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博物馆的游客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服务公平性、服务质量、组织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基于博物馆服务的实证研究

公平 概 念 源 于社 会 心理 学 , 服务 公 平 性 理论 是
[ 收稿 日期 ]07 7 3 20 —0 —0
[ 者 简 介 ] 礼 珊 (9 5 , , 东 人 , 山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作 谢 16 一)女 广 中
旅游 酒店 管 理 系 教 授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旅 游 管 理 , 务 性 企 主 服 业经 营 管 理 , — a : nxs m i ss .d .n 韩 小 芸 (9 6 Em i m s @ a . u eu e ; l l ly 17
信 任 感 对 游 客 行 为 意 向有 直 接 的 影 响 。 论 文 的 研 究 结 论 对 指 导 博 物 馆 的 营销 管理 有 一 定 的 理 论 和 实践 意 义 。
对 于 博 物 馆 来说 , 良好 的形 象 可 以帮 助博 物 馆 赢 得公 众 的信 任和 支持 , 吸引更 多 的游 客 , 公众 在 使 众 多 的文化 消 费 中更 愿 意 选 择 参 观 博 物 馆 , 助 博 帮 物 馆 吸引更 多 的社会 赞 助 。 因此 , 公 众 心 目中树 在 立 良好 的形 象 对博 物馆 的发 展 有重 要意 义 。 目前 我 国博 物馆 的整体 发 展 状 况 不 尽 人 意 , 大多 数 博 物 馆 门庭 冷 落 。研究 游 客 对 博 物 馆 服 务 的评 估 , 服 务 如
维普资讯
第2 2卷
20 0 7年 第 1 2期
月刊
服务公平性、 服务质量、 组织形象 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
— —
基 于 博 物 馆服 务 的 实证 研 究
谢 礼 珊 , 小芸 , 韩 顾 赘
( 山大 学 管 理 学 院 旅 游 酒 店 管 理 系 , 东 广 州 507 ) 中 广 125 [ 摘 要 ] 文 以博 物 馆 游 客 为 调 研 对 象 , 讨 服 务 公 平 性 、 本 探 服 务 质 量 、 客 满 意 感 、 任 感 与 组 织 形 象 的 关 系 , 析 顾 客 顾 信 分 感 知 的服 务质 量 、 客 满 意感 、 任 感 、 织 形 象对 博 物 馆 游 顾 信 组 客 行 为 意 向的 影 响 。 结构 方 程模 型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博 物 馆 在
博物馆数字化展览的研究与实践

博物馆数字化展览的研究与实践一、背景介绍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展览成为了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向。
数字化展览能够让观众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参观全球各地的博物馆。
数字化展览还可以帮助博物馆保存、保护和管理文物,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交流。
因此,博物馆数字化展览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二、数字化展览的类型数字化展览主要分为三类:虚拟博物馆、移动应用程序和增强现实。
下面分别介绍。
1.虚拟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是一种完全基于数字技术的展览形式,其中所有的展品、展厅和展品信息都被数字化呈现。
虚拟博物馆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
通过虚拟现实的技术,观众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博物馆的展品和展览。
同时,虚拟博物馆也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多的展览信息,更加深入、丰富的参观体验。
2.移动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是一种数字化展览形式,主要通过移动设备来展示博物馆的展品和展览。
移动应用程序可以第一时间更新博物馆的展览信息。
另外,移动应用程序也提供了更加具体、详细的展品解说和教育内容,使展览更加生动、有趣。
3.增强现实增强现实是一种数字化展览形式,主要通过数字化和现实世界的结合来展示博物馆的展品和展览。
增强现实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展品和展览的情景,甚至在展览中与展品进行互动,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兴趣。
三、数字化展览的实践案例数字化展览在实践中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下面分别介绍几个数字化展览的实践案例。
1.故宫博物院数字化展览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化展览呈现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将“故宫博物馆”向“故宫博物院”转型。
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多个数字化展览项目,包括虚拟博物馆、移动应用程序和增强现实等,使观众无需身临其境,也能够感受到故宫的魅力。
2.华夏文化公园数字化展览华夏文化公园通过数字化展览,将数千年的华夏文化呈现在观众面前。
华夏文化公园的数字化展览涵盖了建筑、绘画、书法、音乐、武术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问题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已经成为博物馆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数字化博物馆不仅可以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展览内容和更便捷的参观体验,还可以帮助博物馆实现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保护。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博物馆需要将大量的展品信息、文物资料、用户数据等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进行存储和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面临着数据泄露、信息被篡改和网络攻击等安全和隐私问题。
一些用户也担心他们的个人信息在数字化博物馆中会受到侵犯。
针对这些问题,数字化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用户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
数字化博物馆需要建立健全的隐私保护机制,明确规定用户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范围,保护用户的隐私权益。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还存在着数字化内容的质量和版权保护问题。
博物馆的数字化展品和文物资料需要经过专业的数字化处理和编辑,才能保证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
而数字化内容的版权保护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
一些文物资料的版权归属复杂,数字化博物馆如何在保护版权的同时合理利用这些内容,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针对这些问题,数字化博物馆需要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数字化团队,确保数字化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
