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坡开挖计算

合集下载

土方放坡计算公式1

土方放坡计算公式1

土方放坡计算公式土石方工程一、人工平整场地:S=S 底+2*L 外+16二、挖沟槽:1.垫层底部放坡:V=L*(a+2c+kH)*H2.垫层表面放坡V=L*{(a+2c+KH i)H i+(a+2c)H2}三、挖基坑(放坡)方形:V=( a+2c+KH)* ( b+2c+KH)*H+1/3*K2H3圆形:V=n/3*h*(R2+Rr+r2)放坡系数1.基坑土方量计算挖基坑多用于需全部大开挖的满堂基础、独立基础、设备基础等土方工程。

(1)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计算基坑土方量的计算可近似地按棱柱体(即上下底为两个平行的平面,所有的顶点都在两个平行平面上的多面体)体积公式计算。

V=(—6)H(A1+4A0+A2) (1)式中V——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H ---- 基坑深度(m);A1、A2——基坑上、下底面积(m2);A0——基坑中截面((1 -F2)H处)面积(m2)。

(2)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计算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按下式计算。

V=(1:3)n H (R21+R1R2+R22) (2)式中V ——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R1、R2——圆形基坑上、下底半径(m);n ----- 3.14;H ---- 基坑深度(m)。

2.基槽土方量计算多用于建筑物的条形基础、渠道、管沟等土方工程量。

基槽土方量计算,可沿其长度方向分段进行计算,各段土方量之和,即为总土方量。

如该段内基槽横截面形状、尺寸不变时,其土方量即为该段横截面面积乘以该段基槽长度,一般两边放坡按下式计算V=H(B+mH)L (3)式中V一两边放坡基槽该段土方量(体积)(m3);H ---- 基槽深度(m);B——基槽槽底宽度(m);L ----- 该段基槽长度(m);m——坡度系数,m= C/H,当m=0,则表示基槽垂直开挖不放坡;C——基槽一边坡底宽(m)。

如该段内横截面的形状、尺寸有变化时,也可近似地用棱柱体的体积公式按下式计算。

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计算公式土石方工程一、人工平整场地:S=S底+2*L外+16二、挖沟槽:1.垫层底部放坡:V=L*(a+2c+kH)*H2.垫层表面放坡V=L*{(a+2c+KH1)H1+(a+2c)H2}三、挖基坑(放坡)方形: V=( a+2c+KH)* ( b+2c+KH)*H+1/3*K2H3圆形: V=∏/3*h*(R2+Rr+r2)放坡系数承台计算公式1. 【AB+ab+(A+a)(B+b)】*h2/6+ABh11.基坑土方量计算挖基坑多用于需全部大开挖的满堂基础、独立基础、设备基础等土方工程。

(1) 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计算基坑土方量的计算可近似地按棱柱体(即上下底为两个平行的平面,所有的顶点都在两个平行平面上的多面体)体积公式计算。

V=(1÷6)H(A1+4A0+A2) (1)式中V——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H——基坑深度(m);A1、A2——基坑上、下底面积(m2);A0——基坑中截面((1÷2)H处)面积(m2)。

(2)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计算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按下式计算。

V=(1÷3)πH (R21+R1R2+R22) (2)式中V ——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R1、R2——圆形基坑上、下底半径(m);π——3.14;H——基坑深度(m)。

2.基槽土方量计算多用于建筑物的条形基础、渠道、管沟等土方工程量。

基槽土方量计算,可沿其长度方向分段进行计算,各段土方量之和,即为总土方量。

如该段内基槽横截面形状、尺寸不变时,其土方量即为该段横截面面积乘以该段基槽长度,一般两边放坡按下式计算V=H(B+mH)L (3)式中V——两边放坡基槽该段土方量(体积)(m3);H——基槽深度(m);B——基槽槽底宽度(m);L——该段基槽长度(m);m——坡度系数,m= C/H,当m=0,则表示基槽垂直开挖不放坡;C——基槽一边坡底宽(m)。

如该段内横截面的形状、尺寸有变化时,也可近似地用棱柱体的体积公式按下式计算。

沟槽土方放坡开挖量计算公式

沟槽土方放坡开挖量计算公式

沟槽土方放坡开挖量计算公式在咱们建筑施工领域啊,沟槽土方放坡开挖量的计算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这就好比做饭时要知道放多少米和水一样,得算得准准的,不然可就麻烦啦!先来说说啥是沟槽土方放坡开挖。

