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PMSA系统分析案例样板
PPAP-测量系统分析研究模板

16 (p)
366.47 366.49 366.62 366.49 366.58 366.50 366.55
17
Rp= Pmax -
18
Pmin ([Ra= 0.2180
]+[Rb=
0.2180
] +[Rc=
0.2180
])/[评 价人数
19 20
(Xmax 366.556 =
) -( Xmin=
( R= 0.2180 )*(D4= 2.58
366.58
366.4400
366.58
366.6240
366.58 Xa 366.5560
0.00 Ra 0.2180
366.58
366.6040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WHD-
116
零件编号和名称: C11前排座椅总成
量具 名 称:
高度尺
日 期:
2012.8.21
尺 寸 规 格:
特 性名 称:
366.6 +1
W
H 评价人/
试验次数
1 杨勇 1
2
2
3
3
4
平均 值
5 极差
6 何峰 1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
零件
1
2
3
4
5
6
7
8
366.64 366.62 366.72 366.64 366.58 366.42 366.58 366.62 366.12 366.24 366.42 366.28 366.58 366.44 366.48 366.62 366.64 366.62 366.72 366.56 366.58 366.64 366.58 366.80 366.47 366.49 366.62 366.49 366.58 366.50 366.55 366.68
16949五大手册简介-APQP、PPAP、MSA、FMEA、SPC简介

16949五大手册简介-APQP、PPAP、MSA、FMEA、SPC简介ISO/TS 16949:2009参考手册的应用与案例目录前言一、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 P Q P) 11.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的由来 12.产品质量策划责任矩阵图 13.产品品质规划的基本原则 14.产品质量策划的基本步骤 25.A P Q P的主要内容 4 案例:先期产品质量策划控制程序13二、生产性零组件核准程序(P P A P)161.范围、定义和目的162.何时要求提交163.生产件核准的要求174.提交等级175.过程要求196.记录和原型样品的保存207.零组件提交状态20案例:生产件核准程序21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 M E A)221.F M E A简介222.实施重点233.设计的D F M E A(D e s i g n F M E A)234.分析方式(A n a l y s i s A p p r o a c h)245.F M E A程序(F M E A P r o c e s s)246.F M E A表格内容说明25案例:F M E A制作办法30 附件:F M E A软件30四、测量系统分析(M S A—M e a s u r e m e n t S y s t e m s A n a l y s i s)311.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312.测量系统分析33附件:M S A软件46五、统计过程控制(S P C—S t a t i s t i c P r o c e s s C o n t r o l)471.控制图47案例X—R控制图应用案例58 案例P控制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58 案例缺陷数控制图(C图)61 案例工序能力指数计算68 案例:S P C控制程序682附件:SPC系统实施步骤 693前言ISO/TSl6949:2009并未指定其核心工具的具体内容,故组织在推行ISO/TSl6949:2009时,对核心工具的选择有较大的自由度。
MSA测量系统分析总结篇幻灯片

目录
内容:
• 为什么要进行MSA-----Why? • 什么是MSA?-----------What ? • 什么时候进行MSA?--When?
• 如何进行MSA?-------- How?
什么时候进行MSA?
APQP手册中规定:
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小组应制订所需的MSA计划。 ——MSA计划来源和输入时间
▪ 反映测量值的分散程度—方差,也即R&R: • 重复性(Repeatability) •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如何进行MSA?
❖ 测量系统研究准备
▪ 1.计划要使用的方法(偏倚、线性、稳定性、重复性&再现 性);
▪ 2.确定评价人的数量、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次数; ▪ 3.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挑选评价人; ▪ 4.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随机选取并代表整个工作范围; ▪ 5.仪器的分辨率应允许至少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
计划至少应包括量具的:线形、准确度、重复性、再现性以及备用量具 的相关性。
产品和过程确认阶段:MSA分析报告。——输出时间。
PPAP手册中规定:
PPAP提交资料中包括:测量系统分析研究。 ——提交时间
即:对新的或进的量具测量和试验设备应参考MSA手册进行变差研究
❖ 1、现有的量具:
什么时候进行MSA?
为分析在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存在的变差, 应进行适当统计研究。
此要求必须适用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出的测量系统。 所用的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应符合与顾客关于测量系
统分析的参考手册的要求。 如果得到顾客批准,也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和接收准则。
为什么要进行MSA?
