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来的作文——谈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融合对中职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探究

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探究在当今的音乐世界中,流行歌曲的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其中,将古典诗词融入流行歌曲的创作,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现象。
这种融合不仅为流行歌曲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古典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境。
它们经过历史的沉淀,依然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而流行歌曲作为现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影响力。
当这两者相遇并融合,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方面,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许多流行歌曲直接引用古典诗词中的词句,或者以古典诗词的意境和主题为蓝本进行创作。
比如,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歌词直接取材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原词中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在歌曲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歌曲的旋律悠扬动听,与诗词的意境相得益彰,让听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味和魅力。
再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其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诗词的词句,但整首歌营造出的古典意境,犹如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充满了诗意。
这种以古典诗词的意境为创作灵感的流行歌曲,不仅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也为流行歌曲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另一方面,流行歌曲也为古典诗词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阅读古典诗词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
而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能够将古典诗词以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通过流行歌曲的传播,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古典诗词,从而促进了古典诗词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邓丽君演唱的《独上西楼》,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改编成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邓丽君的演唱深情动人,使得这首词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
论中国古诗词与流行音乐之融合

[人文色域】73论中国古诗词与流行音乐之融合贺荣耀(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古诗词文化传承的思考,提出与流行音乐尤其是演唱的方式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的方式。
重点 论述了“融合”的起源与发展,通过“词”“曲”“唱”三方面手法的相辅相成以及创新传载,让中国风音乐盛行,让传统曲 艺旧貌换新颜,必定会让古诗词文化在年轻一代乃至全中国掀起热潮。
所以,文章提出以流行音乐推广古典诗词,来达到习近 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题思想。
结语部分,文章再次强调了将传统诗词 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的形式之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古诗词;流行音乐;融合一、“融合之路"的起源及发展在我们的专业学习中,古诗词歌曲大多的是用中国民族 唱法与西方美声唱法风格演唱的,流行音乐风格的古诗词歌 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有少量相关的作品,其流行 度和传唱度也非常不够,所以得不到推广。
这种用现代流行 音乐演唱古诗词的艺术表现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才有了 初步的展现,通过各方面的调研,发现用流行唱法的古词歌 曲最开始出现在部分电视剧中和一些港台歌手的专辑中,例 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 写,在文中的诗词曲赋受现代人们的喜欢。
在1987年被演绎 成影视剧的时候,作者王立平耗时四年半“倾其所有”完成 《红楼梦》13首配曲及所有背景音乐,其中最为经典的有《枉 凝眉》、《葬花吟》、《芙蓉女儿诔》等,由歌手陈力演唱,虽然唱法并没有太大的突破但是歌曲的整体风格已经开始与 流行音乐结合;1989年,作曲人苏越将李清照的《一剪梅》(也就是现在的《月满西楼》)谱曲流行歌手安雯演唱,传 唱度颇高。
1983年,由谭健常作曲,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发行问世,而这首歌正是根据李煜的《虞美人》改编而来,进而有梁弘志作曲的《水调歌头》《独上西楼》,再到费玉 清演唱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经 典作品等也相继问世,但是尽管如此,古词歌曲的发展却并 没有挤进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中国风”也还不是大多数 人的审美首选。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融合对传诵经典的启示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融合对传诵经典的启示“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上,支教老师梁俊将清代袁枚的诗作《苔》改编成歌曲,与孩子们一起吟唱,唱哭了无数观众。
古典诗词进入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是一种别具特色的现象。
古典诗词如何跨越时空与流行歌曲进行融合?有何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天传诵经典诗词有哪些启发?这些问题值得语文教师思考。
一、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模式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如何有机融合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模式。
1.古词新唱很多古典诗词(尤其是宋词)在古代本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
当时的旋律我们已不得而知,今人用流行音乐形式为古诗词配曲去演绎,实现古词新唱。
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既有古典的雅致,又有当代的风格,细细体味,意蕴无穷。
如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被王菲唯美的唱风演绎后,感动着无数人,在大江南北广为流行。
科技的发展使得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不断的提高,但是农业由于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良好的气象监测是实现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我国现阶段自动气象站的使用已经得到普及,基于自动气象站的各项技术也日趋成熟,得到大范围的使用。
2.提取词句A:所谓“一招失算满盘皆输”,就是你现在的处境。
你们作为父母,和孩子没有“共同成长”的历程,一切从零开始,那就应该从能力培养的“零”开始,把过去6年缺失的全部补回来,如果现在只是每天忙着“辅导作业”(其实不是辅导,只是帮助完成),作业能及时交上,孩子并没学习,所以还是零,没有开始。
提取古典诗词中的精粹,特别是那些广为人知的名言精句,将其作为再创作的素材,或整句沿袭,或释其大意,或用其意象,或取其情境,使之与新创作的歌词有机地融合起来,成为当代流行歌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对照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不难看出黄安词基本上是李白诗句的沿袭和化用,但二者所表现的主题有了一些变化。
当诗词遇上音乐作文

