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总结
植物学期末总结

植物学期末总结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分类、结构、生活习性、生理生化过程以及多种多样的适应环境的特征等。
本学期,在植物学课程中,我系统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知识,并在实验课上进行了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篇总结中,我将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并对于我在植物学方面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
首先,在本学期中,我学习了植物的分类系统。
植物学家通过比较研究植物的形态、生命史、细胞学等特征,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群。
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植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植物分类的三大标准是形态学、生物学和进化学。
通过这些标准,植物被划分为不同的种、属、科、目等。
了解这些分类信息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植物的性质和特征非常重要。
其次,在植物学的学习中,我深入研究了植物的结构和器官。
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
这些结构和器官的形态、组织结构以及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实验课上,我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和组织,更深入地理解了植物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比如,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承担着导管组织的运输和支持植物体的功能,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花是植物繁殖的部分。
通过了解植物结构及其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
另外,我还学习了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涉及到植物的代谢、营养吸收、光合作用、呼吸等。
经过学习,我了解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和其他生理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植物的培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植物学的学习中,实验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进行植物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学的知识。
在本学期的实验课中,我参与了植物切片制作、观察植物组织结构,以及进行水分蒸腾实验等。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我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培养了我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完整版)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第一章绪论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裸子植物高等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真菌细菌菌类植物卵菌黏菌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褐藻红藻非维管束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绿藻黄藻藻类植物金藻甲藻硅藻裸藻轮藻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4.植物作用□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2植物与环境○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1.细胞概念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
高中生物植物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植物生理学知识点总结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活活动的科学,它探讨了植物组织、器官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在高中生物学中,植物生理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总结植物的生理学知识,以期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活活动。
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它包括光能捕获、光化学反应和碳同化等阶段。
光合作用在植物的叶绿体中进行,其中叶绿体内的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
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将有机物质进行氧化解析,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呼吸作用包括胞间呼吸和细胞内呼吸两个过程,前者发生在细胞膜上,后者发生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内。
三、传导组织植物的传导组织包括维管束和韧皮部。
维管束主要负责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物质的运输,分为导管和细胞。
维管束内的导管由纤维素壁构成,包括寄生导管和成管。
韧皮部则主要负责有机物质的运输和植物体的支持保护。
四、植物生长激素植物生长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激动素和发芽素等。
它们在植物体内发挥重要的调节和调节作用,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活活动。
五、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通过适应策略来应对不同的环境条件。
例如,水分胁迫下的植物会通过调节气孔开闭、增强根系吸水能力等方式来适应干旱环境。
光线胁迫下的植物会通过调节叶片的朝向和数量,来适应较强或弱的光照条件。
六、植物对内外环境的感知植物通过感知内外环境的信号来调节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内环境信号包括激素浓度、养分浓度等,而外环境信号包括光照、温度和气体浓度等。
植物通过感知这些信号来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适应环境的改变。
七、植物的花果生理植物的花果生理涉及到花的形成、花粉传递、受精、果实发育和种子传播等过程。
植物通过产生花激素来调节花的开花时间和数量。
花粉传递主要通过风、昆虫、鸟类等方式进行。
受精后,植物会形成果实并促进果实的成熟。
