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树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合集下载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与分析方法(郭彭靖)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与分析方法(郭彭靖)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与分析方法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称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是指具有色酮环与苯环为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是多酚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个亚类。

其基本骨架具有C6-C3-C6的特点,即由2个芳香环A和B,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根据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苯基)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呈环状等特点,黄酮类化合物分为许多不同类型,如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查尔酮等(叶文峰,2000)。

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黄酮和黄酮醇,在银杏叶、山楂、杜仲、山香圆叶、水芹、竹叶、黄芪、丹参等植物中均有检出。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5000多种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蔡健等,2003)。

天然来源的生物黄酮分子量小,能被人体迅速吸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脂肪组织,具有调节血脂、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抗衰老、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生理功能(李楠等,2005)。

许多应用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防止骨质疏松和改善动物生长及降血脂、止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

例如芦丁、槲皮素等能够增强心脏收缩;杜鹃素具有止咳祛痰作用;黄芩苷具有抗菌消炎、抑制肿瘤细胞作用;水飞蓟素具有保肝作用等(肖常厚,1997)。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功能食品添加剂、天然抗氧化剂、天然色素、天然甜味剂(王晶等,2006)。

黄酮类化合物在人体不能直接合成,只能从食品中获得。

主要是作为食品添加剂或直接应用于食品中增加其保健作用。

例如茶多酚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主要是以茶叶及其提取物的形式添加到食品中。

茶多酚具有抗疲劳、抗辐射、抗衰老等功能特性,茶叶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能使食品增香、调味、着色,因此茶多酚以茶叶的形式在食品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近年来科学家都积极关注从植物体中提取纯度高、活性强的天然黄酮成分,并进一步将其加工成有特异功能的保健食品和药品等产品。

侧柏叶总黄酮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

侧柏叶总黄酮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

侧柏叶总黄酮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王莲萍;张莲珠;李庆杰;袁媛;赵全成【摘要】[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for CACUMEN PLATYCLADI flavone. [Method] The total flavone contentrnin CACUMEN PLATYCLADI and the content of biflavone in Amentotaxus argotaenia were determined with UV and HPLC. [ Result] The linearrnrelationship of quercetin was good when quercetin was at the range of 0. 002 08 -0. 020 8 mg/ml (r = 0. 999 3) ,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rn98. 00% and RSD was 1.98% (n =6).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of amentoflavone was good when amentoflavone was at the range of 0. 13 -1.rn3 μg (R = 0. 999 7) ,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9. 266% and RSD was 1.46% ( n = 6 ). [ Conclusion ]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accuratern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 it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ACUMEN PLATYCLADI flavone.%[目的]建立侧柏叶总黄酮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侧柏叶总黄酮中的总黄酮含量及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0.00208~0.020 8 mg/ml范围内槲皮苷浓度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0%,RSD为1.98%(n=6);在0.13 ~1.3 μg范围内穗花杉双黄酮浓度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66%,RSD为1.46%(n=6);[结论]该方法简便、精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4【总页数】3页(P11996-11997,12010)【关键词】侧柏叶总黄酮;质量标准;UV;HPLC【作者】王莲萍;张莲珠;李庆杰;袁媛;赵全成【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117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1171;吉大白求恩制药厂,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32侧柏叶(CACUMEN PLATYCLADI)为柏科(Cupressaceae)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枝梢及叶[1]。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提取方法及其优化条件等方面,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多酚结构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水果、蔬菜等生物体内。

根据结构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不同类型。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不同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

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较多的植物主要包括银杏、柑橘、黑枸杞、虎杖等。

其中,银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等;柑橘类水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黑枸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虎杖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抗炎、抗病毒等多种活性。

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可分为传统提取方法和现代提取方法两类。

传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渗漉、煎煮等,而现代提取方法则包括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辅助提取等。

各种提取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例如,溶剂萃取法操作简单,但提取效率较低;渗漉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提取效率;煎煮法虽然操作简便且提取效率较高,但是不适用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

相比之下,超声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具有高效、快速、节能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传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法、渗漉法、煎煮法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提取过程中无需特殊设备,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化生产。

