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二节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无答案)-教育文档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二节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无答案)-教育文档

班组:学生姓名:3.2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习目标】概述伴性遗传【学习重点】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及其特点【学习难点】分析各种伴性遗传病的特点【预习评价】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8-40页知识,完成相关内容。

一、性别决定1、概念:性别决定是指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性别主要是由决定的,决定性别的基因在。

2、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1)性染色体:是和紧密关联的染色体。

(2)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3、性别决定方式:型,例如型,例如4、特点: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

思考:性别决定发生在什么时间?生男孩还是女孩,决定于精子还是卵细胞?二、伴性遗传1、概念:由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联系在一起,因此这类性状的遗传被称为伴性遗传。

2、红绿色盲由位于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用表示,正常基因用表示,短小的上没有这种基因。

因此,红绿色盲基因是随着向后代传递的。

3、实例:红绿色盲、人类中的遗传、动物中果蝇的遗传以及雌雄植物中某些性状的遗传。

【合作探究】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以色盲病为例)①写出下表中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并完成“积极思维”中的婚配图解。

②分析:下图中Ⅲ9男性色盲患者的色盲基因来源Ⅰ1~4中的哪一位?③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以红绿色盲为例)a、一般来说,男性发病率女性。

b、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也会传给,但不会传给。

c、女性患者的父亲一定是,儿子也是患者。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一种显性伴性遗传病。

受显性基因(D)控制。

①相关基因型正常男:X d Y;正常女:;患病男:X D Y;患病女:。

②典型系谱图③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例)a、;b、女性患者男性患者;c、具有世代连续遗传现象。

3、伴Y遗传(以人类外耳道多毛症为例)①典型系谱图②特点a、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正常,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导学案(无答案)-精选学习文档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导学案(无答案)-精选学习文档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导学案高二生物备课组【学习目标】:1、熟练准确书写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2、能说举例说出等位基因的概念3、概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F2的分离比例4、准确把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内涵及其应用【学习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学习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课时安排】:3课时【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3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图6-24后思考:(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试验的?2、F1的表现型是什么?证明两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______、_______是隐形性状。

3、F2代的表现型有哪几种?出现了哪些新类型?各亲本类型和新类型之间的比值是多少?【合作探究1】:若在F2中共收获了800粒绿色皱粒种子,按理论推算,应同时收获多少粒黄色圆粒的豌豆种子?(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在F2中,如果单独研究黄:绿和圆:皱其比例各是多少?是否符合分离定律?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1的基因型是什么?3、根据孟德尔的解释,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基因型为YR、_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为多少?4、根据孟德尔的解释,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以F1的配子有组合方式16种,F2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中的“9” 有___种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第一个“3”有____种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第二个“3”有_____种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2】如图1,某动物的基因型为YyRr,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2课时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2课时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第2课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课标要求1.对于伴性遗传的概念应把握其中的重要信息“与性别相关联”。

2.举出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的实例并能准确写出其遗传图解、总结出其遗传特点。

3.能根据已知条件推断伴性遗传现象中亲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概率。

●课标解读1.阐明性别决定的过程。

2.概述伴性遗传。

●教学地位本课时内容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同时也为第四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指导1.首先由人类男女性别比例的关系入手,引出人类性别决定因素,引导学生探究人的性别决定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不熟悉的“血友病”为素材,让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通过探究,总结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2.通过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总结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口诀”及判断“三部曲”。

(1)“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2)“三部曲”: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第三步:由题目给定条件结合遗传方式准确书写待求基因型,计算有关概率。

●新课导入建议1.讲一个故事:西班牙一家咖啡馆里,20岁的哈维森眼前走来一位姑娘。

他鼓足勇气说:“你看起来就像一位天使,特别是裙子上的这片树叶,简直美极了。

”话音刚落,周围一阵爆笑。

原来,女孩不小心将咖啡洒到了身上,那片所谓的“树叶”只是一块污渍。

试问哈维森的色觉正常吗?2.“一碰伤就出血不止的病”,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皇室中流传着一种非常危险的遗传病。

患者常因轻微损伤就出血不止或因体内出血而夭折,很难活到成年。

这就是血友病。

血友病与性别相关联吗?●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38-40相关内容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和知识2,完成思考交流1、2”。

「精品」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教学案苏教版必修2

「精品」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教学案苏教版必修2

第2课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及应用[学习导航] 1.概述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2.结合提供的示例,归纳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

[重难点击] 1.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2.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

一位漂亮的女模特对遗传学教授说:“让我们结婚吧,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像你一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

”遗传学教授平静地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像我一样丑陋,像你一样愚蠢,那该如何是好?”假设他们俩真的结合了,那么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几种情况?解决学生疑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1.分解组合法(“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1)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然后按照数学上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根据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

