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治疗的初期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预防膝关节僵硬的功能训练研究

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预防膝关节僵硬的功能训练研究

练 目标 是 肌 肉力量 和 关节 活 动度 的 恢 复 ,应在 早 期 2 . 1 两 组 患者 肌 力 、 伸屈 度 比较
锻 炼 的 基础 上加 大 强 度 ,帮 助患 者 逐步 活 动骨 折 部 位 的远 近 端 关节 ,锻炼 时 要遵 循 循序 渐 进 的原 则 , 所有 患者 均获得 随访 ,随访时 间为5 个 月至2 年。 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肌力和伸屈度分别为( 5 . 3 ±0 . 6 )
屈 背伸 活动及股 四头肌 舒缩运 动 ,3 次/ d,每次 持续 采用S P S S 1 9 . 0 进 行统计学分 析 ,均值 比较 采用 2 0 ~3 0 mi n,通过 早期的恢 复训练 ,可促进肢体 静脉 检验 ,率 的 比较 采用卡 方检验 ,以J p <0 . 0 5 为差 异有 及 淋 巴 回流 ,减 少肿 痛和 肌 肉粘 连 的 发生 ,促 进 骨 统计学意义 。 折 愈 合 ;②中期 锻 炼 :即 术后 3 ~6 周 内 ,其功 能 训 2 结果
肌 肉收缩 强 度 由弱 到 强 ,次数 由少 到 多 ,活动 范 围 k g ¥  ̄ ( 6 2- 4 - 5 ) 。 ;对 照组 患者 的肌 力和 伸 屈 度分 别 为
由小 到大 ;③后 期锻炼 :即术 后7 ~1 o N ,其功 能 ( 8 . 7 ±0 . 8 mg  ̄( 8 6 - 4 - 7 ) 。 ,实验组在肌 力和 伸屈度上 的 训练 的 目标是进一 步的恢复肌 肉力量和关 节活动度 , 评分均优于对 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户4 . 3 8 , 加 大活 动范 围和增加 锻炼 力度 ,可进行适 当的负沙袋 t = 6 . 9 6 ; P<0 . 0 5 ) ( 见表 1 ) 。表 1 显示 ,功’ , t 0 1 1 练康复护

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

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

节功能障碍 患者 2 例 , 1 现就康复训练的有关 问题探讨如下。
1 一般 资 料
本组患者 2 例 , 1 全部 为男性患者 , 年龄 2 岁 ~ 0岁 , 2 6 病程
4 ~半年。 0 d 其中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修补术后 , 右内侧半月板 部分切除术后 4例 ; 膝关 节前交叉 韧带重建术后 , 右 双膝关节
的重点 , 康复训 练的原则是讲清原理 、 动作 轻柔 、 由易 到难 、 循 序渐进 , 具体做法是 :
蜡疗 : 如有过敏可 采用红外 线照射或 中药 熏蒸疗法 ( 主要 为活血化瘀 , 通经活络的 中药 )每 日 1 , , 次 每次 3 i。 0m n
关节松动术 : ①髌骨侧方 滑动、 上下滑动 ; 股胫 关节 长轴 ②
21 心理康复 .
害, 加之病程较长 , 不少人对治疗缺乏信心。 人院后总担心康复 治疗仍不能奏效而终身残疾 ,常情绪低落而对治疗产生被动 、
依赖心理 , 尤其是功能锻炼不 能持之 以恒 。 针对这种心理状态 ,
能坚 持 训 练 , 治疗 效 果差 以外 , 收到 良好 的效果 , 中优 均 其
41 术后康 复训 练的意义 膝关 节创伤手术后 由于长期 .
制动 , 导致静脉及淋 巴回流不 畅 , 组织 问隙 中的浆 液纤维渗 出
物及纤维 蛋 白沉积 , 进而发生纤维 性粘连 , 再加 上创伤后关节
囊、 韧带及通过该关 节的肌 肉、 肌腱 出血 、 出 、 渗 血肿机化形成
纤维瘢痕与股 中间肌本身损伤后形成 的纤维瘢痕粘连 , 固定 并 于股 骨干前方形成纤维粘 连 ,从而 引起关节 内广泛粘连及 肌 肉、 肌腱组织挛缩 , 严重影响了膝关节 的正常活动 , 导致膝关节 功能 障碍 。而系统的康 复治疗护理 则是最大 限度恢复关节功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熏洗对创伤性膝关节炎关节功能的影响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熏洗对创伤性膝关节炎关节功能的影响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熏洗对创伤性膝关节炎关节功能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关节炎是一种关节疾病,主要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等,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创伤性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炎类型,常见于运动员、老年人和肥胖人群。

