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_特征__省略_及展望_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_邹才能

合集下载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1]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1]
1分布特征常规油气藏主要发育在断陷盆地大型构造带前陆冲断带大型构造被动大陆边缘以及克拉通大型隆起等正向构造单元中如中东地区前陆盆地山前大型构造墨西哥湾等深水大型构造中国松辽盆地白垩系k长垣构造库车前陆冲断带准噶尔西北缘等具有常规二级构造单元控制油气分布的特征
第33卷第2期 2012年3月




ACTA PETROLEl SINICA
展布,圈闭界限明显,储集体发育毫米级一微米级孔喉系统,浮力成藏。非常规油气聚集包括致密砂岩油和气、致密碳酸盐岩油和 气、页岩油和气等,一般源储共生,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于盆地斜坡或中心,圈闭界限不明显,页岩系统储集体广泛发育纳米级
孔喉,浮力作用受限,油气以原位滞留或短距离运移为主。以中国重点盆地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系统分析了其地质特征与勘探潜 力。非常规油气储集空间主体为纳米级孔喉系统,局部发育微米一毫米级孔隙,其中页岩气储层孔径为5~200 nm,致密灰岩油储
zcn@petrochina.COrn.cn

万方数据
174




2012年第33卷
a short distance into reservoirs that are close tO source rocks because buoyancy is limited.The present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geo—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ight hydrocarbons in some typical basins of China,where pores in nanometer scale with partial micrometer-millimeter pores dominate the reservoir space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the diameter of reservoir pores is 5~200 nm in gas shale.40~500 nm in tight oil limestone。50~900 nm in tight oil sandstone and 40 700 nm in tight gas sand.In term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e petroleum industry and nano—technology,3 concept of nano—hydrocarbons is proposed in this pa— per that indicates that“nano—hydrocarbon”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industry in the future-urgently requiring develo— ping vicarious technologies,such as nano—hydrocarbon perspective viewing mirror,nano—hydrocarbon displacement agent and nano hy drocarbon exploitation robots.Petroleum intellectualization times will come in following. Key words:conventional hydrocarbon;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hale play;nano—hydrocarbon;tight oil;tight sand gas;shale

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

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

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摘要:致密砂岩油气储量丰富、可采资源量可信度高,已成为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首选领域。

关键字: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条件生储盖组合成藏过程0 引言随着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邹才能等,2012)。

非常规油气资源量巨大,全球非常规石油资源规模达4495×108t,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规模达3921×1012m3,是常规天然气资源的8倍(邹才能等,2012)。

近年来,国内外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

美国已发现的储量排名前100的气藏中有58个是致密砂岩气藏(Baihly,et al,2009);我国2010年底共发现储量大于1000×108m3的大气田18个,其中9个为致密砂岩大气田,总探明地质储量25777.9×108m3,占18个大气田的53.5%(戴金星等,2012)。

美国圣胡安盆地向斜轴部白垩系致密砂岩气田可采储量为7079×108m3(Bruce et al,2006);Bakken 致密油含油面积7×104km2,资源量达到566×108t,可采资源量68×108t(USGS,2008);Eagle Ford致密油含油面积约4×104km2、目前产油量为560t/d(Lucas et al,2010)。

2011年苏里格致密砂岩大气区实现探明储量超3.0×1012m3,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大气区发现三级储量1.0×1012m3;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仅长6、长7段致密油资源量达20×108t以上,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探明地质储量8118×104t(邹才能等,2012)。

致密油气作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可采资源量可信度高、相关技术理论研究早、发展迅速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中国近期非常规油气首选的重要勘探领域(戴金星等,2012;贾承造等,2012;邹才能等,2012)。

油气长输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技术研究

油气长输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技术研究

油气长输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技术研究作者:焦江明王志强张露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2期焦江明王志强张露(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分公司新疆塔里木 844804)摘要:油气管线在输送环境及输送介质的影响下发生腐蚀的现象在所难免,必须剩余强度评价腐蚀的管线,才能为管线的更换、修复、继续服役提供科学、正确决策。

文章对评价相关油气长输管线腐蚀曲线剩余强度的软件进行简要介绍,使评价具有可靠性。

关键词:分级评价;剩余强度评价;服饰缺陷;油气管线中图分类号:TE98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c)-0000-00长输管道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地段受到严重危害,特别是城镇地区,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效果不显著、以及工业生产发展速度过快等原因,局部土壤在大量工业废水排放后,增强了腐蚀性,而越来越强的土壤腐蚀性也加速着长输管道的腐蚀程度,腐蚀性穿孔漏油的可能性也就增大了。

