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影像检查特征对比观察

合集下载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有哪些?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有哪些?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视力障碍、视网膜脱离、视物变形多为健康成年人,骤然发觉视物模糊,视野中心似有淡影阻挡,视物可有变形、变小的感觉。

主要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病人自觉在注视点中央有一团暗影,呈灰色或暗红色,偶而为紫色或绿色,如反复发作,可遗留永久性视力障碍,但从不失明。

视力障碍程度不一,远视力检查从1.0到0.1。

用Amsler方格表检查常有变形或暗点。

眼底检查在病变轻者仅见后极部视网膜呈闪烁不定的反光,中心凹光反射略为弥散。

重者可见黄斑区视网膜有圆形隆起的盘状脱离,其边缘有反光轮。

数周后盘状脱离区有黄白色渗出点。

裂隙灯接触镜检查,从光学切面显示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神经层向前隆起,脱离腔的后壁有黄白色点状物,腔内积液可透明或略现混浊。

个别极重病例,视网膜下液体过多,因重力作用而向下方流动,使周边视网膜脱离。

液体吸收后,常在眼底下半留下液体流经区域的色素上皮萎缩条带,清楚地显示当初视网膜下液体通道的痕迹与范围。

对于复发病例或在隐匿进行的患者,检眼镜下所见,除严重渗液者可再现盘状脱离外,大多数只表现黄斑区色素紊乱,或中心凹反射异常。

仅从眼底表现不能判定是否病情复发或是隐匿进行。

并且患者视力好坏也常与病变进展并不平行。

对于疑为慢性进行病变的患眼应当再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因为造影图像所见与眼底表现有很大的不同。

造影图片可以具体显示色素上皮的损害程度和病变范围,了解病情究竟是复发活跃还是萎缩稳定。

本病虽有较大程度的自限性,经过垂直追踪观察发现有的病例可以延续多年,时显时隐,病变范围也逐渐扩大,色素上皮萎缩也严重。

据统计约1/3或半数病眼可以复发,10%病例可多次复发,50%病例复发期在1年左右,而顽固病例可长达10年。

少数病眼经多次发作后,最终可使中心视力蒙受永久性损害。

根据症状、临床表现以及荧光造影所见,对该病的诊断一般不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FFA和FAF图像的对比分析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FFA和FAF图像的对比分析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FFA和FAF图像的对比分析苏兰萍;彭锡嘉;王雅东【摘要】目的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图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 方法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对43例(48眼)CSC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FAF与FFA图像特点. 结果 FFA检查:急性期CSC 41眼FFA检查均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荧光素渗漏,2眼伴RPE脱离;7眼慢性迁延性CSC的FFA表现为黄斑区斑驳样透见荧光,造影晚期可见荧光素缓慢渗漏.FAF特征:急性期CSC盘状脱离区呈单纯性的低自发荧光区、脱离区呈低自发荧光而其周围为斑点状强自发荧光环、脱离区呈强自发荧光池、脱离区呈点状强自发荧光等改变;RPE 脱离表现为低自发荧光或轻度增强的自发荧光.渗漏点的改变:渗漏点处呈单纯低自发荧光、低自发荧光而其周围为局部强自发荧光、自发荧光无明显改变等.慢性迁延性CSC的FAF图像表现为斑点状强弱自发荧光相互交织. 结论 CSC患者FAF 与FFA图像相比较为复杂,FAF可用于检测RPE细胞的功能状态及CSC的辅助检查.【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11(031)003【总页数】4页(P235-238)【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脂褐素;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作者】苏兰萍;彭锡嘉;王雅东【作者单位】730000,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眼科;730000,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眼科;730000,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简称“中浆”,为常见的眼底病之一,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不同年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影像学观察的开题报告

不同年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影像学观察的开题报告

不同年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影像学观察的开题报告题目:不同年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影像学观察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和中心视野缺损。

该病变多发生在男性、年龄较轻的人群中。

尽管CSC的病因尚未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压力、内分泌、免疫、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目前,影像学检查已成为CSC的一种重要诊断手段。

然而,CSC的影像学表现并不一致,不同年龄群体的病变特征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CSC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发病规律,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对不同年龄段(<30岁、30-50岁和>50岁)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收集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资料,包括彩色视网膜照相、增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A)。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群体的病变类型、病变位置、病变面积、渗出情况等影像学指标,分析不同年龄段CSC的影像学表现差异。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对不同年龄段CS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不同年龄段CSC病变的临床特征。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探讨CSC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与年龄的关系。

