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身份与语言在不同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语言与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研究

语言与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研究跨文化交际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种交流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语言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探讨语言与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实际应用。
一、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1. 沟通的工具语言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来交流。
通过语言的运用,人们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图,实现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2. 促进理解和认同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每个语言都蕴含了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观。
当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也在学习和理解这个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他人的语言和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认同。
3. 破解文化障碍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阻碍和误解。
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进而减少沟通误解。
语言是破解文化障碍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1. 彰显身份文化是人类在特定历史、地理和社会条件下创造的一系列生活方式和习俗。
通过了解对方的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身份和背景,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2. 传递价值观念文化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合体。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的文化可以预测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更好地与对方沟通和合作。
通过文化的传递,可以加深对对方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3. 丰富交流内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视角。
通过学习他人的文化,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传统、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和方式。
三、语言与文化的实际应用1. 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他人的语言和文化是必要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化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文化环境,提高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策略研究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策略研究引言语言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构建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因而,对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语言是如何被建构的,以及在不同情境中如何运用语言的策略。
一、语言的建构语言的建构是指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语言要素的组织和构建过程。
语言的建构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语言的音系结构和音位组合规律。
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有所不同,比如英语和汉语在音位和音系上就存在差异。
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是语言的表义要素,同时也是语义和语法的基本载体。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结构,它包括词法、句法和语法。
而语用是语言使用的原则和规律,它涉及到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方式和策略。
语言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语言的建构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会对语言的建构产生影响,比如一些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交际习惯等,都会影响到语言的使用和组织。
语言的建构也受到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
不同的个体在语言建构过程中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不同,这也会影响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语言的建构还受到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语言的建构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新词的产生和语法结构的调整等。
语言的建构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它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多个层面,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个体认知和历史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语言的运用策略语言的运用策略是指在不同情境下,为了实现特定交际目的和达到特定效果,而采取的语言运用方式和策略。
语言的运用策略主要包括语用策略、话语策略和修辞策略等方面。
语用策略是指根据交际目的和交际情境的需要,而采取的语言使用方式和策略。
比如在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中,人们会采取不同的语用策略,以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
语言与文化认识语言对文化的塑造作用(语言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丰富的语言与文 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
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网络教学
借助网络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 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互动教学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 的课堂参与度。
• 语言反映文化特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方式和表达方式往往不同,反 映了不同文化的特征。例如,某些文化中可能更注重礼貌和谦虚,而在语言中 就会使用更多的敬语和谦辞。
• 语言塑造文化认知:语言不仅传递文化信息,还通过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 塑造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例如,某些语言中可能没有某些概念或表达方 式,从而限制了人们对某些文化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引入更多真实的语言和文化案例,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强化实践教学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角色扮演、文化体 验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 交际能力。