油气技术能力的提升受到管道故障的严重影响与制约,与此同时增加了改造、维修的费用,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管线事故的发生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同时,更严重的是会对人身安全产生直接威胁。

因此,腐蚀管道剩余强度的确定、确保管道可靠、安全地运行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1腐蚀原因概述腐蚀是自然现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并且是一种破坏,在电化学或者化学的作用下,金属的元素状态转变为离子状态就是腐蚀。

水、气、油等存在于油气管线的管内,管道内壁上的水会产生亲水膜,最终发生电化学腐蚀,或者二氧化碳、硫化物、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与金属直接发生作用所引发的化学腐蚀都属于内壁腐蚀。

尤其是在管道气液交界面、低洼积水处、管道弯头等处,具有强烈的电化学腐蚀,这样,一系列腐蚀深坑就形成于管壁上。

相对于内壁,外壁腐蚀的情况更为复杂,对其的分析也必须从所处管道环境展开。

水中或土壤中的管道容易受到杂散电流腐蚀、细菌腐蚀、土壤腐蚀等。

而大气腐蚀则会给架空管道带来影响。

管道的防腐层一旦遭到破坏,环境条件的腐蚀会直接侵犯外壁。

致密油认识

致密油认识

一、致密油藏特征及一种新型开发技术(1)典型配置关系:源储接触、源储紧邻且致密油不含页岩油(2)Hiway流道水力压裂技术技术关键:通过交替式间歇注入支撑剂和高强度凝胶压裂液在裂缝中产生流道并利用一种新型的纤维添加物来使流道保持稳定分布。

(3)技术进步A、非常规连续性油气聚集理论研究b 致密储层中纳米孔隙的重大发现C、长水平井钻井技术D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技术(4)(5)定义:致密油是以吸附和有利状态赋存于富含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灰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夹层系统中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

@2致密油是以吸附和有利状态赋存在生油岩或与生油岩护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

后者强调源储直接接触或紧邻的关系,且将储集类型限定为砂岩和碳酸盐岩不包括页岩油储层。

(6)从岩性分析致密油——致密砂岩油、致密碳酸盐油页岩油——致密灰岩油、致密白岩油(7)致密油储层内广泛发育纳米级孔喉系统(孔喉直径<1000 nm),使储层流体的水柱压力与浮力作用受限,储层内无统一的油/水、油/气界面和压力系统,油、气、水常多相共存。

储层的含油气边界主要受以排烃压力为主的聚集动力和以毛管力为主的聚集阻力二者耦合控制。

因此,致密油气的成藏并不局限于二级构造单元。

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在盆地的斜坡和中心凹陷地带,具有全盆地普遍含油气的勘探特点。

(8)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依据储层孔渗参数识别致密油藏的标准为:孔隙度Φ<10%,覆压渗透率K<0.1×10 -15 m 2 (或空气渗透率<1×10 -15 m 2 )。

致密油油品较好,流动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储层致密给生产带来的不足,其密度一般小于40°API (即在15.6℃时密度大于0.8251 g/cm 3)。

传统水力压裂施工是在压开的裂缝中形成支撑剂充填层,使流体在支撑剂颗粒间的缝隙中流向井筒。

中国致密油气发展特征与方向

中国致密油气发展特征与方向

中国致密油气发展特征与方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致密油气作为一类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发展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致密油气发展的特征、方向、瓶颈及前景。

致密油气是指存在于致密岩石中的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致密油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等盆地。

致密油气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气和石油,其中天然气的含量较高。

这种资源的分布特点使得致密油气的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潜力。

由于致密油气资源开发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采收率和生产效率。

未来,中国将加强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研究,以提高致密油气的采收率和生产效率。

同时,也将加强新型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研发,以降低致密油气开发成本。

中国将进一步拓展致密油气市场,增加其在国内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未来,中国将加强在非常规油气基础设施建设、配送网络等方面的投资,以提高致密油气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将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开拓海外市场,提高中国致密油气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政府将加大对致密油气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动致密油气产业发展。

还将加强在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管,确保致密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致密油气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然而,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这使得致密油气的供应与需求出现不平衡。