这将有助于为CS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研究局限性: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对象的样本量和研究期限的限制,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本研究只针对中国人群进行调查,缺乏对其他人群的研究,因此,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限。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对比观察的开题报告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对比观察的开题报告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对比观察的开题报告
题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对比观察
背景与意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变,会导致患者在视力和视觉感受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

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保护患者视力至关重要。

目前常
规的诊断方法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多焦视网膜电图,其概述如下: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侵入性、高分辨力的成像技术,可以精确反映病变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

然而,OCT技术受到眼内介质和固有的成像深度限制,只能显示部分病变区域,对于复杂的覆盖和偏心病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多焦视网膜电图(MF-VEP)是一种可靠的功能检测方法,可以检测视网膜相应
区域的视觉功能和反映神经系统的情况。

它可以快速深入地揭示视网膜的多个深度,
尤其适合于检测复杂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优缺点,分析两种技术结合使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选取5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
则分为两组。

第一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进行检测,第二组采用多焦视网膜电
图技术进行检测。

记录两组的检测结果和诊断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对两种技术在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检测和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为进一步的
研究提供参考。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及意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病变之一,通常发生于中青年男性。

该疾病的主要特征是视网膜后极区发生渗出性病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视觉障碍,如模糊视觉、减退视力等症状。

目前,该病的病因还不清楚,但是它与应激、内分泌失调、氧化损伤等因素有关。

自发荧光图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高灵敏、高分辨率的图像技术,能够捕捉到组织内部的代谢和结构变化。

自发荧光图像技术因其独特的成像原理和丰富的信息成为了临床医学中的研究热点。

然而,对于CSC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还没有深入探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疾病的治疗和疾病的预后。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自发荧光图像技术对CSC患者的视网膜组织进行成像,探讨CSC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关系,并为CS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1.收集CSC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2.依据CSC患者的病程和视力数据,将患者分为不同组进行比较分析。

3.分析CSC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关系,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4.根据研究结果,为CS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收集CSC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2.对CSC患者的病程和视力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3.采用SPSS软件对CSC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各项指标与CSC病程、视力的相关系数。

四、预期结果:1.得出CSC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并按照病程和视力数据进行分组分析。

