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染
细胞转染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小技巧

细胞转染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小技巧细胞转染是一种将外源DNA、RNA、蛋白质等分子导入到细胞内的实验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基因功能、发现新的信号通路和治疗基因疾病等。
下面将介绍细胞转染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一些小技巧。
一、细胞转染的原理:细胞转染主要通过三种方法实现: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学法。
1.物理法:通过高压、电穿孔、微射流等方式,使细胞膜发生瞬时破裂,从而使DNA、RNA等外源分子进入细胞。
常用的物理法有电穿孔法和基因枪法。
2.化学法:通过化学物质,如聚吡咯、脂质体等,使外源分子与细胞膜结合,从而实现转染。
常用的化学法有聚乙烯亚胺(PEI)法、磷酸钙共沉淀法等。
3.生物学法:通过利用病毒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细胞,实现基因的转移。
常用的生物学法有腺相关病毒(AAV)转染、逆转录病毒(RETRO)转染等。
二、细胞转染的操作步骤:1.细胞的预处理: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要求,将细胞培养至合适的状态。
通常细胞应处于快速生长期,但还未达到接触抑制的阶段。
对于一些特定的细胞,如悬浮细胞,可能需要将其转接至适当的培养基中。
2.外源分子的准备:将外源DNA、RNA等转染载体制备好。
如将DNA克隆并纯化至高质量的质粒DNA,或将RNA合成或纯化。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转染载体。
3.转染方法的选择: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转染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或生物学法。
一般情况下,物理法适用于悬浮细胞,化学法适用于贴壁细胞,而生物学法适用于大多数细胞类型。
4.细胞转染操作:a.物理法:i.电穿孔法:将细胞悬浮于含有外源分子的缓冲液中,然后通过电穿孔仪的电极或电穿孔板进行电穿孔。
ii. 基因枪法:使用基因枪将外源分子直接“枪”入目标细胞中。
b.化学法:i.PEI法:将PEI与外源DNA或RNA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适当条件下形成复合物,然后添加至目标细胞中。
ii. 磷酸钙共沉淀法:将外源DNA与磷酸钙按比例混合,并静置形成磷酸钙- DNA沉淀,然后加入至目标细胞中。
细胞瞬时转染原理

细胞瞬时转染原理
细胞瞬时转染是指将外源DNA转入细胞内,并在短时间内获
得目标基因的表达。
细胞瞬时转染原理主要有两种:
1. 物理方法:包括电穿孔、微注射和基因枪。
其中,电穿孔是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施加电场,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外源DNA能够进入细胞内。
微注射是直接利用微注射针将外源
DNA注入到细胞内。
基因枪则是利用高压气体将外源DNA射入细胞。
2. 化学方法:包括钙磷共沉淀、脂质体介导转染和聚合物转染。
钙磷共沉淀是利用DNA与钙离子和磷酸盐共同形成沉淀,通
过该沉淀进入细胞内。
脂质体介导转染则是利用脂质体与
DNA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与细胞膜融合进入细胞。
聚合物
转染利用带正电荷的聚合物与DNA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静
电相互作用进入细胞。
总的来说,细胞瞬时转染方法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使外源
DNA能够进入细胞内,并被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机器所利用,从而实现目标基因的表达。
瞬时转染实验步骤

瞬时转染实验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瞬时转染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基因转染技术,可用于将外源DNA或RNA导入到目标细胞中,以研究基因表达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瞬时转染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准备1.1 制备转染试剂:根据所需的转染试剂种类,准备相应的试剂。
常用的转染试剂包括有机溶剂转染试剂(如Lipofectamine 2000)、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如Polyethylenimine,简称PEI)等。
1.2 制备转染质粒:准备含有目标基因的转染质粒。
转染质粒应进行质粒提取、纯化并测序确认。
1.3 培养细胞:细胞应在培养皿中充分培养至70%~90%的浓度,以保证转染效率。
1.4 预热培养基:将足够的培养基提前预热至37℃,以用于细胞培养和转染。
二、转染操作步骤2.1 向细胞培养皿中加入转染试剂:按照转染试剂的使用说明书,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转染试剂,并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混合均匀。
2.2 加入转染质粒:将准备好的转染质粒溶液滴加入培养皿中,注意避免空气泡。
2.3 孵育细胞:将培养皿放置在37℃的培养箱中孵育一定时间,通常为4~6小时。
2.4 更换培养基:在转染后适当时间内更换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以保证细胞正常生长。
2.5 收获样品:根据实验设计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时间点收获转染后的细胞样品。
三、注意事项3.1 转染试剂浓度:转染试剂的浓度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细胞类型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转染效果。
3.2 转染时间和转染效率:转染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影响转染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3 质粒浓度和纯度:转染质粒应具有足够的纯度和浓度,以确保转染效果。
3.4 细胞密度和状态:细胞应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转染,过高或过低的细胞密度都会影响转染效果。
3.5 实验控制组:应设置适当的对照组,以进行比较和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总结:瞬时转染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基因转染技术,通过适当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可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转染的名词解释

