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古镇 千年古县城——慈城
宁波慈城古镇旅游景点

宁波慈城古镇旅游景点出宁波市区,沿西北角的江北大道行10余公里,穿越七里桂花长廊,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城在花径深处赫然出现。
这里,便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县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慈城保留着中国传统县城的完整形态,在江南乃至全国都少见,与江南六大古镇相比,慈城显得寂寂无闻。
但是,若论悠久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慈城可能更胜一筹。
慈城的文明足迹,可以一直追溯到河姆渡文化。
1987年,慈城出土一双迄今为止中国最古老的木拖鞋。
这双木屐把中国木屐的历史往前推进3600多年,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古屐,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鞋类实物。
这一消息令不少日本人震惊,一批又一批地漂洋过海来到慈城,怀着一种朝圣寻根的心情,一定要亲眼看看这千年木屐,希望能从中找到一种文化的认同。
据目前的发现,最早穿上木屐的人应该就是慈城人。
正如李白所吟,“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至1954年的1200多年间,慈城一直是慈溪县治。
据说,唐代的慈溪县城,“城周五百六十丈”,城内采用都城长安的井字形棋盘格局,“旧日中街七丈宽,两廊都是碧栏杆。
柳边迟日三春暖,槐下熏风五月寒”。
直到如今,穿越慈城镇内的三直七横33条弄,仍找不出一条弯曲歪斜的街巷。
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说,慈城作为中国传统县城的典型代表,仍保留着“一街一河双棋盘”的完整形态,在江南乃至全国都少见,其历史文化保存数量和其本身遗存的历史文化都具有很高价值。
1954年,宁波重新调整区划后,慈溪县城迁往浒山镇,慈城划给宁波市江北区管辖。
1992年,慈城跻身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之列。
小小古镇,列入文保单位的古迹多达33处。
走在古镇的大街小巷,延续千余年的历史文脉触目皆是,列入文保单位的古迹多达33处,有旧时县城特有的县衙、考棚(考秀才的考场),有仿制山东曲阜的孔庙,似乎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古镇跳动千年的脉搏。
这些历史遗存、文化古迹、民居街巷、商业街区,及至整个城镇布局,无一不在诠释慈城的发展轨迹和成长历程。
千年风华,尽在古城

千年风华,尽在古城作者:罗利鹏来源:《宁波通讯·图话版》2021年第09期慈城古县城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古建筑鳞次栉比,名人名家辈出,堪称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
近年来,慈城以创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将古县城打造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让它成为江北区乃至宁波市旅游及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在此过程中,一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现代时尚特色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东门片区的骢马河国风文化生活街区正是其中重要的精品项目,也是江北区“精特亮”创建的首批“特色街区”之一。
骢马河国风文化生活街区占地2.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近4亿元,以“国风文化”为主题。
其通过修旧如旧、科技助力、引入业态,逐步成为古县城一条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街区。
一脉相承/复原江南水乡格局据历史记载,骢马河是进入慈城的主要水道。
宋代开凿管山江后,慈城的水运交通逐步东移,装满货物的船只须候潮进入大东门水门,再从骢马桥横河抵达解放路。
骢马河连通了古县城东、西护城河,是古县城最重要的商业和水路交通轴线,它与东西横街(民生路和东镇桥街)共同形成了古县城“前街后河”的商业特色,也是古县城“半街半水”“双棋盘格局”路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县城水利设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20世纪50年代,随着宁波市区姚江大闸的建设,慈城水系逐漸被废弃填平,古县城结束了水街合一的景象,原来的河道或为路或为民居,带着江南水乡独特韵味的街景只留在慈城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也给观光度假的游客留下不见“家家临水,户户枕河”景象的遗憾。
本着修旧如旧的保护开发理念,慈城古县城按照考古勘探的原骢马河河道走向,在骢马河国风文化生活街区一期工程中重新开挖600米左右河道,河道宽6—7米,于今年1月建成。
一期工程保留老街空间,恢复骢马河“街河并行”的景象,重现古县城水街合一的城市格局和肌理。
慈孝故里:慈城

慈孝故里:慈城
作者:蓝城
