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基础知识培训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肿瘤,即癌症,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
了解肿瘤基础知识对于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癌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关键的肿瘤基础知识,并探讨预防癌症的方法。
首先,让我们了解肿瘤的定义。
肿瘤是指机体某一部分的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肿块。
它可以是良性或恶性,其中恶性肿瘤又被称为癌症。
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细胞内的DNA损伤导致基因突变,细胞无法受到正常控制而快速增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异常细胞将会侵入周围组织,甚至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对于预防癌症至关重要。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基因突变可能是由于遗传或者环境诱导所致。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
然而,环境因素对于细胞DNA的损伤也是至关重要的。
吸烟、暴露于致癌物质、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预防是战胜癌症的重要手段。
首先,有效的肿瘤预防需要我们远离致癌因素。
避免吸烟,限制酒精摄入,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定期锻炼是降低癌症风险的重要措施。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早期发现肿瘤的重要途径。
通过进行癌症筛查,可以在肿瘤在恶化之前及时发现异常细胞的存在。
早期诊断将为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并提高治愈率。
除了预防,了解肿瘤的症状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常见的肿瘤症状包括异常体重损失、慢性疼痛、疲劳、持续咳嗽、消化不良和皮肤异常等。
如果您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咨询医生以获得进一步的评估和检查。
对于已经确诊患有癌症的患者来说,了解不同治疗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癌症治疗可以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等。
手术常用于早期肿瘤的切除,放疗和化疗可以用于杀死残留癌细胞,而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则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或免疫系统的调节来进行治疗。
在癌症治疗的同时,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对患者和其家人都是一次重大冲击。
肿瘤基础知识

肿瘤基础知识新员工入职培训目录1肿瘤的病理2发病机制3诊断及分期和评估4肿瘤的治疗1. 1 基本概念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细胞突变基因突变致瘤因素(细胞的异常增生)1肿瘤的病理1.2 肿瘤的分类(依组织学及生物学特性)良性肿瘤细胞在组织学分化程度与起源组织相似,呈局限性生长。
特点:生长缓慢,临床症状以局部表现为主,肿瘤组织多有包膜将其与周围组织分开。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可以演变为恶性。
恶性肿瘤细胞在组织学分化程度与起源组织有明显的差异,成浸润性生长,可出现远处转移和播散的肿瘤。
特点:生长迅速,多伴有全身症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无包膜交界性肿瘤组织学形态及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呈过渡状态或中间状态;狭义者为潜在恶性肿瘤,广义者包括所谓“局部恶性”和一些低度恶性的肿瘤1.3 细胞比较肿瘤细胞 正常细胞缺乏接触抑制生长因子分泌与致癌基因表达增加缺乏抑瘤基因新血管生成致癌基因表达罕见间歇性和协调性的生长因子分泌存在抑瘤基因频繁的有丝分裂细胞核血管异常异类细胞正常细胞少有的有丝分裂1.4 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良性肿瘤:组织来源+瘤,如:甲状腺瘤►恶性肿瘤:–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 癌:组织来源 + 癌•如:鳞状上皮发生叫鳞状上皮癌,腺上皮发生叫腺癌–间胚叶发生的恶性肿瘤 —— 肉瘤, 组织来源+肉瘤•如:纤维组织发生叫纤维肉瘤,骨 —— 骨肉瘤,淋巴组织 —— 淋巴肉瘤心脏在一般情况下是很少患癌症的,但心脏也不是绝对不患癌,血管肉瘤、横纹肌肉瘤、淋巴瘤等原发性恶性肿瘤可见于心脏;另外,如黑色素瘤、肾癌、肺癌、绒毛膜癌、乳腺癌等也能转移到心脏,称为继发性恶性肿瘤。
但是,不论是原发还是继发,与其他器官相比较,心脏的恶性肿瘤是非常罕见的,且多在尸检时才发现与确定。
