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章碱金属教案
碱金属的教案

碱金属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碱金属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碱金属的特性和性质;2. 掌握碱金属与水反应的过程和产物;3. 了解碱金属的应用领域;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碱金属(锂、钠、钾)样品;3. 水槽、试管、试剂瓶等实验器材;4. 实验记录表格;5.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碱金属相关的应用(如钠灯、钾肥等);2. 引导学生思考:碱金属具有哪些特点?它们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介绍碱金属的特性和性质,包括低密度、低熔点、与水反应等;2. 解释碱金属与水反应的过程和产物,强调产生氢气和碱溶液的反应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将锂、钠、钾分别放入不同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2. 观察学生实验现象,记录产生的气体和溶液的变化;3.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碱金属与水反应的特点和区别。
四、实验分析(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格,并进行数据分析;2. 学生讨论碱金属与水反应的原因和机理。
五、应用拓展(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介绍碱金属的应用领域,如合金制备、储能技术等;2. 引导学生思考碱金属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和优势。
六、实验报告(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2. 强调实验报告的结构和要点,包括引言、目的、实验步骤、结果与讨论等。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2. 引导学生回顾碱金属的特性、与水反应的过程和产物、以及应用领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如探索碱金属与其他物质的反应;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实验室或工厂,加深对碱金属应用的理解。
教学评估:1. 实验记录表格的填写和数据分析;2. 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和结构完整性;3. 学生课堂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碱金属元素教案

碱金属元素教案教案标题:碱金属元素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碱金属元素的特性、性质和重要性。
2. 掌握碱金属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
3. 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碱金属元素的概念和特性。
2. 碱金属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原子结构。
3. 碱金属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
4. 碱金属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
5. 碱金属元素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实验或图片展示不同碱金属元素的外观和反应特点,引发学生对碱金属元素的兴趣。
探究: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了解碱金属元素的概念、特性和周期表位置。
3.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碱金属元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碱金属元素与水反应的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拓展:5. 学生学习碱金属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通过练习题巩固理解。
6. 学生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给全班。
实践:7. 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与碱金属元素相关的实验,并提出实验假设、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8.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9.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方案。
总结:10. 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回顾碱金属元素的重要概念、性质和应用。
1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不同碱金属元素、水、试管、燃烧器等。
2. 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碱金属元素的外观和反应特点。
3. 教科书和参考书:提供碱金属元素的相关知识和实验设计指导。
评估方式:1. 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估: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2.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评估:包括对碱金属元素化合物及其应用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练习题和总结性问题的评估:检查学生对碱金属元素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一化学教案-碱金属 最新

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节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钠的化学性质,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预习思考题]1、金属包括了哪些元素?它们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相似点和不同点?这样的结构可能会使碱金属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碱金属的名称从何而来?2、钠能否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不如钠的金属?3、钠在自然界有单质存在吗?[教学过程]碱金属元素包括:、、、、等。
相同点:;原子结构不同点:。
一、钠的物理性质演示:实验[2-1]现象:。
结论:色:态:光泽:密度:硬度:熔点______、沸点:导电导热性:二、钠的化学性质1、非金属反应演示:实验[2-2]现象:。
