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内蒙古初二初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内蒙古初二初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内蒙古初二初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此联揭示的问题是A.因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仇杀亿万千人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2.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3.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D.英国机器棉纺织也发达4.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6年2月8日表示,期待中英关系更上一层楼。

但中国人不能忘记,英国伙同法国曾经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在这场战争中制造了对文明的践踏和破坏的野蛮行径,这一行径是A.抢劫并焚毁圆明园B.割让香港岛C.迫使清政府同意协定关税D.迫使清政府支付大量赔款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6.华尔,臭名昭著的洋枪队队长,双手沾满了太平军战士和中国人民的鲜血“多行不义必自毙”,他最后毙于A.南京B.慈溪C.青浦D.北京7.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有了新进展,发现了一枚刻有“云中白鹤”的印章,专家认为该印章是致远舰管带的私人物品.盖印章的主人是A.关天培B.左宗棠C.邓世昌D.曾纪泽8.概括中国19世纪80年代初收回伊犁地区的方式,最准确的是A.战争B.外交C.赎买D.威胁9.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八年级历史月考试.doc

八年级历史月考试.doc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11月月考八年级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答题卡。

)1.2005年6月,《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在福建博物馆举行。

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收复新疆2.“落后就要挨打” “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

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请指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o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在新疆,人们把一种柳树称作“左公柳”是为了赞扬和纪念()oA.林则徐B.魏源C.左宗棠D.邓世昌4在我们学过的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o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5.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的一生可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有()o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第二次鸦片战争④甲午中日战争⑤义和团运动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6.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典型的是()o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B.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C.主张维新变法D.率兵收复新疆7.19世纪80年代后,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oA.拍电报B.写封书信C.上网D.打长途电话8.张骞放弃高官厚禄,回家创办实业,但他的工厂最终被吞并。

下列对此事的评价,正确的是()。

A.市场有风险,这是竞争的结果B.张骞为一介书生,不懂市场,失败是必然C.在多重挤压之下,中国民族工业创业艰难D.“实业救国” 口号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9.我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噶米精编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噶米精编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国南北向铁路干线是()A.京包—包兰、陇海—兰新 B、京哈—京广、京九、宝成—成昆C、沪杭—浙赣—湘黔—贵昆D、京哈、哈大、陇海2、我国领土最东端在()A.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B.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C.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D.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3、当乌苏里江朝霞满天的时候,帕米尔高原仍是星斗漫天的黑夜,这种现象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 B.经度差异 C.纬度差异 D.地形地势4、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产业是()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旅游业5、以下属于我国内海的是()A.南海琼州海峡 B.渤海琼州海峡C.渤海台湾海峡 D.东海台湾海峡6、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行政中心正确的是()7、运输量最大、运费低、投资少、速度慢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 B.公路 C.水路 D.航空8、下列国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A.蒙古 B.朝鲜 C.越南 D.日本9、关于民族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由单一民族构成的B.贵州居住的少数民族比较多C.西藏地区没有汉族居住 D.内蒙古全是蒙古族民族10、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 .生物资源B .矿产资源C .水资源D .气候资源 11、下图中符合我国地势总特征的是( )12、被称为“鱼米之乡” 和“塞外江南”的是( ) A .东北平原和宁夏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宁夏平原 C .四川盆地和华北平原 D .华北平原和河套平原13、两箱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地震灾区日本福岛县应该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水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公路运输 D 、航空运输14、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对图中①②③④处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为黄土高原B .②为东北平原C .③为青藏高原D .④为塔里木盆地 15、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 .地球上的全部淡水B .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C .没被污染的淡水D .陆地水和大气水 16、下列关于四大高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B .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C .云贵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 .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17、在开发利用山区时,应预防和避免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A .崩塌、地震、泥石流B .台风、滑坡、泥石流C .地震、滑坡、泥石流D .崩塌、滑坡、泥石流西 东 A B C D18、水能资源丰富是长江和黄河()游的共同特征A.上游 B.中游 C .下游 D.中下游19、“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形容的是有“地上河”之称的黄河()地区。