为什么要进行MSA?
❖ 我(你)的测量数据是可靠的吗? ❖ 测量系统有足够的分辨力吗? ❖ 两年内量具的结果能否保持一致? ❖ 为什么不同的测量人员得到的结果不同,我应该相信
MSA具体案例介绍[优质ppt]
![MSA具体案例介绍[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4cc4ddb9d528ea81c77965.png)
零件内变差太大。
如果再现性大于重复性,原因可能是:
需要更好的对评价人进行如何使用和判读该量具的培训。
量具校准,刻度的不清晰
也许需要某种形式的夹具帮助评价人更一致的使用量具。
如果NDC小于9
Page:8
偏倚具体案例
WINHERE
偏倚分析步骤: 1、选取一个落在生产测量范围中间的生产零件作为偏倚
分析的标准样本。 2、使用更高一级的设备测量这个零件n≥10次,并计算这
n个读数的均值。把均值作为“基准值”。 3、让一个评价人,以通常方法测量样本10次以上。 4、确定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排除系统存在特殊原因变差
或存在异常情况。 5、计算n个读数的均值。
18.08.2019
Page:9
n
xi
偏x 倚i1具n 体; 案 r例
2)测量过程必须处于稳定状态 如同计算过程能力之前过程必须稳定一样,进 行MSA分析之前也需保证过程稳定。
18.08.2019
Page:4
重复性和再现性具体案例
WINHERE
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具体步骤:
1、取得一个能代表过程变差实际或预期范围的样本, 样本零件数N大于5。
2、从日常操作人员中选择A,B,C三名评价人。
xi, j
(基准值 ) j
18.08.2019
m
偏倚 i, j
偏倚 j1
m
Page:12
线性具体案例
WINHERE
5、用下面公式计算和画出最佳拟合线和置信带。 6、 画出”偏倚=0”线
对于最佳拟合直线,用公式:y=a—x+b
X
對於最佳擬合直線,用
=基x i 准 值基准 值准 y i
汽车16949(MSA, SPC, FMEA, PPAP, APQP)五大工具详解

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是一个与量测结果有关的参数, 其特性是由于被测物特征所可能合理造成的数值离散。
量测不确定性
量测系统 不确定性
=
2 再现性 2 重复性 2 平行性 2 线性 2 稳定性
2 校正标准 2 时间 2 产品 2 温度
2 电性改变
七、量测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量测不确定性 计算量测系统不确定性95%之信赖区间
t = 真值 m=量测值
t = m ±2 量测系统 不确定性
统计制程管制 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一、统计技术之应用
供货商
组织
顾C FQC/OQC
SPC
SQC
一、统计技术之应用(续)
1.市场分析 2.产品设计 3.相依性规格、寿命及耐用性预测 4.制程管制及制程能力研究 5.制程改善 6.安全评估/风险分析 7.验收抽样 8. 数据分析、绩效评估及不良分析
1.量测系统均须在统计管制下而其所产生之变异应根源 于共同原因,而非特殊原因。
2.量测系统之变异须相对小于生产制程之变异。 3.量测系统之变异须相对小于规格界限。 4.量测系统之最小刻度须相对小于制程变异或规格界限
之较小者。
四、变异的来源(一)
工作件(零件)
弹性变形 质量 弹性特性 支撑特性
相互关连 的特性
二、 SPC使用之统计技术
1.柏拉图(决定管制项目) 2.直方图(决定次数分配) 3.管制图 4.抽样计划 5.变异数分析
三、制程管制系统
制程中对策 绩效报告 成品改善
制程中对策
人设材 员备料
成
品
方环 法境
三、制程管制系统(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27.527 27.520 27.520
4
27.460 27.460 27.467
平均值数据表
5
6
7
27.480
27.407
27.507
27.473
27.400
27.507
27.480
27.407
27.500
8
27.560 27.560 27.553
9
27.533 27.540 27.540
10
27.573 27.573 27.580
6.