来源:《宁波通讯·图话版》2019年第03期
慈城山清水秀,城南环绕姚江、慈江。
慈城古县城是国家4A级景区、第二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内有60万平方米历史建筑。
走进古城,一砖一瓦古朴精致,一草一木宁静舒卷,街角巷陌随时偶遇明清古建、官宦宅地、各类牌坊等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有“江南第一古县城”的美誉。
慈城乃慈孝之城,历代涌现出数不清的孝子孝女。
留存至今的慈孝古迹比比皆是,如三忠墓、节孝祠等。
有近千年历史的孔庙,可以说是慈孝文化最集中的体现。
歷史和文化的双重标签丹青不渝。
多年来,慈城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通过活态传承,让老城展现新颜,凸显文化气质。
同时,慈城的建筑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也得以传承。
先后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等荣誉。
慈城的开发建设继古开今,既保留着那份古色古香,也在产业发展和城区建设方面有新的建树。
作为全国特色小镇,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和宁波市卫星城改革试点镇之一,慈城的开发建设在备受关注中屡屡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以金田集团、银亿邦奇、三星科技、激智科技等为代表,慈城的高新产业发展迅猛。
目前拥有中国最大的铜制品生产加工基地,有国内
一流、国际领先的智能电表和绿色环保配电变压器制造基地,还有打破多项国际行业垄断的光学膜材料研发制造基地等。
慈城古镇导游词范文介绍

慈城古镇导游词范文介绍慈城镇是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目前唯一的辖镇,位于江北区最西端、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慈城古镇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慈城古镇导游词1慈城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部,距宁波城中心三江口约20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
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后,在浙东一带设立了句(读勾)章县,县治设于现在离慈城镇不远处的王家坝(城山渡)。
公元401年,句章县城为孙恩起义军攻破,东晋守将刘裕(后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将县治迁于小溪镇——现在的鄞州鄞江镇,即笔者的家乡——突然发现慈城和鄞江竟然在历史上有这样的渊源!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立慈溪县,县治便设于今天的慈城镇。
县名的得来,是因为一个感人的故事:东汉时期,这里有个叫董黯的孝子,自小丧父,由母亲含辛茹苦抚养长大。
后母亲顽疾难治,想喝娘家大隐溪水,董黯便每日往返60多里路为母担水。
其母心疼儿子劳累,就让董黯在大隐溪边搭建茅屋,两人居于溪边,几年后董母的顽疾竟然治愈。
乡人有感于母慈子孝,便将大隐溪改名为慈溪,东汉和帝还对董黯进行了表彰。
由此建县时便定名为“慈溪”。
1954年,为方便统一管理“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北部)地区的棉区生产,国家对这一带的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三北地区全部归属慈溪县管辖,县治迁往浒山镇,原慈溪县南部地区则归属余姚县(包括慈城和当时尚未出土的河姆渡遗址所在地)。
这样调整的结果就是割裂了文化:现在的慈溪市只有中东部一部分是属于原先的慈溪县的,而大部分都属于原来的余姚县(包括浒山)——所以余秋雨说自己生是余姚人,长是慈溪人;而“上海闻人”虞洽卿也由镇海人变成了慈溪人——而慈城呢,不久后又划归宁波市江北区管辖,由县城沦为一个普通镇,由此沉寂——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沉寂,才使得它保存了大量的旧建筑老房子,保留了古镇的风貌,并在21世纪得到旅游开发,成为远近闻名的古镇。
游慈城古县城作文

游慈城古县城作文
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去了宁波的慈城古县城游玩。
早晨,我们乘着汽车向古县城出发。
一路上,我看见了许多树木,有红豆杉、樟树、银杏等。
这些树虽然有些发黄了,但是它们依然长得很茂盛,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
来到古县城下,我看到了一座高高的城门。
城门上刻着“慈城古县城”五个大字。
我走进城门,只见里面人山人海。
走进城门,我们来到了一条小河边。
河水清澈见底,水中有许多小鱼和水草在快乐地嬉戏着。
河水中还有几只鸭子在戏水玩耍。
在古县城里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那座古老的城墙了。
这座城墙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城墙用红砖砌成,上面涂上了白石灰。
城墙上有许多垛口,垛口上有许多小洞,供人爬上爬下时使用。
站在古城墙上向远处望去,可以看到远处的天一阁和慈城小学的教学楼以及宁波大剧院。
这些建筑物都很壮观,它们都是用砖、瓦和木头建成的,非常美丽!
