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版语文S版二年级17.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18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7课《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2018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7课《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17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2个“会认字”,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

认识“角”字旁。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懂得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乱发脾气。

:教学重点:认识14个“会认字”,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

认识“角”字旁。

并能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课文告诉的做人道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预习作业:朗读课文,勾出会认字在文中组的词;查字典了解生字字义。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会认字”,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

认识“角”字旁。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2个“会认字”,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

认识“角”字旁。

教学难点:认识12个“会认字”,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

认识“角”字旁。

一、接题设疑1.出示课题《爱发脾气的孩子》。

你们平时爱发脾气吗?为什么要发脾气呢?你们认为这样好吗?(学生说)2.提问:看了课题之后,你想到了什么?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分小组读课文,互相正字音。

4.自由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三、识字写字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然后拼读两次。

2.自主识记生字,并想想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指导学习偏旁“角”。

4.认真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5.学生书写。

6.评议学生的作业。

四、复习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懂得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乱发脾气。

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课文告诉的做人道理。

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检查认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朗读感悟1.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把那个男孩子叫做“爱发脾气的孩子”。

2.一边读一边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后来又不发脾气?3.小组讨论。

4.指导读课文最后一段。

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无法填平的洞?体会男孩的心情。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教案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教案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发脾气是一种负面情绪,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 引导幼儿理解关心他人,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4. 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情绪:让幼儿了解情绪的类型,认识到发脾气是一种负面情绪。

2. 情绪控制:教授幼儿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数数、转移注意力等。

3. 表达需求:引导幼儿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如用语言描述、绘画等。

4. 关心他人:教育幼儿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5. 自我调节: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方法:1. 故事法: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情绪、学会控制情绪。

2. 游戏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情绪控制、表达需求的过程。

3. 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互相学习。

4. 实践法: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方法,如遇到问题时尝试自我调节。

四、教学准备:1. 故事素材:收集关于情绪控制、关心他人的故事。

2. 游戏材料:准备相关游戏道具和材料。

3. 讨论话题:提前准备一些关于情绪表达、关心他人的讨论话题。

4. 实践场景:创设一些生活场景,让幼儿有机会实践所学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情绪控制、表达需求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游戏、讨论等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所学方法的情况。

4. 通过定期观察和与幼儿交流,评估他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感受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周:认识情绪,学习情绪控制的必要性和方法。

2. 第二周:学习表达需求和感受,通过故事和游戏让幼儿理解并实践。

3. 第三周:培养关心他人的意识,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幼儿体验。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爱发脾气的孩子。

这些孩子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对这类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理解和尊重他人。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爱发脾气的孩子并不是故意要捣乱或惹事。

他们之所以会情绪失控,往往是因为对自己的情绪缺乏认知和管理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挣扎。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这些孩子。

首先,我们可以与他们建立起一个稳定、信任的关系。

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只有当孩子感到自己被认可和理解时,他们才会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引导和教育。

我们可以多与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习情绪管理的技巧。

例如,我们可以教他们一些放松自己的方法,如深呼吸、倾诉烦恼、适度运动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爆发。

另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发脾气。

我们可以教他们如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愤怒,例如通过说话或写日记的方式。

这样一来,孩子可以学会用理智和冷静的方式处理情绪,避免因情绪爆发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我们还应该给这些孩子提供各种机会来展示他们的才能和价值。

由于他们往往被视为问题孩子,容易被忽视,导致他们更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平、平等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接纳。

最后,作为教师,我们也需要定期与孩子的家长沟通。

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共同探讨如何共同帮助孩子发展。

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以及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总结起来,对于爱发脾气的孩子,我们需要耐心且理解他们,通过建立稳定的关系、教授情绪管理技巧、鼓励表达情绪以及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等方式来帮助他们。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篇一」1、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时出现学生插嘴的现象,保护“插嘴”现象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这篇课文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真正懂得钉子可以拔出来、洞却补不上的内在含意。

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学以致用。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大收益。

1、根据音节写字,再组词。

平(平地)píng坪(草坪)苹(苹果)评(批评)2、填空。

一(盒)钉子一(段)时间一(个)木桩一(个)孩子一(把)锤子一(件)事情3、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批评—(表扬)错误—(正确)深—(浅)难受—(舒服)新—(旧)前—(后)4、猜一猜。

一个老师不说话,肚子里面学问大。

有啥字儿不认识,你就快去问问它。

打一学习用具(字典)一精彩教学实录节选(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孩子,他很爱发脾气,所以人们都叫他是爱发脾气的孩子。

(板书课文题目)2、读课文题目,质疑。

(二)精读课文1、自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或还有什么不懂?2、指名分段读第2~4自然段。

(1)思考、讨论:男孩儿的爸爸为什么要交给他钉子、锤子,让他发脾气时往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拔出来?(2)爸爸发现木桩上的钉子有什么变化?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再议一议。

(3)齐读第4自然段,观察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3、读第5自然段,问:男孩儿为什么不需要钉子、锤子了?(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朗读全文,质疑问难。

2、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是怎么对待的?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是怎么想的?(四)布置作业1、读一读课文或讲一讲这个故事。

2、写一写: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你会怎么做?二儿歌乌龟怪脾气乌龟怪脾气,见谁都不理。