拓展教学资源
积极寻找和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如相关 书籍、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
学习空间。
THANKS
感谢观看
平
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选择适当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 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文化背
景
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经历,选 择与学生文化相关的语言材料,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针对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选择能够实现目 标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教学 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系统性原则
系统化的教学内容
05
语言研究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
论语言态度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论语言态度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作者:王星鹭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5期摘要: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通过研究语言态度,可以了解一个民族、一个群体或一个团体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社会心理特点。
本文以社会心理学对“态度”的定义作为理论框架,将态度所包含的认知、情感、意动三要素与言语交际相结合,通过语言态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具体体现来论述语言态度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态度;语言知识;语言情感;语言行为;跨文化交际作者简介:王星鹭(1985.09.24-),女,籍贯:陕西西安,最高学历:硕士,目前职称: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王星鹭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5--01一、社会视角下的态度态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态度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的普遍现象一直受到社会心理学家的关注。
曾在18世纪20年代末期,Bain 就尝试着给“态度”这个心理现象做出准确的定义。
他以先前的研究理论为基础,认为态度是人类的一种习性,他可以通过人的本能、情感和感觉反映出人在交际中做出回应时所具有的潜在意识。
另一种心理学上的解释,提出态度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倾向,它通过喜爱和反感的程度来评价某一种个体的存在”。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一些学者认为态度应该包含有“三要素”:认知、情感和意动( Agheyesi & Fishman, 1970; Edwards, 1982),这三个要素在人们表明态度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三部分内容解释了态度在社会环境下如何产生的,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Fasold (1990)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很容易在人们对社会形势做出的回应中发现人们的态度。
根据态度包含的三要素,我们可以理解个人对于社会的回应来自于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并且通过社会行为来影响社会环境。
文化身份与跨文化传播

文化身份是某一群体的身份或一个文化群体中的成员的群体身份,是某一群体的归属感。
文化身份可以是官方认定或自我认定的在某一特别群体中的身份。
文化身份可能来源于不同的种族、民族、性别、年龄、社会阶层、宗教、国籍或地理区域,这些身份把个人和文化群体以及文化机构联系在一起。
当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走在一起要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时,跨文化交际就产生了。
跨文化交际是指某种环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在一起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重要和关键的是要注意构成交际者独特身份的背景、经历和观念是具有极度的文化差异性的。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懂得构成不同文化身份的组成以及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身份如何影响人们彼此接触、看待和交际是很重要的。
文化身份意识的促进与提高移民和全球化被看作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现象,这些现象极大地提高了文化的多样化,文化多样化已成为了事实,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了人们的文化身份意识。
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文化群体的独特性,文化身份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的窘迫问题。
1.移民随着世界运输、通讯网络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们处在“流动”中。
地理位置上的移动、职业的变更、跨文化婚姻、多重公民身份、避难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构成了近年来全世界大规模的移民,全世界的文化群体不断地相互接触并被卷入到跨文化的交际中来。
因此,在不同的范围内和各种环境下,不同文化的人们将走到一起。
在全世界,移民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所有发达国家都限制移入人口的数量。
尽管如此,大多数这些国家中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历来有相对大量的外来移民。
因此,在不同的范围内和多种环境下,不同文化的人们将走到一起,并给予了一个移民多元的社会身份,而这些身份又在每日的交际环境中交替发挥着作用。
2.全球化全球化实际上是资金、劳力、信息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
我们现在正处于全球化的过程之中,这体现在世界贸易的增长和跨国公司作用的增大。
每一个国家的经济现在都和别国的经济命运联系在一起。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认同建构研究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认同建构研究跨文化交际和文化认同建构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和互动。
跨文化交际和文化认同建构的研究对于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普遍。
不同国家、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商业、旅游、教育等方面进行着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多的是文化的交流。
跨文化交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体的文化背景、信息处理机制及交际策略。
如何合理地使用非语言交际、接纳和容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传统文化习俗,是跨文化交际成败的关键。
1. 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由于受到不同的社会、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其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
文化的不同会影响到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处理问题的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
如在中国,礼仪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人们会尊重年长者、关注家庭和社会的脸面等方面,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最为突出,个人的价值观念明显强于集体利益。