接着我们来到了慈城古县城博物馆,里面主要介绍了慈城的历史和慈城的特产——红豆杉等知识。
—— 1 —1 —。
宁波慈城古镇一日游攻略

宁波慈城古镇一日游攻略一、慈城古镇简介宁波慈城古镇位于宁波市东北部,距离市区约50公里。
它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镇,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风景。
慈城古镇有着清代的建筑风格,古街巷弯弯曲曲,街上建筑多为木质的民居,给人一种古朴、宁静的感觉。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古镇独特的魅力,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如何到达慈城古镇1.自驾车从宁波市区驾车前往慈城古镇非常方便,大约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
你可以选择通过宁绍高速公路或宁波绕城高速公路前往。
在到达慈城古镇后,可在周边停车场停车。
2.公共交通如果不方便自驾车,你可以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慈城古镇。
从宁波市区的客运中心乘坐班车,大约需要2个小时的车程。
抵达后,可选择步行或乘坐当地的出租车前往慈城古镇。
三、慈城古镇游玩攻略1. 闲逛古街巷一到慈城古镇,最让人喜欢的就是闲逛这条古老的街道。
古街巷两旁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建筑,街道石板铺就,宽度较窄,两旁店铺琳琅满目。
你可以逛逛传统手工艺品店、古玩店,品味一些传统小吃,感受古镇的独特氛围。
2. 参观古建筑慈城古镇保存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如慈城中心的广场、庙宇、碧岳庙等。
这些建筑主要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你可以参观这些古建筑,了解当时的建筑工艺和文化传承。
3. 品尝当地美食慈城古镇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清蒸鲥鱼和慈城醉虾。
清蒸鲥鱼是当地的传统名菜,鲥鱼肉质鲜嫩,口感极佳。
慈城醉虾则是将新鲜的虾泡在慈城特色的黄酒里腌制而成,口味独特美味。
你可以找一家当地小吃店,品尝这些美食,感受当地的特色风味。
4. 参与民俗活动在慈城古镇,你还可以参与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
比如,在一些特定的节日,古镇会举办传统的庙会,你可以参与其中,品味当地的民俗风情。
另外,在一些古镇特色的商店,你也可以体验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如剪纸、刺绣等。
5. 欣赏夜景当天渐渐变暗,慈城古镇的夜景迷人动人。
古街巷的灯饰和建筑的投射灯光照亮整个古镇,给人一种幽静、浪漫的感觉。
慈城古镇介绍景点作文

慈城古镇介绍景点作文《慈城古镇之旅》我一直听说慈城古镇是个很有趣的地方,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藏着许多好东西。
一到慈城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色古香的城门。
那城门感觉就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老爷爷,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城门的石头一块一块垒得很整齐,上面还长着一些青苔,就像老爷爷脸上的皱纹。
沿着石板路往古镇里面走,就到了孔庙。
这孔庙可不得了,它就像是一座古代的学霸城堡。