当诗词遇上音乐作文
你想过没有,当诗词碰上音乐,那会是怎样一番奇妙的景象?就好像是两
个超级英雄相遇,瞬间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诗词,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一行行优美的文字,就像一幅幅
细腻的画卷,把各种情感、风景、故事都描绘得淋漓尽致。
它们有的像温婉的
女子,轻轻诉说着相思之苦;有的像豪迈的壮士,大声抒发着壮志豪情。
而音乐呢,就像是个神奇的魔法师。
那跳动的音符,或欢快,或悲伤,或
激昂,总能直接钻进我们的心里,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当诗词遇上音乐,那简直就是天作之合!想象一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豪迈的词句,配上气势磅礴的音乐,是不是让你感觉自己
仿佛站在了江边,亲眼目睹着那汹涌澎湃的江水和历史的滚滚洪流?又比如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充满思念的诗句,要是再加上一段悠扬、深
情的旋律,是不是能让你更深刻地感受到那种对亲人的牵挂和祝福?
有时候,一首好歌就是一首绝美的诗词。
那些歌词,不就是用现代的语言
写成的诗词吗?它们同样能打动我们,让我们沉浸在其中,感受着爱与恨、喜
与悲。
诗词和音乐的结合,就像是给我们的心灵来了一场豪华的盛宴。
让我们在
忙碌的生活中,能有那么一刻,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感受那份美好和感动。
所以啊,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一对“完美搭档”,让它们继续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古诗与音乐课程融合作文

古诗与音乐课程融合作文
在咱们的学习生涯里,你有没有想过古诗和音乐这两个看似不搭边的家伙,要是凑到一块儿,能擦出啥样的火花?还真别说,把古诗和音乐课程融合起来,那可真是妙趣横生!
而且啊,把古诗和音乐融合,学起来也更容易记住。
咱们的大脑就像是个
喜欢新鲜玩意儿的小孩子,单纯的背诵可能会让它觉得无聊,转身就把学的东
西给忘了。
但是音乐一来,大脑瞬间就被吸引住了,跟着旋律一起摇摆,不知
不觉中就把古诗给牢牢记住了。
说不定哪天哼着歌,就把整首古诗给顺溜地背
出来了。
还有呢,在音乐课程中融入古诗,能让咱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情感。
音乐
是有魔力的,欢快的节奏能让咱们感受到诗人的喜悦,悲伤的曲调能让咱们体
会到诗人的忧愁。
就像听一首激昂的战歌,能感受到诗人“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听一段轻柔的小曲,能领略到“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心境。
古诗和音乐课程的融合,就像是给学习生活加了一勺甜甜的蜂蜜,让原本
可能有点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又好懂。
所以啊,老师们不妨多来点这样的创意,让咱们在古诗和音乐的美妙世界里尽情畅游!。
结合实例谈谈现代流行歌曲与唐宋诗词的创作与融合

浅谈当今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每个时代都有风靡一时的流行文化。
放眼当下,虽不能说流行歌曲能执牛耳,但也是流行文化中主力之一。
诚然,流行歌曲之中虽有糟粕,但亦不能掩盖它的精华。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文化的融合给当下的流行歌曲注入了一道清流,是当下流行歌曲之中的精华。
纵观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融合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是旧词谱新曲。
这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专辑。
这当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
其他比较出名还有张明敏唱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徐小凤的《别亦难》。
这些作品给旧词赋上新曲,不仅给中国古典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给流行歌曲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其二是通过改编诗词,使诗词融入新词中。
成功的例子当属琼瑶为自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写的主题曲。
例如《庭院深深》取自北宋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却上心头》取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几度夕阳红》取自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帘幽梦》取自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等。
其三便是通过选取古典诗词中的一句或几个意向。
这类作品比较多,大多都是旧词取新意。
相当下的周杰伦,许嵩等都有此类作品。
如周杰伦的《兰亭序》中一句“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与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意象相同,都有抒发孤寂零落之情。
再有《东风破》更值得一提, 对于《东风破》来说,首先值得分析的就是歌名的取法,“破”,据《宋史·乐志》载太宗亲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
让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结伴同行——诗词教学中的一点感想