数字化博物馆还需要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明确内容的版权归属和使用范围,保护内容的版权。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还需要解决数字化展览内容与实体展览内容的融合问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博物馆可以为观众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展览内容和参观体验,但与此数字化展览内容与实体展览内容的融合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如何将数字化内容和实体展览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展览体验,是一个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博物馆数字化展览与用户体验研究

博物馆数字化展览与用户体验研究在当代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展览正逐渐成为博物馆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作为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载体,博物馆在数字化展览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与用户互动,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
博物馆数字化展览与用户体验的研究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知识和技术的复杂课题。
首先,博物馆数字化展览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融合计算机技术、数字化展览设计、交互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其次,用户体验作为评价博物馆数字化展览效果的关键指标,需要从心理学、认知科学、用户研究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以上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博物馆数字化展览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博物馆数字化展览的设计与实施是保障用户体验的基础。
在数字化展览设计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提升展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是一个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展览内容,增强参观体验的沉浸感和互动感。
再如,在展览内容的呈现上,采用多媒体展示形式,结合声音、图像、视频等元素,可以更好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提升用户体验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其次,用户体验的提升离不开用户参与和反馈。
在博物馆数字化展览中,用户参与是展览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提高用户参与度,引导用户主动探索和体验展览内容,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通过设计互动式展览和参观活动,可以让用户更深入地了解展览内容,增强参与感和体验感。
同时,及时收集用户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展览设计和内容呈现,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途径。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是一个既具挑战性又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博物馆数字化展览设计与实施,提高用户参与度和体验感,可以更好地传播和展示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博物馆数字化展览与用户体验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推动博物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博物馆也不得不跟着变化,将传统的展览形式进行数字化转型,以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改变,更是博物馆的理念和文化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一、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传统的博物馆展览形式往往是以固定的陈列品为核心,通过标签、解说、展示设计等形式来展现历史、文化等内容。
这种方式虽然传统稳定,但展现的形式非常单一,时间长了会显得很乏味,难以吸引现代人的注意力。
而数字化转型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将文化和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
数字化转型还可以让博物馆降低展览成本,提高展览效率。
传统的展览,需要购买保险、租赁场地、运输展品等。
而数字化展览则大大降低了这些成本,同时展览可以随时进行、随时更新,对博物馆来说也更加灵活。
此外,数字化转型还可以让博物馆与观众建立更加互动和密切的联系。
数字化展览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让观众随时与博物馆建立联系。
这不仅可以方便观众了解博物馆的展览活动,也可以让博物馆更好地了解观众的需求,更好地服务观众。
二、数字化转型需要思考的问题数字化转型并非一帆风顺的,博物馆需要思考许多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数字化的同时保持博物馆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感。
首先,在数字化过程中,博物馆需要保留传统展览的质感和氛围。
数字化展览往往是通过屏幕呈现,这样会导致观众的亲近感下降,难以与展品建立真正的联系。
因此,博物馆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数字化方式呈现,使观众感受到展品的真实性和质感。
例如,在画作的数字化展示中,可以在屏幕中加入光影效果和模拟画框等元素,以模拟出真实画作的呈现形式。
其次,数字化转型也需要保持原本的展览体验和互动性。
数字化展览虽然可以提供更多的展示形式,但也无法取代观众亲身参观的体验。
因此,博物馆需要在数字化展览中保持互动性和现场体验。
数字化时代博物馆策展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影响研究

Further Cover深度涉足数字化时代博物馆策展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影响研究可景洋(黑龙江辽金历史博物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博物馆数字化策展已成为提升对旅游者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但数字化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本文以数字化策展为切入点,分析其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复杂影响,并提出相应策略,旨在发挥数字化正面作用的同时,规避其负面影响,以更好地服务博物馆旅游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博物馆策展;旅游者;吸引力中图分类号:F592.7;G260.7 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正深刻改变着博物馆的展览形式和参观方式。
