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黄河终无悔——记全国政协委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红武

合集下载

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获

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获
王中峰王宏州王万社王占国李建奇
武铁生刘强赵宝印尹高峰冯博
二等奖
29
黄河下游堤防暴雨径流侵蚀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
新乡黄河河务局封丘黄河河务局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宋自义高永传赵金铭周念斌张会敏
孙娟程献国席会华罗玉丽王建营
二等奖
30
水库金属浮箱养殖西伯利亚鲟鱼关键技术研究
洛阳洛宇水产有限企业
许炳勋南冲凡闫进军金润高李要林
李颖秦文海刘旭东蔡捷陈晓明
袁卫宁徐建军刘琰王淮灵牛晋
林韬孙坚李平华赵宽业李瑞平
一等奖
13
泥质砂岩地域水土流失现实状况及治理路径调研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李敏王愿昌吴永红闵德安张绒君
拓俊绒范小玲寇权王建峰赵怀玉
二等奖
14
黑河水量调度业务处理与综合监视系统
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
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
二等奖
19
中常洪水河道整改工程重大险情出险原因与对策研究
山东黄河河务局
陈海峰薛庆宇龚西城武模革程怡萱
王洪春刘小红郭庆郭文韩亚娟
二等奖
20
黄河流域关键用水区用水规律及高效用水管理技术研究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张文鸽黄福贵李皓冰蒋晓辉詹子胜
何宏谋曹惠提郑利民荆新爱杨文丽
二等奖
21
开槽机同时铺塑防渗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振华黄威陈前淮王青贤史晓梅
二等奖
17
黄河三角洲地域黄河堤坝生物防护配套技术及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黄河河口管理局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陈兆伟王宗文裴明胜宋振利王新波
刘艳景杨丽霞王干陈庆胜闫宝柱
二等奖
18

2004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2004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新疆水利厅、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新疆农业大学、清华大学、河海大学
邓铭江李兰奇祝向民张江辉董新光张胜江李霞雷志栋唐德善束龙仓
8
二等奖
200m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
蒋国澄贾金生孔宪京杨德福丁留谦栾茂田郝巨涛马锋玲杜振坤杨凯虹
9
三等奖
气垫式调压室理论及应用研究
河海大学、青海省格尔木河水电综合开发公司、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索丽生刘德有张健李斌尹常宝
16
三等奖
三峡船闸高边坡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徐麟祥曹广晶薛果夫宋维邦杨启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7
三等奖
TSD型杆式水平位移计研制
一等奖
多级孔板消能泄洪洞的研究与工程实践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原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林秀山沈凤生罗义生潘家铨向桐王咸儒曹征齐殷保合刘宗仁刘庆亮于立新史海英李国选李振连牛富敏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原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石春先刘继祥安新代安催花余欣李世滢张俊华张厚军张红武胡一三
6
二等奖
水轮机泥沙磨损性能预估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陆力高忠信周先进李铁友唐澍张世雄吴培豪余江成王海安姚启鹏
7
二等奖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与生态改善监测评估研究
张治国张根锁刘志刚茹克悌卫三平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共谱“黄河大合唱”新时代乐章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共谱“黄河大合唱”新时代乐章

关注Focus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04(上)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扎实推进黄河保护治理、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是新时代江河治理的航标。

“十四五”是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如何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抓好重大任务贯彻落实,力争尽快见到新气象、打造好幸福河?两会代表委员们将思考凝练成建议,齐奏“黄河大合唱”的动听音符。

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黄河宁,天下平。

在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黄河泥沙、防洪安全、立法保护等问题建言献策,干货满满。

水沙关系不协调一直是黄河之患。

针对黄河流域宁蒙河段泥沙淤积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郁华建议:“通过制定条例,作出系统性、整体性制度安排,增强黄河保护意识,从根本上改善黄河水沙关系,确保黄河安澜。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表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必须加强陕西黄河流域水保治理,控制入河泥沙。