转染的名词解释转染是生物学中一个常见的实验技术,也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研究方法。
它通常指的是将外源DNA或RNA转移到细胞中,从而改变目标细胞的基因表达或功能。
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基因治疗、疾病研究、生物工程等领域。
转染的实现主要有多种方法,包括病毒载体介导的转染、化学物质介导的转染和物理方法介导的转染等。
其中,病毒载体介导的转染被认为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病毒载体是一种特殊的病毒构建,它能够将外源DNA或RNA纳入自身基因组,并在感染宿主细胞时将其转导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性和选择性,可实现稳定的基因表达和功能改变。
化学物质介导的转染方法是通过利用化学物质的特性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以促进外源遗传物质的进入。
这种方法不依赖病毒载体的使用,可以减少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风险。
然而,其转染效率较低,并且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需要根据具体实验需求进行优化选择。
物理方法介导的转染是通过利用物理手段,如电击、微注射、射粒子等,使外源DNA或RNA进入细胞。
这类方法对于某些无法通过化学物质或病毒载体转染的细胞有较好的效果。
然而,物理方法转染操作繁琐,且对细胞有一定的损伤,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转染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基因表达调控和功能研究两个方面。
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通过转染外源基因,可以使细胞表达特定的蛋白质或RNA分子,从而研究其功能和调控机制。
这对于探索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细节至关重要。
在功能研究方面,转染技术可用于基因敲除、基因沉默和基因编辑等研究。
通过此类技术,可以研究特定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调控路径。
以基因治疗为例,转染技术的应用使科学家有机会将健康基因引入患者体内,从而治疗一些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通过将修复基因转染到患者的细胞中,可以恢复基因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
这一技术对于一些罕见遗传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虽然转染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其过程并非完美。
首先,转染的效率和转染后目标细胞的稳定性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转化和转染

转染和转化的区别转染的定义是“将具生物功能的核酸转移或运送到细胞内并使核酸在细胞内维持其生物功能”。
其中,核酸包括DNA(质粒和线性双链DNA),反义寡核苷酸及RNAi(RNA interference)。
基因转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功能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信号转导和药物筛选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
基因转染需要一定的转染试剂将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运送到细胞内。
早期的磷酸钙转染法转染效率很低,且对很多细胞株无效,因此不能满足很多科研工作的需要。
目前,最常用的转染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它们在克服细胞屏障方面跟病毒有很相象的特征,容易透过细胞膜。
其中,阳离子脂质体在体外基因转染中有很高的效率,然而在体内,它迅速被血清清除,在肺组织内累积,诱发强烈的抗炎反应,这将导致高水平的毒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由于阳离子脂质体的局限性,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日益受到重视。
转化特指将质粒DNA或以其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细菌体内,使之获得新的遗传特性的一种方法。
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
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如:电击法,CaCl2等化学试剂法)处理后,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外源DNA分子通过的感受态细胞。
进入细胞的DNA分子通过复制、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使受体细胞出现新的遗传性状。
由外来DNA引起生物体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化(transformation)。
噬菌体常常可感染细菌并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也可引起细菌遗传性状的改变。
通过感染方式将外来DNA 引入宿主细胞,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transfection)。
转染是转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基因工程:有目的的通过分子克隆技术,人为的操作改造基因,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的系列过程。
载体:能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和外源DNA片段连接并运送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
10cm皿和6孔板转染体系换算

10cm皿和6孔板转染体系换算转染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之一,而在转染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培养皿和孔板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培养皿有10cm培养皿和6孔板,在转染体系中,需要根据实验的要求选用合适的培养皿或孔板。
本文将介绍10cm培养皿和6孔板在转染体系中的换算方法,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1. 背景介绍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需要进行DNA转染、RNA转染、蛋白质转染等实验。
而在这些实验中,转染体系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10cm培养皿和6孔板是两种常用的培养容器,它们在转染实验中的使用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需要对这两种培养容器进行合理的换算和选择,才能更好地进行转染实验。
2. 10cm培养皿和6孔板的特点10cm培养皿是常用的细胞培养容器之一,其直径约为10cm,可以用于培养大量的细胞。
而6孔板则是一种微孔板,内含有6个孔,每个孔的直径和深度都是固定的,适合进行多孔板实验。
由于这两种培养容器的不同特点,因此在进行转染实验时,需要进行合适的换算来选择合适的转染体系。
3. 换算方法对于10cm培养皿和6孔板的转染体系换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需要确定目标细胞密度或转染试剂的用量。
根据实验要求,确定需要转染的细胞数目或转染试剂的体积。
(2)根据10cm培养皿和6孔板的不同特点,进行换算计算。
通常情况下,10cm培养皿的转染体系用量可以直接转换为6孔板的转染体系用量,但需要注意具体实验情况的差异。
(3)根据换算后的转染体系用量,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培养皿或孔板、细胞均匀分布等操作。
4. 实例演示以下举例演示10cm培养皿和6孔板的转染体系换算方法:假设实验需要进行蛋白质转染,10cm培养皿中转染试剂用量为2ml。
那么在6孔板中的转染体系用量如何计算呢?我们可以按照6孔板的孔数进行换算,即10cm培养皿中的转染试剂用量除以6,得到每个孔所需的转染试剂用量。
质粒转染的注意事项

