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复习《文化生活》考点精析
(课标版)201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文化生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课堂笔记]
选 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华文化的特点。抓住题干“近千 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体现了①。《格萨 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说
明了④。②③正确,但不合题意。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 几乎每年都有涉及。从各地高考试题来看,主要以有关的史 料、古文、民族文化状况等为背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 查。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结合历史事实,理解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内涵、表现及原因;结合我国
的文字、史书、文化遗产、乡土文化、风土人情、不同民族 的文化习俗等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特别提醒]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表明中华文
化具有区域性,区域文化的绚丽多彩,体现了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类别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从中华 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 侧重 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 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 点 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 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区 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别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 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 见证 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 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 证 见证 联系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 精深的原因
考 纲 点 击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 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考情播报 1.近三年新课标高考对本课的命题重点相对集中于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本考点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命题非常灵活,既可
2011届高考政治 最后回归课本—《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

《文化生活》易错关键词归类总结一.基础1.经济是文化的基础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3.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6.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二.根本、基本、重要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3.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素质三.途径、方式、形式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13.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四.本质、实质、性质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五.标志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3.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4.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5.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六.特征、特点、属性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民族性、继承性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七保证、保障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八.最、首先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是口语3.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4.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九.核心、中心、关键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3.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十.原则、准则1.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十一.体现、表现1.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3.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6.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十二.目标、目的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3.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十三.源泉、来源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2.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文化源于社会实践)3.中华文化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十四.动力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精髓、灵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4.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十五.精神1.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3.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4.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5.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6.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7.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十八.主题1.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共同理想十九.关系1.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P10—11;2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P21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P31;4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P43、535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P53—54;6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P69—707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P71、79;8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P109—110二十.意义1.文化的作用P9—11、P17—21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P323.文化传播的意义P374.文化创新的意义P49—50(生活与哲学P78—80)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P71、76、78—80 6.爱国主义的重要性P74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P98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P1009.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P10510.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的重要性P109—110 二十一.如何1.如何对待传统文化P43—44、55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P33、54—553.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P32—334.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815.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P95、100 6.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0—1047.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P105—1068.青少年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1.文化的社会作用:①(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先进的/ 落后的)③(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的影响?(对个人发展的作用)(1)来源: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4.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5.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1)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2)主要手段——大众传媒:作用和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文化交流的意义?①从“走出去”的角度: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繁荣。
②从“引进来”的角度: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游戏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政治:2011届高考高三政治最后回归课本——《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

政治:2011届高考高三政治最后回归课本——《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一。
基础1.经济是文化的基础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3.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6.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二.根本、基本、重要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3.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素质三.途径、方式、形式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13.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四。
本质、实质、性质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五。
标志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3.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4.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5.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六.特征、特点、属性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民族性、继承性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七保证、保障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八.最、首先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是口语3.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4.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11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文化生活》考点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考点2、文化的作用?(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考点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考点4、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考点5、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考点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考点7、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考点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考点9、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考点10、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1.文化的社会作用:①(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先进的/ 落后的)③(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的影响?(对个人发展的作用)(1)来源: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4.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5.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1)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2)主要手段——大众传媒:作用和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文化交流的意义?①从“走出去”的角度: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繁荣。
②从“引进来”的角度: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游戏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2011年高考真题解析政治分项版文化生活专题9文化与生活

2011年高考真题解析政治分项版文化生活专题9文化与生活第一篇:2011年高考真题解析政治分项版文化生活专题9文化与生活绝密★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分项解析专题九文化与生活说明:本套资料的独特价值在于:第一次搜集全2011高考全国各地全部政治试题15套,并真正地做到了认真审核和校对,好多试题答案都是网上首发文字版;并且做了详细的分考点解析,希望对广大师生能有所帮助!考点一:文化与社会1(2011高考安徽卷7)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 ③④3(2011高考福建卷26)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可见,优秀的文化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优秀文化的作用,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较小、中等、较大。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必须既反映……又引领……,必须在……获得艺术的伟大”,这说明优秀文化来自于人民的实践,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C符合题意;A优秀的文化要彰显时代的精神,反映时代的潮流,但并不能创造时代的未来,更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A、B错误;文化源自于实践,而不是时代的智慧,D1错误。
4(2011高考江苏卷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高三政治必修一《文化生活》常用知识点

