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含详解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累积与应用( 10 分)1.填空题( 5 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分别,更那堪,冷淡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沉;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

( 5 分)(1)小明做事粗心,他想写一句话来警觉自己,以下句子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C)(2分)。

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边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3分)吴人的先人很会唱歌,这是尽人皆知的。

,并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采集保留。

但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先人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吴歌、白茅山歌古往今来都有人会唱。

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古往今来都会唱。

C.有人古往今来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古往今来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 70 分)(一)阅读下文,达成3-7题( 16分)知识与理论①依照我们的知识,桌面是圆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构成。

原子之间有空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好多人迷惑:理论和知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仍是该固守知识?②其实,理论和知识很难抽象地拿来比较。

由于平常说的“知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琐。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知识保留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知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知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知识。

为了划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 “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知识称做“科学知识”。

本文要议论的知识,是指来自平常经验的知识而非科学知识。

“知识” 这个词也不可以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平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真相信的东西不切合平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知识”。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高考语文试卷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高考语文试卷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高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6分)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

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

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

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

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

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域,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

2023高考上海语文卷的详解

2023高考上海语文卷的详解

2023高考上海语文卷的详解(本文是对《2023高考上海语文卷》的详尽解析。

其中包括现代文《蔑匠阿爷》,“王教授写了一本关于进化论的科普著作……”;古诗文《酬李少府见赠》、《儒贾传》、《游京师郭南废园记》的阅读题答案、考点分析及解题指导。

三篇古诗文《酬李少府见赠》、《儒贾传》、《游京师郭南废园记》均有详尽的现代汉语译文。

文末附有空白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正面描写出天姥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的雄伟气势。

(第①题名句默写,常规上下句默写题。

第②题2分,除上下句常规默写外,还有文学常识默写。

第③句是情景默写,根据语境,使用语文知识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的默写,有难度。

在此“正面描写出天姥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的雄伟气势”这一提示语中“正面描写”的术语要重视,即可。

这要求考生精准记忆,理解诗歌常见手法。

古诗文默写:首先,背熟要求我们背诵的古诗文及文学常识;其次,认真审读题干及出处,特别理解性默写;最后,默写时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颠倒,不写错别字。

这里“己”“崇”“拔”要特别留意。

评分说明: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别字,都不得分。

)2.按要求作答。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C )(2分)为了应对新能源车的充电难题,不少高速公路服务区正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某服务区,一批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已上岗半年有余。

所谓充电机器人,,,,,只需扫描服务区内相关二维码进行操作,工作人员会将充电机器人移动到车辆旁边帮助充电。

①充电枪位于身后两侧②它的外形憨态可掬,像一辆小型面包车③其实就是储冲一体化的移动充电宝④车主需要充电时A.②①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考根据语境,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掌握,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熊易寒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学术标准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

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有比拟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的;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

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

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

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

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那么便无话可说。

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奉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奉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什么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多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

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告子上》(2)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_____·登建康赏心亭》)(3)王维《终南山》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以声入景,侧面写出了终南山的幽深空旷。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想选一副对联挂在书房,提醒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率冒失,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联是()(2分)A.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

B.鹰隼人云睐所向;骅骝得路慎于平。

C.反观自己难全是;细论人家未尽非。

D.为人竖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筹建历时3年。

有关部门广泛征求了各方专家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馆的开放为本市又增加了一个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课堂。

①对展陈大纲进行了修改完善②对布展设计进行了优化提升③“风雨经远里,军史丰碑地”的主题鲜明突出④通过图文、实物、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讲述中央军委将近8年的历史变迁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合作之谜①长久以来,合作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

这里所说的合作,是指群体(至少由两个成员构成)中的成员为让群体中所有成员都获益而做出贡献,不论其他成员是否也做出贡献。

根据进化论,自然选择会促使个体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行为,而合作者在获益的同时还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所以每个人在和他人互动时都更有动力去“搭便车”,那么合作行为按说应该不会存在。

然而,从远古的狩猎采集,到如今维护公益、组织大型活动,所有这些人类行为之所能够成功,归根到底都要依赖于我们愿意广泛地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

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含详解答案

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含详解答案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一阅读 80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0分〕又见鹭鸶忠实⑴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黄昏,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意地悠步。

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

哦!鹭鸶又飞回来了!⑵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

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⑶于是,小河的这一方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辞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时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⑷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

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⑸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

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庆贺"指示"发表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贵族阶级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抑或是不屑于这一方地域上人类的愚蠢可笑拂尾而去"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⑹又见鹭鸶!又见鹭鸶!⑺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0.5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①_____________,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②不忍登高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八声甘州》)③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2.按要求选择。

(5分)⑴学校新建一座亭子,想要悬挂一幅楹联,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

(2分)A. 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B.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C. 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D.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⑵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___,___,___。

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①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②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色③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A. ②③①B. ②①③C. ③①②D. 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

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

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 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

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

高考试题——语文(上海卷)解析版

高考试题——语文(上海卷)解析版

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沈国全解析一阅读 8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一阅读 80分
1 / 13
2 / 13
3 / 13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0分)
又见鹭鸶陈忠实
⑴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意地悠步。

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

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⑵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

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⑶于是,小河的这一方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时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⑷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

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⑸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

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庆贺"指示"发表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贵族阶级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抑或是不屑于这一方地域上人类的愚蠢可笑拂尾而去?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
⑹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⑺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

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

我顿然悟觉,鹭鸶原是在村庄里的大树上筑巢育雏的。

我的小学校所在的村庄面临河岸的一片白杨林子里,枝枝杈杈间竟有二十多个鹭鸶搭筑的窝巢,乡民们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引为荣耀视为吉祥。

一只刚刚生出羽毛的雏儿掉到地上,竟然惊动了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少,议着公推一位爬树利落的姑娘把它送回窝儿里。

更不必担心伤害鹭鸶的事了,那是被视为作孽短寿的事。

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

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得此吉兆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
⑻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

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

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

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

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馋和贪婪相。

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

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潮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4 / 13
⑼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宁可舍弃了一个美好的出活儿的早晨,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

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⑽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⑾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⑿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⒎第⑶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

(2分)
⒏简析第⑷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

(3分)
答:。

⒐第⑹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

⒑第⑻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
(2分)。

⒓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

(4分)
答:。

5 / 13
6 / 13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6分)
⑴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②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7 / 13
⑵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

”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

”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

臣请遂令复如故。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⑶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不可。

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②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王许之。

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⑷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望而法之。

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8 / 13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
稼说送张琥苏轼
9 / 13
⑴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

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

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

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①,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

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⑵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

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

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⑶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②,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

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

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⑷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高考资源网
二写作70分
10 / 13
27.作文。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高考资源网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800字;⑵不要写成诗歌;⑶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参考答案
11 / 13
12 / 13
13 /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