2. 信息处理的机制个体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其信息处理机制也会有所不同。
文化背景会影响到人们的感知、注意和记忆等方面。
在跨文化交流中会出现许多疑点、误解,如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际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3. 交际策略的选择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往往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
如在中国,通过提出询问表现出自己的礼貌和关心;而在西方文化中,频繁地“打招呼”则能表现出自己的友好。
二、文化认同建构文化认同建构是指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的影响后形成的一种和群体共享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以此来反映个体和群体身份的过程。
文化的认同建构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精神生活,也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发展。
1. 对文化认同的理解文化认同是通过社会化、教育和日常生活等形式获得的。
在文化认同中会产生三个方面的认同,即认同别人、认同自己和认同团体。
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

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一、概述在语言学领域,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议题。
语用身份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通过语言手段所展示出的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
这种身份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语境、交际目的和交际关系的变化而动态调整。
研究语用身份的动态选择对于理解话语建构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话语建构则是指说话者如何根据特定的语用目的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手段来构建自己的话语。
这一过程中,说话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听话者的背景、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话题的性质等。
通过灵活运用各种语言手段,说话者可以构建出符合语境和目的的话语,从而实现有效的交际。
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语用身份的动态选择为话语建构提供了基础。
说话者在选择语用身份时,会根据自己的交际目的和语境调整自己的语言风格、用词和语气等,从而影响话语的建构。
另一方面,话语建构的过程也反过来影响语用身份的选择。
说话者在构建话语时,会根据听话者的反馈和语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语用身份,以实现更好的交际效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通过分析不同语境下说话者如何动态选择语用身份以及如何构建符合目的的话语,本研究旨在揭示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为语言学研究和实际交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阐述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的重要性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在人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交际环境,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效地传达信息、建立关系、达成目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语用身份的动态选择,即说话者在交流过程中根据交际目的、对象、场合等因素灵活调整自己的身份定位,是确保交际成功的关键。
通过选择合适的语用身份,说话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话语的内容和方式,以实现预期的交际效果。
话语建构则是指说话者根据语用身份和交际意图,组织语言材料、构建话语结构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使人们能够沟通、交流和理解彼此的意思。
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表达,语言都扮演着连接不同个体之间的桥梁作用。
本文将探讨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语言的定义和功能语言是人类思想和意义的表达工具。
它通过单词、短语和句子的组合形成复杂的表达方式。
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它还可以表达情感、传达文化,并帮助人们思考和理解世界。
语言还有助于人们建立关系、构建社会秩序并传递价值观。
语言有多种形式,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口头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口头表达和非语言传达。
书面语言是通过书写和阅读来传递信息的形式。
不同文化和社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它有助于人们交流和分享知识,促进社会互动和合作。
以下是语言的一些重要作用:1. 沟通和交流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关键工具。
它使人们能够表达思想、意见和感受。
通过语言,我们能够向他人传达信息,并理解和回应他人的表达。
语言有助于建立联系、分享知识和建立关系。
2. 文化传承语言承载着一个社群或文化的历史和传统。
通过语言,人们能够传递文化价值观、习俗、传说和历史故事。
语言使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起源和根源,并与自己的文化身份产生联系。
3. 思考和理解语言有助于思考和理解。
通过语言,人们能够组织思维,表达想法,并解决问题。
语言提供了一个框架,使人们能够理解和分析信息,并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4. 建立社会秩序语言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人们建立社会秩序和规章制度。
通过语言,人们能够制定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并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5. 传播知识和教育语言是知识传播和教育的关键工具。
通过语言,人们能够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
语言还有助于人们阅读书籍、学习科学和文化,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
语言对社会的影响语言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语言对社会的几个重要影响:1. 文化多样性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身份与语言在不同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作者:尹科伟
来源:《价值工程》2015年第05期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以及世界上不同区域文化身份的沟通越来越密切,不同文化的交际在社会的文明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身份与语言又是影响不同文化交际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本文主要探讨了身份与语言的含义以及在不同文化交际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和共同发挥的作用,以期更好地解决或避免在未来的不同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the communication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becoming closer and closer, th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has played a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which identity and language are the two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it. The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relationship and common functions between identity and language in the communications of different cultures, which aims to better deal with or avoid the potential problems appearing in the future communications.
