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比较研究
新发展理念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路径——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

管理智慧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年龄结构不够合理,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比偏高。
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相对不足。
第二,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新建本科院校招聘来的多为应届毕业的青年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偏低。
例如,桂林旅游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40%,除了正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偏低,各本科专业高级职称教师分布也不均匀。
第三,学位结构不够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虽然已经达到本科院校合格评估要求,但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偏低。
例如,桂林旅游学院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87.3%,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偏低。
第四,“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育结构不够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但培育政策吸引力不强,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实践培育、锻炼的渠道不够顺畅。
例如,桂林旅游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5.5%,但在“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和培育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新发展理念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一)绿色理念塑师德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时代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队伍的使命所在。
以“绿色”发展引领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新风尚,不仅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管理,而且要关注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多维度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营造静心教书、倾心育人、潜心治学的良好氛围。
第一,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师德师风业务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院系党组织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
例如,桂林旅游学院在师德师风建设实践中出台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师德师风考核细则、教师师德师风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师德标兵评选办法、教师行为规范等系列文件制度,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组织机制,成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在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成立各二级学院及机关各党总支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路径探讨———以河北省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路径探讨———以河北省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摘要:本文以河北省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目标,对该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人数、“双师型”资格的认定条件以及认定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其它院校阐述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关键字:“双师型”、认定条件、认定流程、建设途径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公布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现有普通本科高校1270所。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大部分源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升本或转设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开展应用型教育,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为了契合该办学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是必经之路,而“双师型”是该建设之路的方向。
本文以河北省廊坊市某高等本科学校为目标,分析当前该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同时对今后的建设方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结合实际,该学校于2019年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具体如下:(1)认定机构、条件及流程为了保证认定过程及认定结果的合理、公正,学校成立了由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为主任,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负责人以及二级教学单位专家为委员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委员会,负责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日常事务。
认定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附加条件。
其中基本条件要求认定申请者需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并能熟练主讲两门以上理论课程,附加条件要求申请者需具有相关的专业实践能力或者专业教学、科研能力。
认定流程包括申请者申请、初审、复审、终审及公示五个环节。
具体图1:图1“双师型”资格认定流程(2)“双师型”师资现状分析从2020年至今,该学校已经组织过三次双师型资格认定,认定人数共计813人,其中2020年认定558人,2021年认定135人,2022年认定47人,目前该学校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数量已经达到80%。
高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招 生增加 在校生人数4 08 7
.
7 . 2 %
8 - 3 2 51 _ 3 2 6 09 3
.
9 . 8 %
1 O. 5 % l 2. 5 % 21 . 0 % 2 6. 5 % 4 0 %
41 3 . 4 2 5 5 6 . O 9 1 5 61 . 7 8 2 2 31 . 7 9
c o ns t r u c t i o n c o u l d b e a c c ompa ni e d wi t h l a b o r a t o r i e s d e v e l o pme n t .
