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合集下载

《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解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病理解剖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形态结构的改变,从本质上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转归的学科。

病理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是医学主干学科。

病理解剖学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广泛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对重要的概念和疾病以教师讲授为主,尽可能讲深、讲透;对相近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让学生讨论并列表比较或自学;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定自学参考书并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绪论1学时知识点: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重点: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在医学中的地位思考题: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3学时第一节组织和细胞的适应 1学时知识点:肥大、增生、萎缩、化生。

第二节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2学时知识点:变性的概念及常见变性的形态学特征;坏死的概念与常见坏死的形态学特征;坏死的分类及其转归;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特征;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是通过手术切取、穿刺、钳 取等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或病变器官,通 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检查和组织培养 等方法,对疾病做出病理诊断,这是临床最为常用的 病理学检查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做术中冷冻病理检查。
尸体解剖检查简称
(二)病理切片观察
1.首先用肉眼观察切片,了 解整个切片的大致情况。 2.用低倍镜全面观察切片, 辨别是什么组织、病变部位、 与周围组织的大致关系。 3.在病变部位转高倍镜,观 察组织的形态及病变的细微 结构。
Company Logo
五、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 学习病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 指导思想,正确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共 性、个性及其转化规律;正确认识形态与功能、局部与 整体、原因与条件、健康与疾病的辩证关系,从而在本 质上认识疾病,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首先要认 真学好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和基本理论,这是 学好病理学的基础。此外,还要重视实验课,教材中有 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对疾病病变的描述,通过病理标本和 组织切片的观察有助于对病变特点的记忆并加深对理论 的理解。通过动物实验、动态观察疾病的各种表现,可 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尸检,即对死者的
遗体进行病理解剖
和系统的形态学分 (一)
析。
尸体解
(二)活体组 织检查
通过采集病变处的细胞, 涂片染色后进行诊断。细 胞的来源可以是病变部位 的脱落细胞,也可以是自 然分泌物、排泄物或体液
(三) 细胞 中的细胞。

第一章 病理学绪论与疾病的概论1

第一章 病理学绪论与疾病的概论1
2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疾病概论
(二)疾病的转归 1.康复: 1.康复: 康复
完全康复:即病因消除,症状消失,受损组织细胞的功能、 完全康复:即病因消除,症状消失,受损组织细胞的功能、代 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 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即病理损害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 不完全康复:即病理损害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但机体仍 遗留不同程度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功能、代谢障碍, 遗留不同程度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功能、代谢障碍,只有通过代 偿功能才能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偿功能才能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疾病概论
损伤与抗损伤
病因 外伤 损伤 组织破坏血管 破裂、 破裂、出血 组织缺氧 抗损伤反应(代偿反应) 抗损伤反应(代偿反应) 交感神经兴奋 心功能加强 凝血功能启动 血管收缩 血液 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损伤与抗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损伤与抗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器官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
免疫病理学
超微病理学
分子病理学
1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第一章疾病概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疾病概论
讲授内容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二、病因学 三、发病学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1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疾病概论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1.健康(health):一种身体上、 1.健康(health):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 健康 ):一种身体上 好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 好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包括生理健康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生理健康:指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正常。 生理健康:指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正常。 心理健康:指人体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 心理健康:指人体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 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行为规范、适应环境等。 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行为规范、适应环境等。 社会适应:指人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社会适应:指人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并 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 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问答题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问答题

1、简述病理生理学与生理学及病理(解剖)学的异同点。

病理生理学和生理学都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但前者研究的是患病的机体(包括患病的人及动物),后者研究的则是正常的机体(正常的人和动物)。

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虽然研究的对象都是患病的机体,但后者主要侧重形态学的变化,而前者则更侧重于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2、试举例说明何谓基本病理过程。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两种以上疾病所共有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例如,炎症可以发生在全身各种组织和器官,但只要是炎症,尤其是急性炎症,都可发生渗出、增生、变质的病理变化,局部有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的表现,全身的症状常有发热、WBC 数目增加、血沉加快等。

所以说,炎症就是一种典型的基本病理过程。

3、如何正确理解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病因与机体的相互斗争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有规律的病理过程。

应抓住下列四点理解疾病的概念:1)凡是疾病都具有原因,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2)自稳调节紊乱是疾病发病的基础;3)疾病过程中引起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临床上表现为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主要是劳动能力)的异常(包括损伤与抗损伤);4)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有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

