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词汇习得认知策略及应用
二语词汇习得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湖 北 经 济 学 院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0 ra fHu e iest fE o o c Ⅱ u nt s u n l b i v Ii o c n mis { ma i 0 Un v i
e
— —
S p 00 e . 1 2
第 7卷 第 9期
曼
S 望垒) §
!! !2 ! ! : :
二语词汇 习得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李金 红 , 舒 颖
( . 汉 工程 大学 外 语 学 院 , 北 武汉 4 0 0 ;. 1武 湖 32 5 2 中南 财 经 政法 大学 外 语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7 ) 湖 3 04
记 忆 策 略 。 提 高母 语 语 言 学 习 者词 汇记 忆 技 能 和词 汇水 平 。 以 此后 . 如何 记忆英语 以及其 它二语词 汇也得 到 了国 内外 研究者 的
诸多关 注 。 ne &R bn1 8 )O Mae & hm t 19 ) We d n u i(9 7, ’ U y C a o (9 o均 涉 及 到 词 汇 记 忆 策 略 培 训 的 内容 ( 要 是 关 键 词 法 和 单 词 主 链 )R bn 18 ) O f d 19 ) 记 忆 策 略 归 于 直 接 认 知 ; u i(9 7 和 x r (9 0 将 o 策 略 一 类 。研 究 者们 也 对 词 汇 记 忆 的重 复 有 效 性 ( G i 如 a ms & ema,9 6  ̄及 最佳重 复 次数 ( Srg ca, 9 8 ; 键 R d n 18 ) g 如 a i tt 17 )关 a 词 策略 及其有 效性 ( Pes y t , 9 2 ;上下 文 策 略 ( 如 r l 18) s e ea t 如 C h n& A hk 18 )联 想 编 码 ( B w r 17 ) 及 语 义 oe pe , 90 ; 如 o e, 9 2 以 编码方面( Ca 如 ri T l n。 9 5 进行 了研 究 。 见 词 汇 习 k& u ig 17 ) v 可 得 与 记 忆 策 略 已经 引 起 了 研究 者 的广 泛 关 注 。本 研 究 从 记 忆 策 略 人 手 , 取 词 汇 习 得 的 分 类 组 织 策 略 、 化 策 略 、 法 策 选 同 拼 略 与 联 想策 略对 非 英语 专 业 学 生 进 行 训 练 .分 析 这 些 策 略 在 词 汇 教 学 中 的可 行 性 及其 对 学 生 英 语 词 汇 习 得 的影 响 。
元认知策略下的二语词汇习得

等技能 , 而是 成功的语 言学习所必须具备 的内在 的语 言学 习 能 力, 自我意识 、 如 调控能力等 。在我国 , 利用元认知策略引 导学生进行二语词汇学 习的较 少 , 本文试 图在这方 面做 一有
益 的探 讨 , 期 对 之 有 所 启 发 和 帮 助 。 以 二、 元认知策略 元 认 知 ( t on i ) 概 念 是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J Me cg io 的 a tn .H. Fae 在元记忆的基础上 提 出来的 , l l v 是指学 习 者以 自身的认
维8卷第 5期 )
.
辽 j :
政
撮
No 5, 0 6 . 20
I l] 1o — f il d t sI l n(c “ l l i f Ia I ig 4 mi il l l 1‘ i ii  ̄ a o : J
段在这 一阶段要逐渐发生变化 , 由先前 的主要依靠老 师直接 的词 汇教学逐渐过 渡到词 汇的 附带学 习; 同时 , 随着学习 耆 的阅读能 力的增强 , 独立 词汇 策略也 开始有所 发展 , 基础词 汇将 会得 到进一步加强 。在高级阶段 , 随着词汇量的进一 步 增加 和语 言技 能的全面提高 , 习者 开始进 人二语学 习的高 学 级阶段 , 和初级阶段相 比, 他们 的词汇 学习的方式也相应地 发生明 的变化 这 ・ 阶段 , 一 大部 分学习者 主要依靠附带
写 系 统 力面 的 差 异 , 以及 构 词 疗 法  ̄i 的 形 急 化 完 全 小 I li ii J d 于母语 , 学习二语 词 汇是件 十分 不 容易的 事 在初级 阶段 , 词汇学习的主要任 务是尽 快掌 握最 常 见的二语 词项 。这 些 单词的复现率较高 , 是达到 大学 阶段有效 阅读的最低词汇 量 要求 , 了这个基础 , 汇学 习 和独立策 略发 展便 可更加 有 有 词 效发挥其在词汇发展中的作用 。因此 , 重视 学习者早期词 汇 增长对以后 的学 习 有很 好 的助 推作 用 。中级 阶段 , 一般 来 说 , 习者掌握 了一定 二语词 汇 , 能达 到相应 的语言应 用 学 并 水平 , 便进入语言 学习 的 中级 阶段 , 因为学 习 者已具有 了阅 读一般英文书籍 的基础 。这就标 志 着学 习者 的词 汇学 习手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一、本文概述语言是人类交流、表达、学习和思考的重要工具。
第二语言习得,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心理机制,以期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将首先回顾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认知心理学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结构理论、元认知理论等,并探讨这些理论如何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分析。
接着,我们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现象,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和机制。
我们还将关注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和策略。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我们将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趋势;通过理论分析,揭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机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指出认知心理学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贡献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基本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有几种基本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对习得过程深入理解的框架。
这些理论涵盖了语言学习的不同方面,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和文化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这种理论强调模仿和反复练习的重要性,认为第二语言是通过模仿母语者的行为并经过反复实践而习得的。
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则强调语言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
它认为语言习得涉及到认知策略、语言规则和知识的内部化。
这种理论重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过程,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
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

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一、本文概述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 DST)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它强调系统的动态性、非线性、复杂性和交互性。
近年来,这一理论在语言习得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并以此为例,展示DST如何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简要介绍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特征,阐述其为何适用于语言习得研究。
然后,将重点分析二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非线性和交互性,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词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接着,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动态系统理论应用于二语词汇发展研究,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