1.5 肿瘤的一般形态数目和大小大小不一多数为一个有时多个形态肿瘤的形状多样性乳头状菜花状结节状溃疡状……肿瘤的颜色灰白色灰红色肿瘤的硬度与肿瘤的种类、肿瘤实质/间质比例、继发性改变有关1.6 肿瘤的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良性肿瘤多见► 外生性生长:良、恶性肿瘤均可见► 浸润性生长:恶性肿瘤多见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外生性生长1.7 肿瘤的生长形态1.8 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的实质:具有特异性–即瘤细胞,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决定肿瘤的性质和特征。
肿瘤学基础专业知识培训

预后评估
总生存率(OS)—最主要旳预后参数
患者在诊疗后1、3、5、23年存活率
中位生存时间
n 患者半数存活旳时间
其他生存有关旳指标
– 无瘤生存率 (DFS) – 无病生存率 (EFS) – 疾病进展时间 (TTP)
实体肿瘤旳化疗
化疗药物从药物作用机制分类
一、烷化剂 二、抗代谢物 三、拓扑异构酶克制剂 四、抗微管系统药物 五、其他药物
预后差旳老年病
人
大剂量冲击疗法,有损伤性 用药剂量不不小 于治愈疗法
严重旳副作用,病 副作用轻微 人有短期旳风险
杀灭全部转移癌细 缓解症状 胞
肿瘤旳治疗措施
局部治疗
外科手术 放射线治疗(放疗) 其他
全身治疗
化学治疗(化疗) 内分泌治疗(激素治疗) 生物治疗---Herceptin®
肿瘤转移途径
转移途径
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体腔转移
因为宿主本身旳防御机制、免疫清除功能, 大部分从原发灶脱离旳肿瘤细胞不能形成转 移癌。
肿瘤细胞特点:经过对其克制最小旳途径转 移。
肿瘤TNM分期
T: 原发肿瘤 Tx 肿块不能经过临床评
判 T0 有恶变迹象,但无初
期瘤变损伤 T1-4 肿瘤大小和侵润范围
肿瘤学基础专业知识 培训
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特点
恶性肿瘤是细胞周期性疾病
细胞周期变化 细胞分裂、增殖加紧 细胞凋亡减缓
可被检测旳肿瘤细胞
X线下可见 -- 肿瘤细胞数108以上 钼靶片可见--肿瘤细胞数109以上,直径
1cm 可触及肿瘤--肿瘤细胞数109以上,直径
1cm 造成死亡 --肿瘤细胞数1012以上
应降低50%以上,并至少连续28天以上。不应有新旳病灶出 现,不应有任何病灶旳增大 疾病稳定(SD) 肿瘤体积无变化,或增大不超出25%,或缩 小不不小于50%,不应有新旳病灶出现 疾病进展(PD) 至少有一处病灶体积增长超出25%以上,或 者出现新旳病灶 总缓解率:CR和PR之和 临床获益率: CR和PR及SD之和
肿瘤基础知识点

肿瘤基础知识点肿瘤,也被称为癌症,是一种生物体内细胞异常生长和分裂的疾病。
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包括器官、组织和身体的不同系统。
本文将介绍肿瘤的基础知识点,包括肿瘤的分类、发生机制、症状和预防等。
一、肿瘤的分类根据肿瘤的组织类型和发展方式,常见的肿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指细胞在局部内增殖,无侵袭性生长和扩散的肿瘤。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相似,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害,也不会转移到其他部位。
2.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指细胞恶性转化,具有侵袭性生长和扩散能力的肿瘤。
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迁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灶。
恶性肿瘤是目前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的类型,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3. 原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是指首次发生的肿瘤,通常发展于一个特定的部位或器官。
4. 继发性肿瘤:继发性肿瘤是指原发性肿瘤扩散至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的肿瘤。
继发性肿瘤通常以原发性肿瘤的名称命名,例如肺癌转移至肝脏形成的继发性肝癌。
二、肿瘤的发生机制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
以下是常见的肿瘤发生机制:1. 基因突变:在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中,DNA的突变可能会导致细胞失控地生长和分裂,形成肿瘤细胞。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是遗传得来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
2. 细胞增殖机制异常: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受到严格的调控,以维持体内组织的正常结构。
但肿瘤细胞的增殖机制异常,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形成肿瘤。