4、简述疾病和病理过程的相互关系。

疾病和病理过程的关系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同一病理过程可见于不同的疾病,一种疾病可包含几种不同的病理过程。

5、何谓疾病的病因和诱因?病因、诱因和条件三者的关系如何?某个有害的因素作用于机体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时间会产生某个特定的疾病,这个有害因素就称为该疾病的病因。

诱因是指在病因存在下具有促进疾病更早发生、病情更严重的因素。

仅有诱因不会发生疾病。

疾病的原因是引起某一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它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性的、特异性的因素。

疾病的条件是指能够影响(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其中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诱因。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着重从功能与代谢的角度探讨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其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健康: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3.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在临床称为脱水。

5.低渗性脱水: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6.高渗性脱水: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7.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

8.低血钾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9.高血钾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0.代谢性酸中毒: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11.呼吸性酸中毒: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12.代谢性碱中毒: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13.呼吸性碱中毒: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增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14.乳酸酸中毒:血浆中乳酸浓度增高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

15.酮症酸中毒:血中酮体(β—羟丁酸及乙酰醋酸)含量增多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

16.乏氧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

17.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的缺氧。

18.循环性缺氧:因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

19.组织性缺氧: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20.缺氧:组织、细胞因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发生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21. 呼吸衰竭:当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机体在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PaO2低于60mmHg,或伴有PaCO2高于50mmHg,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完整版)《病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病理学分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病理生理学则着重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的改变,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关系,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

学习病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全身与局部变化的关系.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验。

病理解剖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等。

病理生理学则安排一些必要的动物实验。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亲自操作,结合理论,独立思考,认真分析总结。

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病理学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临床,加强临床症状与病变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习效果。

病理学教学时数为45学时,其中总论25学时,各论19学时。

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史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任务和性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发展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疾病、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

3、了解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教学内容]疾病的概念,病因学概论及发病学概论。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和在修复中的作用。

2、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3、熟悉骨折愈合过程。

4、了解组织再生能力和再生过程以及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教学内容]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3、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及骨折的愈合过程。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

二、病因学
(一) 病因概念:病因是指引起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包括 1.外因 2.内因 3.诱因.
(二) 病因学分类 1.疾病发生的外因分为五大类: (1)机械性的因素; (2)物理性的因素; (3)化学性的因素; (4)生物性的因素; (5)营养性的因素.
(二)病因学分类
2.疾病发生的内因:所谓内因就是机体本身的生理状态, 大致可包括两个方面:
(1)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体内进行生长繁 殖而引起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寄生虫病:由寄生虫侵袭机体而引起的的疾病. (3)普通病;由一般性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内,外,产科疾病.
(二) 疾病分类
2.按疾病的经过, 将疾病分为:
(1)急性病; (2)慢性病; (3)亚急性病
3.按患病器官系统分类,可 将疾病分为: (1)消化系统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 (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4)运动器官系统疾病 4.其他:营养代谢病
A.创伤愈合的过程,包括清除阶段和修补阶段 B.创伤愈合可分为三种类型:
a. 浅表创伤愈合:见于表皮浅表创伤如擦伤,创伤很浅,只破 坏皮肤表层.一两天内完成愈合.
b.第一期愈合:多见于伤口小而整齐,创缘接合紧密,消毒完善 无感染的创伤愈合.1天左右就有肉芽长出,3天左右就可以 填平创腔,7天左右愈合.
*死亡的分类
按照机体的死亡过程,将死亡区分为临床死亡(相对死亡)和生物学 死亡(真正死亡)二个阶段.
1.临床死亡的特征:呼吸和心跳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以及中枢神经系 统的高度抑制.临床死亡是一种可逆现象,在它发生之后的5—7 分钟内,采取一些方法,有使其复活的可能.
2.生物学死亡:脑组织新陈代谢活动停止,并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化, 即进入了生物学死亡阶段.并表现出死亡症状:尸体逐渐变冷,发 生尸僵,血液凝固,形成尸斑,组织逐渐分解,崩溃和尸腐等

解剖、生理学、病理学

解剖、生理学、病理学

(一)解剖学基础绪论: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

运动系统:骨的分类与构造;躯干骨、四肢骨和颅骨的组成;椎骨的连结,脊柱的组成与特点,胸廓的组成,骨盆的组成,男女骨盆形态的差异;颅的顶面观与侧面观,脊柱的整体观;关节的基本结构及其辅助结构;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足弓的组成与特点;肌的分类;胸锁乳突肌、膈、腹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与小腿三头肌。