传统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干预等,但效果有限,并且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寻找一种既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至关重要。

近年来,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和中药熏洗在治疗关节炎中备受关注。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可以提高关节液黏度、减轻关节摩擦,从而减少关节炎症状。

中药熏洗则可以通过热疗作用促进局部循环、消肿止痛,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

本研究旨在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熏洗对创伤性膝关节炎关节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这种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创伤性膝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熏洗对创伤性膝关节炎关节功能的影响。

通过该研究,我们旨在验证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和中药熏洗联合治疗对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和缓解炎症等方面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治疗方法及操作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并分析临床试验结果,我们希望为创伤性膝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升。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照实验数据,全面评估治疗效果,为未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意义创伤性膝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疾病,临床上患者常常出现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创伤性膝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方式,然而这些治疗手段的效果并不总是理想。

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提高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微创手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31例

微创手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31例
老 年 医学 , 2 0 0 1 - , 1 5 ( 1 ) : 5 1 —5 2
减少出血的可能性 ; ③术后注意观察有无新鲜出血等情况 , 如
有病情变化 , 应随时复查 C T 。
[ 4 ] 岳树元, 杨树 源, 王 明璐 , 等 .组织 型 纤 溶 酶 原 激 活 剂 与慢 性 硬
总 之 锥 颅 治 疗 慢 性 硬 膜 下 血肿 , 其方法简便 , 不受 年龄 和
重 要 脏 器 功 能 限制 , 在 手 术 室 或 者 消 毒 的换 药 室 均 可 , 整 个 手
膜 下 血 肿 的关 系 [ J ] .中华 创 伤 杂 志 , 1 9 9 4, 1 0 ( 5 ) : 1 9 9— 2 0 0 [ 5 ] 黎景光 , 严拥 军, 王小 东 , 等 .老 年 人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误 珍 分 析 及早期诊断[ J ] .中 国微 侵 袭 神 经 外 科 杂 志 , 2 0 0 3 , 8 ( 6 ): 2 7 8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 3— 3 O
2 0例 , 良l 0例 , 可l 例, 优 良率 9 7 %, 有效率 1 0 0 % 。 结论 微 创 手 术 配合 康 复 训 练 治 疗 创 伤 后 膝 关 节 功 能 障碍 的 方
法 实 用 易行 , 是一种好的治疗 障碍 ; 微 创手术 ; 康 复
[ 中 图分 类 号 1 R 6 8 4
[ 文献 标 识 码 1 B
[ 文章 编 号 1 1 0 0 8—8 8 4 9 ( 2 0 1 3 1 0 l 一 0 0 8 2—0 2
膝关节 功能障碍是膝部 外伤及术 后常见 的并发 症 , 临 床
上 可 见 膝 部 创 伤 后 关 节 周 围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软 组 织 肿 胀 、 压 痛及关节 活动障碍 , 膝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 严 重影响患者的 日