一进大门,就能看到好多一间间的屋子,每个屋子都有不同的用途。
有一间屋子像是古代的教室,里面摆放着一排排的桌椅,我试着坐在那椅子上,哇,那感觉可真硬,我都能想象到以前的学生在这摇头晃脑念书的样子。
我还看到院子里有一棵大树,那树枝长得超级茂盛,在下面站一会儿特别凉快,就像一把超大的遮阳伞。
我想这树一定也听了好多好多古代学子的读书声。
走着走着就饿了,正好旁边有个小吃摊。
我过去看了看,发现了年糕饺,这可是慈城的特色。
那年糕饺的皮又软又糯,里面可以包各种各样的馅料。
我要了一个咸菜肉丝馅的,咬上一口,那味道在嘴里一下子就散开了,年糕的软糯加上咸菜肉丝的咸香,哇,真的太好吃了。
感觉就像舌尖在舌尖上开派对一样。
再往前走就是慈湖了。
湖水很平静,像一面大镜子。
湖旁边有一些柳树,柳枝长长的垂到水面上,就像姑娘的长发在水里漂洗。
我坐在湖边的石头上,看着湖水里的小鱼游来游去。
有一条小鱼特别调皮,一直在水面上跳来跳去,好像在跟我打招呼。
离开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看那古旧的城墙和缓缓落下的夕阳,心中有些舍不得。
这慈城古镇就像一个装满回忆的老盒子,每一处景点都像是盒子里珍贵的小物件,让人回味无穷。
《再探慈城古镇》话说上次去了慈城古镇之后,我就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这不,我又一次来到了这儿。
刚进入古镇,我就朝着上次没仔细看的县衙奔去。
这县衙啊,从外面看就特别威严,站在门口都觉得有点小紧张。
走进县衙,里面是大大的院子,像个四合院似的。
大堂里有一把特别大的椅子,上面还有一块牌匾写着“明镜高悬”。
慈城古镇的美丽风景

慈城古镇的美丽风景
慈城古镇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古镇。
这里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景点:
1. 慈城古运河:慈城古运河是慈城古镇最具标志性的景点之一。
运河两岸的古建筑、石桥和走廊,以及清澈的水面,共同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美景。
2. 吴山塔:吴山塔是慈城古镇的地标之一,建于宋代。
塔身高约47米,是传统的八角形建筑,飞檐翘角,雕刻精美,代表
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
3. 慈城古街:慈城古街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老商业街区,街道两旁的明清式建筑,石墙青瓦,街巷纵横交错,给人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
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慈城美食,购买到传统的手工艺品。
4. 王宅集:王宅集是慈城古镇内最大的后花园,被誉为“小江南”,堪称绍兴的极品古民居。
这里有美丽的庭园、湖泊和假山,环境幽雅,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5. 金带河:金带河是慈城古镇内的一条人工河道,河岸两旁种植着大片的花草树木,景色优美。
游客可以租船在河上泛舟,欣赏河岸的美景。
以上是慈城古镇的一些美丽风景,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古镇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致古镇千年古县城——慈城慈城(宁波旅游景点),是江南保留最好的千年古县城,不仅有县衙、孔庙、校士馆、冯俞宅等古建筑群,而且历史上还出了519名进士,包括5名状元、1名榜眼和3名探花,有“天下第一进士城”的美誉。