2.研究CSC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的关系。

3.为CS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意义:1.通过对CSC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关系的研究,探索该疾病的成因和发展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特点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特点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特点
阳桥生
【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
【年(卷),期】2005(025)003
【摘要】目的探讨45~55岁中年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68例79眼中年人CSC的FFA特点,并与同期45岁以下CSC的FFA特点相比较.结果中年人双眼发病11例,单眼发病57例,多灶渗漏44眼,局灶渗漏35眼.形态改变以墨渍弥散型和不典型渗漏多见,与45岁以下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45岁以上CSC患者的FFA表现以多灶渗漏及播散性色素上皮损害多见,但需与老年黄斑变性相鉴别.
【总页数】2页(P268-269)
【作者】阳桥生
【作者单位】545001,广西柳州市,广西柳州市眼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4.1
【相关文献】
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眼底荧光造影特点 [J], 莫亚;雷春涛;樊映川;曾庆华
2.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眼底荧光造影 [J], 张莲净;翟学智
3.全程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控制效果研究 [J],
张琳
4.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J], 杨玲;薛海兰;孙俊梅
5.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J], 杨玲;薛海兰;孙俊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杜虹;戴荣平;董方田【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图像特征.方法对临床上已确诊为CSC的34例(40只眼)患者进行SD-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并对二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0只眼的SD-OCT检查结果显示,37只眼(92.5%)有黄斑区局限性神经上皮脱离,3只眼(7.5%)仅有色素上皮脱离.神经上皮脱离的37只眼中,9只眼(24.3%)感光细胞内外节结合部信号增强、增厚,28只眼(75.7%)信号减弱或消失;伴有色素上皮脱离20只眼(54.1%),伴有色素上皮层增厚、不规则或隆起12只眼(32.4%),仅有神经上皮脱离5只眼(13.5%).3只眼SD-OCT与FFA均表现为色素上皮脱离者,二者色素上皮脱离位置和大小相一致.28只眼FFA表现为荧光渗漏点者,SD-OCT在相应位置均有色素上皮增厚、不规则、隆起或脱离.SD-OCT较FFA能发现更多的色素上皮脱离和神经上皮脱离.结论CSC患者的SD-OCT多数在神经上皮脱离区内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增厚、不规则、隆起或脱离,感光细胞内外节结合部信号多数减弱或消失.【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04)002【总页数】5页(P160-164)【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色素上皮【作者】杜虹;戴荣平;董方田【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一种好发于健康中青年,发病机制不明的临床常见疾病。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课件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课件
• ①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立即停用。 • ②去除精神紧张、饮酒、熬夜等诱发因素。注意全身放松
与休息。 • ③神经营养剂及去除水肿药物。 • ④>3个月视功能未恢复或仍有渗漏者可行激光或光动力治
疗。
9
治疗
• 激光治疗: • 位于中心凹无血管区外,明确孤立的渗漏
点可行激光治疗,以缩短病程,促进视力 恢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
1
病因学
• CSC是指由于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强继发 性RPE功能受损所导致的局限性视网膜神 经上皮脱离。
• 确切病因不清。好发于A型性格的青年和中 年男性。
2
临床表现
• 视力: 单眼或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伴视物变 形、变小,有相对暗点,少数可无明显异常。
• CSC的OCT表现: 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 同时可伴有RPE的脱离。
5
6
7
8
治疗
• CSC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1~3个月内,视力基本 能恢复正常,部分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视功能无法 完全恢复。
• CSC进展的危险因素: 精神紧张、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 疮、器官移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以及妊娠等。
• PDT治疗: • 位于中心凹无血管区内或慢性CSC者,可
在ICGA指导下,行半剂量注射用 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 RPE的渗漏是CSC最常见的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表 现:
• ①典型RPE渗漏见于活动性CSC,于造影静脉期 出现,随造影时间的延长,染料呈炊烟样或墨迹 样扩散,晚期勾勒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视网膜神 经上皮脱离区。
• ②不典型的RPE渗漏见于慢性CSC,表现为缓慢 的RPE荧光渗漏,晚期病灶荧光增强,范围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㊃临床报告㊃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影像检查特征对比观察张季瑾,王梅艳,徐 凤,李之忠,祝 伟,吴杰莉,王海燕,王连才作者单位:(300280)中国天津市,天津海滨人民医院眼科作者简介:张季瑾,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眼科临床㊂通讯作者:张季瑾.3365667@收稿日期:2014-06-10 修回日期:2014-08-28Comparison on imaging features of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fundusJi-Jin Zhang,Mei-Yan Wang,Feng Xu,Zhi-Zhong Li,Wei Zhu,Jie-Li Wu,Hai-Yan Wang,Lian-Cai Wa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ianjin Seaside People’s Hospital, Tianjin300280,ChinaCorrespondence to:Ji-Jin Zha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ianjin Seaside People’s Hospital,Tianjin300280,China.3365667 @Received:2014-06-10 Accepted:2014-08-28 Abstract•AIM: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image featur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fundus.•METHODS:From May2008to May2014,97cases of121 eyes with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were treated in in our hospital.The imaging featur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rough different methods.•RESULTS:Sixty-one cases(61eyes)were≤45years, including13case with disease in both eyes,single stove leak accounted for48.6%,multifocal leakage(25.7%), atypical leakage accounted for25.7%.Thirty-six cases (47eyes)were>45years,11cases with disease in both eyes,single focal leakage(8.5%),multifocal leakage (48.9%),atypical leakage accounted for42.6%.FFA results showed acute hairstyle at the beginning of89 eyes,chronic deferment type32eyes.OCT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main features were neuroepithelial detachment,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layer,which was divided into RPE layer detachment93eyes,accounting for76.9%,rough and RPE little ridges in28cases,accounting for23.1%.