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猫捉老鼠》游戏图片打印
中班数学教案《猫捉老鼠》

中班数学教案《猫捉老鼠》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体验数的概念和数的变化。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他们对数量的敏感性。
3.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猫和老鼠纸牌、小球。
2.幼儿画纸和彩色笔。
3.教学场地:室内或室外的开阔空间。
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教师将猫和老鼠纸牌准备好,放在教室的一个地方。
教师向幼儿们介绍游戏的规则,简单提问一下:你们知道猫喜欢吃什么吗?老鼠害怕什么吗?学过的数字有哪些?2.游戏一:“找老鼠”(游戏前提:教师事先散落纸牌上面有老鼠的位置)a.教师示范游戏规则:教师随机翻开一张纸牌上是否有老鼠,然后叫一个小朋友来找。
b.游戏开始:教师逐个翻开纸牌,然后叫幼儿们来一一找出老鼠。
找到的幼儿奖励一个小球。
找错的幼儿再给一次机会。
c.游戏结束:找到最多老鼠的小朋友成为“猫捉老鼠小能手”。
3.游戏二:“数老鼠”a.教师示范游戏规则:教师根据纸牌上老鼠的数量,问幼儿们现在有几只老鼠。
b.游戏开始:教师翻开一张纸牌,问幼儿们有几只老鼠。
c.幼儿参与:幼儿们依次回答并举起相应数量的手指。
教师可以逐步增加难度,增加纸牌上的老鼠数量,或者出现两张纸牌后,问幼儿们总共有几只老鼠。
d.游戏结束:幼儿们通过游戏来练习数数,培养他们对数量的敏感度。
4.游戏三:“猫捉老鼠小游戏”(游戏规则:教师先抽签确定一个幼儿成为猫,其他幼儿成为老鼠。
幼儿们分散在一个开阔的空间中,猫和老鼠们相互追逐,幼儿们可以通过相互碰触的方式来“抓”老鼠。
游戏的规则是,猫要追捕到老鼠,老鼠不能离开游戏区域。
a.教师准备:教具纸牌。
b.教师介绍游戏规则,确定一个幼儿为猫,其他幼儿为老鼠。
c.游戏开始:教师放开猫和老鼠,开始游戏。
d.游戏结束:游戏结束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奖励。
四、活动总结:1.幼儿们可以用彩色笔和纸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猫和老鼠。
2.教师和幼儿们一起回顾游戏中学到的一些数字和数的变化。
中班数学《猫捉老鼠》教学设计

中班数学《猫捉老鼠》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 幼儿能够认识数字8,理解8以内数字和数量的关系,并能目测数群,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2. 技能目标- 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和准确性,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能力和秩序感。
3.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数学在游戏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 准备1 - 8的数字卡片,画有1 - 8只老鼠的靶子一套,音乐《黑猫警长》,写有数字的胸牌人手一个,树林场景布置(内放老鼠卡片若干)。
2. 经验准备- 幼儿在生活中对数字有一定的接触和认知基础。
三、活动过程1. 导入(5分钟)- 活动:教师以黑猫警长的角色导入活动,引导幼儿分配角色并听音乐神气地进场。
提问幼儿:“今天我是黑猫警长,你们是谁?我们的本领是什么?那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呢?”2. 认识数字8(5分钟)- 活动:教师出示8把手枪、头盔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数字8。
提问:“这是什么?有几把?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8像什么?刚才的8把手枪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8还可以表示什么?”- 小结:教师总结8表示8样物品。
3. 任务布置(5分钟)- 活动:教师模拟电话铃响接电话,布置任务。
“树林里有老鼠破坏树木,需要白猫警士帮忙捕捉老鼠,白猫警士们,你们愿意吗?要捉到老鼠,我们就得抓紧时间认真练好本领。
”4. 练本领(15分钟)- 看谁眼睛亮(认读1 - 8的数字)- 活动:教师介绍第一个本领“看谁眼睛亮”。
在执行任务时要找隐蔽区,教师拿出数字卡片,卡片上是几就是几号隐蔽区,幼儿要快速说出是几号隐蔽区。
- 看暗号(目测或点数8以内的数)- 活动:教师介绍第二个本领“看暗号”。
暗号是摇小旗,摇几下就表示有几只老鼠,幼儿看懂暗号后把答案悄悄告诉老师。
- 打靶练习(感知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活动:教师介绍第三个本领“打靶练习”。
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再拿出一张老鼠靶子,如果卡片上的数字和老鼠靶子上的数量一样多,幼儿就朝老鼠开枪(一只老鼠开一枪,开枪时嘴里要发出“啪”的声音),如果不一样多则不开枪。
中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猫捉老鼠》

