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备课
生物: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主备人:王金玲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审阅签字审阅日期执教人:教案序号:26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
复习目标:
1、记住血液的成分:血浆的组成和功能;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
2、记住三种血管以及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会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4、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会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重点:掌握巩固本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难点:在记住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对各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互动1、对照血液分层图描述血液的分层现象
加入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
就会分为三层,每层的颜色和成分怎样?
2、血液的组成:和,属于组织
①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②三种血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
③右图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
说出图中所示名称。
3、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什么?
如何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判断动脉和静脉?
4、①心脏的结构:
心脏由组织构成
四腔及其相连的血管
瓣膜:
心脏内部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心脏灌流实验:
②心脏的功能:
③对照心脏的工作示意图说出每个图表示的含义
图1 图2 图3
5、①对照图说出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
肺循环:
某病人患肠炎静脉注射后,药物到达患病部位
的途径是怎样的?
②辨析动脉和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
③血液循环的意义
体循环中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肺循环中肺部毛细血管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课堂训练:同步训练教学反思:。
人体的物质运输复习课

4组展示复习目标三,5组点评。 组展示复习目标三, 组点评 组点评。 组展示复习目标三
7组展示复习目标四,8组点评。 组展示复习目标四, 组点评 组点评。 组展示复习目标四
6组小结 组小结 温馨提示:展示组用板书的形式把复习目标中应该填写的内容在展示板上写好, 温馨提示:展示组用板书的形式把复习目标中应该填写的内容在展示板上写好, 之后可以自定义其它形式展示。 之后可以自定义其它形式展示。 点评组要实事求是对展示组加以评价,对展示组遗漏的知识点要加以补充! 点评组要实事求是对展示组加以评价,对展示组遗漏的知识点要加以补充! 倡导全员参加) (倡导全员参加)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自 主探究】 主探究】中的 问题, 问题,强化记 忆重要的知识 点。
找出各个复习 目标之间的关 系。
弄不懂的问题 做好标记, 做好标记,准 备在组学时研 讨。
研讨独学 的过程中 存在的问 题。
生成了哪 些问题还 没有解决, 没有解决, 组学时进 一步探究。 一步探究。
考一考: 考一考: 看谁记的 知识点多! 知识点多!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复习课) 复习课)
学习目标
血液的组成 血浆的功能 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
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
心脏的结构特点及生理功能
3
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换
Hale Waihona Puke 4教学重点和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途径
独
学
要求:小组长要认真负责,不准交头接耳, 要求:小组长要认真负责,不准交头接耳,保 持肃静! 持肃静!
组
学
解决对学时的疑点和生成的问题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3.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 能够解释血液循环的过程。
5. 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血液循环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图表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 血液循环系统的图表和资料。
3. 小组讨论的题目和图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兴趣:“人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被运输到各个部位的?”2. 讲解: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引导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
3. 互动: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加深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理解。
4. 练习: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血液循环过程的图表,分析血液循环的意义。
7.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六、教学延伸:1. 探讨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2. 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如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和图表分析方面的能力。
3. 作业:评估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困惑,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疾病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

右心房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肺静脉 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课题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课型 复习课教学 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4.概述循环系统的系统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过程。
5.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教学 重难点重点:血细胞、毛细血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向;血液循环途径。
教 学 过 程一、考点梳理 1.血液的组成血浆 :主要功能是 运输养料和废物,运载血细胞 ;血液 红细胞 : 无 细胞核,呈 两面凹的圆饼状 ,功能 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 血细胞 血小板 : 无 细胞核,个体 最小 ,功能 止血和加速凝血 ; 白细胞 : 有 细胞核,数量少,功能 吞噬消灭病菌 。