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为博物馆提供了创新展示手段,旅游者可以通过数字设备进行沉浸式互动体验,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个性化参观。
这使博物馆展览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因此,研究数字化时代博物馆策展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对博物馆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化时代博物馆策展的主要形式(一)网络虚拟展览网络虚拟展览作为数字化时代博物馆策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利用最新的网络和数字技术打造的虚拟数字化展览。
在这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网络虚拟展览已经成为连接博物馆和全球旅游者的重要桥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尝试网络虚拟展览,以提供更丰富的参观体验。
例如,“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的虚拟展厅就提供了4种云端观展方式,包括360°全景呈现、自动浏览、地图导航、列表点击等。
旅游者不仅可以在线遨游虚拟展厅,近距离观看展品细节,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切换不同的观展模式,实现多角度观展[1]。
这种虚拟展览形式不受场地限制,旅游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多种终端进行参观,极大地丰富了参观体验,这对扩大博物馆影响力,吸引更多旅游者具有重要意义。
博物馆数字化陈列与参观者体验的关系研究

博物馆数字化陈列与参观者体验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博物馆数字化陈列展览逐渐成为博物馆展示和传播文化的重要方式。
数字化陈列给参观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极大地丰富了参观者的感官体验和知识获取方式。
然而,数字化陈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何提高参观者体验已成为博物馆数字化陈列亟待解决的课题。
博物馆数字化陈列是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展示、互动设备等手段将博物馆的文物、历史、文化等信息数字化呈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参观者体验的全新模式。
数字化陈列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展览中来。
首先,数字化陈列打破了传统陈列展览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参观者提供了更加灵活自由的体验方式。
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因为空间有限,使得参观者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展品的背后故事。
而数字化陈列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使参观者可以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参观,充分感受展品的魅力。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眼镜参观者可以仿佛身临其境地参观古代文明的遗址,感受到真实的历史场景。
其次,数字化陈列通过互动和参与性体验,增强了参观者的参与感和主体性。
传统的博物馆陈列方式是观众被动的接受展示,缺乏和文物之间的互动与对话。
数字化陈列通过互动设备、触屏展示等方式,使参观者可以主动地与展品进行互动,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解读。
参观者可以通过点击屏幕了解展品的详细信息,观看相关视频或听取讲解。
这种互动和参与性体验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展品,增加了他们对文化遗产的认同和尊重。
然而,数字化陈列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技术的复杂性、参观者的参与度以及对数字化体验的沉迷。
首先,数字化陈列需要使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和技术,这对博物馆的设施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博物馆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和专业人员来开展数字化陈列,否则可能出现技术运作不稳定、设备维护困难等问题。
其次,数字化陈列的互动性体验需要参观者主动配合,才能使展览效果最佳。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问题分析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方式。
与传统的实物陈列不同的是,数字化博物馆具备展示内容全面、多媒体形式多样、个性化体验、互动性强等特点。
然而,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资金、技术、内容和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要想实现博物馆中一件一件文物的数字化展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例如,博物馆需要购买高清多媒体展示设备、投资软件开发以及维护等费用。
对于那些缺乏财力的博物馆来说,这些费用可能是他们难以承担的。
其次,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是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字化展示需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这就要求博物馆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
例如,要进行高质量的数字化拍摄,需要专业的拍摄设备和技术人员。
此外,开发和维护数字化博物馆需要人才,要想引入该领域的专业人才,需要付出高昂的人才成本和培养费。
在内容方面,数字化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也需要具有吸引力和多样性。
要打造数字化博物馆的独特性需要展示大量的内容。
此外,内容的质量也需要很高。
数字化展示不像传统实物陈列,单一的展示方式可能会导致内容的单调性,同时数据的输入、分类等问题也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最后,用户体验也是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一个问题。
数字化博物馆的特点是参观者可以自由选择展品,以及可以互动体验。
如何在数字化博物馆中营造出更为生动、贴近用户实际需求的体验,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进行合作设计和测试。
