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油气藏类型
石油地质学-第六讲油气藏类型

§1构造油气藏 (Structure Reservoir)
一、背斜油气藏 ( Anticlinal Reservoir)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 倾伏的背斜中聚集油气形成背斜油气藏。这种油气藏类 型是油气勘探史上极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截止目前, 世界石油与天然气储量中背斜油气藏居首位。背斜圈闭 的形成条件和形态较简单,主要是储集层顶面拱起,上 方被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而底面和下方被高油气势面 和非渗透层联合封闭形成的低油气势区。背斜油气藏中 油气分布局限于闭合空间内,油气水按重力分异,气油、 油水、或气水界面与储集层顶面的交线常同构造等高线 平行,且闭合呈圆形或椭圆形。
基本特点
(1)油气水分布,油气局限于闭合区,气居 上,中间是油,下面水。
(2) 当一个背斜的腹部存在多层储集层,可 分两种情况出现:
①如彼此被分隔则形成多个油气藏;
②如各油层之间并未完全分隔,而且相互沟 通,应认为是一个统一的油气藏。
§1构造油气藏 (Structure Reservoir)
特别是拗陷中心早期 的潜伏隆起带,在油 气生成及运移过程与 背斜圈闭形成过程相 吻合的情况下,就成 了油气聚集的最好场 所。
(基底升降背斜)
这类油气藏一般分布在盆地或凹陷 3、底辟拱升背斜油 中心部位,当该部位沉积了厚层的岩盐、 气藏 石膏和泥质岩等塑性地层,在上覆地层 不均衡重力负荷和侧向水平压力作用下, 使塑性膏岩或泥岩层蠕动拱升,形成拱 升背斜。
滚动背斜油气藏
特点:
(1)这些滚动背斜位于同生断层下降盘,多为小型宽缓 不对称短轴背斜,靠近断层的一翼稍陡,远离断层的一翼平 缓。轴向与断层线近于平行,常沿断层成串分布。
在断块活动及重力滑动作用下,边断边沉积,堆积在 同生断层下降盘上的砂泥岩地层沿断层以面下滑,使地 层产生逆牵引,就形成了这种特殊的“滚动背斜”圈闭。 同生断层及滚动背斜的形成与三角洲的成长发育有关系, 而与任何造山运动无关。
第6章 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PPT课件

24
二、断层油气藏
★储集层沿上倾方向 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 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a.沿 断 层 附 近 储 层 物 性 变 好 : K 大 , → 油 气 丰 富
b.断 层 油 气 藏 中 油 、 气 、 水 分 布 复 杂 。
c.油 气 富 集 带 多 在 断 层 近 油 源 一 侧 。
25
1.断 层 的 封 闭 机 理 : ( 1) 对 置 封 闭 : 储 层 上 倾 方 向 与 非 渗 透 层
•在 剖 面 上 , 地 层 倾 角 上 缓 下 陡 , 上 部 仅 20° , 下 部 达 60° ~ 70° 。
•地 下 核 部 为 盐 岩 隆 起 。
20
4、披覆背斜油气藏
+ +++ + +
☆与地下古凸起 (潜山、基石) 和差异压实作用 有关,继承古凸 起或者沿沉积基 底的隆起形态而 发育成。
11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12
一.背斜油气藏
◆地质作用下,储集层呈拱起的背斜,其上 方为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形成背斜圈闭, 其中聚集了油气而形成。
13
•挤压背斜油气藏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油气藏 •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 •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18
3、 塑 性 拱 张 背 斜 油 气 藏
——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
☆盐、膏、 欠压实泥岩,
∵密度倒置 又受到不均衡 压力作用所致
塑性拱张背 斜油气藏
刺穿接触 油气藏
19
江汉盆地王场构造平面及剖面图
•长 轴 背 斜 , 走 向 北 西 , 两 翼 近 对 称 , 隆 起 幅 度 高 达 800m 。
石油地质学--研究所版第6-9章油气藏类型

1 破坏原生油气藏的平衡,形成次生油气藏。
2 油气完全逸散而破坏油气藏(图7-13)
断层封闭性的研究: 断层面剖面图分析(例一)
断层封闭性的研究: 断层面剖面图分析(例二)
断层封闭性的研究: 断层面剖面图分析(例三)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 形成断层圈闭的条件
(一)断层必须起封闭,两盘具孔隙性和渗透性地层;
(四)油气常富集于靠近油源的断层一侧。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三、 构造裂缝油气藏 基本概念 构造裂缝油气藏:指油气储集的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靠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 或由裂缝连接的溶孔、溶洞系统组成的圈闭中油气聚集。 与断层圈闭和背斜圈闭有密切关系。 裂缝型储集层:指各种致密性脆的岩层,原来的孔隙度、渗透率均极差,不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两重性:封闭遮挡作用,通道破坏作用。 控制因素: 纵向上取决于: 1、断层的性质和产状:张性断层——一般 通道破坏作用 压扭性断层——一般 封闭遮挡作用