质粒转染的注意事项
1. 质粒的纯度:质粒转染的前提是质粒需要高纯度,否则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背景信号,影响实验结果。
2. 质粒的浓度:质粒浓度的选取直接影响到转染效率,通常建议使用1-2μg/mL 的质粒。
3. 细胞密度:转染前需注意细胞密度的选取,通常细胞密度不宜过于密集,否则会影响转染效果。
4. 转染剂:选择适当的转染剂可以提高转染效率,目前常用的转染剂有Lipofectamine、JetPrime、PEI等。
5. 转染时间:不同种类的细胞对转染时间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转染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
6. 转染后细胞处理:转染后需要对细胞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改变培养基、加入药物等,以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或抑制。
转化和转染的概念和区别

转染和转化的区别转染的定义是“将具生物功能的核酸转移或运送到细胞内并使核酸在细胞内维持其生物功能”。
其中,核酸包括DNA(质粒和线性双链DNA),反义寡核苷酸及RNAi(RNA interference)。
基因转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功能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信号转导和药物筛选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
基因转染需要一定的转染试剂将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运送到细胞内。
早期的磷酸钙转染法转染效率很低,且对很多细胞株无效,因此不能满足很多科研工作的需要。
目前,最常用的转染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它们在克服细胞屏障方面跟病毒有很相象的特征,容易透过细胞膜。
其中,阳离子脂质体在体外基因转染中有很高的效率,然而在体内,它迅速被血清清除,在肺组织内累积,诱发强烈的抗炎反应,这将导致高水平的毒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由于阳离子脂质体的局限性,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日益受到重视。
转化特指将质粒DNA或以其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 NA导入细菌体内,使之获得新的遗传特性的一种方法。
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
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如:电击法,CaCl2等化学试剂法)处理后,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外源DNA分子通过的感受态细胞。
进入细胞的D NA分子通过复制、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使受体细胞出现新的遗传性状。
由外来DNA引起生物体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化(transfo rmati on)。
噬菌体常常可感染细菌并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也可引起细菌遗传性状的改变。
通过感染方式将外来DNA引入宿主细胞,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transfectio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ealth™RNAi or siRNA TransfectionStealth™RNAi or siRNA TransfectionStealth™RNAi or siRNA TransfectionStealth™RNAi or siRNA Transfection 以24孔板为例,其余规格的转染见表1 1 中板,细胞密度为30-50%适宜。
注意:根据转染后细胞检测时间长短决定细胞中板密度,如果转染后需要长时间后检测,则细胞中板密度适当降低,已避免细胞过度生长导致存活降低。
2 第二天(24-36小时后)每个孔转染方式如下:A 将20pmol siRNA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
B 将1ul lipo2000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混匀室温放置5min。
C 将A B两管混合,放置20min。
3 转染期间,将24孔板培养基换成无血清培养基,每孔400ul。
将C管mix加入24孔板对应孔中,4-6小时候换成有血清培养基。
Plasmid DNA TransfectionPlasmid DNA TransfectionPlasmid DNA TransfectionPlasmid DNA Transfection DNA(ug):lipo 2000(ul)=1:2-3 转染时细胞密度越高,转染效率,表达效率也越高,并且可以降低细胞毒性。
1 中板。
贴壁细胞:0.5-2X105 cells/well,第二天待细胞密度达到90%以上时转染悬浮细胞:4-8X105 cells/well,中板后随即转染。
2 转染。
A 将0.8ug DNA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
B 将2ul lipo2000溶于50ul Opti-mem 无血清培养基中,混匀室温放置5min。
C 将A B两管混合,放置20min。
转染期间,将24孔板培养基换成无血清培养基,每孔400ul。
将C管mix加入24孔板对应孔中,4-6小时候换成有血清培养基
Table 1. Culture Shared reagents DNA transfection RNAi transfectionCulture S
中板密度* Culture vessel Surf. area per well V ol. of plating medium Vol. of dilution medium DNA Lipofectamine ™2000 RNA Lipofec tamine ™2000
1000-10000 cell/well 96-well 0.3cm2 100ul 2X25ul 0.2ug 0.5ul 5pmol 0.25ul
0.5-2X105 cell/well 24-well 2cm2 500ul 2X50ul 0.8ug 2.0ul 20pmol 1.0ul 1-3X105 cell/well 12-well 4cm2 1ml 2X100ul 1.6ug 4.0ul 40pmol 2.0ul 2-3X105 cell/well 6-well (35mm) 10cm2 2ml 2X250ul 4.0ug** 10ul 100pmol 5ul 8-10X105 cell/dish 60mm 20cm2 4ml 2X0.5ml 8.0ug*** 20ul 200pmol 10ul 2-3X106 cell/dish 10cm 60cm2 15ml 2X1.5ml 24ug 60ul 600pmol 30ul *:中板密度根据不同细胞不同实验有所不同,这里仅提的数据仅供参考**:6孔板细胞质粒转染量1-2ug足以。
***:6cm dish细胞质粒转染量4-6ug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