综上所述,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资金、技术、内容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问题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化博物馆将成为文化领域的一朵亮丽的花朵,它让更多人了解古老文化、传统技艺、地方特产以及各种文化遗产,推动文化领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化博物馆的游客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作者:吴珊珊李颖如陈科帆黎毅瑜阚慧雯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20年第05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成为激发博物馆活力的有效手段。
同时,数字化博物馆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现阶段关于数字化博物馆的游客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
基于此,本文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数字化博物馆的游客期望、感知价值、主观规范的影响关系。
实证研究发现,游客期望显著正向影响感知价值;游客期望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游客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游客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
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提升,传统博物馆受到技术、场地等因素的限制,逐渐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未能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与此同时,数字化博物馆以实体博物馆为物质基础、以虚拟博物馆为网络延伸,并以优越的资源管理方式和展示方式打破了时空局限,开辟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新道路。
伴随着数字化博物馆不断发展,学术界开始研究数字化博物馆,为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与完善带来一定的启示。
国内学者主要关注数字化博物馆发展的技术及管理模式等相关问题,大多数文献对数字化博物馆的探究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层面,鲜少从游客的视角探讨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路径。
而何种因素会影响游客对数字化博物馆的行为意向,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发挥影响作用的,相关问题未得到充分研究。
在已有的行为意向的相关研究中,期望、感知价值以及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较为显著。
因此,本文引入期望、感知价值、主观规范3个变量,并探究其中的影响关系,进而探究数字化博物馆的游客行为意向的内在机制,以期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为数字化博物馆的完善提供指导。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一)数字化博物馆的研究评述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数字化博物馆引起社会关注,国内学者在21世纪初开始研究数字化博物馆。
对于数字化博物馆的定义,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数字化博物馆主要存有两类说法:一是实体博物馆数字化,以实体博物馆为物质基础进行虚拟博物馆的网络延伸;二是非实体的虚拟博物馆。
在当今信息时代,由于博物馆行业的发展和革新,大部分传统博物馆以实体博物馆为基础进行藏品信息数字化,如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少数博物馆以网络为载体建设虚拟博物馆,如Google Arts & Culture、万维虚拟博物馆、中国虚拟博物馆等。
国内学者主要研究数字化博物馆的技术研究与应用特征及发展模式、建设及管理模式、模式与产业化研究和设计与开发等方面。
另外,少数学者关注数字化博物馆的游客态度和行为。
无论是讨论受众的体验情况、用户参与的现状,还是调研公众对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满意度,基本上是从游客的视角进行浅显地定量研究,仅停留于某个因素的定量分析。
然而,关于数字化博物馆的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以及内在机制的相关研究尚有不足。
在数字化博物馆的背景下,本研究尝试从期望、感知价值、主观规范3个影响因素出发,寻找并建立其与游客行为意向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定程度上揭示数字化博物馆的游客行为意向的内在机制。
(二)研究假设1.期望期望理论是一个动机的认知过程理论,基本理论假设是:行为、动机、期望和收益之间存在联系,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此种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和对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即期望值)。
许多学者研究期望对感知价值、行为意向的影响作用,而这种影响会因不同的研究对象产生差异。
韩宜轩研究文化创意景区时发现,游客期望与感知价值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许瑞雪和李鹏调查广东温泉旅游的结果显示,期望对满意度有负向的显著影响关系,对忠诚度无正向的顯著影响关系。
而张新安和田澎通过建模证实期望指标对顾客购后行为意向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该指标的满足程度显著影响顾客的购后行为意向。
在数字化博物馆的背景下,游客的期望是否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否是积极的,仍需要实证研究来证明。
结合实际,本研究做出如下假设。
H1:期望正向影响游客对数字化博物馆的感知价值。
H2:期望正向影响游客对数字化博物馆的行为意向。
2.感知价值感知价值最早由Zeithaml在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研究中提出,即人们基于获取产品或服务前后感知的利得与其付出的成本权衡后的总体评价。
感知价值理论经过不断发展和补充,可延伸为游客感知价值,定义为完成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时感知得到的总体效益与付出的总成本在完成整个旅游活动的产品或服务后做出的总体评价。
基于此,本文将游客感知价值引入研究。
在感知价值的相关研究中,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客忠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有学者指出感知价值正向影响行为意向。
而在数字化博物馆的背景下,感知价值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有待证实。
因此,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H3:感知价值正向影响游客对数字化博物馆的行为意向。
3.主观规范主观规范,指人们能够感知到的是否应该实行某一特定行为的压力。
如果周围的人希望他实行他们认为的正面的某种行为,此个体实行这一行为的可能性就会更高。
多数学者认为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
