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练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一)阅读《伤仲永》,完成19-25题。

(共15分)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世隶.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固.众人或.以钱币乞之20.“之”的用法主要有6种:①代词,一般用作第三人称②动词,到……去③结构助词,的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凑足音节⑥宾语前置的标志。

指出下面“之”分别是哪一种用法。

(只需写出序号,2分)忽啼求之()卒之为众人()不能称前时之闻()送孟浩然之广陵()21. 翻译(2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2.仲永小时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体现在哪三件事上摘录文段中语句回答。

(3分)23.仲永才华衰竭的原因,王子认为是“”,而这又是由“,,”造成的。

(2分)三、文言文阅读(10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集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集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集训一、知识点归类。

(一)重点实词练习。

1.世隶.耕(属于)2.称.前时之闻(相当)3.泯然..众人矣(消失)4.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5.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6.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8.与蒙论议..(谈论,商议)9.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10.会.宾客大宴(恰逢)11.几欲先走.(跑)12.群响毕绝.(消失)13.顾.野有麦场(回头看)14.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1.邑人奇.之(以……为奇)2.父异.焉(对……感到惊异)3.父利.其然(以……为利)4.宾客..其父(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6.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7.不能名.其一处(说出)8.妇手.拍儿声(用手)9.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10.一狼洞.其中(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洞)(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2.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3.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的样子)4.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5.当:(1)当.涂掌事(动词,掌管,担当)(2)但当.涉猎(应当)6.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7.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字)8.妙:(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9.前:(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2)狼不敢前.(动词,上前)10.意:(1)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企图,打算)(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2.满坐.寂然(“坐”通“座”)3.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当涂”即“当道”)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5.止.有剩骨(“止”通“只”)(六)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三、文言文阅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_______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9.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30.解释下列字词意义。

中间( )虽( ) 名( )绝( )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32.划出语段中的侧面描写,说明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3.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29.俄而 不久,一会儿 30.中间夹杂 即使 说出 消失、停止 31.(宾客们)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一种声音;3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通过对听众害怕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侧面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33.不能删去,结尾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呼应前文,又可起到侧面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作用,他就是用那样简单的道具表演出了那样复杂的声音。

34.三、文言文阅读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23.解释文中加点词:昔( ) 触( )折( )维( ) 西北( )潦( ) 24.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A. B.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故.日月星辰移焉 故水潦尘埃归焉.C. D. 温故.而知新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5. 翻译下列句子: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集训(Word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集训(Word版)

文言文阅读集训解析版一、《孙权劝学》对比阅读【一】【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

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 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

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

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

”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费。

”,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

”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

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粗略阅读(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3)邴原少.孤.幼时丧父(4)欲书.可耳读书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甲文侧重: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文侧重:赞美邴原少而好学【二】【甲】初,权谓吕蒙曰……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有答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有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孙权劝学》(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务:_______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________4.但当涉猎但:______ 涉猎:________5.及鲁肃过寻阳过:________6.非复吴下阿蒙非复: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________今义:独自,孤独博士:古义:________今义:学位的一种2.见往事耳古义:________今义:过去的事(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见见往事耳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当但当涉猎________当涂掌事________(五)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卖油翁》(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公亦以此自矜(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善射善:________2.公亦以此自矜自矜:________3.释担而立释:________4.但微颔之颔:________5.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6.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汝亦知射乎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但手熟尔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为转折连词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3.但微颔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名词,下巴(六)解释下列多义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书:写信。

②让:责备。

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加点词语。

(1)及.鲁肃过浔阳()(2)即更刮.目相待()(3)肃遂.拜蒙母()(4)唯傅修期耳.()2.翻译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3.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翦①将伐楚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王送至霸上②。

将行,请田宅甚众。

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

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

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③。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④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而疑我邪?”(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注】①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

②霸上:即灞上,在今西安市东白鹿原。

③五辈:五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文练习5.《伤仲永》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邑.人___扳.___环谒.___泯.然___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世隶.耕______2.未尝.识书具______3.即书.诗四句______4.收族..为意______5.宾客..其父______6.余.闻之______7.令.作诗______8.称前时之闻.______9.泯然..众人矣______10.固.众人______三.课内语段阅读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通音:义:2.解释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观.之_____②指物作诗立就.______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④或.以钱币乞之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并自为自名。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父利其然也。