关键词:身份;语言;不同文化的交际
Key words: identity;language;th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5-0286-02
1 身份与语言在文化交际中的含义
首先,什么是身份?第一,从字面意思的角度看,它表示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
第二,从它本身的意义上看,它表示是谁,什么样的人的意思,换句话说,它探讨的是我们是谁的问题。
第三,从它的社会意义角度看,它表示一种社会认同感或某种程度上社会地位。
对此,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因为每个人在社会上都至少有一种身份。
例如,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当他在家时,他的身份是儿子或者女儿;当他在学校时,他的身份是学生;而当他在比赛时,他的身份是比赛选手。
因此,身份随着我们所处的情境不同而随之变化。
在特定的情境下,充分认清自己及交流对象的身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二者是否能顺利地进行文化交流。
总之,对身份的认知和变换在跨文化交际中确实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其次,讨论一下语言。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和载体。
如果没有语言,那么人类之间的交流将很大程度上受到阻碍和影响。
语言的出现不仅大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而且也缩短人类之间的距离。
因此,语言在人类之间的交流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
被否定的。
例如,你是中国人,Tom是美国人,假如你一点不知道英语或者Tom一点不了解汉语,那么你们两个交流起来是很困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你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简单大概地表达一下你的想法,但是这也极有可能会产生误解,因为同样的肢体语言或手势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文化含义。
比如,在竖大拇指的手势,几乎在世界公认表示好、高、妙、一切顺利、非常出色等类似的信息。
但也有许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竖大拇指通常用来表示搭车;在尼日利亚这种手势被认为是侮辱性手势;在德国则代表数字1;在日本表示数字5;在澳大利亚则表示骂人。
在伊朗,以及伊拉克等很多中东国家,竖大拇指是一个挑衅的行为,几乎和西方国家常用的竖中指一样。
而希腊向上竖大拇指表示滚蛋的含义。
因此充分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并掌握其语言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进行友好顺利的交流。
2 身份与语言在不同文化交际中的几种情况探析
当谈到身份和语言在跨文化交际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和共同发挥的作用时,本文将其分为了四种情况:同种身份和语言;同种身份,不同语言;不同身份,同种语言;不同身份和语言。
由于本文主要讨论跨文化交际,所以后三种情况才属于本文讨论的内容。
首先,文章从第一种情况“同种身份,不同语言”的角度展开探讨。
例如,A是美国学生,而B是中国学生,虽然A 和B的身份相同,但是如果B一点不知道英语或者A一点不了解汉语,那么A、B将很难顺利有效地进行对话交流。
因此,在第一种情况“同种身份,不同语言”下,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接着,本文从第二种情况“不同身份,同种语言”进行了分析。
关于这种情况,根据其性质,本文又具体将此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同种文化体系下的交际;例如,A是医生,B是学生,尽管A、B都来自中国,都说汉语,但是毕竟行业不同,因此A、B很难在交流时发现很多共同话题,这是因为A是医生,属于某种特定的行业文化,而B是学生,也属于某种特定的文化,可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所以对于A、B二人来说,想要顺利地进行了跨文化交际是很困难的。
此外,“generation gap”也是一个例证,尤其是对于90后的孩子和60后的父母来说。
尽管来自于同一个家庭,但是他们之间在思想、行为、做事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同,或者说他们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以交流起来存在很大的麻烦。
二是不同文化体系下的交际,或者叫做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例如,A是美国的医生,B是中国学生,虽然A、B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但是A熟练掌握汉语或者B非常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因此两者在交流中,只要注意了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地方,他们会很顺畅地交流。
最后,本文从第三种情况“不同身份和语言”进行了探讨。
这种情况应该是在不同文化交际中遇到困难最大的一种情况。
例如,A是美国医生,B是中国学生,如果二者都不了解对方国家的语言,那么他们俩之间进行交际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即使他们俩都互相了解一些对方的语
言和社会文化,但由于他们俩本身社会体系和行业文化的差异,所以他们俩在交流上仍然会存在很多障碍,这就是跨文化交际具体体现。
因此,要想在不同文化交际中取得“同种身份和语言”的效果,交际双方都需要充分地了解彼此的身份和语言或者文化。
3 如何在不同文化交际中更好地发挥身份和语言的作用
语言和文化身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语言是透视文化身份的一面窗户,是个体与某文化团体归属关系敏感而重要的标志,在文化身份的认同和维护中起重要作用。
语言是个体自我意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渗透到个体的每一次思维和整个世界观;文化身份是语言的管轨,文化身份的差异形成了语言使用的差异。
因此,身份与语言在文化交际中的关系十分密切。
要想在不同文化交际中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作用,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两点出发:
第一,认清身份和语言的关系是前提。
尽管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语言和文化身份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现实生活中文化身份的认同相当复杂,语言并不是文化身份认同的唯一标志。
所以在进行不同文化的交际的时候,在定位好自己的身份前提下,认清对方的文化身份将有效地避免很多文化冲突和障碍;同时,在掌握对方语言的前提下,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习俗也会住很大程度上促进不同文化的交际。
第二,尽力朝“同种身份和语言”情况转变是关键。
由于在同种身份和语言的条件下,双方在交际中遇到的障碍最少,因此另外三种情况下的交际双方都应该相互了解。
例如,A是美国医生,B是中国学生,二者在身份和语言上都不同,但是如果B主动去学习A的语言以及和美国医生的相关方面的内容,那么二者之间的交际效果将会大大改观。
假如A再主动学习B 的语言以及和中国学生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话,二者之间的交际基本上就达到了“同种身份和语言”这种情况取得的效果,从而保证了不同文化的交际顺利进行。
总之,身份和语言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们为社会的文明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作出了贡献。
本文对身份、语言在文化交际中的含义以及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进行了论述,此外还重点探讨和分析了二者在不同文化交际下的几种情况和关系,希望在未来,身份和语言会在不同文化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发挥更大地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莉.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1(3).
[2]张静.语言与文化身份关系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3]严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