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进化论”——教材变迁史
中学历史课程和课程标准

第二章中学历史课程和课程标准第一节中学历史课程演进一、中学历史课程设置回顾(一)民国时期中学历史课程1、北京政府时期的历史课程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对教育进行改革。
1913年公布“壬子癸丑学制”,中学本国史课程和外国史课程各占一半。
(见表)1913年《中学校课程标准》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与清末相比,民初中学历史课程基于“普通教育”和“健全国民”的宗旨,课程目标与教学重点是学生对民主共和政体的认识。
此外,进化论思想也体现在课程目标中。
教学内容:“本国历史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外国历史授以世界大势之变迁,著名各国之兴亡,人文之发达,及与本国有关系之事迹”。
然而,民初的历史课程在许多地方仍沿袭了清末的体系,缺乏根本性变革。
1922年,北洋政府推行“壬戌学制”。
仅就中学而论,与之前相比,有两个重要变化:第一,分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两级;第二,课程采用选科制(包括必修和选修)和学分制。
历史为初中必修课,与公民、地理归属社会学科;高中文理分科,但文化史是必修科目。
初中历史采取中外史合编的办法,从上古叙述到近世(现代),以世界为纲,而于中国部分则较为详细。
高中文化史也采取中外文化史合编的方法,要求“中国文化须与外国文化并重,一方面使其对于本国文化有正确的观念,一方面使其对于外国文化有明了的概观。
”合编的目的为了“使学生明了世界人类生活共同演进状况,打破关于朝代国界的狭隘观念”。
高中历史课程采取专门史的形式,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
这些在民国历史课程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
初中历史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的能力以及品德的培养,特别是首次提出“以研究历史的方法指导学生,以养成学生读史的兴趣和习惯。
”目标表述简洁而全面,也使历史教学的目的回归到认识历史、学习历史本身。
高中历史课程重视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强调历史学习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从初、高中历史课程纲要来看,都受到新文化运动和新史学思想的影响。
不过,20年代初期的课程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高中阶段只有高一开设历史课,而且只学文化史;文化史课程内容过多,在一年内用有限的学时讲完,显然不符合教学规律和实际。
教学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进程

欧美现代教育运动的主要特征
高度尊重儿童自然的天性(本能、兴趣、需要)强调教育要基于儿童的兴趣、需要等自然天性。
高度尊重儿童的现时生活,以儿童的主动活动作为对儿童教育的基础。
杜威的教育思想
20世纪我国教学论发展的主要阶段 现代教学论发展的准备期(20C初—20C20年代) 主要介绍和引进美、英、法、德等国的教育体制,并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新学校学制问题 ;职业教育的实施问题;对中小学各学科教授法特别是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理论”的研究;关于教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 这一时期尽管废私学,举办新学堂,但未能触及旧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观的变革,教育变革仅处在思想启蒙阶段。
(二)教学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开创期(20C20-40年代) 1.教育研究以西方哲学的自然观、认识论、发展观和逻辑学作为理论基础,以进化论的唯物论为方法论武器。 2.以大规模的教改实验作为传统教学论继承改造和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基础。 教改实验的特点:(1)对国外教育理论的移植改造,主要从美国引进以“儿童为中心”的各种教育实验。 (2)规模宏大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乡村改造实验。 (3)引进心理学实验、测量统计等研究方法进行的学科改革。
二、近代教学思想的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尊重人的天性,关注儿童的自然发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将“过度的赘述、练习、记忆“视为酷刑,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教育要“培养心性聪明、行为谨慎、精神虔敬的人”。
(一)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夸美纽斯以唯实主义理论为基础建立教学论 赫尔巴特以观念心理学为基础提出教学过程理论
近代心理学、生物学以及统计测量学对教学理论研究方法科学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多种教育思潮的形成 三民主义教育思潮、军国民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美感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生活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乡村教育平民教育思潮、工农民主主义教育思潮等。
进化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进化论是关于生物种群演化的理论,它由一系列科学发现和思想演变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接受。
以下是关于进化论形成和发展历程的概述。
1. 古代思想: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思考生物的起源和多样性。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存在一个有机体的连续链条,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渐进的变化相互联系。
然而,缺乏证据和科学方法,这些观点只能视为纯粹的哲学假设。
2. 拉马克的遗传理论:18世纪末,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一种被称为“遗传的力量”的理论,即个体通过积极适应环境产生的特征可以遗传给后代。
尽管这个理论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它为后来的进化思想奠定了基础。
3. 达尔文的进化论:19世纪初,英国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核心思想。