刘炼等学者在体育彩民购彩行为研究中指出,购彩主观规范对购彩意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从低碳生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中发现,主观规范对低碳者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
相对而言,数字化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逐渐受到游客的认可。
游客对数字化博物馆的行为意向,或许会不自觉地受到身边人以及社会压力的影响。
因此,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H4:主观规范正向影响游客对数字化博物馆的行为意向。
二、研究方法(一)变量测量游客感知价值的测量题项来源于韩春鲜等学者的量表,划分为直接收益的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及与支出相比的收益3个方面,共设置8个题项。
结合实际,期望的变量依照感知价值测量维度共设置了4个题项。
主观规范的测量题项来源于李海娥等学者的量表,从重要他人的视角划分为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维度,共设置4个题项。
行为意向的测量题项来源于刘力等学者的量表,划分为参观意向、重游意向和推荐意向3个方面,共设置4个题项。
(二)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性统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以广东省博物馆为调查地点,以参观广东省博物馆的游客为调查对象。
广东省博物馆是广东省唯一的省级综合博物馆,新馆在建成开放后设置了多样化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无论是在文物保护、展示、教育还是公众服务等方面,都打造了数字化的平台,例如提供智慧导览的智慧服务系统——“智慧粤博”APP、观众管理系统、多媒体互动展示等。
调查时间为2019年9月15日-2019年10月15日,在此期间,分4次进行抽样调查,以保证对象选取的随机性。
本次调查共收集302份问卷,剔除了4份无效问卷,最后收集到298份有效问卷。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性别为男性的133人(44.6%),女性165人(55.4%);年龄为18岁及以下的30人(10.1%),19~35岁的193人(64.7%),36~50岁的45人(15.1%),51岁及以上的30人(10.1%);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中专)及以下的60人(20.1%),大专的35人(11.8%),本科的189人(63.4%),硕士及以上的14人(4.7%);每月可支配金额为1 000元及以下的50人(16.8%),1 001~3 000元的145人(48.7%),3 001~5 000元的45人(15.1%),5 001~10 000元的36人(12.0%),10 000元以上的22人(7.4%)。
在调查样本中。
男性与女性的占比都接近50%,说明问卷发放的随机性高,取样效果较好。
三、实证结果分析(一)信度与效度分析在进行假设验证之前,先进行量表的信度分析及效度分析,以确保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是良好的。
本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以上分析,为了便于数据整理和分析,将4个结构指标下的项目分别以V、W、X、Z开头来命名。
由分析结果得出各个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都大于0.7,说明本次研究问卷的量表信度良好。
4个变量的KMO样本测度值均大于0.7,且Bartlett球体检验的x2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可以进一步做因子分析。
最后,在得出的各个项目的因子载荷中,感知价值维度的题项V3和V8均未达到0.5以上,予以剔除,最后保留V1、V2、V4、V5、V6、V7这6个项目。
并将其分别重新命名为G1、G2、G3、G4、G5、G6。
剔除题项后的量表信度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Cronbach’s α、KMO样本测度值都在0.7以上,Bartlett球体检验的x2的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表明剔除题项之后量表的信度仍然良好,且适合做因子分析。
在经过因子分析后得到4个主成分,与本文所设变量的数量一致,4个主成分总方差解释度达到68.93%,高于常用标准60%。
因此可以说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
(二)假设验证在实证分析之前,对回归模型的所有变量进行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结果显示VIF 值均小于3,即均小于10,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适合进行回归分析。
研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假设验证。
在以行为意向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中,模型1是控制变量对感知价值的影响,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了自变量(期望),表示期望对感知价值的影响。
在以感知价值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的结果汇总中,模型3引入控制变量(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模型4在模型3的基础上引入自变量(期望、感知价值、主观规范),表示期望、感知价值、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在模型2的回归结果中,期望与感知价值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且显著,β=0.575;ρ在模型1中,游客的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感知价值,β=-0.137,ρ四、结论与讨论(一)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期望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对数字化博物馆的感知价值,当游客对数字化博物馆的期望越大,其感知价值越高;期望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对数字化博物馆的行为意向,当游客对数字化博物馆的期望越大,其参观、重游、推荐数字化发展博物馆的行为意向的可能性越大;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对数字化博物馆的行为意向,当游客对数字化博物馆的感知价值越高,其对数字化发展博物馆的行为意向越强烈;游客的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当游客感受到的自己应该参观数字化博物馆的压力越大,其对数字化发展博物馆的行为意向越强烈。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游客的受教育程度与感知价值具有负向关系,部分解释了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总体而言,本文从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着手,详细分析数字化博物馆的游客行为意向的内在机制,进一步了解游客对数字化博物馆发展的看法,丰富数字化博物馆领域的研究,为今后深入探讨博物馆发展提供参考,这是本文的创新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