简单来讲,就是在挖沟槽的时候,不是直直地往下挖,而是有一定的坡度,这样能保证施工的安全,也能让挖出来的土有地方堆。

那这个放坡开挖量到底咋算呢?其实有个公式。

公式是这样的:V = (A + 2C + KH) × H × L 。

这里面的字母都有特定的意思哈。

V 表示的是挖方体积;A 是沟槽底宽;C 呢,是工作面宽度;K 是放坡系数;H 是沟槽深度;L 是沟槽长度。

我给您举个例子,就拿上次我参与的一个小区排水管道施工来说吧。

那时候,沟槽底宽设计是 1 米,工作面宽度规定是 0.5 米,沟槽深度要达到 3 米,放坡系数是 0.5,沟槽长度有 50 米。

咱们按照公式来算算哈。

先算括号里的,A + 2C + KH ,也就是 1 + 2×0.5 + 0.5×3 = 3 米。

然后乘以 H ,也就是 3 米,再乘以 L ,50 米。

这样一来,V = 3×3×50 = 450 立方米。

这就是这个沟槽的土方放坡开挖量啦。

在实际计算的时候,您可得注意这些数据的准确性。

比如说这个工作面宽度,要是测量不准确,那算出来的结果可就差得远了。

还有放坡系数,得根据土壤的类别、施工的方法来确定,可不能随便拍脑袋就定了。

另外啊,有些特殊情况也得考虑进去。

比如说沟槽中途有转弯的地方,或者有不同深度的段落,那都得分别计算,不能一刀切。

再说回我们那个小区排水管道施工,就因为在计算的时候,有个小伙伴把放坡系数给搞错了,结果挖出来的土方量比预计的少了好多。

这可不得了,工程进度一下子就被耽误了,还得重新安排挖机和运输车辆,多花了不少时间和成本。

所以说啊,这沟槽土方放坡开挖量的计算,真不是个能马虎的事儿。

沟槽开挖放坡计算公式

沟槽开挖放坡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

式中:
V:基槽土方量;
A:槽底宽度;
C:工作面宽度;
H:基槽深度;
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

式中:
V:基坑体积;
A:基坑上口长度;
B:基坑上口宽度;
a:基坑底面长度;
b:基坑底面宽度。

在软土地区开挖基坑(槽)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0.5~1.0 m后,方可开挖。

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回填完毕。

(2)施工机械行驶道路应填筑适当厚度的碎石或砾石,箱(板)或梢排等。

地下水位应降低至基坑底必要时应铺设工具式路基
(3)相邻基坑(槽)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应及时做好基础。

(4)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完桩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

在密集群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桩基位移。

放坡开挖土方基坑的计算

放坡开挖土方基坑的计算

放坡开挖土方基坑的计算1. 前言在建设项目中,基坑开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说白了,就是把土挖掉,给建筑物腾出个地方。

听起来简单,可别小看这项工作。

可不仅仅是挥挥铲子那么简单,还得考虑到安全和效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放坡开挖土方基坑的计算,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2. 放坡开挖的概念2.1 什么是放坡开挖?放坡开挖,简单说就是把土挖掉的时候,按照一定的坡度把土边挖成一个斜坡。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塌方,保证工人的安全,真是“人命关天”啊!你想,如果直接挖一个垂直的坑,那风险可就大了,土可能随时就往外滚,简直就是在跟工人“捉迷藏”呢!2.2 为什么要放坡?放坡的好处可多着呢!首先,它能有效减少土方的侧压力,降低基坑的坍塌风险,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其次,坡度合理的话,挖出来的土还可以方便的排放,甚至能再利用,不浪费一粒土,真是环保小达人!再者,坡度设计得当,能提高开挖的效率,节约工时,老板也开心,工人也轻松,大家都乐呵呵的!3. 放坡开挖的计算方法3.1 计算坡度说到坡度,这可是个关键问题。

一般来说,坡度的选择要根据土质、基坑深度和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来决定。

常见的坡度有1:1、1:1.5和1:2等。

意思是说,土从坑口往下滑时,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的比值。

比如1:1的坡度,就是水平和垂直高度相等,听起来简单吧,但在实际操作中可得小心翼翼,别让坡度过陡,把自己给摔了个四脚朝天!3.2 计算土方量说完坡度,咱们再来聊聊怎么计算土方量。

