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童年
月光下的童年

月光下的童年月光下的童年刘星辰童年,是我们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
年少无知的我们天不怕地不怕,那段纯洁的时光给我的记忆也最难忘。
在记忆中,那段无拘无束的童年一直在皎洁的月光下度过的。
月下捉迷藏在小的时候,自己匆匆忙忙扒完饭,“咣”的一声放下饭碗便在家长的叮嘱中冲出家门,迫不及待的来到一个露天的园坝,这里有早早的等着我们的小伙伴,大家每天都在这里玩幼小时最经典的游戏------捉迷藏。
“开始!”随着一声令下,小伙伴们赶紧东躲西藏,来找我们的那个人在黑暗中,凭借明亮的月光艰难而又仔细的扫视每一处角落,可是不管怎样,就是找不到我们,引得我“噗呲”一声,结果一不小心让他听到什么风吹草动。
于是他便向我这边寻来。
眼看自己已经暴露无遗,于是我没等他走近自己做个鬼脸,“哇”的一声突然从黑暗中跳出去,吓得他转身就跑边跑边叫:“妈呀…有鬼啊啊。
” 这时我们哄堂大笑,就连天上的月亮也咯咯的笑的合不拢嘴。
月下斩“妖除魔”捉迷藏后,女生们总要回家去了,可是我们男孩子就不一样了,我们总要三五成群,拾根棍子在手中,因为我们要去穿越一条阴森吓人的黑胡同。
起初我们战战咧咧,紧紧的靠在一起,小心翼翼的在胡同中靠着银白色的月光前行,途中不知道是谁突然指着一棵奇形怪状的杂草大叫一声:“妖怪”!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们一群人就冲上去了,围住那棵杂草,手持木棍,可怜的杂草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我们给一顿狂轰乱炸。
一路下来,胡同里的杂草基本都让我们给“降伏”了,我们也扬着嘴角带着胜利的微笑得意洋洋的走出胡同,这时天上的月亮也微微的扬起了嘴角。
月下赛跑出了胡同前面就是一条滨江路,这里便是我与伙伴们PK的地方了,我们将在这里赛跑。
选个人做裁判,一声令下,我们就变成了脱缰的野马,一股儿脑的拼命往前冲,也不管撞着隔壁家的李叔叔,对门的张阿姨,连头也不回一下地“呼”的一下就冲过去了,一不小心给摔倒了,一个鲤鱼打挺立马翻起来了,那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痛,就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人,根本停不下来!没头没脑的冲。
月光下的童年作文

月光下的童年作文
月光下的童年。
月光下的童年,是我最美好的记忆。
那时候,家乡的夜晚总是
那样的宁静和美丽,月光洒在田野上,照亮了整个世界,也照亮了
我的童年。
我记得,每当夜幕降临,我总是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到田野上玩耍。
在月光的照耀下,我们捉迷藏、玩跳绳、放风筝,甚至还会一
起赶着牛羊在田野上奔跑。
那时候,我们总是玩得不亦乐乎,仿佛
整个世界都属于我们。
月光下的童年,也是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时光。
每当月圆
之夜,爷爷就会带着我去田野上赏月。
他会告诉我关于月亮的传说,讲述古老的故事,让我感受到祖辈们的智慧和情感。
在那样的夜晚,我总是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除了田野上的欢乐和家人的陪伴,月光下的童年还有一些独特
的记忆。
我记得有一次,我偷偷溜出家门,独自走到田野上,坐在
一棵大树下,凝望着清澈的月光。
那时候,我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
小,但同时也感到自己是如此的自由和无畏。
月光下的童年,让我学会了独立和坚强,也让我学会了独处和思考。
如今,时光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我依然会在月光下回忆起那段美好的童年。
月光下的童年,是我成长道路上最美好的风景,也是我心灵深处最珍贵的记忆。
我相信,在月光的照耀下,那段美好的时光会永远留存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底色。
月光下的童年阅读感悟

月光下的童年阅读感悟
读了《月光下的童年》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篇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自传体小说。
这部小说描写了俄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下层人民艰苦生活和俄罗斯作家对人生思索中的种种思考。
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书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奥菲利亚不小心把自己的小狗打翻在地,就这样奥菲利亚忍痛把它杀死了,可是在他身上还留着几块血馒头。
奥菲利亚被这个小狗吸引了好奇心,就去寻找它的尸体来吃掉它。
可当他找到尸体的时候发现,已经死掉了一大半!所以说:一个人必须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二、要有自己的主见。
作者用真挚的感情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悲惨的童年:小矮人莫洛托夫的童年就像夜空中漂浮着的流星。
可是这流星是短暂的。
他有自己的主见,为了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而拼命挣扎生活下去,最后他选择了自杀。
这就说明了他不能没有自己的主见。
三、要有顽强的意志。
《月光下的童年》中有很多人物:外祖父的死是因为他太穷了。
有三个人物他们是:“我”的母亲。
外祖父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
他整天游手好闲,一点也不上进。
但他对自己高标准严格要求。
我也要像他一样做一个勤劳上进的人!