消化系统: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咽峡的概念;唾液腺的组成及其开口;咽的分部及其形态;食管的分部与狭窄;胃的形态、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与特点;大肠的组成及其特点性结构;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的分部;肛管的形态;肝的位置与形态特点;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胰的分部;男女腹膜腔的区别;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陷凹。

呼吸系统: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易出血区的概念;喉软骨的组成;喉腔的分部;气管位置及分部;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肺的形态;胸膜腔、肋膈隐窝;纵隔的概念、分部及其内容。

泌尿系统:肾的形态、位置、被膜、结构;输尿管的分部与狭窄;膀胱的形态、内面结构;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

生殖系统:睾丸的结构;附睾的作用;精索的概念;前列腺的形态;男性尿道的分部及两弯三狭;输卵管的分部;子宫的形态、位置、固定装置;阴道穹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乳腺的结构。

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及肺循环途径;心的位置、外形;心腔结构;心传导系统;冠状动脉的分支;体循环动脉的组成及分支;体循环静脉的特点;体循环静脉的组成及其属支;上、下肢浅静脉;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导管的组成及其淋巴收集范围。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分部、组成及常用术语;脊髓的外形、内部结构;脑干的分部;小脑扁桃体;丘脑与下丘脑;内囊;大脑的外形与分部;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脊神经的组成及各丛;脑神经的名称及作用;视觉传导通路;脊髓和脑被膜的组成及形成的腔隙;脑脊液循环。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垂体分部及其所分泌或贮存的激素;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功能;甲状旁腺位置与主要功能;肾上腺的形态及其分泌的激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动脉导管未闭解剖示意图:AO主动脉、LPA左肺动脉、RPA右肺动脉、 SCV上腔静脉、*动脉导管。
实用文档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 一般动脉导管的肺动脉端开口于肺动脉干分叉处左侧,紧靠左肺动
脉起始部,主动脉端开口位于主动脉前侧壁,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 远侧部。导管可以长而细,短而粗,也可能呈弯曲状。从形态上常 将动脉导管分为四型:①管型,导管的内径均匀一致,长约330mm,宽约5-15mm;②漏斗型,主动脉端导管的内径大干肺动 脉端,状似漏斗;②窗型,导管短而宽;④瘤型,导管扩张成瘤型 。
• 在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可显示主动脉峡部小弯侧或其下方的管壁
有回声失落,有管状沟记连至肺动脉。
• 左室容量负荷过重和肺动脉扩张是动脉导管末闭在切面图上的主要间
接指征。其程度取决于导管的粗细或左向右分流量的多少。分流量较少 的导管仅引起轻度的左心增大和肺动脉扩张。分流量多的导管可引起明 显的左室、左房扩大,二尖瓣环扩张,肺动脉显著扩张。
实用文档
胎儿时期:肺末张开,肺循环没有氧合 作用,主要是通过胎盘,因此,肺静脉 回左房血流量少,大部分是来自右房经 卵圆孔的动脉血,肺动脉压力高,来自 右心室肺动脉的血通过动脉导管流入降 主动脉达全身。 胎儿时期和循环特点:正常时右向左分 流。如在胎儿时期动脉导管提前关闭, 会引起右心衰竭等。 胎儿时期母体胎盘能分泌前列腺素,前 列腺素E的作用能维持动脉导管开放。 在生后早期因胎盘分泌前列腺素减少, 动脉导管遇氧而收缩关闭。
实用文档
较与图 窗 短主为 型 ,肺主 动 箭动动 脉 头脉脉 导 所间根 管 示导部 未 。管非 闭
沟标 : 通准 ,短 导轴 管切 较面 宽, ,显 约示
降 主 动 ,脉
实用文档
18mm
导管未闭左向右分流间接征象: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 左室腔扩大,左室壁运动增强。
实用文档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右室显度扩大并 肥厚,左室腔缩小,说明有梗阻型肺动脉高压。
降 主 动 脉 与 主 肺 动 脉 分 叉 处 偏 左
个 月 前 有 高 烧 史 。 在 主 动 脉 根
未 闭 伴 赘 生 物 形 成 的 切 面 图 像 :
实用文档
两图
侧为
多显
发示
赘舒
生张
物期
附 着 , 箭 头 示 。
右 图 和 收 缩 期