2.血管的类型动脉 :将血液从 心脏 输送到 全身各处 。
管壁较 厚 ,弹性 大 ,血流速度 快 ;静脉 :将血液从 全身各处 送回 心脏 。
管壁较 薄 ,弹性 小 ,血流速度 慢 。
(四肢的静脉内有 防止血液倒流 的 静脉瓣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
管壁非常薄,由 一层 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最慢 。
管腔 最小 , 红细胞单行 通过。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 物质交换 。
3.心脏的结构壁:由 肌肉组织 组成(心室比心房厚,左心室比右心室 厚 )左心房:与 肺静脉 相通(填血管)右心房:与 上、下腔静脉 相通(填血管) 左心室:与 主动脉 相通(填血管)血管 血管心脏下腔静脉右心室:与 肺动脉 相通(填血管)4.心脏功能:血液循环的 动力器官 。
5.知识回顾:概述血液循环① 肺部毛细血管 ② 肺静脉 ③ 主动脉 ; ④ 组织处毛细血管 ⑤ 组织细胞 ⑥ 上下腔静脉 ; ⑦ 肺动脉 ;A 右心房B 右心室C 左心房D 左心室 ; 体循环的途径(序号) D —③—④—⑥—A ; 肺循环的途径(序号) B —⑦—①—②—C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6.血液循环 ( 动脉血 --→ 静脉血 )肺循环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毛细血管网 → 肺静脉 → 左心房( 静脉血 --→ 动脉血 )7.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动脉血 :含氧 丰富 ,颜色 鲜红 。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复习教案

XXX中学双案教学设计学科生物年级八年级时间 4.15 总序号21课题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主备人XXX 授课人XXX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自主归纳总结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4.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5.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4.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教学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2.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理解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3.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4.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师生互动过程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初一时,我们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等相关知识,这一节课我们回过头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
希望大家能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成分及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特性:贫血:或的含量过少,都会引起贫血。
应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血常规化验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血液、血管知识投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看书、交流回答下面的问题。
师生互动过程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二)血流的管道——血管观察到三种不同的血管,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相关内容填写下表:(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结构及功能(2)心脏的工作原理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填写表中的空格。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心脏的结图,搞清楚心脏四个腔个与什么血管相连。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编号 备课 日期 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二次备课 日期 课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尝试通过实验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5、 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学生 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壁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了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被人体吸收 后,如何到达全身各处的 组织细胞中被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这些 都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知识后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因此《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的学习就顺理成 章地展开了,这部分内容既与前面所学内容相呼应,也为第五章的学习做铺垫。 设置情境教学法、资料分析法、情感认同法、引导讨论法。 学法指导分析资料法、知识迁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 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二) 、梳理知识 落实双基 学探 导学 导引 诱思
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尝试独立完成 知识结构图,小组展示,其他组同学补充、 纠正。 目标 1: 观 察血液循环图并描 述 血 液 循 环 的 过 程
肺循环
展示 交流 质疑 深化
肺循环和体循环在 1 、体 循 环 : 二 氧 化 碳 或减少),颜色变得 循环:氧气 少),颜色变得 3、 流 经 含营养物质最丰富; 流经 含废物最少; 流经 含氧气最丰富。
教学 重点
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

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
复习目标:回忆知识要点,理清知识结构,把握知识要点,区分和理解一些生物概念。
复习重难点: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心脏结构;血液循环;肺泡结构特点;呼吸运动及气体交换。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本章节知识要点撑握不扎实,很多已经忘记,系统知识脉络多不清,教学复习时间有限而且紧,生物复习内容多。
复习准备:课件、练习题。
复习方法:引导、回忆、启发、练习。
复习设计:
引入:由人体的八大系统引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引出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复习知识要点:
思考:某人脚受伤后需要进行用抗生素治疗,若是从手臂处输液进入人体的,请你描述一下这些抗生素达到受伤处会经过的途径(管、腔)。
二、呼吸系统
思考:1、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2、随地吐痰有什么不好?