2013-14年八年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3-14年八年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八年级历史试题题号一二 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表内,每小题3分,共75分) 1、 广州是我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城市。

近代历史上广州被迫开放通商始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2、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

这种观点(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道出了战争的实质③为英国殖民者辨护 ④正确而全面地认识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D. ①④ 3、晚清的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力主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业; 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收复新疆,并建议设立新疆行省。

他就是:( )A .关天培B .奕訢C .曾国藩D .左宗棠 4、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落后B.武器装备的陈旧C.组织抵抗不力D.作战方针失误5、2006年春节晚会上,大陆赠送台湾大熊猫的乳名揭晓——“团团” “圆圆”,这一乳名寄托了中华民族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近代史上割让台湾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

1900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C.八国联军烧杀抢掠D.青年学生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7、马克思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B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C 、列强获取大量赔款D 、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8、中国近代的 “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民主科学”三种思想的共同点包括( ) ①体现了探索精神 ②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③具有进步的爱国意义 ④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⑤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趋势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9、“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2013-2014八年级上册历史考卷

2013-2014八年级上册历史考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历史(人教版)(本试卷基本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开卷考试)题 号一 二 总 分得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选出的答案填入表格相应的位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131415 161718 1920 答案1、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 2、“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 、英德联军 B 、德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美俄联军 3、如果要给左宗棠写一篇传记,以下事迹应该写入的是①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侵略 ②通过谈判收回伊犁 ③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 ④签订中俄《伊犁条约》A 、①②B 、 ①③C 、②③D 、②④4、“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A 、林则徐B 、赵登禹C 、戚继光D 、邓世昌 5、下列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的人或事是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B 、左宗棠收复新疆C 、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D 、义和团运动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国轮船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得分评卷人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A、是近代化的开端B、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C、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7、下列选项与戊戌变法时期无关的是A、废除科举制度B、大生纱厂创建C、严复译著《天演论》D、京师大学堂开办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9题末代皇帝溥仪曾经对熊柄坤讲:“辛亥革命是你打响了第一枪,让我成了一个普通人。

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 溃.退(guì)箱箧.(qiè)震悚.(shǒng)荒谬.(miào)B.要塞.(sāi)地窖.(jiào)惊骇.(gài) 歼.灭(qiān)C.俨.然(yān)幽咽.(yàn)诘.问(jí)差.使(chà )D.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 仄.歪(z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绥靖锐不可当张皇失措触目伤怀B.尴尬转弯抹角当然无存微不足道C.阻遏月明风青穷愁潦倒大庭广众D.烦躁长途拔涉风尘苦旅无人问津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 面对这道难题,他漫不经心....地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

B. 中国作家莫言因其作品将“梦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以及中国当代生活融.为一炉...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填补了中国人在这一奖项上的空白。

C. 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D. 当云南彝良地震不期而遇....时,给当地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学习丧权辱国的中国近代史,使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B.能否解决噪音过大问题是提高我国潜艇生存能力的关键。

C.奥运冠军叶诗文的游泳成绩不仅在全世界很突出,而且在亚洲也名列前茅。

D.从他爱上NBA的那天起,他就对篮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远渡重洋,去海外求学。

①排在中国后面的依次是印度、韩国和加拿大。

②2011年,在美国高校70万估计留学生中,21.8%来自中国,中国留学生是人数最庞大的留学群体。

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中考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中考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2013届中考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台题意。

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

共30分)1.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 )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毛泽东2.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90年代与19世纪4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C.索取中国赔款的数额加大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3.右图所示战役的意义在于 ( )A.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B.基本解放华北全境C.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D.解放南京,使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A.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5.周恩来总理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下列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②领导秋收起义③参加重庆谈判④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7.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8.下列革命和改革引起社会性质变化的是 ( )①法国大革命②俄国1861年改革③中国辛亥革命④俄国十月革命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以下对应关系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B.毕加索---《向日葵》C.达·芬奇一《最后的晚餐》D.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0.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短暂的经济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消除D.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11.美国内战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 A.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C.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D.消除了国内种族歧视12.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袭波兰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诺曼底登陆④太平洋战争爆发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13.下列对“冷战”政策含义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B.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C.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包围苏联D.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14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 )①火车②汽车③电子计算机④克隆技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下列对20世纪后半期人类社会发展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吸取两次世界大战教训,成功避免了战争B.社会主义运动有曲折,有发展C.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取得巨大进步D.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3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八上11月月考试卷