这可是做基坑开挖的“命根子”。

一般土方的计算可以用“长×宽×高”的公式,但由于放坡的存在,实际计算就得加点“花样”。

可以用立体几何的知识,计算出一个个体积,再求和,最后得出总土方量。

这个时候可得细心,别把土量算错了,要不然到时挖多了可就得重新填回去,真是“折腾”人啊!4. 注意事项4.1 安全第一无论你多么精通计算,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在开挖之前,得先做好安全防护,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都穿好安全帽,别小看这一点,安全帽可是保命符啊!此外,周围的环境也得注意,避免地下水的渗入,这可是一大隐患。

土石方工程放坡常用计算公式

土石方工程放坡常用计算公式

土石方工程放坡常用计算公式1.转面稳定系数(FS)计算公式转面稳定系数是指斜坡的稳定性,FS>1时,斜坡稳定;FS=1时,平衡状态;FS<1时,斜坡不稳定。

常用的转面稳定系数计算公式有:- Bishop法:FS = (c + σh * tanφ) / (σv * tanφ + σv *tan²φ / 2)其中,FS为转面稳定系数;c为土的内摩擦角;σh为土的水平有效应力;φ为土的内摩擦角;σv为土的垂直有效应力。

- Janbu法:FS = 1 + (Hc/H) * (tan²φ / sqrt(F′) - tanφ)其中,Hc为动力荷载的高度;H为斜坡高度;φ为土的内摩擦角;F′为内摩擦角的增量范围。

2.自然边坡稳定系数(FSr)计算公式自然边坡稳定系数是指开挖后未加支护的边坡的稳定性,FSr>1时,边坡稳定;FSr<1时,边坡不稳定。

常用的自然边坡稳定系数计算公式有:- 贝克尼斯法:FSr = c / tanφ其中,FSr为自然边坡稳定系数;c为土的内摩擦角;φ为土的内摩擦角。

- 奇亚里法:FSr = 1 / sqrt(1 + (tan²φ / G′)²)其中,FSr为自然边坡稳定系数;φ为土的内摩擦角;G′为内摩擦角的增量范围。

3.最小填方坡度计算公式填方工程中,为了保证填方土体的稳定性和排水性,需要按照一定的坡度进行填方。

最小填方坡度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土的特性和填方土体的高度来确定。

常用的最小填方坡度计算公式有:- K0法:i = sinφ / (1 + sinφ)其中,i为填方坡度;φ为土的内摩擦角。

- 奇亚里法:i = tanφ / sqrt(G′)其中,i为填方坡度;φ为土的内摩擦角;G′为内摩擦角的增量范围。

4.最大挖方坡度计算公式挖方工程中,为了避免挖方土体的崩塌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需要限制挖方坡度的大小。

最大挖方坡度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土的特性和挖方土体的高度来确定。

挖沟槽放坡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

挖沟槽放坡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

挖沟槽放坡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挖沟槽放坡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计算公式之一,它用于计算在挖掘沟槽或放坡时需要开挖或移动的土方量。

该公式主要根据挖掘或放坡的实际情况确定,包括沟槽或坡面的长度、宽度及深度等参数。

其计算公式为:土方量 = 长度× 宽度× 深度。

在实际使用中,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土方量,还需考虑到土方的密度、扣除填方以及填方滚压等因素,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此公式进行精确的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工。

圆柱体放坡土方开挖公式

圆柱体放坡土方开挖公式

圆柱体放坡土方开挖公式圆柱体是一种几何体,由一个底面为圆形、两个平行的平面且同心的圆面以及连接两个圆面的侧面组成。

放坡土方开挖是指在地面上挖掘具有一定坡度的圆柱体空间,常见于建筑物的地下室、隧道等工程中。

本文将从圆柱体的形状、体积、表面积以及放坡土方开挖的公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圆柱体的形状与参数圆柱体的形状由两个平行的圆面和连接两个圆面的侧面决定。

圆柱体的参数主要有底面半径(r)和高度(h)两个值。

1.底面半径(r):圆柱体底面的半径决定了圆柱体底面的大小,通常用r表示。

2.高度(h):圆柱体的高度决定了圆柱体的高度,即两个平行圆面之间的间距,通常用h表示。

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的体积表示了圆柱体所占的空间大小,可以通过计算底面积乘以高度来求得。

圆柱体的底面积公式为:底面积=π*r^2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底面积*高度=π*r^2*h三、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的表面积由底面积和侧面积组成。