2021年12月20日,黄河保护法草案亮相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黄河流域全面有法可依的时代即将到来。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韩勇建议,加快推进黄河保护法立法进程,强化流域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的顶层设计。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河南省委会副主委、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连续三年提议,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协同立法机制。

全力确保黄河安澜,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谱“黄河大合唱”新时代乐章阴车小磊黄河入海口湿地42022.04(上)黄河黄土黄种人3月8日上午,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就水旱灾害防御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缩影

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缩影

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缩影作者:蔡红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9年第05期有一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敬业奉献,勇于担当。

有一种力量,一直引领着我们,奋发有为,积极进取。

60多年,弹指一挥间。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兴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为世界多泥沙河流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水利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我们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心谋划好黄河治理与保护的新篇章,维护黄河健康生命,努力实现黄河的永续利用和长治久安,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0多年来,勤劳务实的三门峡儿女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辉煌,取得了盘古开天地的业绩。

从这段记录新中国兴水治水史诗中,我们总结出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大坝精神。

这种精神,是明珠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明珠集团推动生产经营实践,引领全体员工团结协作,敬业奉献,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大坝精神,是一种奋斗精神。

这20个字是三门峡大坝精神的缩写,字字铿锵有力,催人振奋、鼓舞斗志。

(一)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1.艰苦的环境“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孟子·滕文公上》)。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王安石《黄河》)。

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是黄河干流上一道险峻的重要峡谷。

这里,两岸夹水,峭壁对峙,惊涛裂岸,浊浪排空,黄烟激射,乱石崩云,终年雷声回荡。

三门峡地处黄土高原,这里气候干燥,常年干旱少雨,黄沙弥漫。

冬季黄河岸边,寒冷刺骨,滴水成冰。

夏季高温,烈日炎炎,酷暑难耐,蚊虻成陣,蝼蚁成群。

2.艰苦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比较低下,那时候,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

黄河水院与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进行合作交流

黄河水院与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进行合作交流

黄河水院与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进行合作交流
道富
【期刊名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23)2
【摘要】2011年1月7日,黄河水院院长刘国际教授、副院长刘紫婷教授,带领科研外事处处长张春满、水资源工程系书记朱歧武、主任赵志贡等赴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就院校合作事宜进行了交流、洽谈。

【总页数】1页(P26-26)
【关键词】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合作交流;水资源工程;副院长
【作者】道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9
【相关文献】
1.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申报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 [J], 唐华
2.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发展侧记 [J], 肖培青;左仲国;吕锡芝
3.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磨蚀测试和防护技术研究中心(一) [J], 张雷;翟戌亮
4.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与中科院寒旱所联合进行黄河上游科学考察 [J],
5.历七十风雨铸黄河智库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暨建院70年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含英治黄理论及当代启示

张含英治黄理论及当代启示

Apr.2021Vol.18 No.42021 年 4 月第18卷第4期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张含英治黄理论及当代启示聂好春,田耀祯(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黄河是哺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母亲河,治理黄河是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事。

张含英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黄 河治理专家,将毕生精力贡献于治黄事业,是二十世纪黄河治理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见证人。

他少小立志治黄,在总结传统治黄经验和借鉴近代水利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上中下三游并重,综合治理开发、重视培养水利人才,传播水利知识等观点。

张含英的治黄思想对当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张含英;黄河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黄河时强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 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要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虽然黄河治理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成就斐然,但仍然面临着洪水防范困难、流 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利用粗放、区域质量尚待提高等突出问题”张含英作为一代水利大家,在黄河治理方面有丰富 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学习张含英治黄理论并将其同当下 的中国治黄实际相结合,对新时代黄河治理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通过搜集资料发现,史学界对张含英治黄问题的研究逐渐趋于中肯和客观,主要代表成果是刘晋萍的《张含英治 黄理论研究》”刘晋萍指出“张含英是久负盛名的水利专家,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治黄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重要见证人之 一,他将中国古代治黄历史经验和近现代西方先进的水利科 学知识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上中下游统筹,干、支流兼顾,除害与兴利结合,多目标开发,有关部门协作配合,以促进全 流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治黄规划理论,对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影响深远。