浅谈骨折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

浅谈骨折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
无 统 计 学 差异 。 12 方 法 . 12 1 治 疗 组 ..
Hale Waihona Puke 只采用相 同的物理 治疗 , 功能锻炼 为患者根据 自己的认识 自行活动。两组均以 1d 1 0 为 疗程 ,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 4
引器牵引患肢 , 充 分 固定骨 折部 位 的情 况下 , 引质量 5一 在 牵 lk, O g每次 以 5 i m n开始 逐渐 延长 至 3 mi, 0 n 以患者 有酸胀 感为
度 , —2 d 1 次/ 。除滑轮牵引外 , 还可 以鼓励 患者取跪位 , 利用体 重 把臀部压向足跟 , 每次 1 0~2 r n 0 i。⑥ 物理疗 法 : 们对 骨折 a 我 恢复期患者同时给予 高压静 电、 红光 、 微波 、 泥疗、 针灸辅助治疗 及促进神经恢复和骨骼愈合的药物静点 , 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
12 2 对 照 组 ..
1 1 一般 资料 选 取 2 0 . 07—2 0 0 9月来 我 院康 复科就 诊 的 6 9 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 , 男性 4 , 9例 女性 2 ; O例 年龄 1 6 岁 , 5— 4 平 均 3 .岁 ; 8 5 股骨下 段骨折 1 , 0例 股骨髁 上 骨折 9例 , 骨髁 间 股
gop eoeadatr ram n o ai n n ne o t ci t. eut:T et amet ru eaymuhb t r hntecnrl ru s fr n f et et mpro s dk e i t i R s s h r t n opt rp c et a h ot b et c s a jn a v y l e g h et o
医药与保健
Me in n el ae 2 1 dc eA dH at C r 0 0年第 1 i h 8卷第 1 期

冲击波与超声波疗法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

冲击波与超声波疗法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

冲击波与超声波疗法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黄礼群,王晓红,张善纲"徐丹"程慈"兰雪峰,童春梅,朱文涛【摘要】目的:比较冲击波和超声波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0例单侧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冲击波组和超声波组各30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和冷疗)&冲击波组增加冲击波治疗,每周2次,共8次&超声波组增加超声波治疗,每天1次,每周5天,共20次&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ROM)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膝关节ROM和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 V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冲击波组的VAS评分比超声波组明显降低(P V0.1),膝关节ROM和HSS评分均较超声波组有明显增加(均P<0.1)结论:对于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冲击波治疗可以比超声波治疗更好地缓解关节疼痛,有效增加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和改善膝关节功能&【关键词】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冲击波治疗;超声波治疗【中图分类号】R49;R684.7【DOI】10.3870/zgkf.2019.010.005Efficacy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v s.ultrasound treatments for post-traumatic knee dysfunction Huang Liqun%Wang Xiaohong,Zhang Shangang,etal.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General Hospital of Central Theater Command,Wuhan43007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 h e efficacy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vs.ultrasound(US) in t h e treatment of post-t raumat i c knee dysfunction.Methods:A t o t al of60patient s with post-t raumatic unilateral knee dysfunc 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o2groups!ESWT group and US group.A l pa ien sweregivenareha-bilita t i on met h od including join t mobilization,s t r eng t h training and cold t h erapy.ESWT group received ESWT for8 sessions groupreceivedUSfor20sessions.Thepa ien swereevalua edbeforeand4weeksaf-er rea men.Measuremen sweremadeusingvisualanaloguescale(VAS),passiverangeofmoion(ROM)and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Results:Both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erms of VAS(P<0.01),pass@veROM(P<0.01)and HSS(P<0.01)after treatment.The VAS scores@n the ESWT group were reduced s@gn f@cantly as compared w th those@n the US group(P<0.01).The ROM and HSS scores@n the ESWT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US group(P<0.01).Conclusion:It is sug-gestedESWT@ss@gnfcantly moree f ectvethan US@nthetreatmentofpost-traumatckneedysfuncton.【Key words】Post-traumatic knee dysfunction;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Ultrasound therapy膝关节损伤、制动或手术后常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进而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韧带损伤是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1\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如超声波⑶、关节松动术4、肌力训I练等可以减轻膝关节疼痛和粘连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