致密油气开发需要高技术、高成本,而且生产过程中易出现不可预见的问题,如地质复杂、储层不稳定等,这使得开发难度和成本增加。

致密油气开发成本较高,但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小。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能源市场中,如何提高成本效益仍是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将继续加大对致密油气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政府还将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强产业监管,确保致密油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常规油气资源供应有限,非常规油气资源将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柱。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及特点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及特点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及特点程涌;郭宇丰;陈国栋;杨万霖;王发龙【摘要】介绍了中国页岩气的资源潜力,分析了中国页岩的地史和空间分布,对比了中国三大类富有机质页岩的特征及中国页岩气与北美的差异.我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介于80.45×1012~144.50×1012m3,可采资源量介于11.50×1012~36.10×1012m3.在中国多旋回构造与多沉积环境演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从中元古界串岭沟组到渐新统东营组的多套复杂的页岩沉积.其中,海相页岩主要形成于早古生代时期,主要分布在中下扬子区、四川盆地及周边为主的南方地区和塔里木盆地为主的中西部地区,资源潜力最大,成藏条件优越,层系上以筇竹寺组和五峰组—龙马溪组及其相当层位为重点;海陆交互页岩主要发育于晚古生代,以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等中西部沉积盆地的石炭系—二叠系和南方地区的二叠系,以太原组、山西组、龙潭组为重点层系,资源潜力和成藏条件次于海相页岩;陆相页岩则形成中、新生代,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四川盆地等沉积盆地,以延长组、青山口组、沙河街组和三叠系-侏罗系为重点层系,资源潜力和成藏条件最差.【期刊名称】《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8页(P17-24)【关键词】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勘探开发【作者】程涌;郭宇丰;陈国栋;杨万霖;王发龙【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矿业学院,云南昆明65003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工学院,云南昆明650033;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甘肃庆阳745600;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7;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0 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攀升和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消耗,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形成分布与前景展望

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形成分布与前景展望

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形成分布与前景展望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的形成、分布及前景展望。

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资源,如页岩气、致密油、煤层气等,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的地质特征、形成机理、分布规律等方面展开分析,并结合当前的技术进展和政策环境,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的基本概念、研究背景及意义。

将概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还将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以及预期达到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通过对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资源的全面分析和探讨,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及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为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的形成机制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的形成机制与常规油气藏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源自源岩层系的非均质性、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以及特定的沉积环境和成岩过程。

非均质性是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形成的关键因素。

在源岩层系中,有机质的分布、类型和成熟度往往呈现非均质特征,这导致了油气生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这些非均质性可能导致油气的聚集和分布不均,从而形成非常规油气藏。

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对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非常规源岩层系中的有机质通常具有低成熟度、高氢碳比和高生烃潜力等特点。

这些特征使得有机质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能够生成大量的油气,从而形成非常规油气藏。

沉积环境和成岩过程也是影响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形成的重要因素。

特定的沉积环境,如湖泊、沼泽等,为有机质的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成岩过程中的热压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则对有机质的成熟和油气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

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的形成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它涉及到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沉积环境、成岩过程以及非均质性等多个因素。

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

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

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摘要:致密砂岩油气储量丰富、可采资源量可信度高,已成为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首选领域。

关键字: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条件生储盖组合成藏过程0 引言随着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邹才能等,2012)。

非常规油气资源量巨大,全球非常规石油资源规模达4495×108t,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规模达3921×1012m3,是常规天然气资源的8倍(邹才能等,2012)。

近年来,国内外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

美国已发现的储量排名前100的气藏中有58个是致密砂岩气藏(Baihly,et al,2009);我国2010年底共发现储量大于1000×108m3的大气田18个,其中9个为致密砂岩大气田,总探明地质储量25777.9×108m3,占18个大气田的53.5%(戴金星等,2012)。

美国圣胡安盆地向斜轴部白垩系致密砂岩气田可采储量为7079×108m3(Bruce et al,2006);Bakken 致密油含油面积7×104km2,资源量达到566×108t,可采资源量68×108t(USGS,2008);Eagle Ford致密油含油面积约4×104km2、目前产油量为560t/d(Lucas et al,2010)。

2011年苏里格致密砂岩大气区实现探明储量超3.0×1012m3,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大气区发现三级储量1.0×1012m3;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仅长6、长7段致密油资源量达20×108t以上,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探明地质储量8118×104t(邹才能等,2012)。

致密油气作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可采资源量可信度高、相关技术理论研究早、发展迅速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中国近期非常规油气首选的重要勘探领域(戴金星等,2012;贾承造等,2012;邹才能等,2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 第2期2012年3月石油学报ACTA PETROLEI SINICAVol.33Mar. No.22012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2011ZX05001)资助。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邹才能,男,1963年9月生,198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地质师、博士生导师、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之科技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大油气区、岩性-地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等地质理论技术研究及勘探生产实践等工作。