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macular center concave on the cortex of microns was137.87±19.21μm,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pared with normal(137.32±4.98μm)microns(t=0.30,P>0.05).The closer leakage area to macular fovea,the worse of eyesight..•CONCLUSION:Different imaging examination on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an show differentfeatures.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t haddifferent and complementary roles,but were givensignificant help for diseases treatment.•KEYWORDS: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retinopathy;imagingCitation:Zhang JJ,Wang MY,Xu F,et parison on imaging features of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fundus.Guoji Yanke Zazhi(Int Eye Sci)2014;14(10):1887-1889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眼底的影像学特点㊂方法:选取2008-05/2014-05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97例121眼㊂通过不同的方法分析并对比影像学检查特征㊂结果:≤45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61例74眼,双眼发病13例,单灶渗漏占48.6%,多灶渗漏占25.7%,不典型渗漏占25.7%㊂>45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36例47眼,双眼发病11例,单灶渗漏占8.5%,多灶渗漏占48.9%,不典型渗漏占42.6%㊂FFA显示急性初发型89眼,慢性迁延型32眼㊂OCT检查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特征为神经上皮的脱离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的改变,后者又分为RPE层脱离93眼(76.9%),以及RPE小隆起和粗糙28眼(23.1%)㊂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经上皮层的厚度为(137.87±19.21)μm,与正常人(137.32±4.98)μm比较无显著差异(t=0.30,P>0.05)㊂渗漏部位越接近黄斑中心凹,视力越差㊂结论:运用不同影像学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以显示出不同征象,对临床诊治有不同且互补的作用,但均给予疾病治疗以重要帮助㊂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病变;影像学检查DOI: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447881Int Eye Sci,Vol.14,No.10,Oct.2014 Tel:029⁃82245172 82210956 Email:IJO.2000@引用:张季瑾,王梅艳,徐凤,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影像检查特征对比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887-18890引言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底疾病,以视网膜黄斑的感觉神经的浆液性脱离为主要特点,通常导致患者出现视物变形症和视物显小症的表现[1]㊂在疾病初期,虽然患者黄斑已经发生脱离,但是没有明显的视力障碍及其他相关感觉[2]㊂通过相应的眼底影像检查,如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OCT 技术,可以对患者眼底病变进行形态学的观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相应治疗提供良好辅助影像资料[3]㊂本次研究为了探究以上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选取2008-05/2014-05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97例121眼㊂通过不同的方法分析并对比影像学检查特征㊂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选取2008-05/2014-05来我院接受治疗的CSC 患者97例121眼㊂男78例98眼,女19例23眼㊂年龄21~49(平均39.21±4.21)岁㊂1.2方法 FFA 技术较为成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因此本次研究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4]㊁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技术(OCT)[5]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并总结其临床特征㊂具体如下[6]:(1)了解患者病史,确定患者无禁忌证㊂(2)给予患者适量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扩张瞳孔[7]㊂(3)在患者的肘前静脉缓慢注射适量荧光素钠稀释液,然后使用眼底血管造影机进行呈像㊂ 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 检验,率的比较采取卡方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不同年龄FFA 特征对比 ≤45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61例74眼,双眼发病13例,单灶渗漏占48.6%,多灶渗漏占25.7%,不典型渗漏占25.7%㊂>45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36例47眼,双眼发病11例,单灶渗漏占8.5%,多灶渗漏占48.9%,不典型渗漏占42.6%,见表1㊂2.2FFA 和OCT 特征对比 根据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造影表现,可以将其分为2种类型,分别为急性初发型和慢性迁延型㊂本次研究荧光素钠造影显示121眼中急性初发型89眼,主要表现为墨渍样渗漏和喷出型渗漏,分别为53眼和36眼㊂慢性迁延型32眼,主要表现为斑驳样透见荧光,晚期可以观察到荧光素钠缓慢渗漏㊂OCT 检查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特征为神经上皮的脱离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的改变,后者又分为RPE 层脱离93眼(76.9%),以及RPE 小隆起和粗糙28眼(23.1%)㊂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经上皮层的厚度为(137.87±19.21)μm,与正常人(137.32±4.98)μm 比较无显著差异(t =0.30,P >0.05)㊂表1 不同年龄FFA 特征对比指标≤45岁>45岁χ2P 总数(例/眼)61/7436/47--双眼发病(例)1311--单灶渗漏(眼,%)36(48.6)4(8.5)20.93<0.05多灶渗漏(眼,%)19(25.7)23(48.9) 6.86<0.05不典型渗漏(眼,%)19(25.7)20(42.6)3.75>0.052.3漏渗部位与视力关系 渗漏部位为中心型50眼(41.3%),视力为0.2~0.6㊂旁中心型41眼(33.9%),视力为0.4~0.8㊂周边型30眼(24.8%),视力为0.6~1.0㊂三种类型发病率和视力有显著差异,越接近黄斑中心凹,视力越差㊂3讨论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在临床上被称为 中浆病”,多发于青年男性,是指黄斑区及其周边的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异常造成黄斑处神经上皮的脱离,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是据临床观察和统计,多数患有该病的患者有自愈表现,同时多数患者在恢复后会发生多次复发的情况[8]㊂通常在临床诊断方面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㊁视物变形㊁显小㊁模糊等和眼底的渗漏点㊁OCT 的检查等等来综合诊断患者是否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9]㊂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SD-OCT)显示可发现脱离的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显示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该病起病位置有可能位于色素上皮中,后期相关学者通过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方法又发现了脉络膜存在一定改变[10]㊂本次研究选择了荧光素钠造影剂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技术,通过荧光素钠的显影位置,可以较为精准的确定色素上皮渗漏模式和位置[11]㊂而OCT 作为一种利用光学特性对眼睛内部组织进行较为清晰的显影,包括低反射层面的光感受器外节和高反射层面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以及中心凹等重要观察结构㊂本次研究旨在探析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与OCT 