(5).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5.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6.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7.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8.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9.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____属于侧面描写的有___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 父异焉。

10.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结合社会现状和自身实际,请你思考:成才的关键究竟是什么?10.《木兰诗》一.多义字辨析市:东市买骏马()愿为市鞍马()将:将军百战死()出郭相扶将()帖: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机:不闻机杼声()万里赴戎机()二.解释加点的词语1.木兰当.户织______2.昨夜见军帖..______3.旦辞爷娘去.______4.万里赴戎机..______5.朔气..传军柝______6.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7.出郭相扶将..______8.出门看火伴..__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四.课内语段阅读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话的段意:2.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3..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6.如何理解本诗详略的处理?15.《孙权劝学》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通义: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义:二.辨析古今异义孤(古)_________(今)_________治(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但(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三.解释下列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四.课内语段阅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①谓:②若:③益:④遂:2.释句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①孙权:②吕蒙:③鲁肃:4.用原文回答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20.《口技》一.解释加点的字1.施.八尺屏障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宾客意.稍舒4.曳.屋许许声5.众宾团.坐6.妇抚儿乳.7.变色.离席8.妇拍而呜.之二.辨析加点字的含义1.妙:众妙毕备以为妙绝2.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3.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4.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三.解释加点字的古今含义1.虽.人有百手古:________今:________2.不能名.其一处也古:________今:________3.两股.战战古:________今:________4.几乎先走.古:________今:________四.补充被省略的量词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两()儿百千()犬百()舌百()口五.课内语段阅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加点字注音犬吠.____几.欲先走____2.释词间____奋____俄而____战战____3.理解填空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众人灭火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__”一词可以看出。

4.“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6.用“‖”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25.《短文两篇》一.给加点字注音夸.父___逐.走___辩.斗___盘盂.___沧沧.___探汤.___孰.___汝.___二.解释加点字逐走.___弃.其杖___问其故.___去.人近___探汤.___如.车盖___不能决.___及.日中___三.翻译下列句子1.未至,道渴而死。

2.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3.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 孰为汝多知乎?四.课内语段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字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比较古今义有何不同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3.用原文回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此”指代什么?4.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小儿甲:观点:论据:小儿乙:观点:论据:6.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则认为这是“恶意的讥笑,嘲笑”。

你同意哪一态度?谈谈你的理由。

30.《狼》一.给加点字注音缀.行___大窘.___苫.蔽成丘__弛.担___目似瞑.___意暇.甚___尻.尾___假寐.___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1.自后断其股.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2.盖以诱敌.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3.亦毙.之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4.方.欲行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多义词止:止有剩骨_____一狼得骨止_____前:狼不敢前_____其一犬坐于前_____意:意暇甚_____意将隧入_____敌:恐前后受其敌_____盖以诱敌_____四.说说下列“其”字各指代什么?1.恐前后受其敌。

2.场主积薪其中。

3.屠乃奔倚其下。

4.一狼洞其中。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屠自后断其股。

7.其一犬坐于前。

五.翻译下列句子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六.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屠夫遇狼”概括第一段内容,后三段分别该怎样概括?2.哪些词语表现屠夫害怕,对狼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3.前狼假寐的姿势、神态,目的分别是什么?4.哪一句表现了狼贪婪的本性?5.课文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6.哪一句能概括文章的主题?原文填写:(5分)1、《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有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未必黑”,正如本文所说的“”2、《陋室铭》一文中引用孔子的话来突出主旨的话的是“”,其作用是,文中写出了陋室的环境之雅的是“”,写交往之雅的是“”,写室中之事之雅的是“”,点明本文主题的是开头用比兴来引题的是,其作用是文中引用古代名贤作比况的是“”,其表达作用是。

3、《饮酒》诗中表明作者无求名利之心,即使居住在闹市,也与居住在深山无甚不同的诗句是“”,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的是“”,写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的是“”,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的是“”。

5、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的景色的是“,”。

与此作对比的是“”。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写敌军的来势汹汹,但守城的将士雄姿英发的是“,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是“”,表达了诗人以生命来报效祖国的豪情的是“”。

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九种景物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的是“”,直接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悲的是“”8..《饮酒》中最能体现作者心境的诗句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