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修身篇精粹阅选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修身篇-PPT课件

修身篇-PPT课件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处。如修 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 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 度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 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 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向三时饮食 中谙练世味,浓不欣,淡不厌,方为 切实工夫。
尽心
孟子曰: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 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尽心上》
乾健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 咎。”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 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 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 也。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 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正心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 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 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 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 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大学》)
求放心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 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 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 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 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 不如使其无久处之厌。
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 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涉 世者宜蕃择之,慎毋贪黄雀而坠深井, 舍隋珠而弹飞禽也。
望重缙绅,怎似寒微之颂德;朋来 海宇,何如骨肉之孚心。
贪心胜者,逐兽而不见泰山在前, 弹雀而不知深井在后;疑心胜者,见 弓影而惊杯中之蛇,听人言而信市上 之虎。人心一偏,遂视有为无,造无 作有。如此,心可妄动乎哉!

第三讲 墨子ppt课件

第三讲 墨子ppt课件
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墨子·鲁问》
最新版整理ppt
7
一、墨子生平
(五)《墨子》与《墨经》 ▪ 《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71篇,流传下
来的只有53篇。其中《经上》、《经下》 《经说上》、《经说下》称为《墨经》。 ▪ 《墨经》连同《大取》、《小取》成为《墨 辩》。
最新版整理ppt
8
二、墨子的思想学说
18
二、墨子的思想学说
(三)尚贤
2、如何尚贤 ▪ 从“农与工肆”中选拨人才。 ▪ “使能”要“置三本”:职位、待遇、实权。
爵位不高,百姓就不会尊敬他;俸禄不优厚, 百姓就不信任他;权力不大,百姓就不畏惧 他。——《尚贤上》
最新版整理ppt
19
二、墨子的思想学说
(四)尚同
▪ 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人们的想法不同, 就会发生冲突与争斗。避免争斗的最好方式就是全 社会用一张嘴说话,用一个大脑来说话。
4
一、墨子生平
(二)墨子的学术来源与特点
▪ 墨子与鲁班的技艺 ▪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
南子·要略》 ▪ “背周道而用夏政”——《庄子·天下》
▪ 以大禹为榜样:艰苦朴素、事必躬亲、舍己 为人。
最新版整理ppt
5
一、墨子生平
(三)行大义于天下 ▪ 舍己为人,践行大义:能谈辩者谈辩,能说
1、为什么要尚贤
▪ 尊贤与亲亲任人唯亲与尚贤使能
▪ 裁缝、屠夫与“尚贤使能为政”。
▪ 国家向贤人开放政治权力,就好像“有力者疾以助 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尚贤下》
▪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可以治国者使治国,可
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尚