台湾文化人黄永松在慈城推出了女红、中国结、刺绣、剪纸、泥人、瓷器、紫砂壶等工艺大师的精心之作,让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对接。
走进慈城,犹如时空穿越,进入了一个3D版的《天工开物》。
应该说,现在的慈城只是浙江宁波江北区的一个镇,面积约两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两万,街巷纵横,精雅的屋宇接连不断,森然的高墙紧密呼应,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象,虽然岁月茫茫,处处已显出苍老,但风骨犹在,没有太多的破败感和潦倒感,像藏身于避风港,躲过了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的惊涛骇浪,看上去都好像旧了似的,却露出了真,与高楼林立,热闹繁华的宁波相比,恍若隔了一个世界。
古城徜徉,温故知新,让人按捺不住地兴奋。
忽然手机响了,是黄永松打来的,问我到了慈城没有?我说:到了到了。
他说:“好,我在走马楼饭庄等你。
”黄永松是我敬重的前辈,下午他从台北飞往宁波,约好慈城会面,没想到他比我从杭州出发还早到。
七十年代初黄永松在台湾创办《汉声》杂志,一直以民间姿态采取田野调查的手法,图文并重记录了中国丰富的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搭建起一个“中国民间文化基因库”,恰如现代版的《天工开物》,2006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最佳行家出版物”。
黄永松说:“我和这座古城的缘分,也可以说是一种信仰的皈依;慈城修旧如故,绵泽后世,这就是最好的坚持,最好的传承;我们相聚在此,透过母亲的艺术,用期待的砖,砌信仰的墙,一起为她许诺一个未来。
”黄永松神采飞扬,妙语连珠。
我倾身靠近问,当初怎么会选择慈城?他说,“最初是经营‘老外婆’针线的忻苹,看到我出的《女红》书来找我。
当时我连宁波在哪里都不知道,尽管我很早来大陆,但大多在偏远地区跑。
后来忻苹特意来北京邀请,我动心了。
我们谈到传统文化与制造业的衔接,而工艺是最直接对口的。
人类活动从工艺开始,靠的就是双手,拿起石头就是石器,拿起泥巴可以烧成容器,人类文明就是这么演进,但这是个漫长过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浪天涯的黄永松以“母亲的艺术”作为天工慈城的开篇,殷切的游子之心,一切尽在不言中。
“母亲的艺术”展览设在冯岳彩绘台门,一进门,满眼都是儿时的记忆,还有哪个地方会比这里更合适展览呢?展览分女红、中国结、纺织、刺绣、剪纸和蓝印花布六个主题,汇聚了各地华人工艺大师的精心之作。
最亮丽的是女红馆,手工拼布的“百衲被”挂在竹竿上,看似农家小院晾晒的被子,走近一看,咦,比那些趋之若鹜炫富的国际知名奢侈品还要精美!在男耕女织的社会,女红是女性的本分事,但随社会发展,却渐渐被人淡忘了。
进入女红馆如探身于从前大户人家的小姐闺房,红木额围了红绸金字,绣上缤纷的花卉,还有戏水的鸳鸯,针针丝线,怀有少女情怀。
看完“母亲的艺术”展览,转身去冯俞宅看”工艺五展”。
惠山泥人竟然把中国传统的大红大绿的色彩玩出了大雅,真了不起!展品分粗货、细货与工艺手法三项,细货最精彩的是手捏戏文,大多出自昆、京角色,宛然如生。
捏人十八法、彩绘七法与装光四法,详实如教科书,完全可以学习掌握。
展出的惠山泥人全是《汉声》的藏品,据说当年无锡民间艺人生活还不富裕,黄永松为了完整反映惠山泥人的制作过程,答应买下所有加工的作品。
岂料这套藏品一展出,引起了轰动,原因是现在没人会了,即使有也捏不出那股神韵,因为以前手捏戏文的艺人都是戏迷,不光是生旦净丑各种角色,还有杜丽娘的三笃板裙衫、白素贞的兰花指、阎婆惜的冶艳装饰……都是惟妙惟肖,而问题是连无锡惠山泥人博物馆也拿不出这么精美完整的作品,派人来洽谈转让,黄永松哪里舍得卖,博物馆只好拍照回去展示。