在溶剂萃取法中,通常使用有机溶剂将黄酮类化合物从植物原料中萃取出来,然后进行分离纯化。

渗漉法则是在溶剂渗入植物原料的同时,将黄酮类化合物溶出,进而收集渗漉液进行分离纯化。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唐鹰1(1.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高等植物及蕨类植物中的活性物质,具有特殊的保健及治疗功能。

本文综述了天然黄酮类物质的多种提取工艺,分别是水提法、碱性水或碱性烯醇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微波法、超声波法、酶解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超临界萃取法,比对各工艺利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The extracting technology of flavonoids compoundsTang Ying1(1.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Hubei Enshi 445000)Abstract There is a type of flavonoids in higher plants and ferns of active substances, with special care and treatment function.This paper analyses summarized the natural flavonoids substances respectively,a variety of extraction process was water -extraction and alkaline water or alkaline propylene alcohol extraction,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microwave-extraction method, ultrasonic method, enzyme hydrolysis and macroporous resins, ultrafiltration ,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each process than and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Keywords Flavonoids extra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广泛,,属于植物次级代谢产物 ,在植物的叶子和果实中少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以配基的形式存在。

提取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提取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提取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一、引言介绍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2.1 枇杷叶采集和处理方法2.2 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2.3 沉淀、纯化和鉴定三、实验结果3.1 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和组成分析3.2 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效果的因素分析四、讨论4.1 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和应用前景4.2 本研究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是否可行4.3 可能的改进方法和未来研究方向五、结论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意义,并提出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第一章的引言部分是一篇论文的开篇之作,需要对研究背景、针对性话题、重要性及研究目的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

在本篇提取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的论文中,第一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地介绍。

一、研究背景: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防御和人体保健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已经证实枇杷叶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脂、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据此,需要对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二、针对性话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是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因为枇杷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低,同时又存在多种干扰物质,所以需要寻找一个高效且简单的提取方法。

本论文即是以这一问题为研究主题,探究一种较为简单、高效的提取工艺。

三、重要性:提取出枇杷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其功效可以用于生产保健品,促进健康。

同时,它也有利于减少枇杷叶废弃物的产生,对于保护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四、研究目的:本篇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究一种快速提取出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成分及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依据。

总之,本研究为更好的利用枇杷叶提高黄酮类化合物得到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综上所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针对性话题、重要性及研究目的都是针对提取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方向,旨在探索更好的实验方案,发掘更多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为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技术和实验依据。

响应面设计优化喜树叶黄酮提取工艺论文含开题报告

响应面设计优化喜树叶黄酮提取工艺论文含开题报告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中文):响应面设计优化喜树叶黄酮提取工艺(英文):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Process of Flavonoids from Camptotheca acuminata leave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响应面设计优化喜树叶黄酮提取工艺学生XX:2013 年01 月13 日注:本任务书一式三份,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批后一份下达给学生,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留系里存档。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响应面设计优化喜树叶黄酮提取工艺学生XX:王凯系别: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专业:生物工程指导教师:王宗成2013 年01 月13 日XX科技学院毕业论文指导过程记录表XX科技学院毕业论文答辩申请暨资格审查表注:此表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后申请答辩,及系领导小组对申请答辩学生进行资格审查时用;资格审查项目由指导教师填写。

XX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评审表优秀,80—89分记为良好,70—79分记为中等,60—69分记为及格,60分以下记为不及格。