结语植物生理学知识点的总结充分提炼了植物的生活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希望这份总结可以帮助到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理学知识。
初一生物总结

初一生物总结一、植物的结构与生长1. 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和叶。
根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茎用于支撑植物并运输水分和养分,叶则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2. 植物的生长方式植物的生长方式主要分为进行性生长和周年性生长。
进行性生长指的是植物的全年都能生长,像树木就是进行性生长;周年性生长则是在特定季节生长,如一些草本植物。
3.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养分的过程。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制造出自己所需的能量,并释放出氧气。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DNA与基因DNA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在细胞核中存在。
基因则是DNA上的一个片段,携带着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了个体的性状。
2. 遗传的方式遗传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通过两个个体的配对,并从中产生新的个体,这样的过程能够产生更多的遗传变异;无性生殖则是通过一个个体繁殖,没有遗传变异的产生。
3. 进化的驱动力进化是生物种群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的驱动力主要有自然选择和突变。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从而将其有利的遗传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突变则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
三、人类的生殖与发育1. 生殖系统人类的生殖系统包括男性和女性。
男性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精子输送管和阴茎;女性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2. 生殖过程人类的生殖通过性交进行。
当精子进入女性体内,与卵子结合后,受精卵形成。
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并逐渐发育为胚胎、胎儿,最终出生。
3. 生长和发育人类的生长和发育主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青春期和成年期。
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会不断发育壮大,并伴随着各种器官和系统的成熟。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生物对环境的依赖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生物依赖环境提供的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等条件来生存和繁殖。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大一植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生命特征、结构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作为大一生物学课程的一部分,植物生物学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植物世界的机会。
以下是对大一植物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动物细胞不同,它们具有一些特有的结构。
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质膜、质网、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
其中,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特征,它为植物细胞提供了机械支持和形态稳定性。
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它发生在植物叶片的叶绿体中,包括光能捕获和利用、光化学反应和碳固定三个阶段。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氧气生成的重要过程。
三、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包括细胞分裂、细胞扩张、细胞分化以及器官形成。
植物的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实现的。
其中,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
四、植物繁殖与种子植物结构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主要通过植物体的一部分生成新的个体,如克隆、扦插、离体培养等;有性繁殖则涉及雌雄配子的结合,如花粉传播、花粉萌发和受精过程。
种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包括胚、种皮和胚乳。
五、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植物通过一系列生理、形态和生态学上的策略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湿度以及土壤养分等。
这些适应性特征可以帮助植物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六、植物与生物多样性植物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植物通过提供氧气、食物和栖息地等资源,维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植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提供人类需要的食物、药物和建材等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大一植物生物学的学习内容涵盖了植物细胞结构、光合作用、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繁殖与种子植物结构、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植物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植物学心得体会样本(3篇)

植物学心得体会样本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起源、结构、分类、生命周期、生理生态特性、生物化学特性、遗传和进化特性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这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植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食物,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能量。