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

2.基本题型分类及解题规律(1)配子类型及概率计算求每对基因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概率,然后再相乘。

示例1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配子中ABC的概率。

①产生的配子种类Aa Bb Cc↓↓↓2 × 2 ×2=8种②配子中ABC的概率Aa Bb Cc↓↓↓1 2(A)×12(B)×12(C)=18(2)配子间的结合方式分别求出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的种类,然后相乘。

示例2 AaBbCc 与AaBbCC 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①先求AaBbCc 、AaBbCC 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②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

2021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二节第一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案苏教版必修2

2021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二节第一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案苏教版必修2

第一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材梳理]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与结果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 1 黄色圆粒↓⊗F 2⎩⎪⎨⎪⎧ 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 9 ∶ 3 ∶ 3 ∶ 12.分析(1)两对相对性状⎩⎪⎨⎪⎧ 粒色:黄色与绿色粒形:圆粒与皱粒 (2)显性性状⎩⎪⎨⎪⎧ 粒色:黄色粒形:圆粒 隐性性状⎩⎪⎨⎪⎧ 粒色:绿色粒形:皱粒(3)F 2每对相对性状的别离比⎩⎪⎨⎪⎧ 粒色:黄色∶绿色=3∶1粒形:圆粒∶皱粒=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填写对应个体基因型的组成,1.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黄色圆粒→YR,绿色皱粒→yr。

2.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类型:YR∶Yr∶yR∶yr比例: 1 ∶ 1 ∶ 1 ∶ 13.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1)配子结合方式:16种。

(2)基因结合类型:9种。

(3)F2的表现型:4种。

4.F2中各种性状表现对应的基因组成类型(1)双显型:黄色圆粒:YYRR、YYRr、YyRR、YyRr。

(2)一显一隐型:黄色皱粒:YYrr、Yyrr。

绿色圆粒:yyRR、yyRr。

(3)双隐型:绿色皱粒:yyrr。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遗传图解3.由测交后代的基因组成及比例可推知(1)杂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比例为: 1∶1∶1∶1。

(2)杂种子一代的基因组成:YyRr。

4.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1)F1产生4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2)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了彼此别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别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个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别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进展自由组合。

五、三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1.亲本类型:具有三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

(部编版)2020版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4

(部编版)2020版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4

第2课时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及应用[学习导航] 1.概述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2.结合提供的示例,归纳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

[重难点击] 1.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2.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

一位漂亮的女模特对遗传学教授说:“让我们结婚吧,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像你一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

”遗传学教授平静地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像我一样丑陋,像你一样愚蠢,那该如何是好?”假设他们俩真的结合了,那么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几种情况?解决学生疑难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1.分解组合法(“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1)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 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然后按照数学上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根据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

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

2.基本题型分类及解题规律 (1)配子类型及概率计算求每对基因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概率,然后再相乘。

示例1 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配子中ABC 的概率。

①产生的配子种类 Aa Bb Cc ↓ ↓ ↓ 2 × 2 ×2=8种 ②配子中ABC 的概率 Aa Bb Cc ↓ ↓ ↓ 12(A)×12(B)×12(C)=18 (2)配子间的结合方式分别求出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的种类,然后相乘。

示例2 AaBbCc 与AaBbCC 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①先求AaBbCc 、AaBbCC 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高中生物第3章遗传和染色体第2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3章遗传和染色体第2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2

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1课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概述孟德尔2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重点)2.解释自由组合现象并验证。

(难点)3.理解并说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重难点)1.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 ∶ 3 ∶ 3 ∶ 12.实验结果(1)在选择的亲本中,2对相对性状分别为: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

(2)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表现型:黄色圆粒。

(3)F2中表现型有4种,分别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数量比接近9∶3∶3∶1。

(4)F2中有2种亲本类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另2种为重组类型,即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3.孟德尔对F2统计结果的解释(1)2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关系:彼此独立,即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是互不干扰的;控制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之间可以自由组合,1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和不同相对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

(2)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各有4种,它们是YR、Yr、yR、yr,其数量比接近1∶1∶1∶1。

(3)F1自交,4种雌配子与4种雄配子随机结合,可形成16种组合,共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4.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1)遗传图解(2)实验现象不论以F1为父本还是母本,后代都与预测结果一样,即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

(3)实验结论以上现象说明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合作探讨]一个品种的奶牛产奶多,另一个品种的奶牛生长快,用二者培育出了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

探讨1:若两个品种的奶牛都是纯合子,如何判断这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提示】让二者杂交,看F1代中的表现型。

探讨2:让F1代的雌雄个体交配,F2中可能出现哪些表现型?【提示】产奶多生长快、产奶多生长慢、产奶少生长快和产奶少生长慢四种表现型。

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3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3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2

