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一段旅程读后感
来学校读后感

来学校读后感《以来学校》读后感。
《以来学校》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它讲述了在一个偏远地区的小学里,一位年轻的老师如何努力改变学生的命运,以及学生们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书中,作者通过描写小学老师杨老师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教师的不凡之处。
杨老师毕业于一所名校,本可以选择一份高薪的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到偏远的乡村去执教。
在这里,他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改变了学生们的命运。
他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他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个物质丰富但精神贫乏的社会,很多人都追求名利和金钱,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而杨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是靠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他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够看到,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社会的面貌。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教育,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教育的力量。
在书中,作者还通过描写学生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艰难环境下坚持学习的毅力和勇气。
这些孩子们生活在一个贫困的乡村,他们的家庭条件很差,但他们却依然坚持学习,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个物质丰富但精神贫乏的社会,很多人都追求名利和金钱,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而这些孩子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够看到,生活的意义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他人的关爱。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的美好,也用心去关爱他人。
通过阅读《以来学校》,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8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8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了解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起先是时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他的观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感觉理论知识匮乏,需要再充实一下“精神食粮”。
20xx 年,一次到重庆听课,无意间看到会场外面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当时出于许久的崇拜,我迫不及待地买回了家。
记得在读第一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倍觉晦涩,每一段文字仿佛都需要拥有厚实理论基础的人才能参透个中深意。
就这样,求之不得购买的书被搁置在书架上。
20xx 年,我在学校科研处任副主任,因为学校的市级规划课题“深化小学生志趣教育研究”面临结题,学校安排我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这时,我又想到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打算从中寻找关于“志趣”方面的理论。
一章一章地读,肯定读不下去,我就采取目录检索的方式,找到了21 章“兴趣的秘密何在”,但里面只对“兴趣”做了详尽的描述,对写研究报告没多大用处。
这一次成功地阅读了一章后,它再次被束之高阁。
20xx 年,我调任教导处主任。
20XX 年,学校正式加入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实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提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专模式”。
学校组织了“相约星期二的读书会”,共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给教师的建议》。
这一次,再也没有逃脱的理由,我开始每天一页或者两页逼迫自身去看。
于是,这样的一些字眼开始在我的头脑里盘旋:第二套大纲、智力背景、思维课、思维训练、让知识活起来、阅读自动化等等。
老师们多以书中观点加经验感悟进行交流,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发现意义不大。
后来,学校决定改变这样的方式,组织全校的读书会,由发展处冉泽明主任主持。
冉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经验:新教育研究中心魏智渊老师主持网络学院,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学员必须提交当年三千字的阅读史方能加入,课程设置包含啃读经典书籍和文本解读,学员如果不按时提交预习作业就会被自动除名。
读书心得:《学校是一段旅程》读后感精选3篇

读书心得:《学校是一段旅程》读后感精选3篇(一)根据研修班寒假读书安排,我重点读了托灵·M·芬瑟博士写的《学校是一段旅程》一书。
该书是华德福必备入门经典,亦是绝版重印。
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华德福的教育的书,更是一位教师为了孩子呕心沥血、带着人性温暖的教学手记。
该书讲述了作者带着一个华德福班级从一年级升到八年级的历程,再现了这段丰富多彩而又充满启迪的教学生活。
作者用亲切流畅的语言和轻松幽默的风格,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对华德福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做了引人入胜的介绍,读来倍感亲切,受益匪浅。
特色之一:跟班8年华德福的老师通常跟一个班8年,一年级到八年级,差不多是7岁到14岁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华德福的老师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教程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老师的职责是在这8年里就一系列的课题做出创造性的讲解,这对老师们的智力是巨大的挑战。
这8年里,老师和全班在日常生活上还有很多交流,和孩子及其家庭的关系也在不断巩固和加强。
同时,由于学校开的课程覆盖面很广,孩子们也逐步学会去适应不同的老师。
刚刚毕业的一届学生,我也带了4年。
虽然每年都会分班,但差不多一半的学生没有变动,因而带起来比较顺手。
但我负责的主课仅为数学,与华德福的主课老师要负责阅读、数学、地理、化学、物理等多门课程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特色之二:精致做事华德福的老师做事很精致,比如一年级时会手抄一份生日散文诗送给每一个孩子,二年级是会记录孩子的掉牙清单。
为了既客观实际,又生动形象地介绍测量知识,迎合孩子们喜欢猜谜的习惯,并兼顾不同气质的孩子,老师们常常自己编写故事。
因为教师基于本班学情编写的故事对孩子的作用更深入、更强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年级学生入学前,华德福的老师便对全班23个学生逐个家访。
因为他们深知教育孩子是一项合作事业,要有意识地建立起与家长的联系,以加深孩子在老师心中的印象。
对比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班主任,也进行了一些家访,但更多地任务式驱动,应付式家访。
学校是一段旅程读后感