Ke y wo r d s : p r a c t i c e t e a c h i n g ; t e a c h i n g s t a f; h i g h e d u c a t i o n ; p r a c t i c e a b i l i y; t r e a s o n a b l e s t r u c t u r e
1 实践教学师资 队伍现状和建设 目标
高等教育从1 9 9 9 年开始 “ 扩招 ”,之后经历 了快 速 的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规模2 0 1 0 年 比
1 9 9 8 年扩 大 了5 5 5 %, 而 同期 G D P 增长为3 8 6 %。表 1 为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 的发展 ,对高教师资队伍建设
2 2 0. 6 1 5 0 44 6
t a r ge t nd a ma ke pl n a t a i f r s t .Th e n c o n t i n u ou s e d u c a t i o n f o r t e a c he r s a n d r e c r u i t me n t s ho u l d be pa y a t t e nt i o n or f e d uc a t i o n b a c k g r o u nd a s
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①董青(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18)[摘要]在“双师双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下,高校应积极培养具有专门化特点的教学能力以及专业化的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为高校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有效参考和更为广泛的学习途径。
在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在“双师双能型”院校建设要求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理论层面的教师,更是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的工程师。
高校也应积极关注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而以解决此类关键问题为基础,优化调整“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
基于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本科教学;应用型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36-0096-02一、引言在经济发展新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多行业融合的趋势,一些相对简单的商品也存在不同的加工与生产合作环节,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除了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能内容之外,还应明确不同生产环节的实际要求。
从此角度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所提升,特别是理论应用实践的技能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即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的工作,可为应用型高校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实践应用教学资源,并促使高校的应用型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也更为具体。
但是在实际的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与结构之间的适应性问题、“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证问题以及应用型教学观念的普及问题等。
高校应积极关注此类问题,以解决此类问题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初始方向,从而切实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拥有高水平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队伍,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不仅是因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因为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深入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和策略,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教师队伍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有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来引领学生走向未来。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的保障。
优质的教师团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教学专业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情况报告近年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快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在提高师资认识的基础上,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支撑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队伍进入到以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突出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截止2016年,实践教学队伍专任教师总数13人,其中正高、副高、中级、初级的比例为1∶1∶11∶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要求的提高和实践过程中对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定位、目标和培养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入,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总体上,在专任教师总规模、教师学历结构、“双师”结构、教师培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主要成绩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队伍专任教师总数快速增长2009年开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开始组建,当时专任教师数量为10人,随后几年,专业教师逐年增加,2016年增加至13人。
保证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队伍拥有一支稳定的能够保证实践课程教学需要的专任教师队伍。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队伍教师学历结构大幅改善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规定,本科院校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必须达到30%以上。
2016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70%。
教师的学历结构大幅改善。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普遍得到重视教育尤重言传身教,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除了要胜任课堂教学,还需要对企业和市场有必要的了解,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
这也是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
当前,各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师资的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共识。
国内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综述

第20卷第2期2021年4月VoL20No.2Apr.202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di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togy国内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综述高汝晶(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外语部江苏常州213164)摘要: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同时,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
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建议。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国内外中图分类号:G71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434(2021)024»21-03A Research Summaiy of n Double-Qualified nTeachii^Staff's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GAO Rujing(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ngzhou213164,China)Abstract: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tarted earfy,and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teaching staff.At the same tim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double-qualified"teaching staff are also increasing^abundant.By sorting out and summarizing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double-qualified"teaching staff at home and abroad,we hope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double-qualified"teaching staff in our country.Key words:"doubte-qualified";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home and abroad1国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现状1.1关于“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1)关于“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作者:李真真来源:《成功密码》2024年第01期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优化实践教学流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课题组通过调研和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外针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和方法上。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系统性研究还较少,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上还存在着评价标准过于片面、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过程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等问题。