八上11月月考试卷

2014——2015学年八年级历史11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南京大屠杀2、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亡的重要原因是()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B、东北守军战斗力低下C、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D、日军为侵华作了长期准备3、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坚定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

”下列属于张学良实践自己誓言的行动是()A、投身辛亥革命B、参加南昌起义C、发动西安事变D、卢沟桥抗战4、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开始出现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卢沟桥事变的爆发D、中共七大的召开5、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6、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A、歌颂祖国B、抗日救亡C、追求理想D、抨击时弊7、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

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A、开赴北伐战场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胜利结束长征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8、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A、济南惨案 B、皇姑屯事件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9、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A、台儿庄战役B、松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10、1938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歼敌一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哪里有共产党,哪里的人民得解放。

”这首《东方红》唱出了中国人民对共产党的无限热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
A、80周年
B、84周年
C、86周年
D、87周年
2、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
A、北伐战争开始
B、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C、国民政府建立
D、黄埔军校正式建立
3、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4、1924年,国民党为了培养骨干,建立了黄埔军校。

兼任黄埔军校总理的是()
A、孙中山
B、蒋介石
C、周恩来
D、廖仲恺
5、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井冈山会师
6、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井冈山会师
7、按时间顺序排列长征中的事件()
①强渡大渡河②渡过湘江③四渡赤水④渡过乌江⑤巧渡金沙江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⑤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⑤①
8、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抗战路线是()
A、片面抗战路线
B、全面抗战路线
C、游击战争路线
D、敌后抗战路线
10、下列事件,哪项与李大钊无关()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党一大
D、参加中共一大
11、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的重要原因是()
A、日军突然袭击
B、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
C、日军兵力多于东北军
D、中共力量弱小
12、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
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14、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A、遵义会义
B、中共七大
C、国民党六大
D、洛川会议
15、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A、国民革命
B、土地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6、“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
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
重大胜利。

”请判断这是什么
战役()
A、卢沟桥战役
B、平型
关战役C、台儿庄战
役 D、百团大战
17、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A、1945年8月15日
B、1945年9月2日
C、1945年9月9日
D、1945年10月1日
18、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世界反法西期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19、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割占50年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地方是()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东北
20、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C、中共坚持实行全面的抗战路线
D、中国是国大、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选择题答案对应填入下表
二、识图题(21 小题 9 分,22 小题 12分)
21、阅读下列图片资料,请完成
(1)上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4分)(2)请简述这个事件。

(5分)
22、读下图,请完成:
(1)该战役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该战役的领导人是
谁?发生于哪一年?(6分)
(2)该战役的目标是什么?(3分)
(3)该战役有何意义?(3分)
三、材料解析题(23 小题 10 分,24 小题 17分)
2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完成: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2)写出该事件爆发的导火线。

(2分)
(3)从运动的口号上看这一事件有何性质?(2分)
(4)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何标志性意义?(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
材料一“我们为什么发动,为争地盘么?不是!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材料二:“张学良背叛党国,劫持统帅……为整饬纪纲起见……着由讨逆总司令何应软迅速指挥国军,扫荡你盘,已靖凶忿,而维国本。


——《行政院奉发国民政府讨伐张、杨令》
①为抗日救国,张杨“发动”了什么事件?什么时候?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指什么?(2分)
③据材料2分析西安事变后亲日派何应钦的态度怎样?(2分)
④中共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了哪些努力?(4分)
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什么历史意义?(3分)
四、简答题(25 小题 12 分)
25、简述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