黄河流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正式启动

黄河流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正式启动
3 3 技 术原理 .
黄河 流域公益 性行业科研专 项正 式 启动
1 6日, 月 黄河 流 域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专 项项 著成 效后 指 出 , 黄委 要 紧紧 抓住 当前 水 利科 技工 目启动 会在 郑州 召开 , 专 项将 对 黄河乃 至 整个 作 的大好 机 遇 , 实抓 好 公益 性 行业 科研 专 项项 该 切 流 域水 利行 业 科 技 工 作 的 进 一 步发 展 起 到 巨大 目的组织 实施 。 的 推动作 用 。 就如 何做 好 行业 科研 专 项 工作 的 问题 , 四 胡 启 动会 上 , 委 及 相 关 单 位 承 担 的 20 黄 09年 要 求 : 切 实 加 强 流 域机 构 的归 口管 理 , 委 要 黄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专 项 正 式 宣 告 实 施 , 时 还 对 要 充 分发 挥归 口管理 职 能 , 实 加强 项 目统 一管 同 切 20 0 7年 、0 8年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专 项 项 目及 国 理 , 立 有 效 的 协 调 机 制 , 立 由主 管领 导 负责 20 建 成 家“ 十一 五 ” 技支 撑 计 划 等 重 大研 究 项 目的进 的领导 小组 , 筹 流域 各 个重 大项 目的组 织 实施 科 统 展情 况 和应用 成 效进 行检 查 , 公益 性行 业科 研 和成果应用 ; 对 要切实规范项 目执行 和资金使用 , 专项 、 后续 项 目的组 织 以及 “ 二 五 ” 大 科 技 健 全规 章制 度 , 十 重 建立 和 完 善科 学 的绩效 评 估 和资 项 目立 项 提 出咨询 建议 。 金 的监 管 机 制 ; 切 实 做 好 研 究 成 果 的 推 广 应 要 水 利 部 副部 长 胡 四一 出席 会 议 并 讲 话 。黄 用 , 人 理解 行业 科 研 专项 的宗 旨和 定 位 , 深 明确 委 主任 李 国英 致辞 。中 国工程 院韩 其 为 院士 、 王 专项 研究 成 果 的实 用性 和 应用 性 , 本着 从 实践 中 浩 院 士 , 国 科 学 院 王 光 谦 院 士 出 席 项 目启 来到 实践 中去 的原 则 , 中 进一 步加 强 研究 成果 的总 动会。 结提 炼 , 断 提升 行 业 的科 技 水 平 ; 科 学 谋 划 不 要 胡 四一 在充 分 肯 定 治 黄科 技 事 业 取 得 的显 “ 十二五” 治黄科技工作 , 十二 五” 黄科技工 “ 治

助力黄河流域保护治理管理科技化、信息化——黄科院2023年工作部署

助力黄河流域保护治理管理科技化、信息化——黄科院2023年工作部署

□赵何晶———黄科院2023年工作部署助力黄河流域保护治理管理科技化、信息化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02(下)2月7日,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传达2023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和全河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下一阶段黄河科研工作。

黄科院院长、党委书记余欣出席会议,并作题为《树牢精品意识打造拳头技术助力黄河流域保护治理管理科技化信息化》的工作报告,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聚焦流域治理管理“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科技化、信息化需求,助力黄河流域保护治理管理科技化、信息化。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科技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

一年来,黄科院全体干部职工凝神聚力,对黄河流域治理管理“四个统一”的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基础研究不断深化、“四梁八柱”技术体系不断稳固、资质平台不断夯实、黄河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果,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政治思想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强化社会责任和离退休服务,内部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

“十四五”后三年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期”,是力争尽快见到新气象的重要“黄金期”,也是黄河科研事业发展的又一个“窗口期”。

一要着力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策略研究的引领力。

持续抓好年度咨询与跟踪和重大水利2022年汛前,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在郑州“模型黄河”试验基地一号厅开展“2022年黄河下游小浪底至陶城铺河段洪水预演实体模型试验”专题Specialtopic黄科院一隅16政策研究,搭建好流域发展战略专委会等平台,提升流域发展战略策略研究能力。