未能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导致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真实反映,没有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从而进一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比较片面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通常把实践教学看作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补充,其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时,往往采用与理论教学类似的评价标准,而忽略了實践教学的独特性和综合性。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只关注某些特定的教学环节或评价指标,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主要源于考试成绩、实验成果、实习成绩等。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素质的评价。
近年来,随着实践教学质量被众多应用型本科高校所重视,其相继制定实施一系列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实验室基地、申请实验室和教研教改项目等措施,鼓励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比较研究
[摘要]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实践型人才,要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关键是在本科院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我国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内外;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本科院校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管理行业,以培养学术性、技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实际技术问题。
目前国内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大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因此,探究国内外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国内外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比
1.教师资格证的准入制度不同
(1)国外教师的“技术教育教师证书制”。
美国对实践性教师资格有严格的规定,在美国有明文规定,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有相关领域两年内的实践工作经验的优秀者,才能颁发教育教师资格证。
具有教育教师资格的一般要求为,
教师应在他们所教范围内有1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
同时教师还要有工业、商业、销售方面讲授技术领域有3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在德国,学校教师资格证的取得必须经过严格的专职业教育理论进修,他们不仅要掌握实训设备的操作规程,还要掌握相应的劳动教育学知识。
对于理论教师而言,获得准入资格的一个主要条件就是要在与所学专业相同的一年
以上的实践教学经验,掌握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经过3年严格的理论学习后还要在各州所设的教育研究班和职业学校进行为期2年的教学实习;英国本科院校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入职辅导和职后培训的培养,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贯彻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
他们要获得本科院校的准入资格必须具备教师技能证和专业技能等级证;在日本,本科院校的教师应具有国力工业大学或者是综合大学工业学院本科毕业生的水平,国内设立职业能力开发大学,负责日常开设长期课程和短期课程,使得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2)国内。
本科院校的教师来源单一,实践教学经验
欠缺。
目前普通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和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及其内容的复杂性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是大部分本科高校里的大部分教师都来源于学术型的高校,虽然科研素养和理论水平高,但是大多数缺乏生产、服务于一线的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
2.考核制度的差异
(1)国外。
美国本科院校对于教师考核贯穿于科研、教学、公共服务几个环节。
教学方面是从授课次数、学生数量、学生评语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考察。
教学实践能力科主要从教师学术论著等方面考察,除此之外。
美国的教师还必须承担学校委员会和组织学生活动等任务。
(2)国内。
教师资格考核中,缺少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教师能力的评估,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效果缺少明确的要求和评判标准。
因此,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缺失,将会实践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备应用型能力。
3.聘任和聘用的差异
(1)国外。
英国的本科院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使用和培养。
高校学校的教师采用聘任制。
而且有些本科学校直接从工厂里聘请技术人员来担任教师,课程应用性较强。
这些人员能够灵活地将生产和课程联系起来,而且还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些兼职教师要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没有试用期,从成本上讲,聘用兼职教师比较划算。
(2)国内。
目前,我国本科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来自高校毕业生,很少有从企业引进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人才,导致我国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比例还比较低。
4.培养与进修的差异
(1)国外。
美国学院的教师一般不过多参加科学研究,
但是他们必须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参加在职进修。
很多国家还设立了专门培养和在职进修的机构。
大多数本科学院的教师都有硕士学位,但是具有研究性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不是很高;日本的教师进修愈趋于多元进修方式及渠道;德国本科院校的教师要选修两门专业课,之后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取得两个专业的毕业文凭。
然后进入实践阶段,为期两年左右,这个过程当中主要就是实践方面的实习,实习阶段结束之后,参加全国统一的第二次考试才能上岗;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按照国家标准实行学院内部的逐级管理
来实施绩效管理系统.每年进行2次工作绩效评估,在这个过程中。
有学生直接参与和行业参与教师的考核与评估,并对教师进行反馈,其目的是为了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朝着实践能力的的方向发展。
(2)国内。
教师的在职进修渠道不多,培训后缺少对教师进行反馈和考核。
二、加大我国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师队伍建设的改进措施
1.严格准入资格
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教师息息相关的职称评审体
系人手,教师资格证的考核必须突出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也要建立专门的实践指导教师晋升体系。
有了制度保障,才能促使教师有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强烈意识,才能推动教师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通
过国外教师资格认定的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对于教师的资格把关特别严格,要想成为本科院校的教师,必备的条件就是要在相关的工作岗位上有实际工作经验。
我国也要对本科院校教师的招聘需要从严要求,从源头上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系
我国本科院校的师资培训体系中缺少企业很少参与,因此,必须不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拓展培训途径,建立教师的岗前岗后培训的考试制度,促使教师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3.执行多元的聘请方式
本科院校教师,符合任职资格的教师要求有两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必须掌握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的能力.教师要能够掌握新的知识与技术。
同时还需要聘请某一领域内的专家以及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通过聘用兼职教师不但可以提高办学效益,而且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晓文.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
及启示[J].南昌高专学报,2011,(1).
[2]韩海燕,王颜国.论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06).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4G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