让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结伴同行——诗词教学中的一点感想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数字化时代,文化多样性也越来越强。
音乐和文字几乎无处不在,由此带来的文化冲击也越来越强烈。
在当今的教育中,人们把流行文化融入到传统文化中,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学习已经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向新的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常常只被要求背诵诗词,把老师的理论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厌恶。
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古典诗词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背诵,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使其产生共鸣。
在这种情况下,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考古典诗词的目的。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流行音乐,给学生介绍古典诗词的时代背景、人们的精神境界以及诗词的艺术功能等等,从而让古典诗词走出经典界,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它。
举例来说,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创作于1981年的流行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来诠释这首诗。
先让学生听歌,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读诗,分析古典诗词中表达出来的相同情感及其表达方式,从而让学生体验诗词表达的深度。
另外,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结合在一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把自己的情感用歌词,节奏,旋律等表达出来。
比如,让学生诗词尽可能多地和流行歌曲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诗句,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古典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综上所述,音乐与文字是表达情感和想象力的重要载体,把流行音乐和古典诗词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古典诗词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热爱古典的态度。
古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传播和保护古典文化的同时,也要让古典文化与流行文化融为一体,共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

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中国音乐创作中,古诗词的影响不容忽视,它能够给流行音乐注入浓厚的文化内涵,让音乐作品更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因此,本文将就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进行讨论。
一、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的联系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经千年风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欢的良好品味之一。
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而流行音乐则是一种受欢迎的音乐类型,它通过简单易懂的歌词、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和摇摆的舞步,让人们沉浸于音乐的世界中。
古诗词和流行音乐都有着相似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在音乐创作中,古诗词的影响非常明显。
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的联系有三个方面:1.旋律方面。
古诗词的旋律古朴典雅,其音韵美妙,节奏流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典范。
而流行音乐则以朗朗上口的旋律为主,使听众容易接受和记忆。
因此,在音乐创作中,一些作曲家常常借鉴或引用古诗词中的旋律元素,来增强流行音乐的艺术性和时代感。
例如,著名音乐家谭盾的流行歌曲《流芳》,就借鉴了元代文学巨匠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中的音乐元素,使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得深远而又古色古香。
2.歌词方面。
古诗词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充满了诗意,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吸引力。
而流行音乐的歌词则直接表达情感,有着强烈的现代感。
因此,在音乐创作中,一些词曲作者常常将古诗词中的优美语言和富有诗意的表述方式融入到流行歌曲的歌词中,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作品。
例如,许嵩的《演员》中,将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诗句“雨后初晴漠漠轻烟,绿树依稀见桥边”融入了歌词中,让这首歌的文化气息更浓。
3.意境方面。
古诗词的意境多半是优美、深远、含蓄的,具有高度的情感表现力和意境感染力。
而流行音乐则更多的是表现现代生活和社会现象,追求简洁、明快、有力的效果。
因此,在音乐创作中,一些词曲作者会将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流行歌曲的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富有文化感染力和情感共鸣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喜欢听年轻朝气的创作人别出心裁的歌词。 歌词的创作也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是文章写作的一种形式,或叙事,或抒情,或励志,或寂寞。 它讲
那么, 怎样将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完美融合以激发学
究意境,追求创作人内心的情感表达。 在众多的流行歌曲中,很 生的创作兴趣呢?
多动人心弦、令人赞赏的歌曲往往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 3 掌握方法,创作其实并不难
第 13 卷 第 12 期
Vol. 13 No.12
读与写杂志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2016 年 12 月 December 2016
“唱”出来的作文