本文将总结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该理论来探讨二语词汇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本文也将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推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
二、动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原则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简称DST)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它强调系统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互动性。
在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研究中,DST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和机制。
DST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动态性”和“复杂性”。
动态性指的是系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非线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在二语词汇发展中,这意味着词汇知识的增长和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等。
而复杂性则体现在系统的多层面、多因素相互交织的关系上。
认知加工理论的二语习得

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二语习得是一个不断通过运用策略来理解和输出二语的心理过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即语言输入与学习者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学习者二语知识的表征以及学习者的二语知识与其语言输出之间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着重于认知主体大脑中的认识结构是怎样来认知客体信息。
其中,认知结构论侧重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与知识信息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信息加工论从认知过程的角度研究知识信息是如何在学习者大脑中被加工、贮存的;建构主义则更强调认知主体的能动作用,及其与认知客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主体认知结构的改变。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进展无论对二语习得还是外语教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基于认知加工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一)McLaughlin的信息处理模式对二语习得的理解McLaughlin的应用信息处理模式认为,由于学习任务性质的不同、学习者自身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以及可处理信息的有限度,学习者不可能注意到语言输入中的所有信息,有些信息会成为集中注意或选择注意的中心对象,而其他的会处在注意的边缘。
为了加强自己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学习会使其技能常规化。
McLaughlin认为在二语习得中有两个关键的加工,即自动加工(automaticity)和重新构建(restructuring)。
1.自动加工McLaughlin提出了语言学习是一个控制的、自动的加工过程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记忆是各种结点(node)的集合,每个结点都是一类信息的集。
通过学习,这些结点相互联系而组成了一张记忆网。
在长时记忆中,大多数的结点是静止的,每当有相应的外部语言输入时,记忆中的最近结点会被自动激活,而后扩散到相应的结点,这就是信息的自动加工。
2. 重新构建McLaughlin同时也认为,信息处理能力可以通过重新构建得到扩展。
重构涉及知识在学习者大脑中的表征及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运用。
表征的变化是指表征从建立在例子上(exemplar-based)变为建立在规则上(rule-based)。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学习第二语言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技能。
随着跨国交流的增加,掌握一门外语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还有助于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机会。
本文将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重要性第二语言的习得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习第二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其次,掌握第二语言可以扩大个人的视野,提高沟通能力,有助于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和困难。
另外,学习第二语言还可以增强个人的认知能力,促进大脑的灵活性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
影响因素第二语言习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因素是决定第二语言习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等。
同时,环境因素也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语言输入的频率和质量、社会支持和认可等。
此外,学习方法和教学资源也会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资源对提高第二语言水平至关重要。
有效的学习方法要提高第二语言的习得效果,有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值得尝试。
首先,多听多说是提高口语能力的关键,可以通过模仿和实践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阅读和写作也是提高语言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来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语感。
另外,参加语言交流活动和与母语人士进行互动也是提高语言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加深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之,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耐心,才能够真正掌握一门外语,提高综合语言能力,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目标。
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第二语言水平,迎接更广阔的国际交流机遇。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第二语言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作为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本文旨在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综述,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为有效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而采取的一系列思维和行为活动。
这些策略涉及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如词汇记忆、语法理解、听力训练、口语表达等。