底面积可以通过底面积公式求得,而侧面积需要通过计算侧面的面积来求得。

1.底面积公式为:底面积=π*r^22.侧面积公式为:侧面积=周长*高度周长=2π*r将周长代入侧面积公式可以得到:侧面积=2π*r*h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为:表面积=2*底面积+侧面积=2*π*r^2+2π*r*h=2πr(r+h)在实际工程中,放坡土方开挖通常需要考虑边坡的倾斜角度。

边坡的倾斜角度可以通过斜坡比例来确定,通常用h:v表示,其中h表示边坡高度,v表示边坡水平距离。

放坡土方开挖的公式主要有两个:1.圆柱体土方开挖体积计算公式:土方开挖体积=圆柱体体积+圆柱体下面土方坡体积+圆柱体上面土方坡体积圆柱体下面土方坡体积=圆柱体表面积*h:v圆柱体上面土方坡体积=圆柱体表面积*h:v2.圆柱体土方开挖表面积计算公式:土方开挖表面积=圆柱体表面积+圆柱体下面坡体表面积+圆柱体上面坡体表面积圆柱体下面坡体表面积=圆柱体表面积*h:v圆柱体上面坡体表面积=圆柱体表面积*h:v总结:圆柱体放坡土方开挖的公式主要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表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土方开挖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明挖放坡开挖计算
一、设计说明
明挖段上半部分最大开挖深度15m,旋喷桩钢筋砼加固后的最大开挖深度为26m。

明挖段上半段采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各级边坡及坡顶5m范围内均采用喷锚防护,支护参数如下:C20喷射砼10cm,采用单层φ8钢筋网片,网格间距20*20cm;锚杆采用φ25自进式锚杆,长3.5m,间距1m*1m,交错布置。

二、设计说明
(l)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工程站前工程总价承包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补遗(答疑)书及有关要求;
(2)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工程施工图、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4)《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6)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JGJ120-99〉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7)《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9)《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
(10)《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Il-98)
(11)业主提供的周边环境等相关资料。

(12)《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
(13)“理正深深基坑支护软件”(2005)
三、计算结果
---------------------------------------------------------------------
[ 支护方案 ]
----------------------------------------------------------------------
天然放坡支护
----------------------------------------------------------------------
[ 基本信息 ]
----------------------------------------------------------------------
规范与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基坑等级二级
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γ
1.00
基坑深度H(m)16.000
放坡级数2
超载个数1
----------------------------------------------------------------------
[ 放坡信息 ]
----------------------------------------------------------------------
坡号台宽(m)坡高(m)坡度系数
1 2.0008.000 2.000
2 2.0008.000 2.000
----------------------------------------------------------------------
[ 超载信息 ]
----------------------------------------------------------------------
超载类型超载值作用深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形式长度序号(kPa,kN/m)(m)(m)(m)(m) 110.000-------------------------------------------------------------------------------------
[ 土层信息 ]
----------------------------------------------------------------------
土层数1坑内加固土否
内侧降水最终深度(m)42.000外侧水位深度(m)10.000
----------------------------------------------------------------------
[ 土层参数 ]
----------------------------------------------------------------------
层号土类名称层厚重度浮重度粘聚力内摩擦

与锚固体摩粘聚力内摩擦角(m)(kN/m3)(kN/m3)(kPa)(度)擦阻力
(kPa)
水下(kPa)水下(度)
1(2-1-1)
粉土、粉
砂夹土
20.0018 9.38 7 60.045.0015.00
----------------------------------------------------------------------
[ 基坑外侧花管参数 ]
----------------------------------------------------------------------
基坑外侧花管排数36
序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入射角钻孔直径有效长度发挥抗拉力
号(m)(m)(°)(mm)(m)系数(kN)
1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2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30.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4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5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6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7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8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9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10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11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12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13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14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15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16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17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18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19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20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21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22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23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24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25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26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27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28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29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30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31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32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33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34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35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36 1.000 1.00030.030 2.000 1.000100.000
----------------------------------------------------------------------
[ 设计结果 ]
----------------------------------------------------------------------
----------------------------------------------------------------------
[ 整体稳定验算 ]
----------------------------------------------------------------------
天然放坡计算条件: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
应力状态:总应力法
基坑底面以下的截止计算深度: 0.00m
基坑底面以下滑裂面搜索步长: 5.00m
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0.40m
天然放坡计算结果:
道号整体稳定半径圆心坐标圆心坐标安全系数R(m)Xc(m)Yc(m)
1 2.67014.76527.92420.458
2 2.38018.31025.24020.454
3 1.84327.96917.92022.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