植物也是地球上唯一能够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的生物,对于调节地球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其次,我意识到植物拥有丰富的生态适应性。
植物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境,从极地到沙漠,从高海拔山脉到海洋沿岸,都能找到适应的植物物种。
这得益于植物的生理和解剖特性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通过对于植物的学习,我更加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这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次,我学会了通过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来进行植物分类。
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基础,通过分类可以将植物按照形态、结构和进化关系进行归类。
学习植物分类让我深刻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从微小的细菌到高大的树木,从简单的单细胞植物到复杂的多细胞植物,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特征。
通过分类,我能够更好地识别和了解不同的植物物种,进一步认识植物世界的奥秘。
此外,我还了解到植物的生命过程具有很多神奇之处。
例如,植物的生殖过程既包括有性生殖也包括无性生殖,有些植物物种能够实现自花授粉,而有些植物物种则需要依靠外部媒介如风或昆虫传播花粉。
通过学习植物的繁殖过程,我对植物的繁衍能力和进化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对我来说,学习植物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与自然联系的方式。
在大自然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不仅仅能够让我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也能够让我更加珍惜和保护植物资源。
通过参观植物园和植物展览,我收获了很多关于植物的实际知识和经验,也拍摄了许多美丽的植物照片。
综上所述,学习植物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大学植物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大学植物学基本知识点总结1.植物起源植物起源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点。
植物在地球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5亿年前的古代海洋生物。
最早的植物是藻类生物,它们是陆地植物的祖先。
陆地植物的起源是从古代绿藻开始的。
陆地植物的进化是植物起源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从生物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同地区的植物起源时间和形式各异,这是植物地理区划的一个重要依据。
2.植物结构植物结构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植物结构主要包括植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结构。
植物的组织结构主要有器官、组织和细胞三个层次。
植物的器官结构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
植物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细胞间的连接结构、细胞器结构等。
而细胞才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功能及其关系及其调控机制是植物学的重要内容。
3.植物分类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植物分类主要包括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分类的级别和分类系统的建立。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从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方式、生理特性、地理分布和遗传关系等方面,以确定植物的分类归属。
分类的级别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等。
分类系统的建立涉及到植物分类学的各个层次,要准确划分和分类植物界的种类,而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和严谨的。
因此,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重要基础知识点。
4.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体积、重量和体积增加的过程。
植物的生殖是植物繁殖后代的过程。
植物的发育是指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养分、气候和内部激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涉及到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代谢代谢、生殖发育等方面。
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5.植物生殖植物的生殖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植物的生殖主要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主要是指通过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然后形成新个体。
植物生物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名词、概念:原生质(物质组成成分名称):指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的总称,它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基本化学组成为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原生质体(结构名称):细胞内由原生质组成的各种结构的统称胞间层:为相邻细胞间的粘接层,主要成分为果胶质(多糖)胞间隙:有些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果胶质分解,彼此间形成的大小、形状、位置不一的空隙。
初生壁:在细胞停止生长之前形成的,常较薄而柔软,有韧性,适合细胞生长。
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蛋白质。
分生组织、多数生活的薄壁细胞只有胞间层与初生壁。
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或部分停止生长时形成,位于初生壁之内,均匀加厚或部分加厚。
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木质素、栓质等成分。
常呈现不同层次,质地坚硬,具抗张强度。
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壁层。
胞间连丝: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的跨细胞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直接通道,行驶水分、营养物质、小的信号分子以及大分子的胞间运输功能。