复习与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谈谈。
练习与巩固:见练习,此略。
板书设计:见前知识脉络,此略。
课后反思:。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4)掌握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利用图表、动画等,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系统的兴趣;(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血液的组成和功能;(4)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1)心脏的瓣膜作用;(2)血液循环的途径;(3)血液成分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人体八大系统的功能;(2)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3. 课堂讲解:(1)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重点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4)讲解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4. 课堂互动:(1)提问环节: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2)小组讨论:探讨血液循环的意义;(3)课后作业:绘制血液循环路线图。
5. 课堂小结:(2)强调重点知识点;(3)提醒学生关注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健康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绘制血液循环路线图的准确性;3. 课后调查:了解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2. 人体血液循环模型;3. 图片、图表、动画等教学素材;4. 课后作业:血液循环路线图。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循环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
八年级备课人:牟旭成使用人使用时间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区分血管的分类及相应的特点与功能
3、熟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4、概述血液循环途径
5、叙述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原则和无偿献血制度
二、学习重点、难点:目标1、3、4、
三、学法指导:梳理知识、联系实际、结合图形、学会运用。
课时:2课时
四、梳理知识
1、组成:①(主要是水);②血细胞:、、
血液①运输(①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物;②红细胞:运输)功能②防御、保护(①白细胞:、②血小板:促进,加速)
2、血液为什么是红的?什么是动脉血、静脉血?①与氧结合形成色的血
②与氧分离形成色的血
4、贫血分为两种:缺红细胞和缺血红蛋白。
贫血时应该补充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5、人皮肤下的“青筋”是,可进行静脉注射(即输液)。
中医上“切脉”所摸血管为动脉
6、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①管腔极细(只允许红细胞通过)→导致管内血液流动速度。
②管壁极薄 (只一层构成) ③数量多,分布广
7、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毛细血管前面是动脉后面是静脉)
8、如图为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的,有防止的作用
9、心脏位于部的左侧,形状象桃子,大小和你的拳头相似。
10、心脏内有四个腔,分为两房:①、③两室:②、④
11、心脏的结构部分:
①心室壁比心房壁,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心脏中壁最厚的地方是左心室的壁。
②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左右两侧腔不通,同侧的腔相通
③心脏所连的血管:最粗大的血管为主动脉它与心壁最厚的腔左心室相连;肺动脉与右心室相连。
而右心室上连着上下两条血管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④房连静(脉),室连动(脉)
⑤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能开闭的瓣膜——⑩房室瓣,它只能向心室开,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动脉瓣,它只能向动脉开。
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心脏里的血液流动方向为:
12、心脏的作用: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13、人体中有三种瓣膜:动脉瓣、静脉瓣、房室瓣,其中名称与位置一致
的瓣为静脉瓣、房室瓣,而动脉瓣并不在动脉里,而在心脏里。
14、体循环:从左心室出发经到
血液:动脉血变为血(在周围的毛细血管发生气体交换)意义:给全身的组织细胞送去和带走了二氧化碳等废物
15、肺循环:从右心室出发经到左心房
血液:血变为血(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处发生气体交换)
意义:给血液补充气
16、两循环的中的规律①体循环是从左侧的心室到右侧的心房;肺循环是从右侧的心室到左侧的心房;
⑵看课本彩图可知:血液循环模式图中左半部分都是鲜红色的动脉血
右半部分都是暗红色的静脉血规律:左动(脉血)右静(脉血)
所以左心房左心室流的都是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流的都是静脉血
⑶肺循环中的血管: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
体循环中的血管:主动脉流动脉血,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
规律:肺反体同(肺循环中血液与血管相反,体循环中血液与血管相同)
⑷两循环中血液性质改变都是在毛细血管处,并同时进行。
在肺部的毛细血管处进行了气体交换,在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进行了物质交换(包括气体交换和营养、废物的交换)
⑤、经过小肠后血液中的氧气少了,二氧化碳气体多了,但是营养物质多了
17、若从上肢注射药物,药物通过上腔静脉静脉到心脏,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右心房
从小肠来的营养,从各器官产生的废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右心房
18、血型是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的,他将血液分为、、、四
类型,这就是 ABO 血型。
19、输血的原则:输血,否则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
紧急情况下,可接受任何
ABO血型血的是型血,可给任何ABO血型人输血的是型血。
20、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每次献血ml是不会影
响健康的。
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 ~ 8% 。
巩固性作业:会考导与练P49一、二选做二、5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