中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猫捉老鼠》活动名称:猫捉老鼠活动目标:1. 培养孩子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提高孩子们的运动能力和反应能力。
适用年龄:3-5岁活动准备:1. 游戏区域:选择一个宽敞的操场或室内场地,确保没有尖锐物品和障碍物。
2. 标识区域:用绳子或者彩带将游戏区域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猫”的区域,一个是“老鼠”的区域。
3. 标志物品:准备一块小布条或者小毛球作为“老鼠”的标志物。
活动步骤:1. 说明规则:首先告诉孩子们游戏规则,将其中一名孩子扮成“猫”,其他孩子扮成“老鼠”。
将标志物物品放在“老鼠”的区域的中心。
2. 开始游戏:让“猫”站在自己的区域中间,其他的“老鼠”站在自己的区域中间。
3. 开始追逐:你可以说:“猫要追赶老鼠了,快跑!”然后“猫”追赶“老鼠”。
4. 规定规则:告诉孩子们,在游戏中,“猫”只能呆在自己的区域内,而“老鼠”可以自由地在两个区域间跑动,但不能停留在“猫”的区域内。
同时,“老鼠”可以尝试抢走标志物品,并将其带回“老鼠”的区域。
5. 游戏结束:当“猫”成功抓到一只“老鼠”,被抓到的“老鼠”将成为新的“猫”,游戏继续。
6. 改变游戏难度:你可以增加新的规则,如限定“老鼠”在一定时间内要把标志物品放回原处,或者增加更多的“猫”和“老鼠”。
注意事项:1. 活动期间需要保持安全,确保参与者的安全。
2. 孩子们在游戏中可能兴奋,指导者需要适时引导、管理和控制节奏。
3. 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孩子们相互配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确保游戏规则的理解清晰,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游戏中。
上海教育版-幼儿园课件:大班数学 猫捉老鼠

譬如,有一位也就是六十七八岁吧,他年轻时长得很精神,身体也不错,说话办事干脆利落,都认为是很不错的人。可自从得了偏瘫后,加之家庭生活也不顺当,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对今后也失去了希望,整天萎靡不振,可谁能料想他出去溜达还能走失了,找不到回家的路,而走丢了自己的生命。这真是对自己不负责,拿着生命当儿戏。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这位民兵连长听了二话没说,灰头土脸的也没洗,干活穿的一身旧军装也没换,用他的旧大金鹿自行车载着我,风尘仆仆地直奔县武装部、人民医院,单独为我做了体检。我当时心中有数,体检绝对没问题,因此前空军招飞都差一点选拔上,结果如我所料的一切顺利。这件事使我不胜感激,这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事,我一直在内心里非常感激他。他也曾当着我的面对外人夸耀说,他送的兵中属我有出息。我对他更尊敬和感激了。在老家居住的时候,每逢过年都请请他,他喜欢唱歌,在喝酒间隙唱的那首《九月九的酒》,我至今记得很清晰。自从离开农村来到小城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有时见到他,让他有机会到我这里玩,他也只是随口答应着,毕竟农活太多、太忙,他还养着蜜蜂,脱不开身,加之离城二十多里也不太方便,因而接触的少了,我已几年没见他了。记得去年秋末冬初,我坐在她女儿驾驶的公交车上,顺便问起他,他女儿说他身体很好,我也就放心了。可昨天回老家,突然听到他因病去世的消息,我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这么突然,这么快?以至于连他住院的消息也没听到。弟弟说:“他得病发现时,已是晚期,蜜蜂也没法养了,在医院住了一个阶段,医院都没法治了,不接收了。”我听了心里一直很悲痛。
【精美课件】-学前班游戏公开课教案 第16课《猫捉老鼠》(第三版教案)