二要着力提升黄河科研的预判力。

抓好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工程安全与风险防控、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大科技问题,提升黄河科研超前研究、提前预判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名人★
生于陕西三原的著名爱国者、书法家,充满了敬慕和神往。

柴建方先生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而且也是颇有造诣的篆刻家、摄影家。

作为西泠印社社员,他的印作喜用冲刀,善为白文,技巧自然,章法天成,虚实得当,巧拙兼备,显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

启功先生曾在他的印谱中亲笔题写:“急就奇觚与众异”,形容其篆刻艺术的独特风格。

作为摄影家,柴先生硕果累累。

《百岁回族老人》曾入选中国少数民族之窗摄影艺术展览赴美国展出;《剪羊毛的季节》曾在香港展出、发表;《贺兰山之夏》入选上海第二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金龙舞六盘》获大众摄影比赛二等奖。

他的花卉、静物、小品摄影也颇具匠心,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艺术浓缩。

1997年春,他获得比利时布鲁塞尔著名书画家邀请展最高荣誉奖。

后又获台湾孙中山诞辰130周年海峡两岸书画展一等奖。

5月,他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艺术节博览会。

7月,他的印作入选西泠印社纪念香港回归百家篆刻展。

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书画艺术博览会上,他的行草对联被人以较高价位购藏。

他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列入“世界名人”,被聘任为香港国际书画家交流协会理事,新加坡书协评议员,还应邀到日本、新加坡等地讲学交流。

作为书法家的柴先生常说:“我只是个书法艺术爱好者。

在我心目中,只有艺术才能让我安静。

我五十多年的生活告诉自己,一个人要有理想,要勤奋,才能有所成就。

”继《柴建方书法篆刻集》之后,他的第二本专著即将面世。

正如胡公石先生序中言:“建方生于中州,长于宁夏。

由一农家孩子成长为艺术家,所恃者何?只能是学习的勤奋和磨炼的艰苦。

”心系黄河终无悔———记全国政协委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红武
◆王秀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

童年的梦,使张红武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8年,张红武出生于河南淮阳,这是有名的黄泛区,差不多每一位老人都能讲出当年躲避黄河水灾,离乡逃难的辛酸往事,讲一些人民治黄治水的辉煌传奇。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张红武,从小就产生对神秘黄河的敬仰,对治黄英雄的向往。

1978年,张红武考取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专业。

该专业是我国在大学河流泥沙方面所设的唯一专业,专门培养从事江河治理的中高级人才。

张红武进入这个专业学习,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导师的培养,使他对水利事业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1982年,踌躇满志的张红武如愿以偿被分配到黄河水利委员会。

张红武一接触黄河,就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适应治黄的需要,经过努力,第二年他考取了著名泥沙专家李保如教授的研究生,在随后3年的研究生期间,他全心投入,认真学习研究,独立做了4个可供相互比较的河工模型,找出黄河河工模型变率影响的规律。

同时在研究水力学和弯道环流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江总书记说:“不简单,真是不简单!”
获得硕士学位后,他留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继续进行黄河动床模型试验。

由于水流特别是挟沙水流具有特殊的复杂性,河流泥沙的基本理论也就显得很不成熟,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河工模型试验,理论上和技术上就更为困难,何况黄河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多泥沙河流。

黄河动床模型是给黄河下游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的关键。

为此,张红武多次骑自行车到花园口等地察看,与老河工一起啃着干馍头加咸菜,在船上观察河道泥沙淤积情况。

为了找到一套能模拟黄河的相似方法,
《中州统战》年第期2419984
★同心谱★
1988年后,张红武带着助手,在周口市附近一个电厂排灰场旁开辟一露天试验场,他们借用农舍,或搭上布棚,风餐露宿,日晒雨淋,黑乎乎的煤灰沾满全身,外人进来如果不听听他们满嘴的专业术语,很难分清谁是专家谁是民工,就这样,他与同事硬是熬过了酷暑和寒冬。