1 27.480 27.420 27.520 27.460 27.460 27.400 27.520 27.560 27.540 27.580
B
7
2 27.480 27.420 27.520 27.460 27.480 27.400 27.500 27.560 27.540 27.580
8 9 10 11.C
%EV= 100*(E
EV= R*K1 = 0.005
实验次数 K1
= 9.469 %
2
0.8862
3
0.591
A再V现性—评价人变差(AV) = 〔(XDIFF*K2)2-(EV2/nr)〕1/2
= 0.000
重复性和再现(性EV(2 GRR) GRR = +AV2
= 0.005
零件变R差P*K(PV) PV = 3
= 0.054
T总V变差((GRTV) = R2+PV
= 0.054
%AV= 100*(A
评价人数量 K2
2
0.707
n=零= 件 r=实数 3 验次
0.523
0.869 %
零件数量 2 3 4 5
6
7 8 9 10
K3
0.707 0.523 0.447 0.403
0.374
0.353 0.338 0.325 0.315
3 27.480
平均 值
27.480
极差 0.000
27.400 27.413 0.020
27.520 27.520 0.000
27.460 27.460 0.000
27.480 27.473 0.020
27.400 27.400 0.000
27.500 27.507 0.020
27.560 27.560 0.000
D4
3.267 2.575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零件编号和名称
量具名称
游标卡尺
日期
尺寸规格
公差值 来自数据
表: R=
Φ27.5±0.1 0.2
0.009
XDIFF=
测量系统分析
量具编号 量具类型
0.002
YYFN-001
执
0-150mm
行
者 RP= 0.171
%总变差(TV)
重复性—设备变差(EV)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
评价人/实
零件
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1. A
1 27.480 27.420 27.520 27.460 27.480 27.400 27.500 27.560 27.540 27.580
2
2 27.480 27.420 27.520 27.460 27.480 27.420 27.520 27.560 27.540 27.560
公差值 样本容量/频率
0.2 10/3/人
=
27.503
LCLX =
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图
操作日期 27.485
27.55
27.50
平均值
27.45
27.40
27.35
27.30
1
2
3
4
5
6
7
8
9
10
零件序号
A
B
C
UCL
LCL
评 价
序号 A
127.473人来自B27.480
C
27.480
2
27.420 27.413 27.420
16
零件 平均
27.478
27.418
27.522
27.462
27.478 27.404
27.504
27.558
27.538
X=
27.576
值Xp
Rp=
17 (Ra+Rb+Rc)/评价人数=R
R=
18 MaxX-MinX=XDIFF
XDIFF=
19 R*D4=UCLR
UCLR=
20 R*D3=LCLR
13
3 27.480 27.420 27.520 27.460 27.480 27.400 27.500 27.560 27.540 27.580
14
平均 值
27.480
27.420
27.520
27.467
27.480 27.407
27.500
27.553
27.540
27.580 Xc=
15
极差 0.000 0.000 0.000 0.020 0.000 0.020 0.000 0.020 0.000 0.000 Rc=
3
3 27.460 27.420 27.540 27.460 27.480 27.400 27.500 27.560 27.520 27.580
4
平均 值
27.473
27.420
27.527
27.460
27.480 27.407
27.507
27.560
27.533
27.573 Xa=
5
极差 0.020 0.000 0.020 0.000 0.000 0.020 0.020 0.000 0.020 0.020 Ra=
%GRR=100*(GRR/TV) = 9.508 %
100*( %PV= PV/T
= 99.547 %
1.41*( ndc= PV/G
= 15
表中所有的有关理论和常数的资料参见MSA参考手册第三版
零件评价人平均值控制图
零件编号/名称 尺寸规格
Φ27.5±0.1
执行者 X=
27.494
UCLX
27.60
LCLR=
21 X+A2*R=UCLX
UCLX=
22 X-A2*R=LCLX
R受控于极差控制限次数
NR =
X不受控于平均值控制限的次数 NX =
LCLX=
30
占总次数的百分比 = 100 %
29
占总次数的百分比 = 96.667 %
实验次数
A2
D3
2
1.880 0
3
1.023 0
27.494 27.496 27.492 27.494 0.012 27.494 27.494 27.490 27.493 0.008 27.494 27.496 27.494 27.495 0.006 27.494 0.171 0.009 0.002 0.022 0.000 27.503 27.485
27.540 27.540 0.000
1 27.480 27.420 27.520 27.480 27.480 27.400 27.500 27.540 27.540
27.560
27.573 Xb= 0.020 Rb=
27.580
12
2 27.480 27.420 27.520 27.460 27.480 27.420 27.500 27.560 27.540 2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