四、要善于发现美。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我的心灵就有了归宿”。
我在这本书中学到了美的真谛。
它让我懂得了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月光下的童年

月光下的童年
又是一个晴朗的夜晚,我披着白色的月光,伴着柔和美丽的月色,走在公园里的石子路上。
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聊天,老奶奶带着孙子在月光下乘凉。
我也是在月光下长大的。
每当夏日夜幕降临时,奶奶就会带我到月光下乘凉,用那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的脸蛋,一边给我讲那些老掉牙的民间故事,一边扇着扇子,我便在故事声中,趴在奶奶的膝头入睡。
不久前,我又回到老家,奶奶看到我回来了,她那长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晚上,奶奶牵着我的手,在月光下乘凉,我不再让奶奶抱着我了,她也不再给我讲那些老掉也的故事了,现在换成是我给奶奶讲故事了。
皎洁的月光洒在宁静的村庄,不由得想起幼时,那时的我很爱捉昆虫。
在朦胧的月色下随时可以听到各种昆虫声交织在一起的奏鸣曲,那唱得最响亮最动听的肯定就是蛐蛐了。
我蹑手蹑脚地走进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的“大衣”,带着黑色“帽子”的蛐蛐趴在那儿,我小心翼翼地贴近它,用双手迅速一捂,“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了”。
有时它还会在我的手上吐几口“黑色的口水”。
借着月光,我和哥哥便一起斗蛐蛐。
月升月落,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也长成了小男子汉,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柔和月光。
我常常趴在窗台上欣赏那空中圆圆的月亮,时常想起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
在我眼里,月亮是那样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美好童年的足迹。
我爱那美丽、柔和的月光。
月光下的童年读后感作文

月光下的童年读后感作文英文回答:"Under the Moonlight" is a memoir written by Ma Jian, a Chinese author. It depicts his childhood memories and experience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China. Reading this book has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me.Firstly, the book vividly portrays the harsh realities of life during that time period. Ma Jian describes the struggles and sufferings that he and his family faced, such as food shortages, political persecution, and the constant fear of being denounced. This reminded me of the saying "life is like a roller coaster" it has its ups and downs. Despite the hardships, Ma Jian's resilience and determination to survive and pursue his dreams is truly inspiring.Moreover, the book also highlights the power of friendship and love. Ma Jian forms strong bonds with hischildhood friends, who become his support system andprovide him with a sense of belonging. This reminds me ofthe English phrase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It shows that true friends are there for you duringdifficult times and can make a huge difference in your life.Furthermore, the author's use of imagery anddescriptive language in the book is remarkable. I could vividly imagine the scenes and settings he described, such as the moonlit nights, the sound of crickets, and the smell of the countryside. It made me feel like I was experiencing those moments alongside him. This is a testament to the power of literature to transport readers to different times and places.In conclusion, "Under the Moonlight" is a powerful memoir that provides a glimpse into the author's childhood experiences during a tumultuous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It showcases the resilience of the human spirit, the importance of friendship, and the power of literature to evoke emotions and create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eader and the author.中文回答:《月光下的童年》是中国作家马建所写的一本回忆录。