学校是一段旅程读后感《学校是一段旅程》是徐迟先生创作的一篇作文,通过讲述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从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和成长,深入描写了学校是一个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节点。
这篇文章令人深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在文章开篇就提到了学校是人生的“一段旅程”。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旅程,都是有起点和终点的。
学校也是如此,它是一个人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驿站。
在学校的这段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也会结交到一生的朋友,学到一生的知识。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学校洗涤人心的智慧之泉,保持清新的气息的学问之地”,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学校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场所,更是一个人格塑造的地方。
在学校里,我们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还能够接受师长的教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学校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他人,如何正确对待生活。
这些东西,对于我们一生的成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还写到了学校师生关系的话题。
他用“相互成全,友爱融洽”形容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学校里,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合作非常重要。
只有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校才能够成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而学生作为学校的一份子,也要尊重师长的教导,虚心学习。
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成全,我们才能够收获更多。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自己从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成长。
他说:“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学校给予我的,因为学校成全了我们,我们也要成全学校。
”这是一种回报学校的心态。
学校给予了我们很多,我们也应该为学校做出一些贡献。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为学校争光。
而作为校友,我们也应该给予学校支持和帮助,回馈社会。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学校是一个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节点。
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塑造自我、追逐梦想的地方。
在学校的旅程中,我们经历了无数次胜利和失败,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
但正是这个过程,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
学校是一段旅程读后感

学校是一段旅程读后感《学校是一段旅程》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
在书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地描绘了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变化无常。
这本书不仅让我回忆起了自己在学校的点滴经历,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对我们的影响和塑造。
在书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他讲述了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友情、爱情、挫折和成长,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无法言喻的情感。
我看到了自己在书中的影子,看到了自己在学校里的成长和变化。
我也看到了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以及那些曾经陪伴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这些都让我感到无比亲切和温馨。
在书中,作者还深刻地探讨了学校对我们的影响和塑造。
他通过自己的经历,揭示了学校对我们的塑造和影响是多么深远和重要。
在学校里,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生活和成长。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性格,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学校里,我们不仅结交了朋友,更重要的是结交了一生的知己和伙伴。
在学校里,我们不仅度过了欢乐的时光,更重要的是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
这些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校对我们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变化无常。
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对我们的影响和塑造。
在书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无法言喻的情感。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自己在学校里的成长和变化,也看到了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以及那些曾经陪伴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学校对我们的影响和塑造。
在学校里,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生活和成长。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性格,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学校里,我们不仅结交了朋友,更重要的是结交了一生的知己和伙伴。
《学校是一段旅程》读后感

《学校是一段旅程》读后感看到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把教育作为一段旅程,这样的经历不仅是学生的成长,也是师生共同的陪伴。
学校是一段旅程,在这本书里,作者带着一年级的孩子升到八年级,一起走过八年的历程,在这段丰富多彩的教学生活里,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面前,让我感到了一位教师充满人性的光辉和一位师者的温暖。
爱是学校教育的基石,一切教育离了爱,就像是无源之水。
在这段旅程中让我感受到了爱,为了迎接一个个小星星,在繁星闪烁的苍穹中充满期待;为了迎接一个个小天使,做足了充分的准备,认识他们的生长环境;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新的环境,彻底布置教室,进行迎接。
不禁想到,我曾带领一年级孩子的经历,也是这样充满的未知和期待,每一件都想要做好,既想让他们都喜欢上我,又想在学习生活中能按照共同制定的小规则自我约束。
芬瑟教授以诗歌开启一段旅程,并以诗歌陪伴孩子的这个成长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着轻松、创意和快乐,创设的这样的学习氛围值得我们学习。
从学生最初感知到诗句如画,到随着课程发展和个性发展,诗歌刻在他们的印记,一切从孩童出发,尊重个性发展,重视每个阶段的进阶发展。
教也有法,教育不仅要有爱,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事半功倍,影响孩子一生。
书中提到在拓展《生命之水》这个故事,故事想要表达一种探索精神,作者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孩子们在旅途中感受克服障碍后的充实,这是一次训练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难得机会。
反观语文课堂,情境化、实践性是新课标下的高频词,每一个情境的创设不是为了创设而存在,每一个情境是从目标出发,为目标服务,让教师的“教”实现效果最大化。
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进步的思想迎接孩子的改变。
孩子在改变,低年级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做指引行为的一切标准,到了高年级孩子不再接受教师的权威,自我意识一直在觉醒。
用真心去感受学生的心灵,一定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在他旅途的其他阶段,没有找到简单的答案,但在探索中,通过个人研究,来指导教学和工作的能力得到升华和加强。
学校是一段旅程读后感

