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doc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doc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doc《非攻》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的著作之一,提倡“非攻”原则,反对用武力解决问题。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非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墨子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非攻》的主要内容和著作背景,了解墨子思想。

2.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非攻”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及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非攻”精神。

二、教学内容2.墨子思想的概述和“非攻”原则的阐述。

4.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落实“非攻”原则。

三、教学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加深对“非攻”原则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非攻”原则的应用是否符合墨子的思想。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由组合,围绕“非攻”原则展开讨论,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互相交流,探讨“非攻”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将《非攻》的主要内容和著作背景整理成简洁明了的PPT,备好案例材料。

2.导入:教师出示《非攻》封面,让学生了解书名、作者、出版年份,引起学生的兴趣。

6.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实地探访社区或者公园等公共场所,让学生感受社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非攻”原则的实际运用,改变他们所能达到的一些微小但有意义的事情。

7.总结: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对未来实践的热情。

五、教学评估3.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探究“非攻”原则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六、教学资源1.墨子《非攻》的书籍或电子版2.相关案例资料3.PPT制作工具4.互联网资源七、教学反思《非攻》是一本堪称经典的著作,通过对其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明白“非攻”原则的深层次内涵,以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攻”的意义,并通过实践行为来落实。

墨子《非攻(节选)》教案研究

墨子《非攻(节选)》教案研究

墨子《非攻(节选)》教案研究简介:墨子《非攻》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所著的一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本文将对该篇文章进行教案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提供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文献。

第一部分:引言在介绍墨子《非攻》这篇文章之前,首先对墨子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墨子,古代中国哲学家,提出了以“非攻”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的非攻思想主张以和平、爱和亲善来解决冲突,强调将个人利益置于整体利益之上。

而《非攻》这篇文章正是墨子非攻思想的重要表述之一。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和方法2.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墨子《非攻》这篇文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及其核心要点;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论证线索和方法;3)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加深对古代文献的理解。

2.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导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分组合作,讨论和分析文章内容;3)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论证思路;4)开展课堂互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文章导读:简要介绍墨子和非攻思想的背景;2)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分析;3)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解释;4)学生小组讨论和总结。

3.2 教学步骤(教师通过PPT展示墨子的肖像和相关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对墨子的兴趣)1)引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思考。

例如:“你对于解决冲突有何看法?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代替暴力?”2)初步阅读:学生阅读墨子《非攻》的节选,了解整体内容。

3)文章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适当引导和补充。

4)重点词汇和句式解释:教师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和使用的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论证思路。

5)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就墨子的非攻思想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非攻》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描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3)能够分析并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思想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多元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倡导和谐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非攻》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墨子的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

2. 运用课文中的思想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非攻》的文本材料。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和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非攻》,引发对攻与非攻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阐述墨子的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5. 批判性思维训练:(1)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进行课堂辩论。

6. 实际应用:(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墨子的思想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分享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全班交流。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墨子的思想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运用墨子的思想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写作练习。

九年级非攻教学设计

九年级非攻教学设计

九年级非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内涵,理解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

3、引导学生思考“非攻”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墨子“非攻”的概念和主要观点。

(2)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能够流畅地翻译课文。

2、难点(1)探讨“非攻”思想的现代价值和局限性。

(2)引导学生将“非攻”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非攻”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比较法:将墨子的“非攻”思想与其他思想家的相关观点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战争带来灾难的故事或者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墨子的“非攻”。

2、作者及作品介绍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墨子》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让学生对墨子和他的学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节奏和语调。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文意疏通(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遇到困难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翻译情况,对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如“攻”“窃”“亏”“义”等实词,“之”“以”“而”等虚词,以及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等特殊句式。

(3)学生再次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5、内容分析(1)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墨子“非攻”的观点。

(2)组织学生讨论墨子是如何论证“非攻”这一观点的,如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

(3)深入探讨“非攻”的内涵,即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关爱他人。

《非攻》教学设计

《非攻》教学设计

《非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墨子及其《墨子》的思想主张。

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3、学会根据文意进行断句。

4、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进的说理特征。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

2、掌握断句的方法和能力。

3、理解“非攻”思想,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教学方法:1、问答法2、讲授法3、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非:非难,责怪攻: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明确:《非攻》讲述战争的祸害,驳斥那些好战者所散布的战争理论,希望以此制止战争。

二、作者墨子,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出生于今山东省滕州市,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其学说思想主要包括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等。

墨家在战国与儒家并称“显学”。

3、《墨子》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其内容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

三、断句原文: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答案: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翻译: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非攻》教案教学文案

《非攻》教案教学文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非攻》教案海口实验中学邢凡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和该思想的现实意义。

2、学习本文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教学重难点:理解墨子非攻思想的实质及其由来。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2 分钟)1、毛泽东评价他是一个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季羡林说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余秋雨称他的思想是墨色的珍宝,黑色的光亮。

他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及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墨子的非攻选文,感受这墨色珍宝的魅力吧。

2、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深刻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探讨该思想的现实意义。

2、学习本文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二、疏通文意。

(8 分钟)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师:正音。

2、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自读课下注释,完成多媒体上的练习。

(1)对下列句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众闻则非(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责怪,反对)之B、其不仁兹(通“滋”,更)甚,罪益厚C、谓之不义(名词,道义)(讲解:名词前面如果有否定副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作动词,而且这个词如果不是去声,要破读为去声。