创伤后膝关节僵直的微创治疗的探讨

创伤后膝关节僵直的微创治疗的探讨
口固
2 0 1 3 N O . 2 7 … 删
临 床 医 学
创 伤后膝 关节 僵直 的微创 治疗 的探讨
张本 生
成都军 区机关 医院 微创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直疾病 的治疗 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 2 0 1 1 年 5月一2 0 l 2年 8 月 收治的膝关节僵 直 患者 8 0例 ,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每组各 4 0例患者 , 对观察组 患者采用关节 镜下松解术微创 治疗 。 对 照组采用常规 康复治 疗 , 对两组 患者治疗前 、 后 的膝关节 活动度 ( a O M ) 和美 国特种 外科 医院( Hs s ) 评分 , 进行 t 检验 , 同时对病 变特 点 、 病
程、 伸膝装置 累积 程度 、 体 格检查和辅 助检查等 结果 , 进行归 纳 , 对数据进 行 比对分 析 。 结果 对该 组 8 0例患者 进行 3 — 6 O
个月 的随访 , 平均为 1 7 . 5个月 , 随访期间患者均无皮肤坏死 、 撕裂现象 , 同时也无伤 口裂开 、 再 骨折等情况 出现 , 虽有患者 出
1 0 mL的混合液 。
1 . 2 方 法
度的 1 / 3 , 像 多“ z ” 形状 。 第 一个 切 口位于髌骨上缘 2 . 5 - 3 . 0 C m, 两 个切 1 : 3 之 间距离为 3 . 0 a m,根据挛缩的严重程度可 以行 3  ̄ 5 个切 1 : 3. 挛缩 的髂胫 束可部 分切 断 , 直视下 采用 电刀进行 彻底 止血 。 为 了患者术后疼痛 ,可 采用股神经鞘 置管阻滞并 I Z l 服非 甾 体类 镇痛剂进行控 制 , 使 用神经定位器定位 , 术后 1 周 内在每次 康复 训 练前 5 m i n经 置管 注入 2 %利多 卡 因和 1 %普鲁 卡 因各

创伤性关节炎疾病研究报告

创伤性关节炎疾病研究报告

创伤性关节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外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所属部位:四肢就诊科室:骨科,外科病症体征:代偿性腰椎前凸,骨硬化,关节积液,关节酸痛疾病介绍:什么是创伤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是怎么回事?创伤性关节炎又称外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它是由创伤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的退化变性和继发的软骨增生,骨化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创伤史关节内骨折,属关节囊内骨折,涉及关节最多见的是肘关节,包括了肱骨内,外髁或髁间骨折,其次为踝关节,包括踝和距骨骨折,再次为膝关节,包括股骨髁,胫骨髁和髌骨骨折等,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最常见原因之一2.负重过度由于肥胖或骨折畸形愈合,发生膝内,外翻畸形,则负重线内移或外移,而使关节面有效负重面积减少,关节单位面积内的骨小梁压力增高,可发生骨小梁微小骨折,而发生骨质塌陷,同时也出现软骨下骨硬化现象,晚期则膝内侧关节间隙消失,骨硬化区扩大,外侧关节间隙增宽,最后内侧平台骨质吸收,导致外侧副韧带松弛及膝关节半脱位3.先天性畸形属继发性骨关节炎,是指有某些病变存在,如髋关节先天性脱位,髋臼先天发育不良,扁平髋等原因所致4.症状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组,但以青壮年多见,多发于创伤后,承重失衡及活动负重过度的关节(1)早期临床表现:受累关节疼痛和僵硬,开始活动时较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多时又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疼痛与活动有明显关系(2)晚期临床表现:关节反复肿胀,疼痛持续并逐渐加重,可出现活动受限,关节积液,畸形和关节内游离体,关节活动时出现粗糙摩擦音5.体征(1)步态:不同的病情可有其特殊的病理步态,创伤性关节炎为抗痛性步态,即行走时,当患侧足着地后,因负重疼痛而迅速更换健侧足起步,以减少负重,故患肢迈步小,健肢迈步大(2)畸形:因负重力的改变可出现下肢畸形,如膝关节内,外翻,正常膝关节有一定的内翻和外翻范围,生理外翻角度,正常男性约10,女性10~15标准站立位两膝相靠,两膝间距不大于5CM,若膝外翻角大于15,内翻两膝间距大于5CM称为膝内,外翻畸形,本病临床以内翻畸形多见症状体征:创伤性关节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创伤性关节炎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1.创伤史关节内骨折,属关节囊内骨折,涉及关节最多见的是肘关节,包括了肱骨内,外髁或髁间骨折,其次为踝关节,包括踝和距骨骨折,再次为膝关节,包括股骨髁,胫骨髁和髌骨骨折等,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最常见原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治疗的初期临床研究膝关节及其周围的创伤,主要是膝关节周围骨折引起的PKJD并不少见,咎其原因,除创伤本身的复杂性外,初始治疗不当以及未行早期正规的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在医疗发达国家,因关节周围创伤造成的膝关节僵直(stiffness)可高达11%,医疗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可能更高。