太阳红艳艳,乌龟忙爬山。

二年级语文下册《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设计 语文S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设计 语文S版
解:左边是角字旁,右边上面是刀,下面是牛字。
受:上中下结构,上面是爪字头,中间是秃宝盖,下面是又字。
5、学生书写。
6、评议学生的作业。
四、齐读课文。
想一想、
说一说。
自由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
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画出生字词,然后拼读两次。
想一想、
听一听、
看一看、议一议、
写一写。
齐读课文。
四、总结回顾
7、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拓展延伸
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是怎么对待的?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是怎么想的?
认读生字词。
说一说。
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说一说。
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议一议。
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再议一议。
四、总结回顾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们懂得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乱发脾气。
五、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预习布置
预习《寓言两则》
板书设计
钉上钉子——无法填平
爱发脾气的孩子 不发脾气——控制自己
乱发脾气——失去友
感 悟
三、新知探究
1、××导入
2、初步认识
3、初步掌握
4、加深理解
4、巩固练习
一、揭题设疑
1、出示课题《爱发脾气的孩子》。
2、提问:看了课题之后,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分小组读课文,互相正字音。
4、自由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三、识字写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然后拼读两次。
2、自主识记生字,并想想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爱发脾气的孩子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爱发脾气的孩子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的一节,主要涉及人物形象的描写与情感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针对爱发脾气的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同时让学生了解并学会欣赏好习惯与坏习惯之间的区别。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短文了解人物形象的描写。

•能够口头表述“发脾气”的意思。

•能够通过老师带领的活动理解什么是好习惯与坏习惯。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观察短文中描写的细节,理解人物的天性。

•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自己喜欢和讨厌的事物。

•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好习惯的意识。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

•培养学生认识到“发脾气”带来的后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故事的背景情境,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是否得当。

•通过老师引导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好习惯与坏习惯之间的差别。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发脾气”的行为与后果。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和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热身环节老师向学生征集他们最喜欢的和讨厌的事物,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借此引导学生探究短文中塔塔的行为和言语是否得当。

新知识的输入和讲解1.通过阅读短文,了解孩子塔塔爱发脾气的原因、表现以及带来的后果。

2.通过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好习惯与坏习惯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

例如:“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好习惯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坏习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等。

实践活动1.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生活中好习惯与坏习惯的看法。

2.通过自由创作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与好习惯、坏习惯相关的小短文。

总结与作业布置老师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重新回顾本节课中的主要学习内容,并带领学生自发提出对本次学习的问题。

最后,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在学习笔记中总结今天课堂所学知识。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爱发脾气的孩子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爱发脾气的孩子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目标1.了解“脾气”一词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围绕“爱发脾气的孩子”这一主题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

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3.其他: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步骤导入(10分钟)1.教师将脾气这个词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发表对“脾气”的认识。

2.根据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师提问讨论,深入理解“脾气”的含义和与人交往中的作用。

学习(30分钟)1.呈现《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X单元第X课的文本或相关素材。

2.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进行阅读、听取讲解、观看视频等相关内容。

3.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分层教学。

模仿(20分钟)1.针对“爱发脾气的孩子”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上的学习素材或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爱发脾气的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情景。

2.在模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正确的表达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复盘。

2.提醒学生,脾气的情况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出现,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和控制技巧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控制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锻炼。

2.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3.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爱发脾气的孩子”这一主题,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表情和行为方式。

4.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和情感控制的技巧,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将其中的温情和体贴进行传递,并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作用。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爱发脾气的孩子》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脾气不好,经常因一点小事无缘无故大发雷霆,虽然事后他也后悔,也会道歉,可他的朋友还是越来越少。

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他知道发脾气给人造成的伤害是没办法弥补的,他改掉了这个坏毛病,遇事能有自控能力,再也不乱发脾气了。

故事很吸引学生,课堂延伸环节中,我出了这么两个问题:想想自己平时有没有乱发脾气的时候,遇到烦心事时你会怎么办?问题一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讲自己,也揭发别人,一时间课堂气氛鼎沸,热闹非凡......
正在这时候,一向不爱说话的一位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爸爸就爱发脾气。

发起来就和电脑较劲,拼命玩游戏.....”话音未落,有一位学生就抢过了话“我爸爸更爱发脾气,那一次他一脚把我从客厅踹到了厕所里,我的屁股可疼了......”看着他的笑脸,我分明感觉到了留在孩子心底的痛,是呀,他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可见这事对他的伤害有多深。

我的眼光掠过每一个学生,无意中瞥见李佳俊脸红红的,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见我看他,他的目光马上移开了。

我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啊,想起来了,我昨天刚刚对他疾风骤雨地批评了一顿,原因是他课下拽班级门口的树叶,更让我恼火的是我刚刚在班里强调过,于是......我的脸一下子红了,眼光躲闪着,不敢再正视每一个学生,费力镇静了一下情绪,我再次抬起了头,大声对我的学生表达了我的歉意。

面对我的真诚,孩子们刚开始有些意外,一会儿就明白了,接着就七嘴八舌地安慰我。

心再次被感动,多纯真的孩子,他们小小的心灵真的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他们爱自己的老师,而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新版语文S版二年级17.爱发脾气的
孩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17.爱发脾气的孩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2个“会认字”,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懂得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乱发脾气。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并能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课文告诉的做人道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接题设疑
1.出示课题《爱发脾气的孩子》。

你们平时爱发脾气吗?为什么要发脾气呢?你们认为这样好吗?(学生说)2.提问:看了课题之后,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分小组读课文,互相正字音。

4.自由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三、识字写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然后拼读两次。

2.自主识记生字,并想想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认真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书写。

5.评议学生的作业。

四、复习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朗读感悟
1.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把那个男孩子叫做“爱发脾气的孩子”
2.一边读一边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后来又不发脾气?
3.小组讨论。

4.指导读课文最后一段。

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无法填平的洞?体会男孩的心情。

5.朗读全文,把你的疑问提出来,全班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