举例:天不雨。

因此,“义”为名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符合道义” )D、从而誉(名词用作动词,赞誉)之(2)翻译下列句子:以亏人自利也。

译文:因为他损人利己。

(讲解:自利应为利自,宾语前置)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译文:这可以说是知道义和不义的区别吗?(讲解:“辩”通“辨”,是区别的意思)3、接下来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本文的结论句。

结论句: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请同学们齐读并翻译该句: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这个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分析文本。

(15分钟)1、那么,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些不义的行为呢?下面就请一位同学起来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读,边填写老师在多媒体上打出的表格。

《非攻》优秀教案,DOC

《非攻》优秀教案,DOC
4.学生自读,完整断句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2.作者及其思想(PPT)
墨子生平:墨子(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墨翟,宋之大夫(今商丘人)。墨子是当时的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阶层的代言人,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提出认识客观事物应以“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作为判断是非取舍的标准。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通假字: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通“滋”,更加。
词类活用: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非难,责怪。
特殊句式:
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甚”后省略了“于”。
从而誉之,谓之义。省略句,“谓之”后省略了“为”字。
3.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作业布置
完成《自主学习丛书》相关内容

《非攻》教案

《非攻》教案

《非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非攻》的主要内容;(2)能够分析并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3)能够运用《非攻》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非攻》的内涵;(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非攻》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3)运用《非攻》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尊重他人、宽容待人的品质;(3)认识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非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分析墨子的思想观点,把握其核心思想;(3)学会运用《非攻》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对《非攻》中某些抽象概念的理解;(2)对墨子思想观点的批判性分析;(3)将《非攻》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非攻》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见解;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体会《非攻》的道理;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非攻》中的角色,增强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非攻》,理解其主要内容,思考相关问题;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非攻》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4.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非攻》的道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非攻》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非攻》;2. 写一篇关于《非攻》心得体会,不少于500字;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非攻》的道理解决问题;4. 推荐一篇关于墨子思想的论文或书籍,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
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中学舍惠莲 74400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墨子及其《墨子》的思想主张;
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坚持正义,热爱和平,创造和谐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断句能力,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结合讲解品味文章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无情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站出来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
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墨子、句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现存五十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说的讲学辞和语录,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2、解题及背景介绍
非:非难,责怪;
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
《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

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兴史事说明好战必亡。

下篇肯定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义战,并且主张先利天下诸侯,援小国、立信义,宽吾众,信吾师,然后能天下无敌,由此可知墨子从不反对正义战争。

二、初读课文,尝试断句。

断可前先要通读几遍原文,大致了解原文意思,凭借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再集中分析难断句子。

(一)给下面两个例句断句
1.表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2.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答案显示:
1.表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孙之/何所履行
2.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3.学生自读,完整为课文断句。

断句方法指导
①先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大致意思,然后通过找主语,先断开能断的句子;
②抓一些标志性词语如发语词,语气词,关联词等;
③通过修辞断句,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比、互文、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以此来断句,准确性更高;
④还要懂古代文化常识,如年龄、纪年纪日、称谓、职官等可帮助断句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栏厩(jiù)鸡豚(tún)
弗(fú)犬豕(shǐ)
(二)学生熟读课文,并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三)在课堂练习本上找出本文的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并分析。

1、通假字
a. 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
b. 白黑之辩:“辩”通“辨”分别;
c. 拖其衣裘:“拖”通“脱”强夺或费力取得;
2、一词多义
苟亏人愈多,如果
苟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随便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偶尔,暂且
今至大为攻国,国家
国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封地红豆生南国,地域
是何故也,此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容,表示判断是觉今是而昨非正确
惟命是从,宾语前置的标志
3、特殊句式
(1)省略句
a. 从而誉之,谓之义
“火”前省略了“为”
b. 上为攻省得则罚之
“则”前略了“之”
c. 其不义又甚,入人园窃桃李
“入”前省略了于
(2)宾语前置句
以亏人自利也
以损害别人给自己利益
2.词类活用
①众闻则非之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

②以亏人自利也。

使动用法,使人亏。

③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四、问题探析
1.请具体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
墨子列举了四种不义行为,而且由浅入深,入人园圃去偷,对别人造成了轻微损失,偷鸡摸狗,比窃人桃李更严重,但这种鸡鸣狗盗之徒也只是造成财产上的损失,至于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这种行为影响到主人家的生活比前者还严重,但不至于威胁到人的性命,而杀不辜人,那就是犯下了难以饶恕的罪行,要被处以极刑,既然杀一人都构成死罪,杀一百,一千那就罪大恶极了,竟然有人对这种不义的事大加赞誉,而且称之为“大义”,这种人颠倒黑白,不分“义”与“不义”,实际上,发动侵略战争,荼毒生灵的人是真正的大不义,本文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向不义战争。

2.本义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本文运用了类比论证和层层递近的方式,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列举出四个常见的事例来介绍“不文”且这四个事例一个比一个严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五、板书设计
生活现象 评判 原因
窃人桃李 不义 亏人自利
攘人犬豕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取人牛马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杀不辜人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攻国 更加不义 亏人最多誉之谓义
六、课内练习
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答案:
(1)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2)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七、小结
知而非之
本文墨子采用层层推进说理及类比说理的方法,反复证明了自己“天下之君子”不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的观点,从而得出了“是以知天下之君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的结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天下君子们价值判断上的混乱,墨子在文中谴变了战争是最大的不义的观点,表达了自己“非攻”的思想主张。

八、布置作业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请同学课后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字数3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