3. 免疫功能异常:免疫系统是身体对抗疾病的重要防线,可以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
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时,不良细胞可能逃避免疫监测,导致肿瘤的形成。
4.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致癌物质,如烟草、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线等,会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
长期暴露于这些致癌物质或环境中,可能导致DNA损伤和细胞突变。
三、肿瘤的症状不同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症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肿瘤症状:1. 异常肿块:肿瘤通常表现为可触及的异常肿块,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出现。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显示,中国的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居全球第一,癌症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健康威胁。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肿瘤的基础知识,提高我们的应对和预防能力。
下面就对肿瘤的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
肿瘤的定义与分类肿瘤通常被认为是体内细胞失控增长形成的异常组织。
根据肿瘤的性质,肿瘤可以被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的增长速度较慢,一般不会侵犯周围正常组织,且不会发生远处转移。
恶性肿瘤则突破正常组织的边界,入侵周围组织,甚至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我们通常称之为“癌症”。
肿瘤的发病原因肿瘤的发病因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
常见的因素包括暴露在致癌物质中,如吸烟、饮酒、过多摄入脂肪食物等;遭受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和HPV等;以及遗传因素,部分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等有明显的遗传趋势。
肿瘤的症状及检查肿瘤的症状因肿瘤的类型、部位和大小而异。
部分肿瘤如胃癌、肺癌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一些症状如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等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因此肿瘤的诊断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
检查方式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病理组织活检,以及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肿瘤的治疗肿瘤的治疗主要有四种方式:手术、药物治疗、放疗和免疫治疗。
手术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尤其对于初期肿瘤,手术切除后可以获得极高的治愈率。
药物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它们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或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杀死肿瘤细胞。
癌症的预防预防癌症的措施主要从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控制体重、戒烟、减少饮酒等生活习惯做起。
对于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对于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也有相应的筛查措施。
总结肿瘤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这一问题。
肿瘤基础知识

2020/7/15
肿瘤的分期诊断:
在明确病变性质以后,恶性肿瘤的分期 能有助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正确地评 价治疗效果,判断预后,应在决定性治 疗开始前尽量完成临床分期诊断。
2020/7/15
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TNM分期法,是大多数肿 瘤采用的分期法。
2020/7/15
外科治疗
肿瘤外科按其应用目的可分为预防性手 术、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和减瘤手 术等。
2020/7/15
