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用于展示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情况。
根据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通常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进行编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是通过调整净利润来计算现金流量的方法。
它利用了企业净利润和各项调整来获取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按照现金流量的三个主要类别进行分类,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在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中,首先需要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这一部分包括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量,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支付员工工资、支付供应商款项等。
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调整净利润,考虑到非现金项目以及净利润中已计入但尚未实现的销售收入或费用。
其次,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需要计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进行固定资产购买、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等方面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还包括购买和出售其他企业资产、贷款的拨款和偿还等。
计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考虑到这些投资的实际现金流出和流入情况。
最后,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需要计算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包括企业借款、发行债券、股票等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偿还债务、支付股息等方面的现金流出。
计算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时,同样需要考虑到这些活动的实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综上所述,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通过调整净利润来计算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现金流量情况,并帮助投资者和管理层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细致地考虑各项调整和相关政策,确保现金流量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_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一、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2.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3篇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第一篇: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概述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报表中非常重要的一份报表,它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情况。
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现金流状况,以便做出更准确的经济决策。
对于投资者来说,现金流量表也是评估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金流量表有两种主要的编制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指列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量收入和支出,而间接法则是在企业利润表的基础上调整其非现金交易,并将调整后的结果反映为现金流量。
间接法是现金流量表中最常用的编制方法,因为它相对于直接法更加简单,也更加实用。
通过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企业利润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运营现金流量状况,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之前,企业需要先进行全面的会计核算和调整,确保会计科目和交易流水记录准确无误。
然后,企业需要对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分析和调整,以便计算出现金流量表中的各项指标。
通过间接法编制出来的现金流量表,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可以帮助企业监控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第二篇: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编制步骤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编制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计算调整项目,第二步是编制现金流量表。
1. 计算调整项目首先,企业需要对其利润表进行调整,以符合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要求。
调整的计算公式如下:净利润 + 营业活动中产生的账款与预付款变化 + 营业活动中产生的存货变化 +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影响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其中,上述计算公式中的净利润是利润表中的利润项目,而其他部分则是需要根据财务报表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计算出的现金流量净额准确无误。
具体而言,企业需要对以下项目进行调整:(1)营业活动中产生的非现金交易:例如折旧、摊销费用、坏账准备等。
(2)投资和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收支:例如支付股利、债务融资、公司债券发行等。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一、原理: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流量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
间接法现金流量的编制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利润表中“净利润”),通过对有关项目进行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一)、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净利润(A)。
净利润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失) (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损失(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3)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及融资顾问费等)(4)投资损失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收益)(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收益(2)财务费用(利息收入及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等,注意不包括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和日常手续费等经营活动相关的项目) (3)投资收益(二)、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流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A)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B)。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1)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2)固定资产折旧(3)无形资产摊销(4)待摊费用摊销 (5)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的减少) (6)递延所得税“贷”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7)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的增加)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1)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2)固定资产折旧(3)无形资产摊销(4)待摊费用摊销(5)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的减少) (6)递延所得税“贷”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7)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的增加) 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1)应收账款的增加(2)应收票据的增加(3)预收账款的减少(三)、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B)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结束)。
会计实务: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编制技巧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编制技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企业现金流量表应以直接法编制,同时在补充资料中运用间接法,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虽然在准则指南中介绍了间接法的编制方法,但由于部分会计人员还不能全面熟练地对调整项目进行分析,因此给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带来一定难度。
笔者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一套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即运用调整分录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金额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运用调整分录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金额法的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
这两种方法均要编制调整分录,且调整分录借贷的对象均是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项目,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会计科目。
我们可以针对调整分录的特点,进行分析。
在编制调整分录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把涉及到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分录挑选出来,合并成一个汇总调整分录,则这个汇总调整分录仍将保持借贷平衡,并不难判定:此汇总调整分录中,所有利润表损益类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等于企业本期“净利润”,所有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等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而这两个金额正是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间接法列示内容的首行和末行。