通常PKJD被分为伸或屈膝功能障碍两大类,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往往是伸屈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限的病例。

特别是当今车祸、坠落等高暴力损伤多发,由此造成的膝关节功能障碍更为复杂。

比如,在膝关节屈伸障碍的同时伴有严重粉碎骨折畸形愈合;开放损伤或软组织缺损以及反复手术治疗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瘢痕化;合并感染造成关节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破坏等。

作者认为PKJD除伸或屈膝关节功能障碍两类之外,还应该考虑混合型膝关节功能障碍,它包括屈伸功能同时受限以及因韧带损伤和骨折畸形愈合造成的膝关节不稳。

膝关节内或外黏连被认为是关节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

关节外黏连包括腘绳肌、股四头肌的挛缩,潜在滑囊的黏连,其中以股中间肌、股直肌及其扩张部的挛缩和纤维黏连造成的伸膝装置病变最为重要。

关节内黏连则包括损伤、关节制动等引起的关节内出血、浆液纤维素性渗出在髌上囊、髌股关节、胫股关节间形成牢固的纤维黏连。

髌腱后脂肪及其相关结构的继发性纤维化和挛缩会阻止髌骨的上下活动,这常常是膝关节伸直迟滞的原因。

由于关节制动或僵直,关节构成骨、软骨、韧带及周围肌肉的生化代谢亦发生继发性改变,其中以肌肉的表现最为明显。

研究发现鼠肢体被固定数分钟后肌肉内三磷酸腺苷浓度和糖原水平就会明显降低,氧化脂肪酸的能力也下降,这些变化均会加速肌肉萎缩并使其容易出现疲劳。

长时间膝关节僵直以及由此引起的关节的退变性生理、生化和病理改变会使治疗变的更加困难。

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治疗的基本目的是恢复关节正常的肌力和活动范围,又不对关节及邻近的结构造成更多的损伤。

本研究旨在分析总结一组PKJD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1~2005年,共收治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9例,9例因故短期内出院,40例42膝完成治疗。

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4~66岁,平均37.2岁。

创伤部位:单纯股骨干骨折14例,股骨干合并其他骨折12例,胫骨骨折8例(平台4、干4),髌骨骨折4例,股骨髁骨折2例,膝关节韧带损伤并骨盆骨折1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1例。

病程1~120个月,平均17个月。

1.2 治疗方法首先进行系统正规的康复治疗(表1),其中以运动疗法为主,物理、中医、心理治疗为辅。

对经过1个月正规系统康复治疗无效或关节ROM改善甚微的患者,则进行手术介入;因骨折愈合差或骨质疏松等不能耐受康复训练的患者可以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骨质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康复训练到3个月或更长时间。