(一)预防性手术:可用于治疗癌前病 变,防止其发生恶变或发展或进展期癌。 通过外科手术早期切除下述癌前病变可 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如隐睾症、家族 性结肠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 内分泌瘤MEN-2型病人有发生甲状腺髓 样的危险。粘膜白斑病、易受摩擦部位、 外阴和足底的黑痣,尤其是交界痣应作 预防性切除。
2020/7/15
(二)根治性手术:是指手术切除了全 部肿瘤组织及肿瘤可能累及的周围组织 和区域淋巴结,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体表恶性肿瘤及软组织肉瘤的广切术:
2020/7/15
皮肤恶性肿瘤则应切除肿瘤的边缘3~5cm, 深达肌膜一并切除。
肿瘤来自肌肉,则将涉主的肌肉自起点 至止点全部肌群切除,恶性程度高的则 需行截肢或关节离断术。
2020/7/15
二、皮肤癌 皮肤基底细胞癌:来源于皮肤或附件基
底细胞,多见于老年人,以局部形成溃 疡为主要表现,呈浸润性生长,发展缓 慢,很少有血液或淋巴道转移。色素性 基底细胞癌易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对 放射线治疗敏感,也可行手术切除或术 后辅以放疗。
2020/7/15
皮肤鳞状细胞癌:主要表现为具有感染征象的 局部肿物,多见于成年男性,常发生于头颈、 阴茎及四肤的裸露部位。早期即可形成溃疡。 由慢性溃疡经久不愈或窦道癌变而来。可有局 部浸润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治疗以手术为主, 切除时至少包括肿瘤周围2cm以上的正常组织, 并需切除足够的深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时, 应同时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对放疗敏感,但不 易根治。伴下肢骨髓浸润者,常需截肢。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课件(1)

34
常用抗肿瘤药物简介
植物类药物:
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M期细胞最敏感 抗瘤谱广,但易产生耐药
作用机制:抑制微管聚合,影响纺锤体合成,抑制
DNA拓扑异构酶1,2,抑制有丝分裂影响 核糖体功能,阻止蛋白质合成
代表药物:长春新碱,紫杉醇类(泰素等),喜树碱
肿瘤基础知识
35
常用抗肿瘤药物简介
抗代谢药物:
肿瘤基础知识
肿瘤的一般概念
肿瘤的概念: 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引起细胞
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肿块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生长缓慢,无恶性增殖,无转移,包 膜完整光滑
恶性生长迅速,呈恶性增殖,包膜多不完整, 形状不规则
肿瘤基础知识
2
肿瘤的形成
细胞增殖周期: GSM周期(通常为16小时)
G0期:细胞分裂结束后静止期 G1期:DNA合成前期 S期: DNA合成期 G2期:有丝分裂前期 M期: 有丝分裂期
肿瘤基础知识
3
肿瘤细胞的倍增形式
1-2-4-8-16-32-64-128-256
1mg=10六次方个肿瘤细胞 1g=10九次方个肿瘤细胞=1cm直径的肿块
10g=10的十次方个肿瘤细胞
肿瘤病灶的最大直径及其最大垂直横径的乘积缩小 50%以上,其它病灶无增大,无新病灶出现,维持 4周以上。
稳定(Stable disease,SD)或无变化(NC):
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过 25%,无新病灶出现,维持4周以上。
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
肿瘤基础知识
10
常用抗肿瘤药物简介
烷化剂:
第一代抗肿瘤药 属于细胞毒性药物,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抗瘤谱广,半衰期短,毒性较大 除亚硝脲类外,各药间均有交叉耐药
肿瘤基础知识【56页】

化疗
化疗可治愈的肿瘤(治愈率>30%) 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绒毛膜上皮癌、肾母细胞瘤、神经 母细胞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配合手术/放疗可提高治愈率的肿瘤 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骨肉瘤、乳腺癌、 大肠癌
化疗药物
静止期 G0
G1
S 增殖周期
药物分类一 G2 1、细胞周期特异性
2、细胞周期非特异性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按照标记物的种类可分为免疫荧光法、 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影法等。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
抗原 一抗 二抗 显色剂
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
国际抗癌联盟(UICC) TNM 分期系统 TNM不对肿瘤的病理类型鉴别,只对肿瘤的严重程度和侵犯 范围作出客观判断。 原发肿瘤:取英文Tumor的字头“T”; 淋巴转移:取英文Node的字头“N”; 远处转移:取英文Metastasis的字头“M”。
为什么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不同?