学科分类号:081801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中文):响应面设计优化喜树叶黄酮提取工艺(英文):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Process of Flavonoids fromCamptotheca acuminata leaves Using ResponseSurface Methodology姓名:王凯学号: 3院(系):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专业、年级:生物工程专业2009级指导教师:王宗成2013 年5月10日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 喜树11.2 黄酮类化合物活性及生理作用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1.4 响应面设计分析方法21.5 实验研究方法3第2章材料与方法42.1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的原理42.2 材料、药品试剂及仪器42.2.1 实验材料42.2.2 主要药品与试剂42.2.3 主要仪器与器具42.3实验方法与步骤52.3.1 样品处理52.3.2 相关溶液的配制52.3.3 黄酮含量测定的标准溶液及标准曲线的绘制5 2.4 黄酮的提取62.5 黄酮含量测定方法62.6 黄酮提取单因素试验62.6.1 料液比的影响62.6.2 提取次数的影响62.6.3 乙醇体积分数的影响62.6.4 提取温度的影响72.6.5 提取时间的影响72.7响应面设计实验72.7.1实验设计72.7.2 实验分析7第3章结果与分析8 3.1黄酮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83.2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83.2.1 料液比的对提取率的影响83.2.2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93.2.3 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率的影响103.2.4 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113.2.5 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123.3 响应面设计试验结果及分析123.3.1 Box-Benhnken 设计方案及试验结果123.3.2提取工艺条件的响应曲面分析133.3.3响应面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153.3.4 最佳工艺条件16第4章结论与讨论17附录18参考文献21致谢23响应面设计优化喜树叶黄酮提取工艺摘要研究显示,喜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相对丰富。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优化萹蓄黄酮提取工艺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优化萹蓄黄酮提取工艺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优化萹蓄黄酮提取工艺
许福泉;冯媛媛;顾丽蕴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12(033)014
【摘要】目的:优化蔚蓄黄酮提取工艺,提高提取液中目标黄酮成分含量。

方法:利用高效液相方法考查正交试验在不同粒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下目标黄酮总质量浓度,从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结果:原料粒度对目标黄酮总质量浓度的影响最大,最佳提取工艺为粒度40目、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h、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液中目标黄酮总质量浓度为228.9ug/mL。

【总页数】5页(P36-40)
【作者】许福泉;冯媛媛;顾丽蕴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连云港222005;淮
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重点建设
实验室,江苏连云港222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1
【相关文献】
1.萹蓄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J], 胡云峰;
2.萹蓄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J], 胡云峰
3.萹蓄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J], 胡云峰
4.萹蓄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J], 胡云峰;
5.高效液相色谱法联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萹蓄杨梅苷的提取工艺研究[J], 唐远江;余波;吴位珩;刘镜;张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毕业论文《银杏叶黄酮的提取研究》

毕业论文《银杏叶黄酮的提取研究》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1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1.1 银杏叶 (2)1.1.2 试剂 (2)1.1.3 仪器 (2)1.2 试验方法 (2)1.2.1标准曲线的制备 (2)1.2.2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计算方法 (2)1.2.3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2)1.2.4单因素试验 (3)1.2.5正交试验 (3)2结果与分析 (3)2.1标准曲线 (3)2.2单因素试验分析最佳酶解条件 (4)2.2.1酶解温度的确定 (4)2.2.2酶浓度的确定 (5)2.2.3酶解时间的确定 (5)2.3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 (6)3讨论 (6)4结论 (7)致谢 (7)参考文献 (7)英文摘要 (8)摘要:本旨在对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及探讨最佳提取条件,试验以纤维素酶液,弱碱性乙醇溶液为提取液,采用酶解醇提相结合的方法,并与传统的单独酶解和单独醇提相对照,研究不同的酶解因素对银杏叶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试验中对酶解温度,纤维素酶液浓度。

酶解时间做了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做了正交试验,找出了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液浓度0.3mg/ml,酶解时间2.0h。

其提取率为4.78%,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银杏叶黄酮的提取率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银杏叶;黄酮;纤维素酶;醇提银杏(Ginkgo biloba),别名白果、公孙树,属裸子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被称为“孑遗植物”。

银杏树是我国古老的树种,它是神奇的医疗之树,其叶、果实、种子均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银杏叶在以往的本草之类药书中记载较少,直到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开发和筛选天然药物时才发现银杏叶可贵的药用价值,在我国第2000年版药典(一部)中,银杏叶已作为法定药物载入,谓其:性味甘、苦、涩、平,归心肺经,功能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药物学家在对银杏叶的研究中十分惊喜地发现,一片小小的银杏叶,所含成分之多,药理活性之强大出人们意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N V m 式中,C 为测定样品溶液总黄酮浓度( mg/mL) ;N 为稀释倍数;V 为最初样品定容体积(mL) ;m 为样品质量(g) 。
总黄酮提取率(mg/g)