学校是一段旅程读后感《学校是一段旅程》是一本由美国作家罗伯特·弗罗斯特所著的散文集,书中以诗意的文字描绘了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人不禁感慨学校生活就像一场旅程,充满了欢笑、泪水、挑战和成长。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有感触。
书中所描述的学校生活,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在学校里度过的时光。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学校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温馨和感动。
在书中,作者用诗意的文字描绘了学校里的友情、师生情、挑战和成长,让我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书中,作者写道,“学校就像一座大船,载着我们驶向未知的海域。
”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
在学校里,我们不断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一样,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勇气。
但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让我们不断成长,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书中还描述了学校里的友情。
在学校里,我们结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有的是同窗好友,有的是老师。
他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帮助。
在书中,作者写到,“友情就像一缕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和温暖。
书中还描述了学校里的师生情。
在学校里,老师们不仅是我们的知识传授者,更是我们的引路人。
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们在学业上不断进步。
在书中,作者写到,“老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伟大和无私。
在书中,作者还描述了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他用诗意的文字描绘了学校里的欢笑、泪水、挑战和成长,让我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书中,作者写到,“学校生活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每一个镜头都值得我们珍惜。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珍贵和美好。
通过阅读《学校是一段旅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学校生活就像一段旅程,充满了欢笑、泪水、挑战和成长。
在这段旅程中,我们结识了朋友,遇见了老师,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成长。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们的学校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木头娃娃的旅行第五章读后感

木头娃娃的旅行第五章读后感
读完这第五章啊,就感觉像是跟着木头娃娃又开启了一段超级新奇的小旅程呢。
这一章里,木头娃娃碰到的那些事儿就像我小时候在外面玩耍时突然遇到的小惊喜或者小麻烦一样。
她在新环境里,周围的人和物都充满了神秘。
我特别佩服这个木头娃娃的适应能力,不管遇到啥,她就像个小小的勇士一样。
比如说,她面对那些陌生的目光和新的规矩,虽然是个木头做的娃娃,但感觉她有一颗特别强大的内心。
就像我第一次去一个新的学校,心里害怕得不行,可她呢,在那些新情况面前,还能保持自己的小“本色”。
还有啊,这一章里描写的一些场景特别生动。
我仿佛能看到木头娃娃所在的那个地方的样子,那些房间的布置、人们的穿着打扮,就像在我眼前放电影似的。
这让我觉得作者可真厉害,能把这些画面这么清楚地送到我的脑子里。
我想啊,如果我也能像作者一样会讲故事就好了,那我就能把我那些奇奇怪怪的小想法都变成像这样有趣的故事。
而且呢,这一章里还藏着一些小道理。
木头娃娃在旅行中的遭遇,让我觉得生活就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有时候可能会有点难,但只要像她一样勇敢地去面对,总能发现一些好玩的东西或者交到新的朋友。
就像我本来害怕和新同学说话,但是鼓起勇气之后,就发现原来大家都很友好呢。
总之啊,这第五章读得我是津津有味,迫不及待想知道木头娃娃接下来又要去哪里冒险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是一段旅程读后感《学校是一段旅程》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书中记载的是一位班主任老师和他的学生共度八年的教学中所经历的故事。
这位教师在带领班级同学成长的过程中,虽遇转变和挫折,但是他巧妙运用华德福教育的理念,最终还是获得了教育的成功。
书中的故事都很短,但是很真实,很生动。
看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深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教师教学生画一条直线和曲线。
想象一下,教师往往会在黑板上画出直线和曲线,并告诉学生哪条是直线,然后学生便在自己的本子上依样画葫芦的联系。
但是书中的这位教师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方式,而是让孩子们沿地上的直线,曲线走动,用湿海绵在黑板上画,用想象中的蜡笔在空中画。
最后,经过直观的感受后,经过许多次的练习,才开始在纸上画。
注意,华德福学校的教师教学生画直线和曲线并非教学大纲上的要求的不得为之,而是为了学以致用,为了通过画线条来塑造和改变空间的目的。
同时教师还通过学生画线的方式,观察和认识了学生对大地和自身之间的定位问题。
认识到哪些孩子是胆小踌躇的,哪些孩子是活泼外向的。
对细节上的把握,在更深层次上了解和理解他的学生。
但是看到这段文字描述时,我突然看到这样一个事件。
说的是一位博士看不懂水表上的读数,原因是他看得懂印在数学课本上的乘法符号,但是他却把水表上的的乘法符号仅仅看作是一个“叉”。
我想这不单纯地是知识迁移能力的问题,而是我们教育方式上的问题。
太注重于哲学上的思辨,学理上的探究,却很少考虑到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和改造世界。
理论和实践上有严重的脱节。
()同样的,现在的教科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课本上增加了很多的插图,但是很多老师只认为是课本变得花花绿绿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他们却没有深究这些插图背后的意义。
读罢《学校是一段旅程》后,我深切地意识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最佳的教育模式,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但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还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没有被具体化的。
教育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合贯通后的智慧,同时也是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