《猫捉老鼠》活动目标1锻炼身体动作的敏捷性。
2通过听信号,站到相应的位置。
3乐意关注信号。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故事:《小乌龟上幼儿园》[[]附]。
活动过程1讨论。
DD你吃过的水果沙拉里有什么水果?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味道?DD做水果沙拉需要做一些什么准备工作?DD教师逐一介绍所用材料和工具,说明注意事项。
DD畅想自己想要制作的水果沙拉是什么味道的。
2制作水果沙拉。
DD请幼儿用一次性西餐刀切香蕉、草莓。
DD将切好的水果拌上沙拉酱,完成后请同伴互相观赏、品尝。
活动建议1教育幼儿注意安全,既不把刀对着别人,也不要弄伤自己。
2有条件的幼儿园可添加一些辅助食品,如薯片等。
幼儿可把调制好的水果沙拉丁放置在薯片上做成水果船来品尝。
活动反思首先,我觉得在活动中为全体幼儿提供了一个富有探索性的学习环境。
象肯德鸡全家桶、饮料杯、彩笛卷盒子等这些废旧物品对孩子们来说既新鲜又熟悉,这些物品特别是彩笛卷盒子变化大、操作性强,这为幼儿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极好的契整个活动我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青少年教育zjia83.15 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幼儿在活动中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每一环节过渡自然且形式、风格各异,活动材料做到一物多用。
机。
因此,孩子们在操作中个个兴趣浓厚、思维积极,根据他们已有的经验,建构出方法不一的围墙,教师对这些建构作品分别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效地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最后,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帮助幼儿学习新的建构技能,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也大大满足了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和成功的体验。
这是我对建构活动的第一次尝试,在活动中肯定存在许多问题,如在活动中是否应选择同种材料(象都是口大、底小的桶形)或完全形状不同的材料,因为同种材料也有多种搭法,不同材料的建构方法就更多了。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趣味分类与比较》,详细内容为“猫捉老鼠”游戏,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掌握大小、长短、数量的比较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长短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大小、长短的比较和分类。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猫和老鼠图片若干,大小、长短不同的物品(如铅笔、玩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猫和老鼠图片,讲述猫捉老鼠的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小、长短不同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然后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套教具,让幼儿进行大小、长短比较和分类练习。
4.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猫捉老鼠”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心得,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猫捉老鼠游戏规则2. 大小、长短比较和分类方法3. 幼儿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猫捉老鼠的画,要求画出大小、长短不同的物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大小、长短的比较和分类。
但在游戏环节,部分幼儿对规则理解不够,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寻找大小、长短不同的物品,与家长一起进行分类和比较,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可组织类似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多种情境中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游戏环节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大小、长短的比较和分类是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这些抽象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
(优质课件)-猫捉老鼠: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活动准备: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活动过程: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进场后转一圈2、无意发现鼠迹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幼:老鼠师:喔。
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幼儿坐好后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3、老师教本领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出算式,幼儿说答案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师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D、打靶(综合练习)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幼儿摆好椅子后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放音乐,走一圈,停下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中班数学教案《猫捉老鼠》

中班数学教案《猫捉老鼠》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如数量、大小、高低等。
2.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游戏道具:老鼠卡片、猫卡片、大小不同的箱子、高低不同的障碍物等。
2.游戏规则:老鼠和猫分别站在起点,通过翻越障碍物、走过箱子等方式,寻找对方,找到后算作胜利。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老鼠和猫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讲述《猫捉老鼠》的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2.游戏准备(1)教师将大小不同的箱子摆放在场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教师将高低不同的障碍物摆放在场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高低。
3.游戏进行(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扮演老鼠,一组扮演猫。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强调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
(3)游戏开始,老鼠和猫分别从起点出发,寻找对方。
在寻找过程中,幼儿需要翻越障碍物、走过箱子等,锻炼幼儿的体能和协调能力。
(4)找到对方后,两组幼儿进行计数,比一比哪一组找到的老鼠或猫更多。
4.游戏结束(1)教师宣布比赛结果,对获胜的小组表示祝贺,对失败的小组给予鼓励。
5.数学延伸(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进行数量比较,如“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2)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物品,引导幼儿进行大小比较,如“哪个物品大,哪个物品小?”(3)教师出示高低不同的物品,引导幼儿进行高低比较,如“哪个物品高,哪个物品低?”(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幼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勇敢面对挑战。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游戏环节设计有趣,能有效锻炼幼儿的体能和协调能力。
在数学延伸环节,幼儿对数量、大小、高低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游戏过程中,部分幼儿过于兴奋,需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