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孙逸豪推荐).

合集下载

4.1.1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生活处处有哲学

4.1.1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生活处处有哲学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生活处处有哲学长沙县第二中学政治组全体教师教师授课时间课时1课时课题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生活处处有哲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理解:(1)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举例说明哲学并不神秘,生活处处有哲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教学第一环节:复习提问(约3分钟)1.请同学们说说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

2.同学们对哲学知道多少?第二环节:引入新课(约2分钟)老师讲述故事:希尔伯特旅馆和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

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爱加上智慧原来是能够产生奇迹的。

第三环节:课堂预习(约6分钟)1.哲学的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什么地方?2.哲学起源于什么地方?3.哲学的本义是什么?4.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第四环节:课堂讲授(约19分钟)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探究:高中生谈“排名的二重性”。

设问:A.在排名的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B.为什么我们应该看到排名的“二重性”?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

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最新《美好生活的向导》课件-(共51张PPT)教学讲义ppt

最新《美好生活的向导》课件-(共51张PPT)教学讲义ppt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应当提供 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论断。
• 研究哲学需要惊异。 惊异不同于被事物外部表象所吸引的好奇心,而是为事物
深层奥秘所激起的沉思。 柏拉图认为,哲学根源于惊异。 亚里士多德说:“由于惊异,人们不仅现在,而且一开始
的时候,就去进行哲学研究。” 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哲学思想起于对问题的“惊异”,进
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
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柏拉图
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
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马克思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的
思考了。
——恩格斯
没有哲学我不能前进。
——马克思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宇宙的性质,没有自然
科学的知识,就不能享受无疵的快乐。——伊壁鸠鲁
《美好生活的向导》课件-( 共51张PPT)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百舸争流的思想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 起始课。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 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 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 习打下基础。
你能再想出一些蕴涵哲学道理的 寓言、成语、警句、典故么?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福是一对矛盾,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人们的这些哲学思想、哲学智慧是生来 就有的么?如果不是,那么
哲学是从哪里来的?
哲学的产生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 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 的规律。 (3)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 导。 (4)随着具体科学知识的发展而发展。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探究:p9 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具体科学为基 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 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枯萎。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课堂探究:P8
(1)上述做人做事上的不同体现了什么不同的观点? (2)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 么关系? (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世界观同时为人们提供方法 论指导,具有不同思想观念的人,在做人做事上往 往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式。上面列举的四种人 的做法,第二、三种是可取的。 (2)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为人处 世的方式方法反映着人的思想观念。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 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反作用,为具体科 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判断与分析 哲 学 与 具 体 科 学 的 关 系
区 别
具体科学之和就是哲学?
主要是研究范围与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 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事物的性质 和规律( 个 性);而哲学研究的是万 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 共 性)。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本节内容:
三个关系

2011哲学 第1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liumuhua)

2011哲学 第1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liumuhua)

A
(多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 多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 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 就是原始的混乱东西。 这段话表明( 就是原始的混乱东西。”这段话表明( ) A、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 B、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 C、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的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研究起指导作用 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CD
热点链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创新型国家
P优化 优化134 优化
2006年10月13日,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在京隆 年 月 日 国防科工委、 重召开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大会 周年纪念大会。 重召开中国航天事业创建 周年纪念大会。胡锦涛 在贺信中指出, 年来 年来, 在贺信中指出,50年来,我国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 用于创新 无私奉献, 创新, 者,用于创新,无私奉献,建成了独立自主的完整 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在新的形势下, 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在新的形势下,希望航天战 线的同志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线的同志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 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集中力量实施好国家重大航 天工程,不断谱写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天工程,不断谱写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哲学是指 导人们生 活得更好 的艺术
2、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内容)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的世界观 世界观 的含义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考”相矛盾。 【点评】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这是最根本性的。但人类的实践并不能 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在人们的实践中自觉思考和追问,哲学才会出现。
【例1】(选择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扉页
中写到“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成长。”这句话蕴含的哲
理有 ( )

科学之科学 ④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分析】③④观点错误。 【答案】A
【例2】(选择题)《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哲学就如同阳光, 有了哲学,明明亮亮,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掌握哲学,穿云破雾,能 思接千载想得深。”上述材料说明 ( )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和智慧 D.哲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解决所有问题的具体方案
3.世界观就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因此,哲学和世界观都以整个世界为研
究对象。但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缺少理论的论证,几 乎人人都有。但是,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 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 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所以不能将世界观等同 于哲学。
【分析】“有了哲学……能……掌握哲学……能……”体现了哲学的 作用,据此可先确定B、D,但D夸大了哲学的作用;C观点错误,A、C 均不合题意。
【答案】B
第二框 关于世界的学说
1.全面、准确理解哲学的含义 (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古人说
“知人则哲”,就是其义。 (2)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对具体知识进行
1.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意味着所有 的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导学案及答案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1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课标要求】内容目标学习建议1.知道哲学的本义。