月光下的童年读后感作文

月光下的童年读后感作文
月光洒下,小时候的我总觉得像撒了一层糖粉,甜甜的。
那时候,跟小伙伴们在月光下疯跑,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好像我们真的在仙境里。
哎,说到月亮,我就想起小时候坐在窗边,看着月亮发呆。
心里想,月亮上那嫦娥和玉兔,是不是也在那边看我们呢?那月光,就像妈妈的手,轻轻摸摸我的头,暖暖的,特别舒服。
小时候我可喜欢找宝贝了,月光下的石头、树叶,还有那些小虫子,我都觉得它们有秘密。
我会捡起来仔细瞧,想着能不能发现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嘿嘿,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
说到童年,还得提提我妈妈。
那时候,她经常抱着我,在月光下给我讲故事。
那些古老的故事,听得我入了迷。
月光照在我们身上,把影子拉得老长,好像时间都不走了似的。
现在我都长大了,但每次看到月亮,还是会想起小时候的那些事。
心里特别感激,也特别怀念。
是月光,给了我那么多美好的回
忆;是童年,让我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以后,我也会带着这些记忆,继续走我的路。
月光下的童年回忆 中秋节的儿时乐趣

月光下的童年回忆中秋节的儿时乐趣在温馨的秋夜里,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犹如一盆银色的光辉。
那是我童年里最美的时刻,也是我对中秋节最深刻的回忆。
回忆着儿时的乐趣,我仿佛又能感受到那淳朴的喜悦和欢欣。
让我为您述说一下那些在月光下度过的童年记忆吧!小时候,每逢中秋佳节,我和邻里的小伙伴们都会使用我们巧思拼凑起来的自制灯笼,走进田间地头,享受那份迷人的月光之下的乐趣。
我们将五颜六色的纸张编织成各种形状的灯笼,有红红火火的大圆灯笼,还有小巧玲珑的动物灯笼,每一盏灯笼都透露着我们的孩童心思。
当夜幕降临,我们点亮灯笼,尽情地奔跑在那开阔的田野中。
灯笼低垂的光芒在跳动,仿佛在为我们伴奏,给予我们一种稚嫩而又奇妙的夜晚。
在那明亮的月光下,我们组织起热闹非凡的传统游戏。
拔河比赛是最受欢迎的,两队伍手拉着手,用尽全身力气,争夺那根红绳的胜负。
每个人都沉浸在比赛的庆祝中,欢呼声和笑声此起彼伏,扩散到夜空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还会玩起踢毽子、抬花轿等游戏,跳得高,抛得远,童年时咱们是何等自信与骄傲。
那些活泼有趣的游戏,用我们童趣逗乐了整个中秋夜,成为了我青春无法磨灭的记忆。
而在每个中秋节的当晚,全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共同度过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我们一起端坐在庭院里,享受着家人的团聚和温暖。
父亲亲手烤制的香喷喷的月饼,配上丝丝的晚风和月光的温柔,让味蕾迎接了满满的幸福和满足。
妈妈为我们准备的美食更是让我流连忘返,清蒸的鱼香嫩可口,酥炸的蔬菜香气扑鼻,丰盛的晚餐仿佛浸润着温情和关爱。
在月光下,我们分享快乐、与亲人共度美好时光,这是中秋节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除了家人的相伴,月光下的中秋节也有着许多其他的儿时乐趣。
我还记得,那时我们总是会组成小团队,挨家挨户地敲门索要糖果和水果。
我们打扮得五颜六色,笑嘻嘻地挨家挨户贴上自制的贴画,给每家每户留下了美好的祝福。
而走亲访友更是中秋节的一大乐事,我们会穿上新衣服,手捧着自制的中秋贺卡,亲切地拜访亲戚朋友。
月光下的记忆作文800字

月光下的记忆作文800字作文一:月光下的童年记忆我记得小时候与爸爸妈妈一起坐在院子里,月光洒在地上,散发出一种神秘的光芒。
那时候,我和爸爸妈妈聊天,分享着彼此的心情和故事,度过了许多美好的夜晚。
那时候的我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总是闲不住。
我常常喜欢晚上到院子里玩耍,月光下的院子格外宁静。
我跳跃着,追逐着,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
月光洒在我的身上,似乎抚摸着我的脸庞,告诉我世界的美好。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躺在院子里看月亮。
爸爸妈妈告诉我,月亮上有个仙女,她会保佑我健康快乐。
我仰望着星空,感受着爸爸妈妈的陪伴和爱,心里充满了幸福与满足。
每当月圆之夜,我总是期待能够在月光下举行家庭野餐。
我们会带上食物和娱乐设备,坐在一起尽情享受美食和欢笑。
那时的我不仅仅享受美食,更享受家人之间温馨的氛围。
月光下的夜晚,也是我和爸爸妈妈共同阅读的时刻。
妈妈给我读睡前故事,爸爸讲述他的人生经历,我聆听着,被他们智慧和勇敢所感染。
那些故事在月光的照耀下,变得更加深刻和美丽。
月光下的记忆,如今已经成为我心灵深处最珍贵的宝藏。
它们像吸入了月光的花朵,绽放出温暖的光芒。
我希望将这些记忆一直存放在心中,永远不会褪色。