E-mail:zcn@petrochina.com.cn文章编号:0253-2697(2012)02-0173-15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邹才能1,2 朱如凯1,2 吴松涛1,2 杨 智1 陶士振1 袁选俊1 侯连华1杨 华3 徐春春4 李登华1 白 斌1,2 王 岚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2.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陕西西安 710021; 4.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四川成都 610051)摘要: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在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聚集机理等方面明显不同。

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成藏,目标是回答圈闭是否有油气;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储层,目标是回答储集有多少油气。

非常规油气主要表现在连续分布、无自然工业产量。

目前,常规油气面临非常规的问题,非常规需要发展成新的“常规”。

伴随技术的进步,非常规可向常规转化。

常规油气聚集包括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以孤立的单体式或较大范围的集群式展布,圈闭界限明显,储集体发育毫米级—微米级孔喉系统,浮力成藏。

非常规油气聚集包括致密砂岩油和气、致密碳酸盐岩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一般源储共生,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于盆地斜坡或中心,圈闭界限不明显,页岩系统储集体广泛发育纳米级孔喉,浮力作用受限,油气以原位滞留或短距离运移为主。

以中国重点盆地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系统分析了其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非常规油气储集空间主体为纳米级孔喉系统,局部发育微米—毫米级孔隙,其中页岩气储层孔径为5~200nm,致密灰岩油储层孔径为40~500nm,致密砂岩油储层孔径为50~900nm,致密砂岩气储层孔径为40~700nm。

针对全球石油工业和纳米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纳米油气”的概念,指出“纳米油气”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需要发展纳米油气透视观测镜、纳米油气驱替剂、纳米油气开采机器人等换代技术,油气智能化时代将随之到来。

关键词: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页岩系统油气;纳米油气;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气;页岩油;连续型油气聚集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Types,characteristics,genesis and prospects of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taking tight oil and tight gas in China as an instanceZOU Caineng1,2 ZHU Rukai 1,2 WU Songtao1,2 YANG Zhi 1 TAO Shizhen1 YUAN Xuanjun1HOU Lianhua1 YANG Hua3 XU Chunchun4 LI Denghua1 BAI Bin1,2 WANG Lan1(1.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PetroChina,Beijing100083,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Beijing100083,China;3.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PetroChina,Xi’an710021,China;4.Southwest Oil &Gas Company,PetroChina,Chengdu610051,China)Abstract: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oil and gas industry to transfor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domain from conventional hydrocarbonaccumulations to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ones,which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types,geological features and genesis.Conventionalpetroleum focuses 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and the key answer is whether the trap contains petroleum,otherwise,unconventionalpetroleum focuses on the reservoir space,and the key answer is how much the reservoirs capture petroleum.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are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and no natural oil and gas production from per well.Currently,uncon-ventional problems occur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thus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to new“conventional”hydrocarbon resources.With technology development,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conventional ones.Generally,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deposits consist of structural and litho-stra-tigraphic hydrocarbon reservoirs,where oil and gas are distributed in an isolated structure or a larger structure group with clear trapboundaries and pore-throat systems in millimeter-micrometer scale.Oil and gas in this case accumulate by buoyancy to form hydrocarbonpools.However,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including tight sandstone oil and gas,tight carbonate oil and gas,shale oiland gas,coal-bed methane,oil shale,oil sand,hydrate,etc.,are distributed continuously or quasi-continuously in basin's slopes orcenters.Commonly,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source-reservoir paragenesis and have no distinct trap boundaries.Pore-throat systems innanometer scale are well-developed in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rocks,and related hydrocarbons are mainly detained in situ or migrate for174 石 油 学 报2012年 第33卷 a short distance into reservoirs that are close to source rocks because buoyancy is limited.The present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ight hydrocarbons in some typical basins of China,where pores in nanometer scalewith partial micrometer-millimeter pores dominate the reservoir space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the diameter of reservoir pores is5~200 nm in gas shale,40~500 nm in tight oil limestone,50~900 nm in tight oil sandstone and 40~700 nm in tight gas sand.Interm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e petroleum industry and nano-technology,a concept of nano-hydrocarbon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at indicates that“nano-hydrocarbon”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industry in the future,urgently requiring develo-ping vicarious technologies,such as nano-hydrocarbon perspective viewing mirror,nano-hydrocarbon displacement agent and nano-hy-drocarbon exploitation robots.Petroleum intellectualization times will come in following.Key words:conventional hydrocarbon;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hale play;nano-hydrocarbon;tight oil;tight sand gas;shalegas;shale oil;continuous oil-and-gas accumulation 伴随世界油气需求的持续增长与常规油气产量的不断下降,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为新的领域,受到各个国家和石油公司的高度重视,并引起石油地质学理论的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