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纤维网架系统,包括微管系统、微丝系统和中间纤维系统。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可相互转化。
用碱性染料着色时,前者染色较浅,后者染色较深,异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高,在电镜下表现为电子密度高,色深,它在遗传上呈惰性,不进行转录。
共质体与共质体运输:植物细胞原生质体间通过胞间连丝相连接形成的原生质体连续体;通过胞间连丝在共质体范围内进行的物质运输即共质体运输。
质外体与质外体运输: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由细胞壁、胞间隙和导管等组成的系统;在质外体范围内进行的物质运输即质外体运输后含物:植物细胞内除细胞质和细胞器以外,还有一些储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植物次生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纹孔(单纹孔,具缘纹孔):初生壁的厚度往往是不均匀的,常有一些凹陷区域,其内有许多胞间连丝通过,这个区域成为初生纹孔场。
次生壁形成时,往往在初生纹孔场处不形成次生壁,这种只有胞间层和初生壁而无次生壁的较薄区域成为纹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质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通常紧贴细胞壁,厚度约7~8 nm (原生质体表面的一层薄膜,脂类和蛋白质)质膜的结构:脂双层+膜蛋白+膜糖质膜的功能:1.物质跨膜运输2.能量转换3.代谢调节4.细胞识别5.抗逆性6.信号转导7.纤维素的合成和微纤丝的组装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特点:有序性、流动性、不对称性质膜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质膜具有选择透性,能有选择地允许物质出入细胞,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质膜又具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胞吐作用;此外,质膜还具有主动运输,接受和传递胞外信息,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以及抵御病菌感染等功能。
因此,质膜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细胞壁化学组成:主要是多糖,包括纤维素、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等。
往往在多糖组成的细胞壁中添加了其他成分,如木质素,还有不亲水的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等。
层次:根据时间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成三层:①胞间层(中胶层、中层):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是最早形成,是相邻细胞共有的一种结构,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
主要成分是果胶质,特性是柔软和胶粘,由可塑性,在细胞间起缓冲作用。
②初生壁:细胞分裂和正在生长时形成的细胞壁,即细胞停止生长前形成的细胞壁,存在于胞间层内侧。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通常较薄,柔软富有弹性,能随细胞生长而扩展。
③次生壁:细胞体积停止增大后加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常有木质素、木质、栓质等物质填充其中,常出现在机械支持或运输作用的细胞中。
功能:①包围在原生质体外的坚韧外壳;②保护、支持作用;③吸收、蒸腾、运输、分泌;④细胞识别;⑤参与细胞生长调控。
初生纹孔场:细胞的初生壁上的稀薄区域。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和胞间层,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
它是细胞原生质体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的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的跨细胞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直接通道,行使水分、营养物质、小的信号分子以及大的胞间运输功能。
细胞间物质运动方式:被动运输(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外排作用。
第三章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应用:细胞分化是基因有选择地表达的结果。
不同类型的细胞专门活化细胞内某种特定基因,使其转录形成特定的信使核糖核酸,从而合成特定的酶和蛋白质,使细胞之间出现生理生化的差异,进一步出现形态、结构的分化。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作用下可恢复分裂机能,重新具备分生组织细胞的特性,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
脱分化后随之往往发生再分化。
脱分化的应用:为再分化作准备,沿着另一个发展方向,分化为不同的组织。
利用根、茎、芽进行扦插。
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微繁殖、脱病毒、体外种质保存、遗传转化、突变体筛选。
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等的培养基中,培养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的技术。
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细胞编程性死亡:又称细胞凋亡或者程序性死亡,它是细胞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主动结束其生命的过程,是正常的生理性死亡,是基因程序性活动的结果。
PCD管状分子的分化,根冠细胞的死亡,糊粉层的退化消失,胚柄消失,白细胞的死亡,根系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皮和根毛细胞的枯萎、死亡,细胞编程性死亡生物学意义:细胞编程性死亡是有机体自我调节的主动的自然死亡过程,是以一种与有丝分裂相反的方式去调节细胞群体的相对平衡。
它可主动地清除多余的与有机体不相适应的、已经完成功能而又不再需要的、以及有潜在危险的细胞。
第四章植物组织1.何为组织?植物组织有哪些类型?植物组织是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数种类型的细胞群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组织分类:按照程度不同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
1、分生组织(1)根据在植物体内的位置划分①顶端分生组织;②居间分生组织;③侧生分生组织。
(2)根据来源和性质划分①原分生组织;②初生分生组织;③次生分生组织。
2、成熟组织按照担负的功能分为:(1)保护组织,分为初生保护组织和次生保护组织。
(2)薄壁组织,又可分为5类:①同化组织;②贮藏组织;③吸收组织;④通气组织;⑤传递细胞。
(3)机械组织,分为厚角组织和厚璧组织两类。
(4)输导组织,分为两类:①导管或管胞;②筛管和伴胞或筛胞。
(5)分泌组织,根据分泌物是否排出体外划分为两种类型。
①外分泌组织;②内分泌组织。
2.在结构与功能上区别:a.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b.木质部与韧皮部。