第3课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习导航] 1.结合教材P40~41,概述生物性别决定的常见方式。

2.结合教材P42~43,简述伴X 隐性遗传与性别的关联特点。

[重难点击] 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红绿色盲是一种遗传病,患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

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

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一、性别决定1.概念: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性别决定的基础性别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3.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4.性别决定方式1.XY 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雌雄比例为什么接近1∶1?请用遗传图解进行解释。

答案 如图所示2.人类是XY 型的性别决定,若一男子(X 1Y)和一女子(X 2X 3)婚配,请分析: (1)男子的X 1传给孙子的概率是多少?传给外孙的概率又是多少? 答案 0;12。

(2)该夫妇生了2个女儿,这两个女儿的X 染色体都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 12。

3.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答案 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只有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雌雄异体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如雌雄同体的生物(如小麦)就没有性染色体。

1.雄蛙和雌蛙的性别决定属于XY 型,假定一只正常的雌性蝌蚪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变成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此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抱对),其子代中的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 ) A .雌∶雄=1∶1 B .雌∶雄=2∶1 C .雌∶雄=3∶1 D .雌∶雄=1∶0答案 D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雌蛙变成一只能生育的雄蛙,但其染色体并未变,仍为XX ,与XX 交配后代雌∶雄=1∶0。

一题多变研究表明:无论雌雄蝌蚪,在30 ℃条件下发育成的成蛙均为雄性,在20 ℃下发育时,成蛙中雌雄比例接近1∶1,这说明了什么?答案 生物的性别除了受遗传物质控制外,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及应用[学习导航] 1.概述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2.结合提供的示例,归纳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

[重难点击] 1.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2.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

一位漂亮的女模特对遗传学教授说:“让我们结婚吧,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像你一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

”遗传学教授平静地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像我一样丑陋,像你一样愚蠢,那该如何是好?”假设他们俩真的结合了,那么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几种情况?解决学生疑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1.分解组合法(“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1)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然后按照数学上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根据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

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

2.基本题型分类及解题规律(1)配子类型及概率计算求每对基因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概率,然后再相乘。

示例1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配子中ABC的概率。

①产生的配子种类Aa Bb Cc↓↓↓2 × 2 ×2=8种②配子中ABC的概率Aa Bb Cc↓↓↓1 2(A)×12(B)×12(C)=18(2)配子间的结合方式分别求出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的种类,然后相乘。

示例2 AaBbCc 与AaBbCC 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①先求AaBbCc 、AaBbCC 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②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

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 与AaBbCC 配子之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3)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概率计算求出每对基因杂交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概率,然后根据需要相乘。

示例3 AaBbCc 与AaBBCc 杂交,求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以及产生AaBBcc 子代的概率。

①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4AA ∶24Aa ∶14aa);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2BB ∶12Bb);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4CC∶24Cc ∶14cc)。

②后代中基因型有3×2×3=18种。

③后代中AaBBcc 的概率:12(Aa)×12(BB)×14(cc)=116。

(4)子代表现型种类及概率计算求出每对基因杂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概率,然后根据需要相乘。

示例4 AaBbCc×AabbCc 杂交,求其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三个性状均为显性的概率。

①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A_∶aa=3∶1);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1∶1);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C_∶cc=3∶1)。

②后代中表现型有2×2×2=8种。

③三个性状均为显性(A_B_C_)的概率 34(A_)×12(B_)×34(C_)=932。

3.据子代性状分离比推测亲本基因型和表现型——逆推型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分离定律问题后,充分利用分离比法、填充法和隐性纯合突破法等方法逆推亲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示例5 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

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 1表现型如图。

请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1)粒形粒色先分开考虑,分别应用基因分离定律逆推,根据黄色∶绿色=1∶1,可推出亲代为Yy×yy;根据圆粒∶皱粒=3∶1,可推出亲代为Rr×Rr。

(2)然后进行组合,故亲代基因型为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

在自由组合定律中,当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某些关系时,会造成F2中的分离比偏离9∶3∶3∶1,而出现其他表现形式。

结合下列实例分析:1.猪的毛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控制,两种显性基因A和B是同效的,都可以控制一部分棕色色素的合成。

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棕红色,只有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淡棕色,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色。

现有纯合的棕色猪和白色猪杂交,F1是棕红色,F1自交的F2有几种表现型?比例是怎样的?答案F2中有三种表现型:棕红色(A__B__)、淡棕色(A__bb、aaB__)和白色(aabb),比例为9∶6∶1。

2.香豌豆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控制,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花,只有一种显性基因或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花。

现有紫花品系(PPCC)和白花品系(ppcc),杂交的F1都是紫花(PpCc),自交后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怎样的?答案紫花(P_C_)∶白花(P_cc、ppC_、ppcc)=9∶7。