由于间接法遵循“净利润+调整项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等式,汇总调整分录也遵循借贷平衡规范,所以汇总调整分录中,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之外的其他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必然等于间接法中的调整项目金额之和。
依据上述原理,我们就可以用调整分录去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的金额。
二、方法介绍: (一)编制程序 第一步,在编制调整分录过程中,将涉及到利润表损益类项目或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分录挑选出来; 第二步,设计现金流量表间接法工作底稿(样式见下例),并将利润表上“净利润”项目和现金流量表主表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金额,直接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的“净利润”栏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栏; 第三步,对挑选出来的调整分录,剔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后,进行逐项分析,并将金额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调整项目的“调整分录”栏; 第四步,计算间接法工作底稿“调整分录”栏,用贷方减去借方,得出各调整项目的“计算数”; 第五步,将间接法工作底稿的“计算数”栏金额填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情况。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有两种方法可以使用,分别是直接法和间接法。
本文将主要介绍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编制步骤。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是一种通过对净利润进行调整来计算现金流量的方法。
它是基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进行推导的,主要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对现金产生的直接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现金流量表的主要部分。
现金流量表按照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进行划分。
经营活动部分反映了企业日常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销售收入、采购成本、支付的税费等。
投资活动部分反映了企业进行资本投资的现金流量,包括购买固定资产、投资其他企业等。
筹资活动部分反映了企业筹集资金的现金流量,包括借款、发行股票等。
在使用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我们需要首先获取企业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情况,而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资产和负债情况。
在调整利润表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将非现金项目加回到净利润中。
比如,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费用,但并不涉及现金支付,因此需要将其加回到净利润中。
其次,要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排除在外。
比如,营业外收入和支出、非经常项目和计提的坏账准备等,它们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无关,因此需要将其排除。
最后,还需要考虑递延税款和应收账款的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调整资产负债表时,主要是为了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比如,固定资产的变动会影响到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需要将其调整到投资活动部分。
而长期借款的变动会影响到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需要将其调整到筹资活动部分。
在调整完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后,就可以编制现金流量表了。
首先,将调整后的净利润作为起点,对各项调整进行汇总,得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讲义

调整利润表是为了将非现金流动项目转化为现金流量,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现 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资产负债表的调整
资产负债表调整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还需 要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调整 项目主要包括经营性流动资产和 经营性流动负债。
调整目的
调整资产负债表是为了将非现金 资产和负债转化为现金流量,以 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及 其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讲 义
contents
目录
•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概述 • 间接法的基本原理 • 间接法的具体操作 • 间接法的实例分析 • 间接法的注意事项
01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是通过分析利润表 中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的方法。
特点
间接法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通过调 整非现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以及非 经营活动的损益和现金流,将净利润 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总结词
利用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数据,评估某公司的财务状 况和偿债能力。
详细描述
某公司通过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提供了经营活动 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等 数据,可以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经营活 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数,表明公司具有足够的 经营活动现金流来支持其运营和偿债。现金及现金等 价物净增加额为正数,表明公司的现金储备在增加, 有利于其应对未来的财务风险和抓住投资机会。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编制方法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 筹资活动的分类,分别对各项现金流量进行计算和编制。
编制目的
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 出情况,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现金流量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

(一)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列報方法有兩種,一種稱直接法,另一種稱間接法。
1.直接法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直接法,是指通過現金流入和支出的主要類別直接反映來自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的報告方法。
採用直接法報告現金流量,可以揭示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來源和用途,有助於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
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的主要項目包括:(1)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2)收到的稅費返還(3)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的主要項目包括:(1)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2)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3)支付的各項稅費(4)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是經營活動現金流入與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的差額。
2.間接法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間接法是在企業當期取得的凈利潤的基礎上,通過有關項目的調整,從而確定出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
採用間接法報告現金流量,可以揭示凈收益與凈現金流量的差別,有利於分析收益的質量和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狀況。
將“凈利潤”調整成為“經營活動現金凈額”,需要進行以下4類調整計算:(1)扣除非經營活動的損益(籌資和投資活動的損益):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長期資產的損失;固定資產報廢損失;財務費用;投資損失(減收益)。
凈利潤扣除“非經營活動損益”後,得出的是“經營活動凈損益”。
(2)加上不支付經營資產的費用:計提的減值準備;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攤銷;待攤費用減少;預提費用增加。
這6種費用已在計算利潤時扣除,但沒有在本期支付現金,將其加回去,得出“經營活動應得現金”。
(3)加上非現金流動資產減少:存貨減少(減增加);經營性應收項目減少,包括應收票據減少(減增加)、應收賬款減少(減增加)、預付賬款減少(減增加)、其他應收款減少(減增加)。
(4)加上經營性應付項目增加,包括應付票據增加(減減少)、應付賬款增加(減減少)、其他應付款增加(減減少)、應付工資增加(減減少)、應付福利增加(減減少)、應交稅金增加(減減少),以及遞延稅款貸項(該項目的性質比特殊,也可列作非經營損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净利润+不减少现金的经营性费用+非经营性费用—非经营性收入+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增加+流动负债的增加—流动负债的减少
1.不减少现金的经营性费用有减值准备,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长
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2.非经营性费用(收入)有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
产的损失(收入),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损失,财务费用。
3.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负责的增加。
4.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增加)有经营应性应收项目减少:应收
款项的减少和预收账款的增加,存货的减少
5.流动负债的增加(减少)有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应付账款的
增加和预付的减少
二财务管理的原则
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
1.自利行为原则应用委托代理和机会成本。
2.双方交易原则双方交易的“零和博弈”。
3.信号传递原则“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4.引导原则应用行业标准和免费跟庄
有关创造价值的原则
1.有价值的创意原则
2.比较优势原则
3.期权原则
4.净增效益原则应用差额分析法和沉默成本
有关财务交易的原则
1.风险报酬权衡原则
2.投资分散化原则
3.有效资本市场原则
4.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三利得和损失
利得是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损失是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得和损失可以分为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两类。
其中,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
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