— ——谈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融合对中职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柏英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无锡 214100)
摘 要:本文从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融合的角度,探讨了中职生写作兴趣的激发问题。 重点分析了现代流行音乐对古典诗词文
北,深受年轻人的欢迎和追捧。
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
摇滚歌手汪峰的作品透出浓郁的人文气质和文化内涵,很 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 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容是
多歌曲表达出当代青年对当下的思索和矛盾,对未来的坚持和 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实际上就是《上邪》的白话版,“上邪,我欲
大多数学生都惧怕作文,不愿意写,慢慢也就不想写,不会写, 人食指的现代诗《相信未来》。
究其原因,除了读书面窄、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计算机、手机等
现代音乐创作人借鉴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例子数不胜数,
媒 介 大 量 取 代 纸 笔 写 作 等 原 因 之 外 , 最 根 本 的 原 因 是 没 有 兴 比如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化用了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
之情寄托于古风古韵之中,收到了完美的效果。
易传唱。
走中国风路线的周杰伦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青花瓷》
上文讲到的《当》:“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
《东风破》《发如雪》……不仅首首与古典诗词相关,还大量使用 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
中国民族乐器和有中国特征的调式旋律,使其作品风靡大江南 手。 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当太阳不再
运”之类的最为简单的曲调。 这些歌曲在人们口头传唱,歌词用 单纯词的表现功能,深受大众的喜爱并广为流传,这也恰好说明
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最早的诗歌。 所谓诗歌,可以理解为“诗”+ 了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积极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歌”, “诗言志、歌咏言”,实际上就是歌词配上音乐进行演唱。
苏 轼 的 《水 调 歌 头·明 月 几 时 有 》、李 煜 的 《相 见 欢 》(无 言 独
留着长发、书卷气息浓郁、嗓音空灵中带有一丝粘腻的霍尊。 他 来诠释千古佳句。 比如《在水一方》这首歌就是琼瑶根据《诗经》
那首《卷珠帘》,以悠远绵长的声线,凄切哀婉的词风,惊艳了华 的名篇《蒹葭》改写的,她采用典雅规范的白话文,语言通俗易
语歌坛。 这首歌巧妙地借鉴了李白的《怨情》一诗,将魂牵梦绕 懂,又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词表达的主题与意境,因此,歌曲更
努力。 《怒放的生命》《像梦一样自由》《飞得更高》《光明》,嘶喊中
历史,其实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就很排斥写作,结果便可想而知 透出一股倔强与不屈。 汪峰的创作依然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
了。 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往往处于班级的中下游,语文成绩平平, 的借鉴,比如《光明》中“露水”“枯藤”“排浪”等意象就借鉴了诗
须到中国的古典诗词文化中汲取营养。
基础,借用古典诗词来表现流行歌曲的主题和内容,既给予了流
古典诗词改编成现代流行音乐的过程,就是写作(创作)的 行歌曲表现空间,也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过程。
3.2 改造语言,提炼升华
2 现代流行音乐中飞出唐宋遗韵
有的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歌词创作上继承了
2014 年 央 视 原 创 真 人 秀 节 目 《中 国 好 歌 曲 》中 走 出 了 一 个 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 换一种角度
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样 上西楼)、《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商隐《无题》、杨慎的
式都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也是这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红楼梦》诸多的插曲等无
样的形式,现代音乐的创作人要创作出经久流传的歌曲,就必 不是采用了这种形式。 这些古典诗词具有广泛的认知度和群众
化的借鉴现象,介绍了借鉴创作的三种方法,并列举了创作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关键词:古典诗词 流行歌曲 中职生 写作兴趣
中 图 分 类 号 :G718
文 献 标 识 码 :C
文 章 编 号 :1672-1578(2016)12-0280-02
DOI:10.16071/51-1650/g4.2016.12.270 很多中职生不喜欢写作,并不是上了中职才不喜欢,究其
-280-
第 13 卷 第 12 期
Vol. 13 No.12
读与写杂志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2016 年 12 月 December 2016
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 地合,乃敢与君绝。 ” 3.3 化用意境,推陈出新
诗词。
3.1 直接配曲,原汁原味
1 古典诗词和音乐相伴相生
许多音乐创作人,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 比如
音乐产生于人类劳动生产过程中。 最初的最原始的音乐也 《月满西楼》,乃是将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配以清新而
就是在劳动时,或欢庆娱乐时所唱的极为浅显的如“打夯”“搬 又略带伤感的音乐,将其离愁之思表达得淋漓尽致,远远胜出了
趣。 因此,如何激发中职生的写作兴趣,往往成了语文教师头痛 寓居作》,动力火车的《当》改编自古乐府诗《上邪》,黄安的《新鸳
的一个问题。
鸯蝴蝶梦》借鉴了李白的名作《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学生头戴耳机,摇头晃脑
可见,现代音乐创作人要创作出经得起时代沉淀的歌曲,还
地听着流行歌曲。 他们喜欢听,喜欢唱,喜欢这些流行音乐的调 需要到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中寻找力量, 古典诗词文化才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