作文二:月光下的校园记忆在校园里度过的时光,其中最美好的回忆便是那些月光下的瞬间。
无论是寒冷的冬夜还是炎热的夏夜,月光都给了我们安慰和温暖,烘托出校园独特的宁静与美丽。
我记得,在一个月圆之夜,学校举办了一次夜间篮球比赛。
场地周围搭起了彩灯,空气中弥漫着篮球的味道。
月光照亮了整个操场,仿佛给比赛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激情。
球场上的篮球迎着月光跳跃,球员们的身影则化作了流星,闪烁着蓝白相间的光芒。
这个场景令人沉醉,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除了篮球比赛,还有许多文艺演出也选择在月光下进行。
我曾参与一次校园歌手大赛,那个晚上我穿着一袭白裙,在校园花园的舞台上演唱。
月光洒在我的脸上,我看到观众们在光影变幻中鼓掌、欢呼。
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中,仿佛与月光相融合,唱出了自己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下的童年
作者:宋非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01期
一、教材内容
《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选自苏教版第十册。
文章生动地讲述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作者孙友田是一位知名的当代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奇特的想象。
二、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
在教学时,教师借助民歌童谣和课文插图,通过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因此,教学设计围绕“一条主线,三种体验”展开。
以母亲对作者的启蒙为主线,一读感悟月色朦胧,二读感悟母爱亲情,三读怀念感恩。
在读的指导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3.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文题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重点
1.形象再现歌谣意境,感受民谣、童谣明快、流畅、含蓄的风格。
2.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文题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作者童年夏夜的美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怀念之情。
六、教学准备
1.知识储备:学生已初步理解文中出现的民谣、童谣。
2.课件准备:教师制作了Flash、PPT等课件,以电子白板为载体加以播放。
七、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入手,体会韵律美、意境美
1.师:请大家打开书选择你喜欢的一段歌谣,告诉我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我喜欢《小红孩》这首童谣,因为它读起来琅琅上口。
生:我喜欢《月儿弯弯像小船》这首民谣,因为它表达了母亲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师:那我们就一边打节奏一边来读,好不好。
话音未落,学生们已经和着童谣的节奏边击掌边摇头晃脑地诵读起来。
2.师:“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在电子白板上出示此画面——在清幽的月光下,母亲搂着孩子唱歌谣,再配以淡淡的音乐。
师:让我们在清幽的月光下,和着淡淡的音乐再来读读这些歌谣吧。
(效果:学生在信息技术营造的氛围中朗读,增添了一种深情,一种柔和,一种悠扬的韵律感。
)
(二)从母亲启蒙入手,体会亲情美
1.师:从母亲嘴里吟唱出来的歌谣另有一番滋味。
读读第4自然段,听着母亲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第4自然段,细细品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
①抓住“深情”一词,帮助学生感受母亲对我、对家乡、对生活的爱。
师:从“深情”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还不忘“搂着我”,“深情地”为我吟唱,我体会出母亲是如此的爱我。
生:母亲深情地唱着这些歌谣,从她的歌谣声中,我感受到了母亲对故乡的爱。
师:是啊,虽然“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黄河岸边淳朴的民风孕育了那里淳朴的人们,淳朴的人民用最质朴的民谣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的不仅仅是对我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我。
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感受母亲的歌声中浸润着浓浓爱意。
学生读得委婉动情。
②理解“吟唱”,感受月夜的宁静与清幽。
师:知道“吟唱”的意思吗?听着母亲的歌声有什么感受?
生:“吟唱”就是轻轻地唱的意思。
生:在宁静的夜里,沐浴着清幽的月光,更觉得母亲歌声的悠扬。
第二次朗读这一段落,较第一次朗读多了一份宁静深远的意境。
③体会“芳香的音韵”,引导学生感受母亲歌声的甜美。
师:芳香是鼻子闻到的,音韵是耳朵听到的,文中为什么说是“芳香的音韵”呢?