他在其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了两个关键观点:物种的多样性是通过自然选择逐渐产生的,而不是由神创造;适应环境的个体会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将其有利特征传递给后代。
达尔文的理论引起了巨大争议,但逐渐被科学界接受。
4. 孟德尔的遗传发现:19世纪中叶,奥地利修道士格雷戈尔·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一系列育种实验,发现了遗传的规律。
他的工作揭示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为进化论提供了分子基础。
5. 基因学和遗传学的发展:20世纪初,基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遗传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随着基因的发现和DNA结构的解析,人们开始理解基因如何编码生物的遗传信息,并且如何通过基因突变和重组导致新的遗传变异。
6. 群体遗传学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形成:20世纪中期,群体遗传学的发展为进化理论提供了更深入的解释。
群体遗传学研究了群体中基因频率的变化和遗传漂变的机制。
同时,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形成将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突变和基因流等因素整合在一起,提供了更全面的解释。
7. 分子进化学的兴起:20世纪后期,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促使分子进化学成为进化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比较DNA和蛋白质序列,研究人员可以重建物种间的进化关系,并推断出共同祖先的存在时间和地点。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分析6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分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育”安排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等内容。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又会深入地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关于课标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课标中“人的生殖和发育”一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本册只安排植物的生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按照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殖过程和特点的同时,突出生殖和发育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与环境关系。
例如在“植物的生殖”一节,重在探究植物的扦插;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安排你参加养鸡场等内容。
七年级上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已经讲授遗传的物质基础---基DNA和染色体,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为体现现代化生物技术深入带基因水平的特点,本章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基因水平认识生物的遗传,一次安排“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代之间的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的性别”“上午的变异”各节。
关于上午的的遗传,学生常常有许多问题。
比如,的很美控制着生物的性状?这是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要回答的内容;父母的基因第如何传给下一代的?子女拥有父母的全部基因还是部分基因?这是第二节“基因在亲代之间的传递”要回答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性状想父亲,有的性状想母亲?为什么近亲结婚会导致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增加?这是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要回答的问题。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包括三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原因”。
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材既介绍学术界占主流的说法,有指出扔然存在的问题,意在第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需要后人不断努力。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包括课标中传染病和免疫,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三个二级主题的内容。
课标中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的内容,已经安排在七年级下册。
课标九、生物技术转基因鼠;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市委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
生物进化的历程说课稿

生物进化的历程说课稿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二节《生物的进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生物的进化”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1章第二节的内容。
生物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且复杂的过程。
在了解了生命的起源之后来学习生物的进化,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生物进化的学习,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认同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关爱生命的情感。