2.理解哲学的产生。

3.明确哲学的任务。

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要善于质疑、反思,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生活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哲学是怎么产生的?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3.哲学的本义是什么?4.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自主探究二:哲学1.写出几个蕴含哲理的成语、古语或俗语。

(要求:至少写出5个)2.材料: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

船划动后,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数学吗?”船夫回答说:“不懂。

”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命。

”过了一会,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哲学吗?”船夫回答:“没有。

”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巨浪将船掀翻,哲学家与船夫都被抛进河里。

《美好生活的向导》(课堂PPT)

《美好生活的向导》(课堂PPT)
20
(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 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答: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
与世界观有紧密的联系,说明哲学对于
人们思想方法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 什么作用。
答:思维方法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正确的思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15
哲学应当提供 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论断。
• 研究哲学需要惊异。 惊异不同于被事物外部表象所吸引的好奇心,而是为事物
深层奥秘所激起的沉思。 柏拉图认为,哲学根源于惊异。 亚里士多德说:“由于惊异,人们不仅现在,而且一开始
的时候,就去进行哲学研究。” 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哲学思想起于对问题的“惊异”,进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
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
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还需要哲学 知识。
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哲学?
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了
解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走进哲学,自觉地追
求智慧,创造更美的人生。
4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而以让人感到“惊讶”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 必然能起到“惊醒”世人的作用。“惊讶”的核心是思想创新。
面对问题(新问题和老问题),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 之未做,“不以平常眼光看待问题,不以平常思维考虑问题, 不以平常语言谈论问题,不以平常方式解决问题”。
16
哲学:
开始于仰望天穹
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 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 一个时刻,也许是在某个夏夜, 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 的星空。这时候,他的心中会油 然生出一种神秘的敬畏感,一个 巨大而古老的问题开始叩击他的 头脑:世界是什么?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预习单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预习单

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编写人:王中印审核人:姜炎炎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组名_______【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哲学的产生和任务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按图索骥自主学习】 (具体要求:先通读一遍课本,找出问题,再研究预习案,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_______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______的追问和对_______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2. 哲学的任务,就是___________,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__________认识世界和___________。

(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哲学是关于的学问,是、的世界观。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__________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要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是与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具体科学的进步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

【深入思考生成问题】(请你将预习中未解决的问题和疑问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同学们和老师探究,讨论解决)【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判断正误: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4.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知识梳理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的智慧和思想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自发的世界观与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是对个别的规律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和具体科学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的。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知识导学1.本课主要是从生活和实践入手,说明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怎样产生的,哲学的功能是什么,哲学的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哲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2.本课由两个框题组成。

第一框讲哲学的起源和哲学的功能。

第二框讲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哲学思维的特点,简言之,就是反思、概括和总结。

疑难突破1.哲学就是爱智慧剖析:哲学是本书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一个概念。

对哲学概念的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1)哲学一词的来源哲学一词来自希腊文Philosophia。

Philo是爱或热爱的意思,sophia是智或智慧的意思。

英文philosophy的意思是“爱智之学”或“爱哲之学”。

我们今天使用的汉语“哲学”一词是日本人西周19世纪后半叶翻译过来的,他借用了汉语的“哲”字,省去了英文中的“爱”字,译为“哲学”。

英文philosophy之所以没有译成“智学”,是因为“哲”与“智”的意义相同。

《尔雅》和《方言》中都有“哲,智也”的说法,因此,philosophy译为哲学或智学,其含义是一样的。

对于把philosophy翻译成“哲学”,而省去“爱”字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这样解释的,知识和智慧属于神,而不属于人,他认为“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于神;但爱智这个词倒适合于人”,“爱智是人的自然倾向”,所以,人不可能拥有智慧而只能是追求智慧,人可以称为“爱智者”,而不可以称为“智者”。

到了19世纪后半叶,人们对世界、对于知识和规律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需再通过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时候“爱智之学”或“爱哲之学”中的“爱”字,就无多少实际意义了。

中国古代无“哲学”一词,而有“哲学”之实。

《易传》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里的“道”就是属于哲学的范围。

“道学”“理学”“心学”“义理之学”“玄学”“学术”等都是中国人表达哲学的特殊方式。

(2)哲学的智慧不同于其他科学的智慧哲学的智慧首先表现为一个人对宇宙、人生的正确把握和认识,即让人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或正如台湾学者所言,“定位宇宙,安排人生”,或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哲学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