生:“芳香的音韵”意思是说听到妈妈甜甜的歌声,就仿佛闻到了芬芳的花香。
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链接功能,播放了母亲悠扬的歌声。
(效果:教室里异常安静,每一个学生都在静静地欣赏,似乎已经走进了那个清幽的月夜。
在美丽的歌声中学生进行了第三次的阅读,他们陶醉了,陷入了深深的情感河流。
)
(三)从体会作者感受入手,感悟作者的感激、怀念之情
1.师:作者的成长离不开母亲当年的启蒙,母亲给了我哪些启蒙?读读第七自然段。
生:母亲给“我”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
生:母亲用她甜甜的嗓音唱着民歌民谣,启发了“我”的想象,让“我”对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母亲也给了我爱的启蒙:爱故乡、爱亲人、爱生活、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2.师:是母亲给了我启蒙?但为什么课题是“月光启蒙”?
生:“我”的母亲是在月光下给予“我“启蒙的。
生:如水的月色,神秘的夜空,给“我”美的陶醉,无穷的幻想。
师:是的,诗人的诗情,是与儿时的潜移默化分不开的,课题“月光”不能少,因为“我”的童年就是在明月星光的陪伴下度过的。
3.师: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
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当我成为了一名颇有声望的诗人时,而我那亲爱的母亲呢……这时,教师读原文:“母亲失去了记忆。
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
在凄婉的音乐声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了母亲老年的画面,通过教师引读的方式让学生再次朗读文章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怀念、感激、心酸、悲伤的复杂感情。
(效果:此时学生的朗读情绪不再是单纯地陶醉,而是略带着悲伤与感怀,一种复杂的情感融于朗读中。
)
4.通过电子白板,教师播放了Flash,向学生再次展现文中所描绘的那个温馨的画面:母亲在皎洁的月光下搂着孩子唱歌谣。
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母亲啊,感谢您________
生:母亲啊,感谢您,是您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
生:母亲啊,感谢您,是您让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为我开启诗歌的大门。
生:每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天使,母亲啊,感谢您,是您让我懂得了爱的意义。
我真想您,您再抱我一次吧。
孩子流泪了,我也流泪了。
这不就是一首诗,一首动人的诗歌么!
(四)布置作业:收集家乡的歌谣
指导学生阅读,重在指导学生对文章中字、词、句做深入的探讨。
待学生一步步体悟内涵与情绪不同的字、词后,带着一种较复杂的情绪,用心地诵读时,教师可适时地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阅读情感。
此案例就以优美的画面,委婉的歌声营造了宁静的月夜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将自己化为文中的主人公去体悟,陶醉在那情那景。
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完成终极的阅读行为,不能不说是完美的。
在阅读后教师安排了写作(小练笔),让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宣泄,将其情感推向另一个高潮。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这里非常巧妙,通过展示母亲年老
的照片,与母亲年轻时的圣洁和美丽进行对比,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强大的冲击,诱导其生成表达的欲望。
因此,动情地阅读后适宜写作的训练,而写作的训练更需要信息技术进一步地渲染和推动。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之所以成功,源于以下几点。
①选择现代教育技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这篇课文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且有含义深刻的词句,宋老师选择了PPT拉近了作者与学生的距离,帮助他们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又通过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启蒙”这一关键词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题为什么拟为“月光启蒙”。
②选择现代教育技术为突出教学重点服务。
课文的重点是感受母亲的歌声,在歌声中体会深情和潜移默化的启蒙。
宋老师运用配乐,突出了音响效果,凭借这一抓手,反复运用,以“点”辐射到全文,使学生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③选择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
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宋老师抓住最后一小节,运用Flash使文字形象化,通过画外音(童谣)、曲(明月千里寄相思)、图(和母亲往昔的画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电子白板的运用上。
电子白板最大的优势是为教学提供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可以走到白板前去写、去画。
此节课,教师仅仅将电子白板当做一种播放与链接的工具,将其做好的PPT、Flash等课件通过电子白板去展示。
究其原因,我想,是由于教师没能真正理解电子白板这一现代信息化工具的主要用途造成的。
(点评人:天津市河东区教育中心赵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