墨子ppt

墨子ppt

天之意不可不顺也。顺天之意者,义之法也” (《墨子.天志上》)在墨子看 来,世间的法要遵循天意,不符合天意的人定法不能算是法律,不遵循天意 的法律制度就是不正义的制度。“天志”是贯穿于墨子思想的主线,墨子取 法于天,把天作为一种有人格的天,与上帝神相结合的天,实际上墨子是借 天喻民,借助天意来推行自己的政治法律主张。墨子认为,在当时的社会, 父母、师长、国君的意志均不能作为立法的依据,提出“以天为法”。人们 都必须一切“效法于天,听命于天”,要顺应天意,替天行道,服从天志。 墨子认为“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他认为,法律来源于 “一同天下之义”。在国家和法律产生以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标准, 人们互相指责,尔虞我诈。如何来调整人们的行为是非呢?这就需要“选天 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和各级“正长”,天子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自上 而下地“一同天下之义”,于是国家和法律就产生了。 •墨子法律的核心思想 1、“兼相爱,交相利”、“非攻” 墨子的思想宗旨是“贵兼”,以“兼爱”为法律观。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 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 “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当时社会的“大害”、“巨害”是国与国之间的 战争、人与人之间的争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们的不相爱。 因此,他主张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当“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从其兼爱思想出发,主张非攻,反对战争。他断定,爱人运行时,人亦从而 爱之;利人运行时,人亦从而利之。反之亦然。既然如此,国与国、家与家、 人与人之间,只要相互兼爱,不要发动战争,相互攻伐,这样不以兵刃毒药 水火相攻伐,从而可以共同取利。否则,以兵刃毒药水火相攻伐,便使大家
• 墨子的宗教思想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兼爱、非攻、非命、节用、天志、尚 同”思想,构成了墨家学说的主体。作为小生产者阶层的代表,他的主张有 务实的积极因素,其中的实干精神又统一于“天志”之下,受宗教鬼神观左 右,从而形成了其学说中现实社会与鬼神世界并重的矛盾现象。 一、墨子的鬼神观 生活于上古时期的人们,对天有着自然的敬畏。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自然 界的认识有限,无法解释和抵御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另一方面是 由于统治者认识到了宗教在教化人民、统一思想中的超凡作用。墨子学说中 的鬼神世界包括“天”和“鬼”两部分。“天”具有至上人格神性质,它主 宰世界,明辨善恶,赏罚分明,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子理想社会的最高统 治者和监督者。在墨子学说中,“天”有丰富的内涵。 (一)“天”是现实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天拥有世间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墨子· 法仪>中说:“天下无大小国, 皆天之邑。人无幼长之贵贱,皆天之臣也。”这是天最高权威的体现,也是 天其他功能的 基础。天子是天指定的,代天行社会事务,拥有天所给予的一 切权力和财富,必须顺应天的意志;诸臣、百姓须服从于天子。“天为政于 天子”,“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故于富且贵者,当天 意而不可不顺”(《天志上》)。 (二)“天志”是制定人间“法仪”的标准 法仪是社会秩序井然的重要保证。天具有最完美的品格,成为制定社会法仪 的根据。<法仪>云:“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日: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 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 必度于天。”以天为法,才能公正,才能保证君王、臣民具有仁义和善心。

《墨子·修身》

《墨子·修身》

《墨子·修身》【原文】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闇,无务傳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

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

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

譛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藏於心者无以竭爱,动於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

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巅,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徧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本不固者末必幾,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

善无主於心者不留,行莫辩於身者不立。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於天下者,未尝有也。

【今译】君子作战虽用阵势,但士气是决胜的根本;办丧事也讲礼仪,但哀痛是办丧的根本;读书人虽讲究学识,但行动是学习的根本。

所以如果连最根本的东西都不能稳固,那就不要致力于旁枝末节的事情;如果连身边的事都没有熟悉,就不要好高务远;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使之依附,就没有必要搞什么外交了;干一件事都不能有始有终,就不必谈起从事多种事业;举身边的事物尚且弄不明白,就不必追求什么流传的见闻。

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由近及远。

君子明察自己身边,从身边做起。

若是没有修炼好自己,而受人诋毁,那就自我反省,这样既减少了怨恨又加强了修行。

免费墨子ppt课件

免费墨子ppt课件

CHAPTER 03
墨子的政治观点
主张兼爱非攻
兼爱
墨子提倡天下人互相关爱,不分亲疏 远近,视人如己,以消除社会等级和 阶级压迫。他认为,只有通过兼爱, 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和武力征服,主张和平 、谈判解决争端,强调防御战争,以 避免无谓的伤害和损失。
提倡尚同的政治制度
• 尚同:主张社会上下的意见和行动要统一,以实现社会的和谐 稳定。墨子认为,君主的职责是引导和规范社会秩序,使人民 的行为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墨子提倡,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环 节,通过实验、实践等方式,使学生 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强调道德教育的价值
墨子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于教 育的全过程。
墨子强调,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 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有道德、有 责任感的人。
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
• 君主应以身作则,践行兼爱和非攻的理念,为人民树立道德榜样。同时,君主应倾听民意,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实 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CHAPTER 04
墨子的科学思想
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总结词
墨子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思考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为现代科学思想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墨子思想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总结词
墨子思想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 义,强调实用主义、重视实践、提倡创 新,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
VS
详细描述
墨子提倡实用主义,主张学以致用,反对 空谈理论,对教育改革中的实践教学具有 指导意义;同时墨子重视实践,强调动手 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 ,墨子提倡创新,反对因循守旧,有助于 推动教育改革中的创新发展。