Na + O2(常温) Na + O2(加热或点燃)讨论:1)、为什么产物不同?2)、钠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哪些变化?Na + S=== Na + Cl2 ===2、钠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2-3]现象:1、;解释:1、;2、; 2、;3、; 3、;4、; 4、;5、。
5、。
演示:实验[2-4]现象:;解释:。
Na + H2O结论:钠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性,是一种剂。
讨论:如果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三、钠在自然界里的存在、保存和主要用途游离态:;化合态:。
1、存在形态:;主要形式:。
2、保存方法:。
3、主要用途;。
讨论:金属钠能否保存在汽油或四氯化碳中?为什么?[知识拓展]1、金属钠的制法:电解法NaCl (熔融)NaOH(熔融)2、金属钠与盐的置换反应Na可以将钛、锆、铌、钽等金属从它们卤化物的熔融物中置换出来。
Na + TiCl4[典型例题]1、将23g金属钠溶于77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40%B、小于40%C、等于23%D、等于40%2、当金属钠分别与下列盐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A、Ca(HCO3)2溶液B、KCl溶液C、Na2SO4溶液D、MgSO4溶液3、现将质量比等于式量之比的钠、镁、铝分别和5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充分反应。
碱金属元素教案:化学实验中气体的安全管理

碱金属元素教案:化学实验中气体的安全管理化学实验中气体的安全管理在化学实验中,气体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物质。
而在使用气体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实验教案,以及化学实验中气体的安全管理。
一、碱金属元素实验教案1.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碱金属元素钠、钾、铯和铷的常见特性,掌握制备和处理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方法,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安全使用。
2.实验原理碱金属元素是指第一族元素中的钠、钾、铯和铷。
这些元素的特性都有相似之处,如具有极低的电负性、极低的密度和沸点,并且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由于其反应性非常大,因此在实验中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3.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容量瓶、移液管、烧杯、蒸馏水、滤纸、切割刀、电子秤、温度计等。
(2) 实验试剂:碱金属元素、二氧化硅、甲苯、乙醇、苯胺、硫酸等。
4.实验步骤(1) 制备碱金属元素样品:首先选取所需的碱金属元素,用切割刀将其切成相应大小,然后用滤纸擦拭表面并放入干燥器中干燥备用。
(2) 预处理二氧化硅:将若干二氧化硅粉末加入容量瓶中,不停旋转瓶体使其均匀混合,并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摇晃瓶体使其充分溶解。
(3) 制备碳酸钠溶液:将适量碳酸钠加入容量瓶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并摇晃瓶体使之充分溶解。
(4) 制备甲苯溶液:将少量甲苯加入烧杯中,并加入苯胺,使之充分溶解。
(5) 制备硫酸:将适量硫酸加入容量瓶中,然后加入去离子水,并缓慢摇晃瓶体使其充分溶解。
(6) 静态水热法制备铷硅酸:将甲苯和铷金属在铝膜下充分混合,然后加入二氧化硅溶液,经过静态水热反应后取出,用硫酸溶液处理。
5.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应戴好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避免对个人造成伤害。
(2) 在制备碱金属元素时要使用专门的切割刀,操作前应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
(3) 在实验过程中,应仔细了解各种试剂和器材的名称、性质以及使用方法,并按照实验步骤谨慎操作。
高中化学教资教案碱金属

高中化学教资教案碱金属教学内容:碱金属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碱金属的一般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碱金属的反应特点和应用场合。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碱金属的一般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碱金属的应用场合和相关实例。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锂、钠和钾样品、水、碘溶液、甲醇。
2.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等。
3. 教学辅助材料:幻灯片、化学实验手册等。
四、教学过程:1. 碱金属的一般性质介绍(15分钟)a. 碱金属是指第一族元素中的锂、钠、钾等金属元素。
b. 碱金属具有银白色、柔软、密度低等特点。
2.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30分钟)a. 碱金属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观察碱金属与水的反应产生氢气和碱性溶液。
b. 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介绍碱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 碱金属的应用场合(20分钟)a. 碱金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碱金属在合金制备、催化剂制备等方面的应用。
b. 碱金属的危害性:介绍碱金属在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4. 实验操作与讨论(20分钟)a. 实验:观察碘与碱金属的反应。
b. 讨论:让学生讨论碱金属与碘的反应可能产生的产物及其特点。
五、课堂练习与作业(15分钟)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碱金属的一般性质是什么?b. 碱金属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碱金属的一般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列举碱金属的应用案例。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碱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精选3篇)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精选3篇)教案1:碱金属元素的发现和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碱金属元素的发现和性质。
2. 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碱金属元素的发现和性质。