• 临床分期是根据肿瘤大小、浸润程度、转移情况来分; • 病理分级是根据细胞分化程度来分,分级的依据是肿瘤的
分化程度(异型性的大小)和生长速度(每单位组织核分 类数多少) • 根据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可以提供治疗依据。 − 临床诊断早中其恶性肿瘤,病理分级中高分化腺癌-
• 蛋白类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
肝癌、胚胎肿瘤
癌胚抗原(CEA)
胃肠道肿瘤、肺癌等
(四)诊断-影像学检查-CT
疗前
疗后
放疗野内
放疗野外
(四)诊断-影像学检查-CT
疗前 35.06×44.20
mm
疗后12月 17.61×17.84 mm
(四)诊断-影像学检查-MRI
胶质瘤:侧脑室旁占位,呈长T1长T2信 号,侧脑室明显受压移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肿瘤的基本知识一、概述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我国最为常见和危害性最严重的肿瘤为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和淋巴瘤、白血病。
20世纪以来,尽管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致死的第1或第2位原因,但肿瘤学的进展已使肿瘤患者的1/3有根治希望。
二、肿瘤的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具有本质的区别。
非肿瘤性增生为机体生存所需,所增生的组织能够分化成熟,并且能够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且这种增生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原因去除后就不再继续。
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
肿瘤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自主性。
即使后来致瘤因素不存在时仍能持续生长。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一般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三、肿瘤的生长和扩散1.肿瘤是由一个转化细胞不断增生繁衍形成的。
一个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个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并且是恶性肿瘤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此过程中,恶性转化细胞的内在特点(如肿瘤的生长分数)和宿主对肿瘤细胞及其产物的反应(如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演进。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1)肿瘤的生长速度:各种肿瘤的生长速度有极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良性肿瘤恶变时生长速度突然加快。
(2)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可以呈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组织,往往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对周围的器官、组织主要是挤压或阻塞的作用。
一般均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因为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手术容易摘除,摘除后不易复发。
2)外生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的肿物,良性、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
但恶性肿瘤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也呈浸润性生长,且外生性生长的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血供不足,容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恶性溃疡。
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如树根之长入泥土,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肿瘤往往没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
临床触诊时,肿瘤固定不活动,手术切除这种肿瘤时,为防止复发,切除范围应该比肉眼所见范围大,因为这些部位也可能有肿瘤细胞的浸润。
3.肿瘤的扩散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生长、蔓延(直接蔓延),而且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
(1)直接蔓延: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浸润,破坏临近正常组织、器官,并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
例如晚期子宫颈癌可蔓延至直肠和膀胱,晚期乳腺癌可以穿过胸肌和胸腔甚至达肺。
(2)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迁移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良性肿瘤不转移,只有恶性肿瘤才转移,常见的转移途径有以下几种:1)淋巴道转移: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经淋巴道转移。
2)血道转移:各种恶性肿瘤均可发生,尤多见于肉瘤、肾癌、肝癌、甲状腺滤泡性癌及绒毛膜癌。
3)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
4.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机制(l)局部浸润。
浸润能力强的瘤细胞亚克隆的出现和肿瘤内血管形成对肿瘤的局部浸润都起重要作用(2)血行播散。
单个癌细胞进入血管后,一般绝大多数被机体的免疫细胞所消灭,但被血小板凝集成团的瘤细胞团则不易被消灭,可以通过上述途径穿过血管内皮和基底膜,形成新的转移灶。
转移的发生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明显的器官倾向性。
血行转移的位置和器官分布,在某些肿瘤具有特殊的亲和性,如肺癌易转移到肾上腺和脑,甲状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易转移到骨,乳腺癌常转移到肝、肺、骨。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清楚,可能是这些器官的血管内皮上有能与进入血循环的癌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特异性结合的配体,或由于这些器官能够释放吸引癌细胞的化学物质。
5.肿瘤的分级和分期:一般只用于恶性肿瘤。
肿瘤的分级:I级为分化良好,属低度恶性;II级为分化中等,属中度恶性;III级为分化很差,属高度恶性。
肿瘤的分期:一般使用TNM分期系统。
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邻近器官、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确定肿瘤发展的程期或早晚。
T: 原发肿瘤大小,T1~T4表示浸润范围的递增,T0表示未发现原发灶,Tis表示原发癌,Tx表示原发病灶无法评估。
N: 区域淋巴结转移,N1~N3表示递增,N0表示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x表示无法评估。