3.已知小鼠中,当基因型为B_C_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当基因型为B_cc时,虽不能产生黑色素,但能产生棕色的中间产物。

当基因型为bbC_时,b基因抑制C基因的表达而不能合成色素,所以小鼠为白色。

现有黑色小鼠(BBCC)和白色小鼠(bbcc)杂交,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的表现型是怎样的?答案F2的表现型有三种:黑色(B_C_)、棕色(B_cc)、白色(bbC_和bbcc),比例为9∶3∶4。

4.荠菜的果形有三角形(AABB)和卵圆形(aabb)两种,让纯合三角形和卵圆形杂交,F1的果形都是三角形,F2只有两种表现型即三角形和卵圆形,比例为15∶1,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基因型中有两种显性基因与只有一种显性基因时控制的表现型相同,没有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因此,F2中除aabb为卵圆形以外,A_B_、A_bb、aaB_都表现为三角形。

5.若对上述四个实例中的F1进行测交,后代的分离比分别是多少?答案如表所示知识整合自由组合中常见的异常分离比分析1.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将两种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有芒、高秆无芒、矮秆有芒、矮秆无芒四种表现型,且其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DDBB×ddBb B.Ddbb×ddbbC.DdBb×ddBb D.DdBb×ddbb答案 C解析杂交后代中高秆∶矮秆=1∶1,有芒∶无芒=3∶1。

根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题中亲本关于茎秆高度的基因型为Dd和dd,关于有芒和无芒的基因型为Bb和Bb。

2.原本无色的物质在酶Ⅰ、酶Ⅱ和酶Ⅲ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素。

已知编码酶Ⅰ、酶Ⅱ和酶Ⅲ的基因分别为A、B、C,则基因型为AaBbCc 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A.164B.364C.2764D.964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 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其实就是出现A_B_C_的个体的概率,其概率为34×34×34=2764。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理论上:基因的自由组合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可以解释生物的多样性。

2.实践上(1)育种工作:利用杂交方法,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称为杂交育种。

(2)医学实践:分析家族系谱中两种遗传病同时发病的情况,并推断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出现的概率,为遗传病的预防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1.现有提供的育种材料基因型为AAbb 、aaBB ,要培养出具有显性性状的纯合子AABB 。

首先要进行杂交,再进行自交,请简述杂交和自交的目的分别是什么?答案 通过杂交,可以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A 和B 集中到F 1,但F 1并不是纯合子,自交的目的就是选择AABB 的显性纯合子。

2.有两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病,发病情况如下图,则标号①②③部分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答案 ①表示只患甲病;②表示只患乙病;③表示两病兼患。

3.多指症由显性基因控制,先天性聋哑由隐性基因控制,决定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自由组合,一对男性患多指、女性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的聋哑孩子。

这对夫妇再生下的孩子为手指正常、先天性聋哑、既多指又先天性聋哑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依次是( ) A.12、14、18B.14、18、12C.18、12、14D.14、12、18答案 A解析 设多指相关基因用A 、a 表示,聋哑相关基因用B 、b 表示。

根据亲子代表现型,可推出亲代基因型:父AaBb ,母aaBb ,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情况如下图:①线表示全正常,12×34=38;②线表示只患聋哑,12×14=18;③线表示只患多指,12×34=38;④线表示既患多指又患聋哑,12×14=18。

据此可得出答案。

题后归纳 若患甲病的概率为m ,患乙病的概率为n ,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如下表:1.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主要是通过( ) A .性状的遗传推知的 B .显微镜观察发现的 C .理论分析总结的 D .测交实验总结的答案 A解析 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研究属于个体水平的研究,通过观察个体的性状表现来假设、推知内在的规律。

2.某一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 ,成对的基因均分别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此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 ) A .6种 B .12种 C .16种 D .32种 答案 C解析 该题可利用分解法来解答。

对于只含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杂合子(Aa)产生两种配子(A 、a),纯合子(CC)产生一种配子(C)。

因此,基因型为AaBbCCDdEe 的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2×1×2×2=16(种)。

3.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 ,F 1的基因型为AaBb ,则母本不可能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答案 C解析 F 1的基因型AaBb 中,Aa 是由父本和母本双方提供,而父本为AA ,则母本可能为Aa 或aa ,同理可推另一基因组成为BB 或Bb 或bb ,结合选项知只有C 项不可能。

4.一个基因型为BbRr(棕眼右癖)的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bbRr(蓝眼右癖)的女人结婚(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概率各为18的类型是( )A .棕眼右癖和蓝眼右癖B .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C .棕眼右癖和蓝眼左癖D .棕眼左癖和蓝眼右癖 答案 B解析 18应该是12与14相乘得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