1.2.4 楮树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 参考文献[15,16],选择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 选择 4 个影响较显著的因素: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按照 L9(34)正交试验表进行试验确定楮树叶 中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 表一 水平 1 2 3 1.2.5 最佳提取工艺验证 L9(34)因素水平表: 因素 A 提取时间/h 1.5 2 2.5 B 乙醇体积分数/% 60 70 80 C 料液比/g/mL 1:15 1:20 1:25 D 提取温度/℃ 60 70 80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楮树叶,2011 年 10 月采自湖南科技学院校园,经鉴定为桑科植物楮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叶子;芦丁标准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石油醚、95%乙醇、甲醇等均为分析纯试剂。 T6 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RE-52B 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B-Ⅲ循环水式 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TE124S 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集热式磁力搅拌器,郑州长 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 1 对照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在 120℃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 25 mg 至 50 mL 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配成浓度为 0.5 mg/mL 溶液,精密量取 10 mL 置 50 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溶液(含芦丁 0.1 mg/mL) 。
楮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在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有分布,资源非常充足,同时也具有多种利用价值[1]。其纤维是 高档新闻纸纸浆材和纤维板原料[2]。成熟果实既可提取天然食用橙红色素,适用于软饮料、调制酒、果汁果酱和冰淇淋等食 品的着色[3];又可入药称为楮实子,是常见的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版药典均有收载,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中药上品, 具有补肾清肝,明目利尿的功效,用于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4,5]。楮树叶是很好的饲料, 楮树叶提取物还可以制备保健食品[6,7]。楮树叶也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益肝肾、强壮筋骨和消炎之功能[8],还可以治 疗顽癣、神经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病,如:楮叶软膏[9]。楮树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不但黄酮类化合物数量较多, 达到几十种,而且总黄酮含量也非常高[10-12]。目前对楮树叶中黄酮类成分定量及定性分析虽已有文献报道[9-14],但对楮树叶 的研究开发利用严重滞后,楮树叶的精加工产品较少,尤其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的提取工艺的研究还未报道。本研究为了提 高楮树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 同时选择有利于工业化提取生产的乙醇提取方法提取楮树叶黄酮,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楮树叶 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计算出提取率,对其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为楮树药用价值、经济价值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实 践开发提供依据。
收稿日期:2012-04-22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黄瓒(1989-) ,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科技学院制药工程 2010 级学生。通讯作者:王宗成(1983-) ,湖 南长沙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药物合成及天然产物开发。 30
1.2.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0.0、0.5、1.0、2.0、3.0、4.0 与 5.0 mL,分别置于 10 mL 容量瓶中,分别加入 5% NaNO2 溶液 0.3 mL,摇匀,放置 6 分钟后各加入 10% Al(NO3)3 溶液 0.3 mL,摇匀,放置 6 分钟,再分别加入 4% NaOH 溶液 4.0 mL, 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 10 min,在 51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绘制出总黄酮质量浓度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 1.2.3 样品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 10 g 干燥粉碎的楮树叶,加人石油醚(60~90℃)500 mL 回流脱脂 6 h。脱脂后粉末按一定条件提取,将 提取液抽滤,滤渣在相同条件下提取一定次数,合并滤液浓缩至约 25 mL,转移至 50 ml 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 匀。取该溶液 1.0 mL,转移至 25 mL 容量瓶中,再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再取该溶液 1.0 mL,置于 10 mL 容量瓶中, 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方法操作,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测定样品溶液总黄酮浓度 C。然后计算样品中总黄酮的提取 率。
第 33 卷 第 8 期 2012 年 8 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33 No.8 Aug.2012
楮树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Hale Waihona Puke 李振申王宗成*(湖南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湖南 永州 425100) 要:采用乙醇提取楮树叶中的总黄酮,并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楮树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通过单 因素实验分析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四个主要因素对黄酮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 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楮树叶中总黄酮提取的条件。结果表明:楮树叶中总黄酮乙醇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 70%,料 液比 1:20,温度 70℃,时间 2 h/次,提取 2 次,该条件下楮树叶总黄酮提取率为 58.0 mg/g。本工艺简单可行,可能为楮树 药用价值、经济价值的进一步研究和工业化生产实践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楮树;总黄酮;提取工艺;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8-003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