2. 碱金属元素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 碱金属元素的实验操作过程。
2. 学生对碱金属元素的应用领域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锂、钠、钾等碱金属元素,盛水的容器,试管,点燃用的木条等。
2. 教学媒体:幻灯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导入:1. 展示碱金属元素的样品,引发学生对碱金属元素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知道碱金属元素是怎么发现的吗?讲解:1. 讲解碱金属元素的发现历史,如锂、钠、钾的发现。
2. 讲解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如低密度、软性、容易氧化等。
3. 讲解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与水反应,与氧反应等。
实验操作:1. 学生观察锂、钠、钾的性质。
2. 学生将锂、钠、钾分别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进行实验,观察其与水的反应。
3. 学生将锂、钠、钾分别与点燃用的木条接触,观察其与氧的反应。
总结:1. 复习碱金属元素的发现和性质。
2. 碱金属元素的应用领域。
拓展:1. 学生自主查找碱金属元素的应用领域,并进行报告。
教案2:碱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和化合物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碱金属元素的芯层电子结构和离子化过程。
2. 了解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性质。
3. 掌握一些常见的碱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1. 碱金属元素的离子化过程。
2. 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性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碱金属元素离子化过程的理解。
2. 学生对碱金属化合物性质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锂、钠、钾等碱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样品,试管、酒精灯等。
2. 教学媒体:幻灯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导入:1. 展示一些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样品,引发学生对两者化合物性质的思考。
2. 提问:你们知道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吗?讲解:1. 讲解碱金属元素芯层电子结构的特点,如外层电子数为1。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2. 使学生掌握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核外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碱金属元素性质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和化学性质。
2. 难点: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变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碱金属元素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2. 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制备实验所需的碱金属盐溶液。
2. 准备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3.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内容1. 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定义、特点、周期表位置。
2. 碱金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量子数、次量子数、电子云等。
3. 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性、还原性、氧化性、碱性等。
4. 碱金属元素的应用:电池、照明、催化剂等。
5. 碱金属元素的实验观察:反应现象、产物分析。
本教案后续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继续编写。
六、实验演示与观察1. 教师演示碱金属与水的反应,观察反应现象,如:反应速率、放热、气体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碱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碱金属的活泼性及其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七、碱金属的还原性1.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碱金属的还原性。
2. 分析碱金属还原性的原因,如:电子云结构、原子半径等。
3. 探讨碱金属还原性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电池制造、化学反应催化剂等。
八、碱金属的碱性1.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碱性特点。
2. 分析碱金属碱性的原因,如:离子化趋势、水合能力等。
3. 探讨碱金属碱性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如:制备碱性溶液、调节酸碱平衡等。
九、碱金属的氧化性1. 引导学生认识碱金属的氧化性,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高一化学教案 碱金属元素9篇

高一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9篇碱金属元素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碱金属知识结构网络图在学习完全章后应该指导学生总结出本章内容的知识网络图。
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关键是熟悉自然族的学习方法。
每一族重点掌握代表物质的性质,其他元素的性质可以利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规律加以掌握。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形成知识结构的网络可以把分散的内容统一起来。
为以后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卤族铺平道路,使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水到渠成”。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含两个主要内容:的原子结构及其单质的性质、焰色反应。