本节内容分为“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以及“自然选择学说”三部分,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又是以后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基础,在本章和本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生物进化”的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成都市初中生物毕业考试说明》中关于“生物进化”的测试水平为“Ⅰ”级,属于了解层次。
(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基本规律。
3. 简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4. 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能力目标:1.在观察相关生物化石、形态构造等图片过程中,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析综合能力。
2. 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化石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态度。
2. 学习达尔文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能以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和揭示生物的进化。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2.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3.自然选择学说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四).课时安排及教学准备1、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第二课时:自然选择学说2、教师准备:视频、图片、资料、器材等。
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三单元 进化 教案

3.1《消失了的恐龙》胜利小学学校陈丽崔静【教材分析】恐龙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庞大身躯,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至于人们一提起它就会产生敬畏和神秘感,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个无尽的谜团……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生活、恐龙的灭绝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流有关恐龙的信息,举办一个“恐龙展”。
主要是让学生将收集和查阅到的关于恐龙的文字、图片以及模型等带到教室里,在班内进行交流,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恐龙,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知识。
教材中展现的五种恐龙复原图只是恐龙家族中的很少一部分,可结合其他图片来进行展示,引发学生关注恐龙,激发学生了解恐龙的兴趣。
教材在最后提出的问题:“恐龙已经灭绝了,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既反映出学生的疑问,也引发出下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
该部分内容上接第一部分,回答了第一部分最后提出的问题。
教材首先说明第一块恐龙化石被发现的时间以及科学家的研究。
然后,结合图片说明恐龙骨架是怎样被还原的,阐明人们对恐龙的认识和了解源于科学家的不断发掘和研究。
教材中的四幅图片分别是科学家在挖掘恐龙化石、为运输包装化石、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化石和化石被还原成恐龙骨架以供参观、研究、教学的内容,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可以使学生了解恐龙化石从被发现到被还原成骨架的过程。
从而让学生知道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对化石的研究,为下一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为不同形态的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教材展现了一些恐龙形态及其骨架的图片,包括梁龙、霸王龙、剑龙、三角龙和似鸡龙,这些恐龙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独特之处,如梁龙的长颈、霸王龙的巨颚、三角龙的尖刺等,让学生根据这些特征寻找对应的化石模型,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合理的想象、推断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恐龙的一些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恐龙并非是一无所知,本课以学生在课外对恐龙的零星认识为基础,为他们交流有关恐龙的经验搭建了一个平台,帮助他们梳理零散的点滴知识,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6.2 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件(共16张PPT)

马进趾化的而变来化的。
2000万年前
四趾马
1000—300 万年前
生三物趾与马环 侧境趾相退适化应中 趾唯一着地
另一生物化石证据
牙齿 牙齿 ——始祖鸟
趾爪
羽毛
趾 爪
翅膀
古代爬行类
始祖鸟
现代鸟
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孔子鸟复原图(1996年朝阳北票发现)
大小和鸡差不多,被覆羽毛,和鸟翅膀一样的 前肢,末端有指和爪,嘴的外形象鸟喙,嘴里 无牙齿,尾变短。
(1)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 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在进化过程中,有新物种产生, 也有一些物种绝灭。 (3)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适应 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4)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弄清楚。
一.选择题
1.人们公认的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C )
A.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
B.现存的各种动物
3.鲸的鳍和鸟的翼是同源器官.
三、谈谈你的看法
“大淡水鱼” 化石,既具有许多鱼类特征(如鳃、 鳞片和鳍等),又具有早期爬行类的特征(有简单的肺, 鳍内含骨骼,可形成类似于四肢动物的肢,用来移动和支 撑身体,适应离水生活)。分析, “大淡水鱼” 化石的 发现具有什么意义?