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成果,还反映其学习风格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和描述,并探讨了其与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也有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关注如何通过策略培训提高学习者的策略意识和使用能力,进而促进其第二语言学习的发展。
尽管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在策略使用上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如何将策略培训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等。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解和应用,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和深远影响的领域。
通过全面综述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旨在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 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及挑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不仅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拓宽国际视野的必备能力。
第二语言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
第二语言学习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语习得研究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二语习得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和应用。
二语习得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二语习得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旨在探索第二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二语习得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果揭示了二语习得的诸多规律,包括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环境、母语迁移等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未来的二语习得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者的大脑机制,以及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和认知因素。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实践外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来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需求,以便因材施教。
合理利用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促进语言技能的发展。
教师还应母语迁移的影响,充分利用正迁移,同时帮助学生克服负迁移。
二语习得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二语习得研究对于外语教学的应用广泛且具有实际意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根据二语习得研究,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真实、有意义的语言使用场景,让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输入与输出:二语习得研究揭示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性。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提供丰富、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以帮助学生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学习策略:二语习得研究揭示了各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等。
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二语习得研究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方法,使他们能够主动、有效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教师角色: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教师被认为是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反馈和评估,同时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翻译摘要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基于图形背景理论,依据二语词汇发展和表征的心理模型的三个阶段,分析二语词汇习得者获取词汇语音、词形、词义的认知策略,并且阐述其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认知策略词汇教学The Research of the Acquisition of Vocabulary of Second Language Based on the Figure-ground Theory//Yan Jun Abstract The acquisition of vocabulary is a vital part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Based on the figure-ground theory and the three steps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bulary,the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cognitive strategies of the acquisition of vocabulary on pronunciation,morphology and meaning.And it also illustrates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Key words figure-ground theory;cognitive strategy;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1前言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词汇的学习。
词汇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 D.A.Wilkins曾指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对词汇习得的认知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Jiang(2000)认为心理词典中的每个词条的知识由标义词位(lemma)和词目(lexeme)两项构成,其中,标义词位中含有语义(semantics)和句法信息(syntax)[1]。
他认为二语词汇发展经过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形式阶段。
这是二语词汇发展的最初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母语标义词位调节阶段。
第三阶段是二语词条整合阶段。
本文将基于这三个阶段,分析二语词汇习得者获取词汇语音、词形、词义的认知策略,并且阐述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二语词汇习得的认知策略图形—背景理论是心理学研究对人类认知的重要贡献,在各种认知行为研究中被广泛运用。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中,图形—背景理论也占据了基础理论的地位,成为了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二语词汇习得是一个循环的、动态的认知过程;它不仅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技能的习得,同时也是一种心理过程,而这一整个过程是由若干个子阶段衔接而成的[2]。