手术介入包括:传统的伸膝装置黏连松解、内固定物取出同时黏连松解、小切口有限股四头肌成形关节镜松解、Ilizarov技术。

术中将膝关节被动屈曲到90°以上,并尽可能伸直到0°。

术后局部加压包扎,冷敷,当天即由术者或第1助手亲自被动活动膝关节;使用CPM,2次/d,1~2 h/次,同时鼓励患者等长收缩患肢各群肌肉,防止其快速萎缩。

1周后在运动疗法师指导下行床旁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2周拆线后进入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

表1 膝关节功能正规系统的康复治疗(略)身体适应性训练主要是大肌群参与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游泳、上肢和健侧下肢以及腰背部体操,目的是建立一个规律的体力训练模式,增强心血管适应性,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进而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由文体治疗师协助。

肌力训练采用等长、等张、等速3种训练方法,初级阶段多选择单纯训练特定肌肉群的开链运动方式(OKC);进入高级阶段后则选择协同训练多个肌群的闭链运动方式(CKC),后者更接近日常生活所需运动,并能同时锻炼主动肌和拮抗肌,强化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由运动疗法师协助。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应从不负重的主、被动运动过渡到负重的全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运动,主要包括坐或卧位的膝关节主动伸屈、持续器械上的被动运动(CPM)、关节牵引、关节松动技术,由运动疗法师协助。

神经生理治疗技术主要指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是一项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来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技术,由运动疗法师协助。

心理康复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时间长,难度大,治疗时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等,都会使病人不易坚持,心理因素,特别是态度和情绪,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非常关键,由心理康复医师协助。

理疗由电、光、磁、热、冷、水等物理因子作用于膝关节,起到消炎镇痛、软化瘢痕、消散黏连的功效,由理疗师协助。

中医康复治疗利用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手段,如推拿、按摩、针灸等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消除疲劳、滑利关节的作用,由中医康复医师协助。

1.3 分析方法对患者出、入院时膝关节的ROM、肌力进行测量,并于2006年3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病人膝关节ROM、肌力及其对目前生活的影响。

用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膝关节ROM进行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还把具备以下特征的创伤称为复杂创伤:(1)同时伤及髋或踝关节并有相应的功能障碍或同一肢体多发骨折;(2)受累膝关节反复多次手术;(3)合并感染;(4)局部皮肤坏死植皮或瘢痕形成;(5)严重的粉碎骨折导致膝关节构成骨畸形愈合;(6)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

2 结果本研究包括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49例,其中40例42膝完成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康复治疗。

年龄14~66岁,其中22~48岁者34例,占85%。

受伤原因中车祸28例,占70%。

受伤部位中涉及股骨干骨折26例、股骨髁骨折2例,共占67%,其余胫骨骨折8例,髌骨骨折4例,膝关节韧带损伤并骨盆骨折1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1例。

本组患者中复杂损伤20例,占50%。

42膝中30例选择康复治疗,12例手术治疗。

入院时平均膝关节ROM 0°-9.2°-58.1°,股四头肌肌力Ⅲ~Ⅳ级:出院时平均膝关节ROM 0°-4.9°-88.9°,股四头肌力V级,治疗前后膝关节ROM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804、P<0.01。

21例出院时仍残留5°~10°膝关节伸直迟滞、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精神抑郁症。

除2例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膝关节伸直位僵直效果不满意外,其余均获得良好疗效(图1、2典型病例)。

无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膝关节及其周围异位骨化,也无1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或切口皮肤坏死。