《文化生活》常用知识点一、文化的作用(可综合考察“文化的作用”,也可单独考察“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或者“文化对人的作用”,需根据设问、材料具体分析。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优秀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交流的意义①有利于我国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引进来)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走出去)③有利于各国文化相互借鉴,保持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加强相互了解,建设和谐世界。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建设和谐世界。
⑤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推动中华文化交流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①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途径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考点要求:
• 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传播的多种 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 点及影响;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 样性意义;加强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 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文化创新的意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 动力;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 关系
文化多样性
要求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第 二 单 元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新
文化 传播 文化继承性
要求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坚持文化创新 的正确方向
08高考各地考查试题:
地区 题型 选材 江苏卷 选择22 孔子学院 广东卷 选择19、 广州方言、城市建设、北京奥 20、32 运会 海南卷 选择14 北京奥运会 宁夏卷 选择19 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 山东卷 选择21 北京奥运会 江苏卷 选择21 扬州古城区建设 广东卷 选择18 温总理惦记百姓疾苦 江苏卷 选择23 南京中山陵建筑 广东卷 选择17 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 江苏卷 探究37 考查内容 文化的传播 文化的传播、文化的多样性
命题趋势:
• 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关论述,说明坚持马 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要性能够,考查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繁荣。
• 结合一些优秀的文化作品和优秀的文化形式,说明发展大众文化要坚持“三 个面向”和“两为双百”。
• “八荣八耻”的具体事件和人物(毒奶粉事件;抗震救灾小英雄)。现实生 活中的各种道德冲突。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 加强防腐倡廉建设的有关论述,以及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 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结合“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践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 运的理念,展示期盼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精神风貌等等,完善社会 志愿服务体系(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风采)深入理解十七大提出的“和谐文 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了解建设和谐文化的任务,懂得 建设和谐文化也是每个学生的责任。 • 以校园或社区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例,中国互联网协会4月发布《文明上网 自律公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到2010年 我国农村将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说明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和措施。 • 教育部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保护 学生安全”这一条被首次加入其中
命题分析:
• 从考查的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但个人觉得 这一部分是《文化生活》相对必要重要的内容, 考查主观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 从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发展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 从材料选取的形式来看,选取一些社会热点,社 会普遍引起关注的讨论话题,作为创设的背景材 料。
• 从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华民族 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 从材料选取的形式来看,选取一些社会热点,学 生熟悉的材料,来体现传统文化的特点,民族精 神的继承与发展。
命题趋势:
• “多难兴邦“,以地震后人民重建家园或是在灾难面前 中华民族的表现;四川抗震救灾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和道德风尚 • 奥运会成功举办,运动员顽强拼搏,勇夺金牌;
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
第 一 文化 单 是什么 元 文 化 与 文化 社 的作用 会
对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 •促进全面发展
对人
考点要求:
• 了解:文化的内涵与形式;文化对 人影响的特点; • 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在综合 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 出;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 说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命题分析:
• 从考查的题型来看,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 选择题比重较大;
• 从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正确对 待外来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化的创新。 • 从材料选取的形式来看,传统文化部分多选择区 本地方特色的材料,外来文化上多以北京奥运会 为背景。
命题趋势:
• 以北京奥运会为背景(福娃等标志的涉及、笔墨纸砚的 展示,击缶而歌),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外来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多样性的展示,中国菜与中国 语言受欢迎,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的衔接),文化 的创新与发展(开幕式的创意),文化传播的手段(大 众传媒对奥运会的报道)。 • 结合各地城市的发展,怎样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 现现代城市建设的魅力。
• 载人精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翟志刚和网民所 说“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的内涵及作用,在新时期仍然要进一步的继承与弘扬。
第 四 单 元
走进 文化生活
要求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指导 思想 精神 文明 建设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 •根本任务 •主要内容 •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 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 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对 国家的影响
江苏卷 广东卷 广东卷 山东卷 宁夏卷
命题分析:
• 从题型方面看,主要是选择,问答题则综合涉及 文化对人影响,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 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 从知识点方面看,主要是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在 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生活》考点精析
●整体把握《文化生活》的逻辑结构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怎么看 (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
第三单元 是什么(把握文化发展的一般意义) 领略 中华文化与民族 中国 精神
一般
文化
特色
为什么(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 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
怎么办(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广东卷 问答37
宁夏卷 问答38
中外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中外文化交流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的影响 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动力 北京奥运会 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中外文化的交流 漫画《洗澡》,正确对待外来 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 文化 合 圆明园文化遗址保护与重建方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案
08高考各地考查试题:
地区 题型 选材 考查内容
海南卷 海南卷
选择17 旅游文化 问答25 海南省加大文化投入, 建设省图书馆、省博物 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 意义 选择20 校训影响学生
选择21 中国文化成为外国文化 产业资源 选择31 中美文化差异影响思维 差异 选择19 校园文化艺术节 问答38 圆明园文化遗址保护和 重建方案
08高考各地考查试题:
地区 海南 卷 山东 卷 江苏 卷 宁夏 卷 题型 选材 选择13 文化艺术形式发展出现不平 衡性 问答28 山东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 文化强省的跨越 选择25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考查内容 发展喜闻乐见 的大众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体系 选择20 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 社会主义先进 放 文化建设
考点要求:
• (1)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 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 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核 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3)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08高考各地考查试题:
• 从取材方面看,所选材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 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具人文性、地方性。
命题趋势:
• 结合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舟七号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运用文化与社会的 相关知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以及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地位和作用。
• 结合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等说 明文化就在你身边。 •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人的交往行为、实践活 动、思维方式的影响
地区 题型 选材 考查内容
中华文化的源 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包 容性 江苏卷 选择24 周杰伦《青花瓷》歌词 广东卷 选择33 元霄节观灯习俗
海南卷 选择18 “嫦娥一号”探月活动成 中华民族精神 功 的继承和弘扬 宁夏卷 问答38 圆明园文化遗址保护与重 自强不息的民 建方案 族精神
命题分析:
• 从考查的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学生对 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两岸实现“三通”为背景,和谐理念的继承和发展,考 查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 以翻拍的影视作品为背景材料,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正确地文化创新。
• 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书法和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 阶段课程等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
第 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单 弘扬 基本 元 中华文化 特征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中 华 集中表现 文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是什么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化 培育 与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民 民族精神 为什么 族 怎么样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途径和意义 精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