二语词汇发展的三个阶段揭示了词汇习得的心理过程。
在这几个阶段,结合图形背景理论能更好地促进这三个阶段的词汇习得。
2.1语音习得策略语音是词汇学习的基础,也是词汇习得的初级阶段。
英语是表音系统,读音是词汇习得中的重要部分。
语音看似杂乱,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2.1.1音节模块语音模式不是因素的简单相加,不是以直线的形式、从左到右地装配成单词的。
音素与单词、短语一样,显示组成一个个单元,然后再组成更大的单元,最终形成树形结构。
音节的划分是以元音为基础的,从而元音成为突显点,根据图形背景理论,元音成为图形和重点,而相应的辅音就是背景,在划分音节时起到辅助作用。
在学习词汇发音时,养成以音节将单词划分成若干部分的习惯,这样便于记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organization,根据元音进行划分,可以记忆成:or-ga-ni-za-tion。
将单词进行模块划分,以元音作为图形,辅音为背景,形成音节这样一个整体图式,然后再将音节模块组合,从而增强记忆效果。
2.1.2重音规律再进一步,音节可以组成更大的节奏单位:音步(foot)。
英语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都有重读音步和非重读音步。
在习得语音时,重读音步作为突显部分,成为记忆焦点,而非重读音步则作为背景存在。
重视重音规律,能很好地习得词汇的读音,并且能区分词义。
2.2词形习得策略二语词汇习得认知策略及应用严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江苏·南京210023)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b.2018.08.077基金项目:2016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课题(YK16-10-04)。
作者简介:严峻(1978—),女,江苏镇江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76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31August 2018(B )总第431期2018年8月(中)175-4.tif 和句法一样,词法也是一个设计精巧的系统,构成部件叫做“语素”(morpheme )。
单词的结构系统是X-杠短语结构系统的延伸,在这个系统里,大的名词性成分建立在小的名词性成分之上,而小的名词性成分优建立在更小的名词性成分上,以此类推[3]。
能体现该词中心成分的语素称为中心词,为突显部分,称为图形,其他的附加成分则为背景。
根据中心词和附加成分的关系,有两种主要的构词法。
2.2.1词缀法词缀法就是通过在词根添加词缀来构成新词的一种构词法。
在记忆单词的词形时,可以通过不断地组合图形背景模式,更好地记忆单词。
比如词根friend ,加后缀ly ,构成friendly ,friend 为突显部分,成为图形,ly 为背景,然后friendly 作为图形,前缀un 作为背景,又构成了新的单词unfriendly 。
通过图形背景的不断组合和分解,可以很好地掌握词根和词缀,了解词汇的构成特点,扩大词汇量。
2.2.2复合构词法英语复合词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合写在一起构成。
如果某个大词是由较小的单词建构而成,那么这个大词的所有特性都来自其内部最后端的那个单词,也就是中心词[3]。
复合词其中的一个词为中心词,根据图形背景理论,即成为图形,而另一个则成为背景。
如workman ,man 是中心语,这个词指的是一种人,而不是一类工作,man 为图形,work 为背景。
了解了复合词的图形和背景成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义和进行词形的转换。
2.3词义习得策略2.3.1原型范畴策略人类是从基本层次范畴来认识事体、理解世界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原型。
在建立范畴过程中有一个层次在认知上和语言上比其他层次更加显著,这就是“基本层次”,表达这个层次上的词就叫做“基本层次词”[4]。
基本层次词在这个范畴结构里占有突显地位,成为图形,其他层次的词为背景。
根据图形背景理论,人们会先认识基本范畴和典型成员,然后再认识非基本范畴和非典型成员和下位范畴。
在进行词义教学时,可以从基本范畴的词汇入手,掌握处于图形位置的基本词汇,再逐步向其他层次的词汇推进。
遵照这样的认知规律,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和掌握不同层次的单词,并且能在不同的使用场合合理运用。
2.3.2词汇附带习得策略词汇附带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其他任务时,无意中习得了单词。
比如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为使写作任务顺利进行,大脑会自动地通过内在化的认知语境寻求要表达的词汇,运用知识进行推导,完成对语言的感知、解码、假设、记忆中的心理图式和推理等步骤。
在不断地寻求能够表达写作意图的词汇时,词汇的习得得到了强化和巩固。
写作任务是突显部分,吸引了学习者主要注意力,词汇则作为背景存在。
虽然词汇是背景地位,但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词汇对于任务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通过内在化的认知语境获取词汇认识时,掌握了该单词。
3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认知领域的图形背景理论,分析了二语词汇习得在语音,词形和词义方面的动态认知过程,发现不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存在某些共同模式,这能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
词汇教学是培养学生有效、自动地激活外语词汇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的整体水平。
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进行词汇教学时,首先接触的是语音、词形的初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脑的识记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增强对语音和词形的记忆,就要有效地运用图形背景理论作为有效地认知工具。
在识记语音时,以元音为突显点,对音节进行划分,同时结合重读音节,有效地进行语音的记忆。
在词形记忆时,根据图形背景理论,突显词干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减少附加成分对记忆带来的负担,使词汇的记忆更加高效。
第二阶段是词义的获得。
在课堂教学中对各个单词之间的各种系统内部关系进行适当的讲解。
根据原型范畴将词汇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对处于基本层次的词汇可以首先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掌握。
对于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的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学。
词汇学习任务的有效分解,更适合学生的使用和掌握。
词汇附带习得策略则指导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多多提供阅读材料,音频和视频材料以及设计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高度语境化的语言输入中汲取词汇的相关信息,并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完成词汇的习得过程。
4结论本文依据二语词汇发展和表征的心理模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分析了二语词汇习得语音、词形和语义方面的认知策略,并阐述了其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1]Jiang,N.Lexical repres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second language [J].Applied Linguistics,2000,21(1):47-77.[2]徐永智,王同顺.二语词汇习得的认知视角探究[J].外语与翻译,2015(2):76.[3]史蒂芬·平克.语言的本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129,142.[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36.编辑李前锋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