M: 远处转移,M0表示无远位转移,M1表示有远位转移,Mx表示无法评估。
临床结合组织学分期时,用G表示。
G1为高分化,G2为中分化,G3为低分化,G4为未分化。
四: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其影响主要与发生部位和继发变化有关。
若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产生严重后果。
如消化道良性肿瘤可引起肠套叠、肠梗阻。
颅内的良性肿瘤如脑膜瘤、星形细胞胶质瘤可压迫脑组织、阻塞脑室系统而引起颅内压升高和相应的神经症状。
良性肿瘤的继发性改变,也可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肠的腺癌性息肉、膀胱乳头状瘤等表面可发生溃疡而引起出血和感染。
恶性肿瘤由于分化不成熟、生长较快,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可发生转移,因而对机体影响严重。
恶性肿瘤除可引起与上述良性肿瘤相似的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外,还可有发热、顽固性疼痛,晚期可出现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引起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这种肿瘤称为异位内分泌性肿瘤,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此类肿瘤多为恶性肿瘤,以癌居多,如胃癌、肝癌、结肠癌,也可见于肉瘤如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此外APUD系统(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肿瘤,也可产生生物胺或多肽激素,如类癌、嗜铬细胞瘤等。
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产生)或异常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引起内分泌、神经、造血、消化、骨关节、肾脏、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副肿瘤综合征。
五:良恶性肿瘤鉴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明显不同,因而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
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对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组织分化程度:良性肿瘤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恶性肿瘤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2)核分裂像:良性肿瘤核分裂像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像;恶性肿瘤核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3)生长速度:良性肿瘤缓慢;恶性肿瘤较快。
(4)生长方式:良性肿瘤多见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恶性肿瘤为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不清楚,故通常不能推动,后者伴有浸润性生长。
(5)继发改变:良性肿瘤很少发生坏死和出血;恶性肿瘤常发生坏死、出血和溃疡形成。
(6)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恶性肿瘤常有转移。
(7)复发:良性肿瘤手术后很少复发;恶性肿瘤手术等治疗后经常复发。
(8)对机体影响:良性肿瘤较小,主要引起局部压迫或阻塞,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恶性肿瘤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有时并无绝对的界限,某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于两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
即使是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亦各不相同。
有些良性肿瘤可发生恶性变化,个别恶性肿瘤也可停止生长甚至消退。
六、肿瘤的命名和分类☆1.肿瘤的命名人的任何部位、任何组织、任何器官几乎都可发生肿瘤,因此肿瘤的种类繁多,命名也很复杂。
肿瘤的命名一般根据其组织发生即组织来源(分化方向)和生物学行为来命名。
良性瘤在其来源组织名称后加一“瘤”字,如纤维瘤、腺瘤,含有腺体和纤维两种成分的肿瘤则称为纤维腺瘤。
有时还可结合形态特点来命名,如乳头状囊腺瘤。
恶性肿瘤一般亦可根据组织来源命名,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统称为“癌”,如鳞状细胞癌、腺癌。
来源于间叶组织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
有少数肿瘤不按上述原则进行命名,如有些来源于幼稚组织和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母细胞瘤,如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
但少数情况则为良性,如肌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和骨母细胞瘤。
有些恶性肿瘤由于成分复杂或由于习惯沿袭,在肿瘤的名称前加恶性,如恶性畸胎瘤、恶性脑膜瘤、恶性神经鞘瘤等。
有些肿瘤冠以人名,如尤文瘤、何杰金淋巴瘤。
或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如骨巨细胞瘤、肺燕麦细胞癌。
2.肿瘤的分类通常以组织发生为依据,每一类别又按其分化成熟程度及其对机体影响的不同而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3.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1.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病变,如长期存在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转变为癌。
常见的癌前病变有:2.非典型性增生:非典型性增生是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不足以诊断为癌,多发生于皮肤或粘膜表面的鳞状上皮,也可发生于腺上皮。
这种非典型性增生如累及2/3以上尚未达到全层的为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很难逆转而发生癌变。
癌前病变常通过这种形式转变为癌。
3.原位癌:原位癌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称为原位癌。
如子宫颈、食管及皮肤的原位癌。
七、肿瘤的病因学: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肿瘤在本质上是基因病。
各种环境的和遗传的致癌因素以协同或序贯的方式引起DNA损害,从而激活原癌基因和(或)灭活肿瘤抑制基因,加上凋亡调节基因和(或)DNA修复基因的改变,继而引起表达水平的异常,使靶细胞发生转化。
被转化的细胞先多呈克隆性的增生,经过一个漫长的多阶段的演进过程,其中一个克隆相对无限制的扩增,通过附加突变,选择性地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亚克隆(异质化),从而获得浸润和转移的能力(恶性转化),形成恶性肿瘤。
(l)原癌基因、癌基因及其产物癌基因是具有潜在的转化细胞的能力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