同样以泥为材料的宜兴紫砂壶是不上釉的陶,曲桌流壶,七十二道工艺,详尽阐述,从认识一把壶开始,进入壶的世界,五百多年来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款式,名家名壶洋溢出悠远宁静的文人气。
青花瓷,是手绘在瓷胎上的国画,神奇的分水工艺,彰显出青花瓷新的风姿神韵,画师悬笔巧借地心引力以驭料水,不同角度转动坯体作画,藏锋不露,却又用水自若,让人惊赞不已。
木料与我们的生活更为密切,在坐具文化展,看到了坐具由低到高的演变,并以西方科学的方式剖析榫卯结构、力学原理,体悟到古人的智慧。
服饰由最初的保暖蔽体,到舒适方便,再到时尚环保,宽衣解带,悄然在人身上演义。
现代人习惯大量生产的机制成品,却忽略了就地取材、量身打造的手工制品的温柔质感,让人慨叹。
(图/文:谢光辉来源:中国旅游)小贴士:慈城附近宁波酒店预订信息请至宁波旅游网查看梁祝文化园游记梁祝文化园位于宁波西郊高桥镇梁祝村,准确地说就在梁祝大道通途路口北约500米处,交通十分便捷。
自驾车的朋友走通途路从市区过来,也就10分钟左右路程。
8车道的路面,油门一踩就到了。
其次公交车也是很方便的,238路(宁波话寓意“梁山伯”),起点镇明路公交站,终点就是梁祝公园站了,大家可以在起点站、鼓楼站、天一家园站等停靠站点上车直达梁祝公园。
另外即将于2014年建成通车的轨道1号线更大大方便大家到梁祝公园来。
这条轨道交通西起高桥镇,经过三江口、东部新城,东至北仑,在梁祝公园南侧设有梁祝站,届时给大家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
沿着公园门口梁祝大道进来,远远的一排古色古香建筑和“梁祝文化园”名称的横匾就映入大家的眼帘,这就是梁祝文化园景区的入口了,两侧厢房是景区服务中心。
整个建筑呈现出典型的明清时代江南水乡风格,朱墙墨瓦、飞檐翘角,两条栩栩如生的石刻龙护卫着大门的屋脊,屋檐下镶着一张张色彩清秀的山水画,仿佛把人一下子带回到属于梁祝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
门口有两个石雕的麒麟,身体半蹲,嘴巴微微张开,仿佛在欢迎四面八方的来客,又好像是在护卫着千年遗存的一方净土,守护这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下面我们就顺着梁山伯和祝英台相遇、相知、相爱、相守的动人爱情故事去追溯那个迷人的传说吧。
过大门右拐,有一个简朴的木制四脚亭,唤作草桥亭,这里是公园游览的起点,也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初识结拜的地方。
正如纳兰若容在词中所言,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一次相见总是美好的,草桥结拜是两个异乡求学的同乡结谊之地,也是梁祝结缘之所,是故事的开端。
外面下着雨,两个年轻人因为躲雨相会在这个简陋的草亭中,这时爱情的种子已经在一个年轻人的心中悄悄发芽。
在这里,设置有恋人印记碑、爱情柱等,希望还没有结缘到自己那一半的朋友能够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过了草桥亭,穿过一条小河,就来到万松书院的门口。
一个四柱三间的牌坊矗立在书院的门口。
整个牌坊屹立在书院建筑南北朝向的中间线上,镂刻并举,花岗岩石材的牌坊正面写着“万松书院”几个大字。
穿过牌坊,进入万松书院的大门。
万松书院共三进,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的三大特征——祭祀、讲学、藏书,展现中国古代书院的基本布局和教学场景,同时回顾和还原梁祝同窗三年的有趣故事,渲染梁祝同窗好友之间的纯洁爱情,再现梁祝求学、苦读、同寝的场景。
大门后的第二进为先师殿,这里是祭祀孔子及其门徒的地方,以求培养读书人对“先圣先儒先贤”德业的崇敬和景仰,以达到劝戒规律、见贤思齐的目的。
先师殿的中间主屋为祭祀之用,两侧壁放置劝学、训诫的字、画、石碑等使人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穿过二进先师殿,仿佛进入江南园林的场景中。