断面陡,封闭性差;断面缓,封闭性好。
2、断层带内地层的性质 柔性地层(泥岩、泥灰岩)——封闭遮挡作用
(二)断层必须是在储集层上倾方向起封闭作用;
(三)平面上,断层线必须与构造等高线、岩性尖灭线、断层线相交、闭 合。 注意:断层圈闭的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的确定 • 断层油气藏的特点 (一)断层的分隔性明显,常以多断块形式出现,破坏了油气藏的完整性, 使构造复杂,含油层位、含油高度、含油气面积很不一致,油水关系复杂, 勘探困难; (二)断层附近储集层渗透性变好,常形成高产井区; (三)纵向上具多含油气层系;
脆性地层、渗透性地层 ——通道破坏作用
3、断层带内地下水的性质 富含CO2的地下水溶解作用,通道破坏作用 富含CaCO3的地下水沉淀,封闭遮挡作用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第6章 油气藏的类型及特征(gxs)

(2)泥岩涂抹封闭:塑 性泥岩层沿断裂带涂抹, 使断裂带本身具有高排替 压力,封闭。
(3)颗粒碎裂封闭:碎 裂作用使断裂带中颗粒颗 级和渗透率降低,如砂质 颗粒破碎形成细粒的断层 泥。
(4)成岩封闭:胶结作 用使断裂带渗透性降低。
2、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1)封闭作用
A、纵向上: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若上侵岩体刺穿上覆沉积岩层→储集层连续性遭 到破坏,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形成岩体刺穿 (接触)圈闭。其中的油气聚集→岩体刺穿油气藏。 ☆基本特点:油气在上倾方向一侧被刺穿岩体所限, 其下倾方向油(气)水边界仍与规则等高线保持平行。
四、裂缝性油气藏
★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构造)裂缝。 灰岩、 泥灰岩、泥岩等(致密、性脆)
大段泥岩层内的单层砂岩,受断距影响小。 B、横向上: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两盘岩性组合及配置关系、断距
①储集层沿上倾方向与 ②两侧储层对置时,上倾地
断层另一盘的非透性层 断接层触封闭:的封大小闭与。断距及断
层两侧岩层接触情况的关系
层的排替压力大,则封闭; 否则封不住。
C、断距小于泥岩厚度:封闭条件较好;
①断层性质:——压性、压扭性:封闭好,张性差 ②断面产状:——缓:封闭性强;陡:开启性大。 ③断开地层岩性:——软地层(泥等)多时:封闭;
脆性地层多:开启。 ④断层带内流体活动:
——流体中溶解物沉淀→封闭; 沿断层带运移油 气被氧化、沥青化→封闭。
(C、1)断封距闭小于作泥用岩厚度:封闭条件较好;
其中聚集了商业规模的油气后,称为水动力油 气藏。
——地层产状发生轻度变化的构造鼻和挠曲带,单斜储 集层岩性不均一和厚度变化带以及地层不整合附近。在这些 部位,当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与油气运移的浮力方向相反、 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第6章_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述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第一节 概述
一、分类概述
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异。根据不同的 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遮挡 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烃类相态 及流体性质。
地层超覆不整合油气藏: 储层超覆在基岩、盆缘、不整合面之上。
一、地层 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位于不整合面以下,主要与潜伏剥蚀突起及潜伏剥 蚀构造有关。
剥蚀突起或剥蚀构造被后来沉积的不渗透地层所覆 盖,就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就 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潜伏剥蚀 突起圈闭
潜伏剥蚀背 斜构造圈闭
一般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带,大型超剥带是形成地层圈 闭的基础;充足的油源、鼻状构造、油气运聚动力以及 由高孔渗的砂体、断层及不整合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是 油气远距离运移成藏的必要条件;浅部大气水的作用使 原油稠化。
委内瑞拉东部夸仑夸尔油田平面及横剖面图
东得克萨斯油田乌得宾(白垩系) 产油顶部构造图及横剖面图
单家寺下第三系地层超覆油藏顶 部构造图及横剖面图
第六章 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述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墨西哥的岩浆盐体刺穿油田横剖面图
