的书名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又分别叫做夏至线和冬至线在夏至和冬至之间是黑色的春天南回归线虽然在亨利米勒第一个自传三部曲中最晚发表的但它却被人称为包括殉色三部曲在内的亨利米勒六卷自传式罗曼史的第一部因为它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与幻想米勒在这部主要描写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的作品中运用音乐﹑性以及达达主义式的感觉错乱来不断追求自我表现的狂喜本书除了最初的一大部分和一些以空行形式出现的不规则的段落划分以外只有两个正式的部分插曲和尾声都是借用了音乐的术语似乎整部作品是一首表现自我音乐情绪化的完整乐曲亨利米勒在本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亨利米勒在本书中首引了法国中世纪道德哲学家彼得阿伯拉尔的话来说明他写此书的目的我这样做为的是让你通过比较你我的痛苦而发现你的痛苦算不得一回事至多不过是小事一桩从而使你更容易承受你痛苦的压力三异化的世界亨利米勒写此书时身在欧洲离开美国以多年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很显然他是个怀旧的人但是他从文化批判的立场出发认为美国已经开始走向没落美国所有街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蔵污纳垢之地一个精神的污水池在其中一切都被吮吸排尽只剩下永久的臭屎在这个污水池之上劳作的精灵挥舞着魔杖宫殿与工厂鳞次栉比地涌现什么火药厂﹑化工异化世界的自我重建简析亨利米勒的南回归线郭冬辉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亨利米勒自称为流氓无产者的吟游诗人被看作专写淫秽作品的作家其实作者在形式之外有指向的东西在南回归线中他从文化批判的立场出发认为美国已经开始走向没落他面对使人性异化﹑自我丧失的美国文化决心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来重建自我他以真正的我说话讲述自己的生存困境他不断的努力征服自己的恐惧他在无数次死亡中体验再生他以最流氓也最天使的方式揭开这个世界的本真面目关键词异化自我重建厂﹑钢铁厂﹑疗养院﹑监狱﹑疯人院等等等等整个大陆便是一场梦魇正产生着最大多数人的不幸我是处于财富与幸福统计学上的财富统计学上的幸福的最大汇集地之中的的一个人一个个别的实体但是我从没有遇到一个真正富有或真正幸福的人3-4这是米勒生活的时代――西方文明发生重大危机的时代的真实写照西方社会发展到20世纪初已建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与工商业都达到空前发达的程度人类战胜贫困与苦难的那一天似乎为期不远但恰恰在这时西方社会面临一场重大的危机――精神危机即信仰危机随着上帝的地位动摇人们比一百多年前因发现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国未能真正实现而感到痛苦的浪漫主义者更痛苦地发现资产阶级当年登上政治舞台时引以为豪地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不但未变成事实反而成为统治者无耻地掩盖尖锐的阶级矛盾﹑悬殊的贫富差距﹑野蛮的掠夺与镇压的遮羞布在这个异化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冷漠﹑甚至仇恨美国高度的物质文明只是让人活着可是人性异化了自我丧失了这是最令亨利米勒发疯般痛苦的事情四自我的重建米勒在南回归线中说我明白了我终生的愿望并不是活着――如果别人在进行着的事被称作活着的话――而是自我表白我理解到我对活着从来没有一点点兴趣只是对我现在正做的事才有兴趣这是与生活平行拥有生活而又超越生活的事情我对真实的东西几乎没有丝毫兴趣甚至对现实的东西亦无兴趣只有我想象中存在的东西我为了活着而每天窒息了的东西才引起我的兴趣我今天死还是明天死对我并不重要也从来没有重要过但是甚至今天在经过多年努力之后我仍然不能说出我思考和感觉的东西――这使我烦恼使我怨恨5亨利米勒在这里道出了他进行创作的基本意图他不是为了简单地活着而创作他是要真正拥有自我拥有自我的精神世界并加以表现他面对使人性异化自我丧失的美国文化决心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来重建自我他的生活经历在他这种重建自我的过程中只是起了拐杖的作用一旦引出了他的内心世界他就让他的意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流动而将拐杖弃置一边他描写他的精神世界是要表现在现代大都市的荒漠中自我所感受到的痛苦﹑孤独与巨大的压力这往往只是一种感受﹑一种遐想﹑一种幻觉﹑一种愤怒的发泄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混乱而无序的世界然而这却是当时亨利米勒真实自我的再现参考书目[1]M il l er H enry T r op i c of C apri corn G r ov e Pr ess 1987[2]郭继德美国文学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3]米勒亨利南回归线杨恒达职茉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性的大我之重建---王德峰
“反思现代性”
●苏格拉底: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用心审视,常住真心,哲学上称之为“宇宙
的心”)
我们实际上没有审视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却为我们今天生活在另人糟糕另人困扰的状态,给出各种科学的解释。
●尼采“上帝死了”
●现代性---比较古典世界,两句话概括
➢自然世界的去魅(非灵化,物质世界)
➢社会世界的非灵化(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
现性取代上帝的位置,启蒙的运动,代表进步。
●笛卡尔,给理性于核心,“我(理性的我)思(理性的思,纯粹的思维,在逻辑的范畴
之中)故我在”。
我们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主体性。
从根本上打击了宗教世界观,从根本上打击了柏拉图的理念论。
黑格尔称他为哲学史上的伟大英雄,回归理性的基础。
披上宗教的外衣,则成之为心教。
是我的建立,理性主体性的原则建立,为世界解决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知识的基础问题(与自然界的关系--知识科学)
➢另一个是道德的基础问题(人与人的关系)
●休莫,怀疑论思想家,休莫问题之二:如何可能从“存在”中推出“应当”,能否用理
性来验证人类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关于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如何用理性来论证,我们区分了两个领域: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休莫认为从事实判断中得不出价值,对近代理性提出了挑战。
●康德: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家。
我--我满意我和我不满意我。
人心是两个“我”,一个是
被满意和被不满意的我(小我),另一个是给出满意和给出不满意的我(大我,在他人的社会关系中给予的,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内化,来自于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
康德思想的基本要点:区分大我和小我。
建构理性的大我,三条命令:
➢第一条,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我都要让我的行为(社会交往的行为)具有普遍立法可能,并让我们的行为具有道德价值。
➢第二条,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把你的愿望和意志受制于理性的支配。
小我受制于大我的支配。
➢第三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把每一个人包括自己只当目的本身而不能当工具。
人的世界是目的我,而不是工具。
康德的研究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我能知道什么(科学问题)、二是我应当做什么(道德问题)、三是我能希望什么(走向怎么样的未来),四是人是什么。
自我(理性)规定(理性发现真理)。
利益属于感性的我,人类如果有共同的利益,感性的利益的是全人类共同的。
感性的大我就来了。
用理性的大我限制、支配和引导感性的小我,要用三条命令来构建理性的大我。
●理性的主体性瓦解,他者被带入了自我的重心处,如《盗梦空间》。
欧洲后现代主义思
想运动,公开承认,感性的小我意味着利益的冲突,利益的冲突意味着理性大我的整体崩裂。
西方近代理性主体性的没落。
●后现代主义意味着解构主义,解构向来建立在理性的主体性基础上的普遍价值,不仅是
观念主义,更是当下中国的现实。
《非诚勿扰2》,隆重的离婚典礼和生前告别会中的关于婚烟的言论,都是对婚姻价值的解构。
爱情的解构,“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心经:舍粒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现象学运动,胡塞尔。
“回到现象本身”,不昧因果,如实观照”
(不太能够理解整个哲学的内容,因此整理的内容不全面,忘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