一次次的试验,一场场的挫折。

他整天蹲在模型小河旁,察看河道中成型淤积体的运动规律,寻找着不同条件下的河型成因。

经过反复观察、试验、研究,终于找出了能适应不同类型河流和模型的综合稳定指标,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这一最复杂河型的模拟提供了可能。

他还针对黄河洪水特性,在对黄河水流挟沙力、流速、含沙量分布及悬移质运动方程进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符合黄河实际的计算公式和理论方程,并以这些成果为基础,提出了黄河模型相似律,前期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些理论成果能否在黄河治理中发挥作用,要由“黄河花园口至东坝头河道整治模型试验”来验证!
1990年8月,一个长140米,宽30米的黄河花园口至东坝头的动床河道整治模型在黄科院一号试验大厅建成。

1990年9月20日,黄河花园口至东坝头河道整治模型正式开始验证试验。

上午9时,随着科研人员启动自控电测仪器,计算机显示出洪水数据信息,河道中出现了与黄河一样的相似景象:从水位到含沙量,从洪水流量到洪水递进过程,或刷滩坐湾,或分流游荡……最后试验结果证明了模型水流摩阻特性、河床冲淤变化乃至坝岸工程附近冲深均与原型实际相似。

试验成功了!模型试验为解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布局、掌握黄河防洪的主动权提供了便利条件,而随后进行的大量试验所获得的重要成果,已在黄河下游有关河道工程修建和防汛决策中被采用,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1991年2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水利部和河南省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这座模型,连声称赞道:“不简单,真是不简单!”随后田纪云、姜春云同志也先后到这里视察了这条神奇的“小黄河”。

“我的事业在黄河!”
1992年张红武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为不脱产的博士研究生,从师夏震寰教授。

夏教授早年曾留学英、美等国,是我国第一位泥沙博士。

在夏教授的指导下,张红武对水力泥沙有关理论进行了更精深的研究,5年获博士学位,他因此也成为国内外惟一的从硕士到博士均从事河工模型研究的学者。

现在,他还主
持着“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对黄河下游河道影响的动床模型试验”,这是水利部重点科研项目,模型长500多米,规模堪称世界之最。

十几年来,张红武同志先后主持完成了50多项治黄科研项目,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有15篇论文参加了在日本、美国等国家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

撰写并正式出版了《河流桥渡设计》等7本专著。

他提出的“网罩护根防止丁坝根石走失”等成果,已被河南、山东黄河河务部门采用,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提出的河工模型相似律被国内十多个复杂河型的河工模型的设计采用参考。

这项成果1993年通过水利部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高含沙洪水的理论与设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

1992年,他获得国际泥沙培训中心颁发的“钱宁泥沙科学奖”论文奖,同年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他撰写的《黄河洪水模型的相似律》一书,1996年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被评为省管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并被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7年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科技英才”,首批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这些年,下海热、出国热风糜全国。

1982年分配到黄科院的两届泥沙专业大学生,几乎全部出洋美国。

不少朋友劝他到国外去发展,他觉得江河治理和泥沙研究,我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真正的大舞台是在中国。

他常说:“我的事业在黄河。

离开黄河,即使能腰缠万贯,在精神和心灵上也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汉!”
作为全国青联委员和河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治黄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在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8项提案,受到了充分的肯定,其中《关于积极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早实施的建议》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1994年初获得省优秀提案奖。

1998年,他又当选为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作为黄科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和学科带头人,他承担着带研究生的任务。

他靠优秀的科研成果和信誉,争取大量的科研课题和科研经费,带出了一批青年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形成了科研梯队,逐步解决了科技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作为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和泥沙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他还花了大量的时间从事组织工作,为青年人的成长积极铺路搭桥。

张红武敬仰治河先人,但他也清楚地知道,大禹及其传人没有改变黄河的脾气,今天的黄河还是条任性的泥龙。

面对滔滔东去的黄河,他常常有一种肩负重任的感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
《中州统战》年第期
199:219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