肺 动 脉 瓣
()
()
实用文档
左增病 窗
心大人 型
• 动脉导管未闭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取决于动脉导管的粗细和
肺血管阻力的大小。如果导管细,肺动脉压正常,整个心动周期内 均有明显的主动脉-肺动脉间的压差,因而有持续的左向右分流,但 分流量不大,短期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在中等粗细的动脉导 管,左向右的分流量增加,左心负荷过重,肺血管阻力正常或接近 正常,到成人以后可出现左心衰竭,肺静脉压升高,之后肺动脉压 力增高。在较粗的动脉导管、主动脉腔内压力可直接传向主肺动脉 ,导致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负荷加重。在有肺动脉高压的情况下, 分流的方向、大小取决于主、肺动脉间的压差。如果主动脉压力仍 明显高于肺动脉压,呈左向右分流。如果肺动脉的压力超过了主动 脉压,则出现右向左分流。
实用文档
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
• 分流大小与方向取决于PDA大小及大动脉间的压差

• 左向右分流 左室容量负荷增加 左心扩大 动
力性肺动脉高压 右室壁增厚、肺动脉增宽 肺 动脉压继续升高 右扩大、左心缩小 梗阻型肺动 脉高压 右向左分流(差异性紫绀) 艾森蔓格综 合征。
实用文档
动脉导管未闭常用超声切面
动脉导管未闭
实用文档
概述
• 动脉导管末闭是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其
发病率仅低于房间隔缺损。本病多见于女性,女 男之比为2-3∶1。
• 胎儿期的动脉导管在出生后将经历功能闭锁和解
剖闭锁两个阶段。前者时间较短,一般在出生后 持续15-20小时。后者时间较长,约2-10周。出 生后一年内95%一99%的导管闭锁。如一年后导 管仍未闭锁,称为动脉导管未闭。
实用文档
胸骨旁导管弓长轴切面: 是在大动脉短轴切面的 基础上调整探头,使显 示的降主动脉短轴逐渐 拉长形成长轴切面观。
实用文档
胸骨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 探头标志点朝向患者左肩。
实用文档
胸骨上窝主动脉弓短轴切面: 在胸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 的基础上作垂直90°旋转, 在旋转过程中可显示:主肺 动脉及左肺动脉长轴,降主 动脉、弓降起始部短轴与开 放的动脉导管,箭头所示。
实用文档
切面及M型超声图像
• 一般选择胸骨旁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及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 • 在胸骨旁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充分显示主肺动脉长径,左、右肺动脉分
叉处及降主动脉。在多数病人中能在此切面上显示出主肺动脉分叉处偏 左至降主动脉处的管状无声区,又称管状沟通。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间 的导管回声形态取决于导管的类型。管状沟通是动脉导管未闭在切面图 上的直接征象。
• 三腿裤切面 • 调整的大动脉短轴切面 • 胸骨旁导管弓长轴切面 • 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短轴切面
实用文档
肺切长三 动面轴腿 脉基切裤 及础面切 左上胸面 右稍骨: 肺转旁即 动动主主 脉探动肺 长头脉动 轴,根脉 。显部分
示短叉 主轴部
,
实用文档
调整的大动脉短轴切面:在大动脉短轴基础上,稍 调整探头闪掉左肺动脉,重点显示主动脉短轴,主 肺动脉、右肺动脉长轴,降主动脉和导管。
实用文档
频谱多普勒超声图像
房,为 动
45 48mm
内以

径左岁 导
心女 管
为性 未
主, 闭
,,图 :
右实为
心测左
室值室
内左长
径心轴
69mm 23mm
室切
内面
径,
。显


,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用文档
48mm
显著图 窗 扩扩为 型 张张主 动 。,动 脉
实脉 导 测根 管 值部 未
短闭 轴: 切 。面 左, 、显 右示 肺主 动肺 脉动 亦脉 明显
• 当伴有继发感染时,肺动脉辩及肺动脉内腹习有赘生物形成和附着。
实用文档
的同之部病图
团时间短人为
块显的轴为管
28
样示管切 型
附舒状面岁动
加张沟上女脉
回期通显性导
声肺,示,管
4
, 垂 直 向 下 箭 头 和 斜 箭 头 示 。
动 脉 瓣 及 导 管 沟 通 处 有 大 小 不 同
8mm
实 测 值 , 垂 直 向 上 箭 头 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