其中前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部分内容中,先由两张表格切入,让学生通过表中提供的数据等信息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的原子结构的特点。
为后面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打好基础,因为结构决定性质,通过总结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完全可以大胆的预测其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然后利用实验事实验证推测的正确性,这样的学习顺序是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
教材在重点介绍了钠的有关知识之后,由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归纳出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以及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础,使将来元素周期律的引出能够做到“水到渠成”。
第二部分内容中,主要介绍了钠和钾的焰色反应,以及它的正确操作和应用。
阅读材料“金属钾的发现”,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的教育。
教学建议高一第二章第三节的编写,采用了化学学习中使用较多的科学方法模式,即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当这些推论和预测经过多次论证后,便可将其中的正确部分上升为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节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钠的物理性质;理解和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德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教给学生初步的研究化学的一般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钠的化学性质。
一、钠的物理性质1:实验2-1:实验时注意:(1)、取用钠时,打开瓶塞闻一下瓶中液体的味道(是煤油)。
思考钠为什么不暴露在空气中?(2)、用镊子夹取钠,不能用手拿考虑为什么?(3)、大块钠切割时你能获得什么现象和结论?(特别注意钠块断层的变化)在玻璃片上切割时镊子要夹紧,刀不要切手,余下的钠放回瓶中,切下的钠用滤纸吸干煤油。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依据现象,得出钠主要的物理性质有:金属钠,具有色的金属。
钠是的良导体,密度比小,能上。
熔点较低。
二:化学性质钠原子的最外层有个电子,因此,钠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非金属和水等反应。
1:钠与非金属反应(1).与氧气反应:4Na+2O22Na2O2现象(氧气充分时):。
缓和:4Na+O2===2Na2O (白色,不稳定)(实验(2-1)现象:切开表面变暗)剧烈:2Na+O2Na2O2(淡黄色,稳定)(实验(2-2)现象:发出黄色火焰,产生淡黄色固体)(2):与硫反应:2Na+S===Na2S(可能爆炸)(3).与氯气反应:2Na+Cl22NaCl2: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1)钠浮在水面上。
(密度比水小)2)钠块熔化成明亮的小球。
(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3)小球四处游动,且发出嘶嘶的声音。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4)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有碱性物质产生(NaOH)。
)[学生练习],标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还原剂[讲解] 从氧化还原角度看,在上述反应中,钠均失去电子做还原剂,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具有强还原性,也能和其它氧化剂,如氯气,硫反应。
[提问]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为何能保存在煤油中?[学生讨论回答]:钠易与空气中的O2,H2O反应,所以应将金属钠与空气隔绝:因为钠比煤油重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保存在煤油中。
3:与盐的反应钠不能从盐的水溶液中将金属置换出来: 1将钠投CuSO4水溶液发的化学反应:先与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SO4。
反应的现象有:钠能将金属从它的熔融盐中置换出来:钠从TiCl4中置换出金属钛:TiCl4+4Na===Ti+4NaCl4:与酸的反应:先与水溶液中的酸反应,若反中有钠剩余再与水反应。
反应较与水反应更剧烈。
三: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和主要用途1: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二种形态,一种是叫做,一种是,叫做。
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约为。
2钠的主要用途(1):钠钾合金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Na熔点为98℃、沸点为883℃,具有较长的液态温度范围。
钠不俘获中子,因此钠用于核反应堆的载热剂。
(2):做还原剂冶炼金属。
如钾、锆、铌、钛、钽等。
(3):光源。
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能够穿透云雾,常用作道路和广场的照明,而且在不降低照度水平的情况下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逐渐在取代高压汞灯。
See.P94钠灯还可以用于洗相的暗室,因为这种黄光不会使像纸暴光。
(4):医药:24Na用来诊断和治疗某些白血病。
(5):制备氰化钠;钠、氨气、焦碳在800℃相互作用得到。
采金业需要大量的金属钠来制备氰化钠。
(6):钠原来的一个主要用途是制造抗爆剂——四乙基铅。
由于铅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不少地方开始使用无铅汽油。
因此,钠在这方面的消耗会越来越少。
3:钠着火的处理:由于钠能与水反映生成氢气,与二氧化碳发生爆炸,因此当不慎发生金属钠着火时常用砂子来扑灭。
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干冰熄灭燃烧着的钠。
4:思考题:金属钠比铜活泼,能否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单质铜。