场地虽然不大,但是一池碧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池水清澈见底,水面触手可及,池中金鱼畅快的游动,假山、怪石嶙峋。
当你从这个角度看的时候是一副场景,走动几步后,另外一幅景象又映入你的眼帘。
在水池的后面,一幢二层建筑坐落在这里,写有“明道堂”几个大字的牌匾使人一眼就认出这里是学生上课的地方。
一楼中间三间是讲堂,东西两侧的厢房一间是师父师母课堂,一间是梁祝书房。
在这里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梁祝蜡像,有英台要师母帮忙提亲的场景,也有英台如何妆扮男儿身的方法手段,在这里憨厚的梁山伯始终没有发现祝英台的女儿身,也是在这里祝英台定下了终身相守的决心。
从万松书院的后门出来,远远就看见山脚下有一个铜质的樵夫雕塑背着一捆柴向家走去。
这座小山虽然不高,但是名气却不小,就是凤凰山。
山上建有凤鸣亭,站在这不高的山顶上,整个公园绿树掩映,山一侧的百花坡上各色花卉随风舞动,形成花的海洋。
碰到樵夫,也是祝英台在十八相送的路上第一次向梁山伯暗示,当英台问道“他为哪个把柴打,你为哪个送下山?”时,用这个几乎比较牵强的类比来暗示梁山伯。
顺着凤凰山的一条小溪缓缓落下,溪水流入山脚下的一个水池??鸳鸯池中。
池边有听瀑榭,在这里可以观赏从凤鸣亭引流而下的跌瀑流入鸳鸯池,也可以在这里回收从凤鸣亭上放置的漂流瓶。
在这里祝英台看到水池中的鸳鸯成双戏水,再次向梁山伯表明了心思,而且更加直接,“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你愿不愿意配鸳鸯?”,只可惜梁山伯仍未理解其中的涵义。
过了鸳鸯池,就来到一条小河边,河上有座独木桥。
传说桥下有一对雌雄大白鹅在水中戏水,英台用此时此景来启示梁山伯,可能连丫鬟对祝英台向梁山伯数次的暗示无动于衷有些生气,把梁山伯比作是呆头鹅。
可有点愚钝的梁山伯现在仍然没有理解祝英台的意思,反而好像有点生祝英台的气不该叫他呆头鹅,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好笑。
在这里的河中喂养大白鹅,设置有人工小岛引导大白鹅喂食,桥上设置吊桥,安全又不失野趣,情侣们相扶过桥,就像梁祝故事中二人相扶过桥,传递出“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的情感意境。
穿过独木桥就来到了古越村,这是一组以宁波地方建筑为特色的村落建筑。
在村头种植大树,村中设置有农舍、古井、牧童雕塑、祠堂、观音堂、放生池、游船码头等建筑,溪水流入村落中,并在村舍的房前屋后穿行。
溪水沟道不宽,但是清澈见底,两边栽植了一些亲水植物,展示了古代这一地区的特殊风貌。
村中的双映井,井内碧波满溢,相传祝英台看到两人在井中的倒影,故意说道“一男一女笑盈盈”,可惜梁山伯还是没开窍,因此此井叫做“双映井”。
井中设置有电子照相设施,可对情侣进行摄影留念。
在观音堂中,祝英台祈愿送子观音来做媒,希望和山伯一起拜堂,而山伯觉得两个男人拜堂荒唐而拒绝。
祝英台对梁山伯的不开窍或许生气,或许更是着急,看到走过来的牧童和牧牛,故意将山伯比作是牧牛,憨厚的山伯甚至提出不想送英台了,但在祝英台的请求下愿意送别至长亭。
古越村也是游客休息的好地方,这里设置有一些茶馆、餐饮和一些农家乐设施,游客走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喝喝茶,饿了可以吃顿地道的农家菜,不是很惬意么!千里相送,终有一别。
过了古越村,十八相送就到了长亭,这是梁祝二人即将分别的最后时刻,也是英台表白自己想法的最后机会。
在长亭中,祝英台说有个与己一摸一样的九妹,希望山伯能在七巧之前来祝家提亲。
山伯欣然答应,英台恋恋不舍拜别了山伯。
长亭南面临水,背面设置自由园路,青桐乔木的背景使长亭掩映在葱葱郁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