四、裂缝性油气藏
★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 (构造)裂缝。
灰岩、 泥灰岩、泥岩等(致密、性脆)
•裂缝性油气藏的特点
a.油气藏常呈块状; b.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 失、井喷; c.储集层岩芯孔隙度、渗透率较低,但试 井渗透率较高; d.同一油气藏不同井间产量相差悬殊。
6.1 油气藏的分类概述

第六章圈闭及油气藏的类型6.1 油气藏的分类概述一、分类概述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异。
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遮挡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经济价值、烃类相态及流体性质。
一、分类概述根据经济价值:经济性油气藏、非经济性油气藏。
经济性油气藏:具有一定储量规模,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值得开采并能够开采的油气藏。
非经济性油气藏: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不值得开采或者无法开采的油气藏。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 (据孙志道简化,1996)油气藏相态类型原始气油比(m3/t)相态地面原油特征典型的烃组成(mol,%)大类细分类储层地面颜色相对密度粘度(mPa.s) C1C5气藏干气藏无油气相气相无油无油无油96 0.0 湿气藏>1500 气相气液透明0.6 <1.0 91.6 0.94 凝析气藏>1000 气相气液透明-淡黄0.6~0.8 <1.0 87 4.6油气藏近临界态凝析气藏600~1000 气相气液黄-桔黄0.76~0.81 1.0~2.0 70.4 11 临界态油气藏526 气液气液黄-桔黄0.76~0.82 1.0~4.0 59.7 14.5 近临界态油藏(高挥发性)350~650 液相气液桔黄-浅绿0.76~0.82 1.0~1.0 64 19.7油藏轻质油藏10~350 液相气液浅绿-褐色0.76~0.83 5~10 35 38.3 常规油藏35~ 250 液相气液黑色0.83~0.87 10~30 49 44.7 轻度重质油藏<35 液相气液黑色>0.87 30~100 20 71 中度重质油藏微量气液相气液黑色0.9~1.0 100~4000重度重质油藏基本无气液相气液黑色>1.0 >400沥青质油矿无气无液固相固相黑色>1.0 >90层状层状块状不规则状•根据油气藏中储集层形态划分的油气藏类型示意图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一、分类概述根据圈闭成因:(1)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混合油气藏;(2)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复合;(3)构造油气藏、非构造油气藏。
油气藏基本类型

四、复合油气藏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共同起封闭作用而形 成的圈闭称为复合圈闭, 成的圈闭称为复合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就 称为复合油气藏. 称为复合油气藏 主要有:构造 地层复合油气藏 地层复合油气藏; 主要有: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 构造—岩性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构造 岩性油气藏; 岩性—水动力复合油气藏等 水动力复合油气藏等。 岩性 水动力复合油气藏等。
古潜山油气藏
2、地层超覆油气藏 、 形成:水进→超覆→ 形成:水进→超覆→退积层序
海退 退覆退 跨覆 海进 海退覆盖 海侵超覆
水退→退覆→ 水退→退覆→进积层序
指出油气藏的类型
三、水动力油气藏
由水动力,或和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 由水动力,或和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使静水条件下不 存在圈闭的地方形成聚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 水动力圈闭, 存在圈闭的地方形成聚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其中 水动力油气藏。 聚集了商业规模的油气后,称为水动力油气藏 聚集了商业规模的油气后,称为水动力油气藏。
二、地层油气藏
因储集层的岩性或物性的横向变化或者由于纵向上 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地层圈闭;其中聚集 地层圈闭; 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圈闭 了油气——地层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了油气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透镜型、尖灭型) 岩性油气藏(透镜型、尖灭型) 不整合油气藏(地层不整合覆盖、地层超覆) 不整合油气藏(地层不整合覆盖、地层超覆) 生物礁油气藏