鳞片
鳍(内含骨骼)
各个地层中的化石
不同种类的生物分布 在不同的地层中
始祖马 三趾马 三趾马 现代马 始祖马 三趾马 三趾马 现代马
5000万年前 观 分察 析思 讨考 论:
12.各体时型.期四马肢的
3.生长通活短过和环这趾境些有变
4000万年前 化化什你?么能变得化出
体什型么由结小论变?大
现由四代树肢马林逐是到渐由草变始原长祖
动物 藻类植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新旧两版教材中“基因的表达”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新旧两版教材中“基因的表达”章节变化的比较与解读作者:邓过房来源:《中学生物学》2020年第03期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简称旧教材)从2004年开始推广使用,至今有10多年,为了赶上新时代的发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省市开始于2019年秋季使用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简称新教材)。
下面以人教版2019年版教材《遗传与进化》(以下简称新教材)中“基因的表达”章节变化为例,从新旧教材的内容呈现、课后习题设置2个方面将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新教材的特点,进而更好地在一线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改进,有效地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新旧教材内容呈现的比较分析1.1目录比较人教版新教材总体上继承了原有教材的目录编排,新教材既有一定的继承性又注重时代性,字体大小颜色和行间距的版面排版更加特色鲜明,标题更加简洁明了,增减内容也更加符合科技发展的需求。
新旧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比较见表1。
1.2内容比较1.2.1插图的比较教材插图是指插附在教材文字中间,或是教材知识的一种呈现形式,或是教材知识内容本身的一部分,或用以帮助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
本专题新旧教材中插图的具体比较见表2。
从表2所统计的内容可以看出,新旧教材在本章的插图数量没有多大变化,但插图内容还是有些改变,新旧教材在插图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插图的内容没有改变,但插图的标题有微变。
如图4-1由原来的“核糖与脱氧核糖”变为“核糖与脱氧核糖的结构模式图”,图4-3由原来的“三种RNA示意图”变为“三种主要的RNA示意图”,图4-4由原来的“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图解”变为“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示意图”,表4-1有原来的“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变为“21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
通过这些微调间的比较,可以看出教材编者在细节上的追求,内容更加科学,语言更加严谨。
(2)插图内容与位置调整。
如旧教材的图4-7中心法则图解安排在第2节里面,新教材调整到了第1节中,且图解标题和内容都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 年 7月 由人教社出版的 91
主席 尊 敬 老 师 》 毛 主席 小 时候 《
是 怎样 学 习 的》 ,以及 中学 课本 里 的 《 泽东 同 志 的青年 时 代 》 毛 《 习 白求 恩》 任 弼时 同志 二期 . 育遭 到 空前 教 破 坏 , 堂 形 同虚 设 , 中 国度 课 新 过 了最为 封闭 的时期 。各 地 自行 编 写 的“ 革命 教 材 ” 花八 门 , 五 长
捧 着你手 中的教科 书 ,是 否想过 它 曾经 历过 几十年 的千锤百
炼才进化成今天的模样?
0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O 资料整理 : 蒋霞曦
度 1 D p 1S 0 et 0 h
'
jL : =
f , 时间:99 14 年一17 年 96
・
1关键词 : 革命
— —
“ 凝视这 星星之 火 , 主席 在沉 思 , 毛 连毯子 滑 落下来也没有 觉察到 。
为“ 鲁迅大撤退”这条微博被迅速转载数千次, 。 “ 教材” 的话题再次引
起各大媒体关注 。