在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上的临床影像学应用及其各自的影像学特点[12]㊂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45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61例74眼,双眼发病13例,单灶渗漏占48.6%,多灶渗漏占25.7%,不典型渗漏占25.7%㊂>45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36例47眼,双眼发病11例,单灶渗漏占8.5%,多灶渗漏占48.9%,不典型渗漏占42.6%㊂FFA 造影显示急性初发型89眼,墨渍样渗漏53眼和喷出型渗漏36眼㊂慢性迁延型32眼,表现为斑驳样透见荧光,晚期可以观察到荧光素钠缓慢渗漏,其原因是因为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异常甚至消失所导致,该结果与大多数相关学者文献报道相符[13]㊂OCT 检查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特征为神经上皮的脱离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的改变,后者又分为RPE 层脱离93眼(76.9%),以及RPE 小隆起和粗糙28眼(23.1%)㊂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经上皮层的厚度为(137.87±19.21)μm,与正常人(137.32±4.98)μm 比较无显著差异(t =0.30,P >0.05)㊂渗漏部位越接近黄斑中心凹,视力越差㊂此时可以通过OCT 观测到眼底神经上皮层和(或)色素上皮层出现隆起情况,该检测大体8881国际眼科杂志 2014年10月 第14卷 第10期 电话:029⁃82245172 82210956 电子信箱:IJO.2000@趋势与其他学者OCT观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报道基本相符[14]㊂ 以上结果表明,运用OCT技术观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可以发现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的改变,给予该疾病较为明确的诊断结论,而荧光素钠眼底造影可以更进一步发现渗漏的位置㊁程度等疾病状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15]㊂综上所述,运用不同影像学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以显示出不同征象,对临床诊治有不同且互补的作用,但均给予疾病治疗以重要帮助㊂参考文献1赵明威.努力探索发病机制,进一步提升治疗水平: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研究的现实与挑战.中华眼底病杂志2011;27 (4):305-3082李加青,丁小燕,曾婧,等.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双眼脉络膜厚度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分析.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28(7):3253闫峰,孟凯,门保成,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189-11914曾婧,丁小燕,李加青,等.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眼底病杂志2011;27(5):403-4065毛爱玲,周才喜,魏炜,等.眼底伴有灰色病灶的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影像学特征.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9):1049-10536贾晓林,孙祖华,林冰,等.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观察.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1;13(3):165-1687张琳轶,沈肇萌,崔红波,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不典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264-2658李略,李东辉,杨治坤,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及脉络膜厚度分析.中华眼科杂志2012;48(10):878-882 9吴淑娟,曾志成.卵磷脂络合碘联合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295-2297 10周小明,郝保安,彭锡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近红外线成像特征.眼科新进展2011;31(10):976-97911Rishi P,Rishi E,Mathur G,et al.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 and choroidal thickness in eyes with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wet-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nd normals.Eye2013;27(9):1038-1043 12杜虹,戴荣平,董方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协和医学杂志2013;4(2):160-16413黎蕾,袁非,徐格致,等.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或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华眼科杂志2012;48(2):106-112 14赵潺,董方田,高洁,等.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特征.中华眼底病杂志2011;27(4):318-322 15杨凯转,杨丽亚,徐延山.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中心视野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1):49-52㊃临床报告㊃眼内异物46例疗效回顾分析孙月明,张 林作者单位:(710061)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作者简介:孙月明,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眼底病㊂通讯作者:张林,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角膜病㊁眼表疾病㊁眼外伤㊁青光眼.lyon_r@收稿日期:2014-06-23 修回日期:2014-09-05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s of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in46casesYue-Ming Sun,Lin Zha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61,Shaanxi Province,China Correspondence to:Lin Zha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61, Shaanxi Province,China.lyon_r@ Received:2014-06-23 Accepted:2014-09-05Abstract•AIM: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rgical treatment on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and position.•METHODS:Clinical data of46cases diagnosed with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from June2010to April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in anterior segment could be removed or magnetically attracted directly,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in posterior segment could be attracted if there was accurate location.Vitrectomis was more favorable for the non magnetic or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in posterior segment.In46cases,all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100%)in posterior segment were removed successfully.Among them the functional cure in 33cases(72%),the anatomical cure in12cases(26%), discharged in1case(2%).•CONCLUSION:The aim of operation is to reconstruct of eyeball structure preserve and restore visual function.We should find more appropriate mode of operation and timing of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foreign bodies’different types and injury of eyeball,reduce complications,preservation eyeball and improve visual function.•KEYWORDS: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magnetic attraction;vitrectomy9881Int Eye Sci,Vol.14,No.10,Oct.2014 Tel:029⁃82245172 82210956 Email:IJO.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