学生推测得 1,能 2,不能[演示] 请一名学生操作: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让观察实验现象,推断产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1.色、态:银白色光泽、固体2.硬度:较小3.密度:比水小4.熔、沸点:较低5.导热、导电性:良好二.钠的化学性质常温:4Na + O2 === 2Na2O (白色)1.点燃:2Na + O2 === Na2O2(淡黄色)(研磨爆炸): 2Na + S === Na2S、“球”、“游”、“消”、“红”2.与水反应2O === 2NaOH + H2↑(如何写离子方程式?)点燃点燃3.与盐溶液反应2e三.钠的存在无游离态,化合态有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四.用途1.制取过氧化物2.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钾合金)3.强还原剂,还原贵重金属4.高压钠灯,透雾能力强第二节钠的化合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钠的化合物的主要用途(2)、掌握钠的两种氧化物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差异(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钠的鉴别方法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3)完善学习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3: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4: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学过程:[引入] 展示盛在试剂瓶中Na2O和Na2O2样品,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是金属钠与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化合生成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的数目。
请两位同学板演。
点燃4Na +O2=2Na2O 4Na +2O2===2Na2O2一:过氧化钠演示实验:1.分别向盛Na2O和Na2O2的试管里加水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02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入酚酞。
2.用棉花包着半药匙Na2O2后投入盛CO2的集气瓶中,观察着火[思考讨论]1:现象和原理如何?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如何标电子的转移?2:对比Na2O2与H2O和CO2反应有何共同点?Na2O2有何用途?3:4: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soda),无机化工原料---“三酸两碱”,中两碱之一。
无水盐的化学式为Na2CO3,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显较强的碱性;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10H2O,无色晶体。
5:是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有很多的用途。
它广泛用于玻璃、纺织、造纸、搪瓷的生产。
【板书设计】:一.钠的氧化物名称 Na2O Na2O2色、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5得2e与水反应 Na2O + H2O == 2NaOH 2Na↑与CO2反应Na2O + CO22CO3 2 Na2O2 + 2CO2CO3 + O2▲结构 Na+[ O O ]Na+含双氧离子二.钠盐1.Na2SO4·10H2O : 芒硝(工业原料、缓泻剂)2. Na2CO3NaHCO3俗名苏打;纯碱;块碱小苏打;面碱结晶水合物 Na2 CO3·10H2O 无化学性质(1)与酸反应Na2CO3+ HCl == NaCl + NaHCO3NaHCO3+ HCl == NaCl + H2O + CO2↑+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2)热稳定性Na2CO3较稳定,一般不分解 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 == Na2CO3+ H2O + CO2↑3.相互转化+ H2O + CO2Na2CO3NaHCO3△或 OH-4.碳酸和碳酸盐的热稳定性一般规律:(1)H2CO3 > MHCO3 > M2CO3 (M为碱金属)(2)Li2CO3 > Na2CO3 > K2CO3 > Rb2CO35:Na2CO3·10H2O在干燥的环境里可以部分或全部失去所含的结晶水:Na2CO3·10H2O== Na2CO3+10H2O这个过程叫做风化。
《钠》和《钠的化合物》常用化学方程式(要求熟记)4Na+O2=Na2O2Na+O2==Na2O2△2Na+Cl2=2NaCl(常温下也反应)2Na+S=Na2S(可能爆炸)2Na+2H2O=2NaOH+H2↑2Na+2HCl=2NaCl+H2↑2NaOH+CuSO4==Na2SO4+Cu(OH)24Na+TiCl4=Ti+4NaClNa2O+H2O=2NaOHNa2O+2HCl=2NaCl+H2ONa2O+CO2=Na2CO3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Ca(OH)2+CO2(少量)==CaCO3↓+H2OCa(OH)2+2CO2(过量)=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2NaOH+CO2(少量)=Na2CO3+H2ONaOH+CO2(过量)=NaHCO3Na2CO3+H2O+CO2==2NaHCO3Na2CO3+2HCl=H2O+CO2+2NaClNaHCO3+HCl=H2O+CO2+NaClNa2CO3+Ca(OH)2==2NaOH+CaCO3↓Na2CO3+CaCl2====CaCO3↓+2NaClNaHCO3+NaOH==Na2CO3+H2O2NaHCO3+Ca(OH)2(少量)==Na2CO3+CaCO3↓+H2ONaHCO3+Ca(OH)2(过量)==NaOH+CaCO3↓+H2O2NaHCO3=Na2CO3+H2O+CO2第三节碱金属元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异同及其递变规律,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2.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金属钠和钾以及它们的离子的操作技能;3.通过学习碱金属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7教学难点:性质与结构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和过程:碱金属:Li Na K Rb Cs锂钠钾铷铯[思考讨论]1:碱金属包括哪些元素?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如何?2:比较归纳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3:与钠比较,其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何相似性和递变性?4: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与其原子结构有何关系?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元素符号原子结构色、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锂 Li +3 2 1 均为小高高钠 Na +11 2 8 1 银白柔钾 K +19 2 8 8 1 色的软铷 Rb +37 2 8 18 8 1 金属铯 Cs +55 2 8 18 18 8 1(略带金黄色) 大低低1:原子结构:(1)相似性: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