也许当下 , 越来越多的老师选择多媒体教学 、 室外教学 , 一堂
课下来你甚至连课本都可以不掏。 但是追本溯源, 无论是教学还是
出题, 教材仍是唯一不变的参考对象 , 它是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
产生联 系的那座桥 梁。
教材 中 , 文 占了三 分之一 。 古
与此 同时 , 些 反 映现代 意 一
潜 的 《 去 来 兮 辞 》 篇 目都 得 归 等
以入 选 教 材 。
《 中全 科 导 学 》 迎 老 li 学 踊 跃 投 稿 ! 初 欢 l 同 i l
投 稿 邮 箱 : kk 07@ 1 3.or ; 辑 部 电 话 : 0 z jO 6 c n 编 ( 23) 658 76。 63 8
17 9 8年 ,这 是 一 个 真 正 的 新 纪 元 的开 始 ,中学 生 们 拿 到 了和 过 去 十 多年 完 全 不 一 样 的 新 书 。后 来有 学 者评 价说 , 套 这 课 本 吸取 了 国 际 中 小学 课 程 改
革 的经 验 和 教 训 . 重 要 的 是 , 更
《 初级 中学语文课本》 15 及 9 3年经
改编出版 的语文课本 , 都强调从各 个 方面反映人 民民主革命 的胜利 , 清除 旧社会 所用 的国文课本 里的
事 》解 放 军 和老 百姓 》老 山界 》 《 《 《 肢 和 输 血 》 冀 中 的 地 道 斗 截 《 争 》三渡 天险》 《 。
211 0 0 . 7 02
度 O _eh S 15Dp1 、 t 0
f , 时间:91 19 年一20 年 00
・
l关键词 :l e adH nM i i L Li n a eme
— —
“ l ,Ho ae y u ” Im n ,t a k .An o ? Hel o w r o ? “ ’ f e h n s i dy u ”
达 十 年 的文 化 浩 劫 在 新 中 国 的 课本 史上 留下 了荒诞 的一页 。经 过 这段 动 荡 的年 代之 后 , 科 书 教
开始 逐渐 回归工 具本 职 。 教 科 而
史、 革命 史 和革 命 领袖 等 方 面 的
内容 非 常突 出 , 小学 课 本里 的 如
书 中 的 中 国 人 民形 象 ,也逐 渐
革 ” 9 2 , 育 部 第 一 次 提 。18 年 教
出 了 “ 想 政 治 教 育 必 须 根 据 思
到了8 0年 代 后 期 , 枚 的 袁
《 祭妹 文》 杜牧 的《 、 阿房宫 赋》 陶 、
语文 课 的特 点进 行 ” 的要求 。随
着 这 些 改 革 措 施 的 推 出 ,领 袖
走 向 了多元化 。
《 角 楼上 》 毛 主席在 花 山 》毛 八 《 《
。 每 彦缸辱 形 . J 黟 》 熬
d 垂 毒 俘童 部
董 竹诹 t支 乖宝 玳富 西
而. 淑秀 再 物t徭由截 ‘ ; :
崎 嘘 而诬 求 . “向壤
f , 时间: 7 年一19 年 17 9 90
・
或揖 孙鼻晚 鳆 礼 瘩施
举考 “ j西峰款孙 及将毒 滴圣拳人 争 蓐余以
、关键词: 古文
— —
“ 呜呼 !灭六 国者六 国也 , 非秦也 ; 族秦 者秦也 , 天下也 。” 非 占据 教 科 书 主 要 版 面 的情 况 开 始扭 转 。 领 袖 形 象 淡 出 教 科 书 是 教 科书 回归本职 的一个标 志 ,更是 中国人 民思想转 变开始 的一个标 志。 这之后 的中学语 文教 材 , 真正 识 和具 有 时 代 感 的 课 文 也 逐 步 增加 。有 环 境学 者 指 出 , 原来 小
9 6日, 月 一条 “ 开学 了, 各地 教材 大换血 ” 的微博 把我 们 的视
线定格 。
这条微博是一个叫刘毅的编剧发布的, 他列举了 2 多篇“ 0 被踢
出去” 的课文, 孔雀东南飞》阿 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 如《 《 《 《 《 背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由于涉及鲁迅的作品较多, 《 刘毅还称之
学课 文 《 海底 世 界 》 文 结 尾 处 一
的 “ 海底 世 界真 是取 之 不尽 、 用 之不 竭 的大 宝 库 ” ,到 了 上世 纪 8 0年 代 已变成 “ 海底 真是 个景 色 奇异 、 物产 丰富 的世界 ” 。
“ 行 了 教 学 内容 的 现 代 化 改 进
的范 文逐渐增 多 ,特别是 中 国古 典诗 文数量急 剧增加 。有 专家举 例说 ,9 2年 初 中《 文 》 五册 18 语 第
由于 当 时 处 于 新 旧两 时 代
交 接 时期 。 教材 形 式上 还有 着 旧 的特 色 。 比 如课 本 自左 向 右 翻 阅 .采用 旧 时 的竖行 排 版方 式 ,
封建 的、 买办 的、 法西斯 的思 想 内 容。 提倡用革命思想教育下一代 。
最 早 的 语 文 课 本 中 涉 及 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