墨家思想讲座ppt课件

墨家思想讲座ppt课件

墨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总结词:手段不同
详细描述:墨家思想主张通 过教育和感化实现社会和谐 ,强调道德的力量;而法家 思想主张通过法律和刑罚维 护社会秩序,强调强制的力 量。
总结词:目的相同
详细描述:尽管手段不同, 但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目 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 与稳定。
06
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墨家思想讲座ppt课件
• 墨家思想概述 • 墨家的尚贤思想 • 墨家的非攻思想 • 墨家的兼爱思想 • 墨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思想比较 • 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01
墨家思想概述
墨家思想的形成与背景
墨家思想的形成
墨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墨子创立的一种学派。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巨 大变革,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墨子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兼爱、非攻” 的思想,呼吁人们相互关爱,停止战争,构建和谐社会。
墨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比较
01 总结词
哲学观相反
02 详细描述
03 总结词
社会观相反
墨家思想的哲学观是唯物主义, 强调现实和实践,注重通过努力 和奋斗实现社会进步;而道家思 想的哲学观是唯心主义,强调超 脱和自然,注重通过无为而治实 现社会和谐。
04
详细描述
墨家思想认为社会是由众多人构 成的,强调社会制度的建立和维 护;而道家思想认为社会是由道 所支配的,强调顺应自然、回归 本真。
兼爱思想的背景与内涵
背景
墨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矛盾 和阶级斗争日益激烈,墨子提出兼爱思想, 旨在解决社会矛盾,实现平等与和谐。
内涵
兼爱思想是一种平等、博爱的思想,主张人 们相互关爱、互助互利,以实现社会的和谐 与稳定。

墨子ppt课件

墨子ppt课件

促进文化交流
墨子思想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 ,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墨子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推动和平理念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对于推动世界和平理念的发展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为人类和平共处提供了思想基础。
对西方思想的影响
墨子的思想对于西方思想产生了影响,对于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和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节用节葬
总结词
墨子提倡节俭和反对奢侈的生活方式,主张简化葬礼和反对厚葬。
详细描述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过着节俭的生活,反对奢侈浪费。他主张简化葬礼,反对厚葬习俗。他认为厚葬 会导致浪费资源和财力,而简化葬礼则可以减轻人们的负担,让人们更加关注生前的生活质量和道德 修养。
03
墨子的科学思想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05
墨子思想的影响和传承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墨子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思想启蒙
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同等思 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后世的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
基础。
推动社会变革
墨子的思想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 的呼声,对于推动当时社会的变
革和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全球伦理的启示
墨子的思想对于全球伦理的建设提供了启示,为建立更加和谐的世 界秩序提供了思想基础。
墨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1 2 3
学术研究
通过对墨子思想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内涵和 价值,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文化传承
墨子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 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以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 发展。

墨子《修身》

墨子《修身》

修身墨子【导读】修身思想是墨家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墨家不但认识到修身是立身行事之本,而且阐述了实践、反省等修养的方法以及环境对于修身的影响作用,并将"天志"作为修身的根本准则。

墨家的修身观对于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发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然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本篇文章主要讨论品行修养与君子人格问题,强调①品行是为人治国的根本,君子必须以品德修养为重。

【正文】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②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③为本焉。

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④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⑤;亲戚不附,无务外交⑥;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⑦,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⑧来远。

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

见不修行,见毁⑨,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⑩而行修矣。

谮慝⑪之言,无入之耳;批扞⑫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⑬,无存之心,虽有诋讦⑭之民,无所依⑮矣。

故君子力⑯事日强,愿欲⑰日逾,设壮⑱日盛。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⑲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藏于心者无以竭⑳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

畅之四支㉑,接之肌肤,华发㉒隳颠㉓,而犹弗舍㉔者,其唯圣人乎!志不强者智不达㉕,言不信者行不果。

据财㉖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㉗、遍物㉘不博、辩㉙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本不固者末必几㉚,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㉛,原㉜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㉝。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务言㉞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㉟,虽劳必不图。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㊱而务为察。

故彼㊲智无察,在身而情㊳,反其路者也。

善㊴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名不可简㊵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

君子以身戴㊶行者也。

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选自《墨子·修身第二》)【注】①陈:同“阵”,阵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