生物礁油气藏
(三)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 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不整合面有关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即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不整合面有关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即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覆盖(遮挡) 地层不整合覆盖(遮挡)油气藏
第6章-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永 安 镇 油 田 永 1 2 断 鼻 构 造 及 油 藏 剖 面37 图
② 断块油气藏: •弧 形 断 层 断 块 油 气 藏
坨 庄 -胜 利 村 油 田 某 一 段 层 油 气 藏 构 造 图 ( a) 及 剖 面 图 (b)
2021/4/9
38
② 断块油气藏: •交 叉 断 层 断 块 油 气 藏
2021/4/9
17
3、 塑 性 拱 张 背 斜 油 气 藏
——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
☆盐、膏、 欠压实泥岩,
∵密度倒置 又受到不均衡 压力作用所致
2021/4/9
塑性拱张背 斜油气藏
刺穿接触 油气藏
18
江汉盆地王场构造平面及剖面图
•长 轴 背 斜 , 走 向 北 西 , 两 翼 近 对 称 , 隆 起 幅 度 高 达 800m 。
2021/4/9
2
影响较大的分类有以下两种:
(1) 圈闭成因分类:以A.I.Levorsen为代表, 将油气藏分为构造、地层、混合三大类型。
(2) 按油气藏形态分类:以И.О.БРОД 为代表,将油气藏分为层状、块状、不规则状等 类型。
2021/4/9
3
层状 层状
2021/4/9
块状 不规则状
4
• 根据流体性质分:
油藏、气藏、油气藏
• 根据地层压力与油气藏饱和压力的差异分: 高饱和油气藏、低饱和油气藏
• 根据油气藏中储层形态分:
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2021/4/9
5
根据圈闭机理分类(封堵面性质): 单封堵面圈闭:指顶部封堵层的底面具有闭合等值线的圈闭; 多封堵面圈闭:指顶部封堵层的底面不具有闭合等值线的圈闭
(1)遮挡物——封闭作用 (2)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披覆背斜油气藏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 挤压背斜油气藏
➢ 同沉积背斜油气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A)
(B)
披覆背斜油气藏
滚动背斜油气藏(逆牵引 背斜)—与同生断层有关的 滚动背斜
位于同生地层的下降盘沉积岩层, 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因牵引形成 的背斜构造。特点是背斜都很平缓, 多分布在三角洲地区。
8000
9
11
14 6
2000
7
10
8000
6000
24
43
8000
7000 8000
20
21
8
13 17
8000
0
南西
1m 900
B
0
4 8km
B
阿斯马丽灰岩顶面构造图
上法尔斯
8 13
中法尔斯
第一节 油气藏分类
一.油气藏分类基本原则
圈闭是决定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在不同的构造、地层及岩 性条件下,形成圈闭的成因不同,油气藏的特点也不同,只有根据 圈闭成因对油气藏进行分类,才能充分反映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的 形成条件明确各类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科学地预测一个地区 油气藏的类型,科学的制定油气藏的勘探方法和开发部署方案。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 挤压背斜油气藏 ➢ 同沉积背斜油气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油气藏 滚动背斜油气藏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一.构造油气藏
自然界中背斜油气藏类型最多,最重要。它们构成了巨大型 油气田的大多数。其原因是地面地质和地震方法均较容易发现此 类圈闭。
背斜构造的成因主要有两大类: 1. 挤压背斜油气藏(岩层沉积后由褶皱作用形成的背斜) 构造特征 背斜的两翼常是不对称的,岩层的倾角较陡,陡翼常伴有断 裂,背斜轴面可以是倾斜、直立或倒转的,闭合度较大,闭合面 积较小。 沉积特征 背斜轴部和翼部同一岩层储集层厚度相等,岩性基本相同。
沉积特征
同沉积背斜同一岩层厚度由轴部向两翼变厚。在背斜的顶部 发生岩层缺失和出现局部不整合。同一层的岩性由顶部向两翼逐 渐变细。储集层厚度在轴部和翼部是不相等的。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 挤压背斜油气藏 ➢ 同沉积背斜油气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油气藏 滚动背斜油气藏