a.薄壁组织:薄壁组织细胞含有多种细胞器,液泡发达,细胞间隙明显,初生壁较薄。
薄壁组织细胞分化程度浅,具潜在的分生能力和较大的可塑性,可经脱分化转化为分生组织,再形成其他特化组织。
厚角组织:厚角组织细胞稍长,具明显加厚的初生壁,且一般多在细胞相互毗连的角隅处增厚。
无木质素,成熟时具有活的原生质体,含有叶绿体,具脱分化能力。
厚角组织使尚在伸长或经常摆动的部位的器官直立,并适应其延展。
厚壁组织:厚壁组织细胞壁呈均匀的次生加厚,细胞腔小,成熟时无原生质体,为死细胞,在已成熟不再扩展的器官中起坚硬的支持作用。
b.木质部:木质部主要由导管、管胞组成。
主要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韧皮部:韧皮部主要由筛管与伴胞以及筛胞组成。
主要疏导有机物。
3.如何区分导管与筛管?导管与管胞?筛胞与管胞?导管和筛管的比较:导管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中,由一系列端壁具有穿孔的导管分子纵向连接而成。
并且成熟的导管分子为长管状的死细胞,无生活的原生质体;筛管是由一系列端壁具筛板的筛管分子连接而成,成熟的筛管分子为长形活细胞,细胞核退化,但细胞质仍保留。
导管和管胞的比较:导管在细胞的端壁发育过程中溶解,形成一个或数个穿孔,具有较高的输水效率。
管胞端壁无穿孔,输送效率远低于导管。
筛管和管胞的比较:筛管为单个细长、两端尖斜的管状活细胞,物质运输是通过筛管之间相互重叠末端的筛孔进行。
管胞是单个两端斜尖的管状死细胞,水溶液主要通过管胞间的纹孔输送。
5.什么是再分化,这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何重要意义?再分化:由处于脱分化状态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再度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最终再生成植株的过程。
已经脱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经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出根和芽,形成完整植株,这一过程叫作再分化。
意义: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7.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在机械强度上显示怎样的特征?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都是机械组织,都对植物起支持作用。
它有很强的抗压、抗张和抗曲挠的能力,所以在机械强度上,它们都能够使植物保持枝干挺立,树叶平原。
在许多矮小的草本双子叶植物茎中,厚角组织为其终生的机械组织;而在较高大的草本和木本双子叶植物中,厚壁组织代替了厚角组织的支持作用。
8.从输导组织的结构与组成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裸子植物木质部一般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
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
而且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被子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
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而具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P—蛋白体,而且不象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
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
所以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被子植物的木质部有木纤维、管胞,还有以多个导管分子末端穿孔相连组成的导管。
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导管成为疏导水分的主要结构,导管比管胞的疏导效率高得多;而裸子植物仅以管胞疏导水分和无机盐,并起支持作用。
2、被子植物的韧皮部有筛管和伴胞,伴胞为筛管提供能量,筛管分子末端的细胞壁形成筛板,其上有筛孔,其间有能够有效地输送有机物的联络索;而裸子植物韧皮部中仅以筛域完成物质疏导。
组织系统:是按组织的不同功能将其分成若干类。
组织系统的类型:基本组织,运输组织,机械组织,疏导组织等。
第五章根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1.什么是定根、不定根?什么是直根系、须根系?定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有固定的生长部位;不定根:茎、叶、老根和胚轴或其它部位上形成的根,没有一定的发生位置;直根系:主根粗壮发达明显,主根和侧根有明显区别(主根上生出侧根)的根系,这类根系固着能力很强;须根系:主根生长很不久就停止发育或死亡,而在胚轴或茎下部节产生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具有与土壤更多的接触表面积。
3.如何区分一个小根和一个根毛?侧根是由根的内部组织形成的,故称为内起源。
在种子植物中,侧根一般是从和原生木质部邻接的中柱鞘的细胞形成的;根毛是由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的管状结构,是外起源。
6.从结构上说明根具有吸收、固着和贮藏功能。
(1)植物的庞大根系将植物牢牢固着在土壤中,并支持地上的茎叶,使其伸展,显示其固着功能。
(2)植物表皮细胞的细胞壁不角化或仅有薄的角质膜,适于水和溶质通过,部分表皮细胞的细胞壁还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以扩大根的吸收面积。
对幼根来说,表皮的吸收作用显然比保护作用更重要,所以根的表皮是一种吸收组织。
根毛能沿土壤空隙去做生长,与土粒紧密缠结,不仅有利于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还加强了根的固着力。
(3)一些植物根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
皮层薄壁细胞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有些植物细胞内可贮藏淀粉等营养物质成为贮藏组织。
9.根的加粗是怎样进行的?在根毛区内,次生生长开始时,位于各初生韧皮部内侧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活动,成为维管形成层片段。
之后,各维管形成层片段向左右两侧扩展,直至与中柱鞘相接,此时,正对原生木质部外面的中柱鞘细胞进行分裂,成为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
至此,维管形成层连成整个的环。
维管形成层行平周分裂,向内、向外分裂的细胞,分别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即次生维管组织),与此同时,维管形成层也行垂周分裂,扩大其周径,使根增粗。
在表皮和皮层脱落之前,中柱鞘细胞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
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共同构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在初生生长结束后,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维管形成层(侧生分生组织)开始切向分裂,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使根的维管组织数量增加,这种由维管形成层的活动结果,使根加粗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