具体知识和哲学对于人的作用是不同的,“具体知识使人成为某种人,而哲学使人成为人”。

我们学习科学知识,是要成为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而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他都要生活,生活才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意义和最后的归宿。

哲学的智慧还表现在它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一个人有生活的指导和没有指导是大不一样。

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他认为这样的生活还不如不过。

同样的境遇,同样的条件,为什么有的人生命历程中不断获得快乐和成功,有的人却总是身陷泥泞和坎坷;同样面临艰难和困苦,为什么有的人能够笑对人生、应付自如,有的人却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是否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和对待这个世界。

说到底,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

在这一意义上,哲学又可以说是关于生活的艺术,它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幸福生活,如何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在生活着,但与其说是“生活着”,毋宁说是“活着”,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什么才是幸福,并自觉地反思自己现有的生活,以追求更美好的人生。

2.哲学的产生剖析:既然说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那为什么又说哲学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就成了本课的一个难点。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①哲学依赖于实践哲学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而人和世界的关系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人类的实践活动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构成哲学反思的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发展的动力。

而且,哲学问题的真正解决以及解决得正确与否,都离不开实践。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都曾遇到过顺境和逆境,并总结和积累了许多经验,只有这些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才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提示人们遇到事情时应该怎样做会更好,怎样做会出现问题,经过日积月累,人们就变得聪明起来了。

当人们把对事物的认识上升到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就形成对世界一般的观点和看法,用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指导实践活动,人们就会变成有智慧的人,聪明的人。

如果没有实践活动,人们不与外界打交道,就不会思考这些问题,就不会有哲学的智慧。

诚如马克思所说:“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②实践需要哲学人的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在于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活动目的的设定有两个基本前提:对外部世界的正确把握和对人自身的需要的科学理解。

哲学为活动者提供了一个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反映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为人们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提供一般的理论和思维前提。

此外,哲学作为方法论,是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

人类活动需要方法,不同的活动需要不同的方法。

而任何活动,都需要哲学的方法,这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规范和准则。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实践的结果并不总是预期的。

人类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与现实结果之间的不一致,使对实践结果以及整个实践活动过程本身的评价成为必要。

哲学以其独特的批判功能对人们的实践产生导向作用,帮助人们揭示活动失误的根源,为人类克服错误、避免失误,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指明了方向。

强调哲学对实践的最终依赖性,强调哲学要研究实践中蕴含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并不意味着哲学的独立性被取消。

相反,哲学之所以能够对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因为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关注着实践的发展,它将实践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加以提炼、过滤和升华,转化为真正的哲学问题,继而以真正的哲学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2)哲学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产生于实践,这是最根本性的,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

只有当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追问世界时,哲学才会产生和出现。

“世界从何而来”“世界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等,这些问题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

这种追问和思考使人类的思维水平跳出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概括出关于世界普遍规律的认识,诞生了关于宇宙根本观点的学问,使人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水平。

从哲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哲学的每一步发展和前进都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追问、思考和概括的结果。

有了这种思考和关切,中国的先哲才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才会自觉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有了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马克思才会思考资本主义社会的出路,探寻人类解放的道路,创立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剖析: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和疑点。

每个人都有世界观,但为什么不能说每个人都有哲学,而且哲学是全书中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不是对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最初人们对生活其中的世界的看法局限于所接触的事物。

如,通过与某人接触,你会说他非常善良,乐于助人,进而,你可能又发现他很诚实,时间长了你可能得出一个观点:他是一个很实在的“好人”。

人们正是通过对一事、一物的看法进而形成对同类具体事物的观点。

所谓“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人们对事物共同特征进行概括和抽象出来的看法和观点。

我们可以把世界分为自然、社会和思维三个领域,由于这三大领域所研究的问题不同,所以形成的科学也不同。

当人们把自然、社会和思维作为一个整体,概括地总结它们的共同点,形成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时,我们就把它称之为“世界观”。

例如,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变化和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人的思维随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整个世界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我们把“世界是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称之为世界观的一个观点。

可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世界有所认识,形成对世界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也就有一定的世界观。

正是由于每个人的世界观来源于自身的实践和体验,没有加以论证和系统化,具有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们称它为朴素的世界观。

又由于每个人的立场、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等有差异,其所处的境遇、生活经历及其对事物的体验不尽相同,形成的世界观会各不相同,甚至是彼此对立的。

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一般来说,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的一种体验,它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

这种非系统、缺乏论证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

当人们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社会具备一定的实践条件,特别是人类的思维达到一定水平时,哲学家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就上升为哲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