挤压背斜油气藏 挤压背斜油气藏
第六章 油气藏类型
第一节 油气藏分类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
本章提要
油气藏分类应强调科学性和实用性两 项基本原则,据此将油气藏分为构造、地 层、水动力和复合四大类,并对其进一步 细分亚类。其中前二项在油气勘探中出现 的油气藏类型最多,本章重点阐述这二种 油气藏形成的机理、特点及分布。
岩性油气藏 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 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第一节 油气藏分类
二.油气藏划分类型
水动力油气藏 构造鼻型水动力பைடு நூலகம்气藏; 单斜型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构造—地层油气藏; 构造—岩性油气藏; 岩性—水动力油气藏。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分为四种亚类: 背斜油气藏:是背斜圈闭内聚集了油气。 断层油气藏: 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 圈闭中聚集油气,形成的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裂 缝或溶孔(溶洞)的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由刺穿岩体遮挡而形成的圈闭中 聚集了油气。
卜7 敖包塔油藏 凹26
构造线 含油区 气顶区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 挤压背斜油气藏
➢ 同沉积背斜油气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油气藏—与古潜 山及压实作用有关的背斜
在沉积的基底上,常存在各种 地形突起(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 沉积岩和生物礁块等),在隆起的 轴部和翼部覆盖沉积物的厚度不同, 在成岩作用中受到的压缩是不均衡 的,结果,使得上覆地层呈现披覆 隆起形态,形成背斜圈闭。
圈闭类型划分表
大 类
构造圈闭
地层圈闭
水动力圈闭
复合圈闭
亚
1.背斜圈闭 2.断层圈闭
1.岩性圈闭 2.不整合圈闭
1.构造鼻和阶 地型水动力圈 闭
1. 构 造 - 地 层 复 合圈闭 2. 构 造 - 水 动 力
3.裂缝性背 3.礁型圈闭
2.单斜型水动 圈闭
类
斜圈闭 4.刺穿圈闭
4.沥青封闭圈 闭
力圈闭 3.完全水动力 圈闭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2. 同生背斜(在沉积过程中,由于差异沉降作用形成的背斜) 同沉积背斜的特点: 构造特征 同生背斜一般上部沉积层倾角缓,下部沉积层倾角陡,多为 对称分布的平缓背斜,背斜的两翼常是对称的,背斜轴面可以是 倾斜、直立。背斜闭合面积较大,闭合高度较小,且下部岩层形 成的闭合度大于上部岩层形成的闭合度。另外,此类背斜上部构 造与下部构造的形态常常不吻合,导致上、下部构造的高点发生 明显的位移。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 挤压背斜油气藏
➢ 同沉积背斜油气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 斜),是在沉积过程中 由于基底活动或差异沉 降作用形成的。
披覆背斜油气藏
滚动背斜油气藏
N
拉72
喇嘛甸油气藏
沙66
萨尔图油藏
杏树岗油藏
杏66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高39 太平屯油藏 松基三
高台子油藏 太2 葡萄花油藏
(C)
逆牵引背斜构造成因图解 A-断面弯曲造成反向断层; B-断面弯曲造成反向“逆牵引”; C-下降盘断层面附近差异沉降形成“逆牵引”。
滚动背斜油气藏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三.裂缝性背斜油气藏
裂缝性背斜油气藏:由裂缝储集层组成的背斜圈闭内聚集 了油气。
裂缝性背斜油气藏的储集层不是层状孔隙,是裂缝性岩层 做为渗透体,是致密性岩层经裂缝改造而形成的渗透体。
3. 地 层 - 水 动 力 圈闭 4. 构 造 - 地 层 -
水动力圈闭
第一节 油气藏分类
二.油气藏划分类型
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构造裂缝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
第一节 油气藏分类
二.油气藏划分类型
地层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 生物礁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与背斜油气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储集层不是 层状的孔隙—渗透层,而是经裂缝构造的非渗透层或渗透性很 差的岩层。此类裂缝—一般是构造裂缝。
构造裂缝:在构造应力下,构造应力超过岩石的弹性限度, 使岩石破裂而形成的裂缝。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北
A
12
18
8000 6000
68000000 34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