12例手术治疗中11例可直视或通过关节镜看到关节内、外黏连和软组织挛缩的状况。

关节内黏连和纤维化以髌股关节及其两侧以及股胫关节的髌下脂肪垫周围最为严重,其中3例关节间隙呈“水泥灌注样固定”,髌股关节软骨面发生纤维化或被肉芽组织破坏。

股四头肌中以股中间肌和股直肌的挛缩和纤维化最重。

长期僵直的关节,皮肤及皮下脂肪的顺应性差,皮肤变薄易被损伤。

22例获6~46个月随访,平均19.3个月,随访时膝关节均能伸直到0°,其中屈曲≥120°者15例。

所有获随访的患者均回答患膝能满足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3 讨论尽管膝关节周围骨折和软组织创伤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进步,但由此引起的PKJD仍很常见,并成为困扰骨科医生的问题,且患者多为青壮年。

本组22~48岁患者占85%,对治疗要求更高更迫切。

骨折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原因很多,但创伤严重、原始处理不当,特别是未能进行早期正规的康复治疗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本组患者入院前均未接受过规范的康复治疗,其中包括骨折内固定不牢、延迟愈合不愈合或合并感染影响了膝关节功能的康复训练。

骨折部位也与PKJD关系密切,本组患者67%涉及股骨骨折,21例出院时有膝关节伸直迟滞的患者中股骨干骨折占13例,这可能与伸膝装置损伤有关。

22例平均随访19.3个月的患者膝关节均可完全伸直,其中涉及股骨骨折者18例,占82%,可见股骨骨折所致股四头肌功能障碍的完全恢复需要更长时间,这与Gaston等[1]的观察结果一致。

他们治疗的63例胫骨平台骨折引起的膝关节功能障碍仅有14%在1年时股四头肌功能完全恢复。

Mira[2]则指出83%的股骨骨折患者会有持久的股四头肌功能损害,表现为肌力下降、关节被动屈曲受限,而股四头肌成型术并不能改善股四头肌功能。

PKJD的病理改变主要是(1)在髌上囊及其近端,纤维瘢痕化的股中间肌将股直肌黏附于股骨干的前方,同时股四头肌发生挛缩;(2)股内外侧肌扩张部纤维化、挛缩及其与股骨髁黏连;(3)髌股关节黏连:(4)关节周围存在的滑囊黏连消失,软组织顺应性差。

以上病理改变严重地破坏了膝关节的滑动机制[3]。

功能障碍的膝关节之构成骨和软组织在生化代谢、生理学及力学水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有这些都决定了PKJD完全康复的长期性。

造成上述病理变化的基本机制除关节制动以外,最重要的是关节腔,关节周围的滑囊以及软组织渗液和出血,导致胶原纤维沉积于这些腔隙、软组织内和组织界面之间。

创伤及手术治疗后,局部放置引流、加压包扎、冷敷均可减少渗出和出血;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亦可防止黏连的发生,保护关节滑动机制。

本组42例PKJD中40例的原始治疗为切开复位内固定,若固定牢固且能早期行关节及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PKJD的发生。

3.1 康复治疗PKJD的病程对康复治疗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发现病程≤3个月的患者疗效显著(图1)。

尹清等[4]则认为骨折后1个月内是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膝关节功能可基本恢复正常;而骨折4个月后才开始康复治疗的效果差。

本组患者住院康复治疗的时间较长,多数在3~6个月以上,即使出院后仍在门诊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自觉地进行长期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这可能与本组患者病程长、复杂损伤多有关。

也正是由于本组病例的复杂性,研究时并没有选择标准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而更侧重于膝关节功能能否满足一般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求,即把患者回归生活和工作作为第一要旨,按照这一要求本组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开始康复治疗时,膝关节肌力训练多选择开链运动方式(OKC),同时结合关节松动技术增加膝关节ROM。

关节获得一定活动范围后,可选择闭链运动方式(CKC)进一步增加肌力和ROM,并且应用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等来改善患肢的本体感觉,促进平衡、协调等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恢复,改善膝关节的功能适应性。

康复治疗过程中,利用适当的有氧运动方法促进患者体能的恢复非常重要;借助传统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减轻康复治疗中出现的关节肿胀、疼痛也不可忽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