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xin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生物详细复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新人教版ppt

(2)兴奋电位: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下图 乙),在箭头处给一适宜得刺激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 得偏转。
5、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1)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 两侧会出现暂时性得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右图表示该部 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得变化。
【例3】 下图Ⅰ、Ⅱ、Ⅲ表示神经调节反射弧得部分结构 示意图,相关描述正确得就是( )
A、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c得末端膨大部分及图Ⅲ中g 得末端膨大部分为同一结构
B、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d及图Ⅲ中g为同一结构
C、图Ⅰ中b为突触后膜,只能就是图Ⅲ中e结构
D、兴奋在图Ⅰ、Ⅱ、Ⅲ中得传递方向分别为a→b、d→c、 e→g
答案:A
兴奋在细胞间得传递 1、突触得结构(如图)。
(1)概念: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得部位。 (2)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类型:轴突——胞体型(如图1中得甲);轴突——树突型(如图 1中得乙)。 2、传递过程。
3、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只能从轴突→另一个神经元得细胞体;轴突→另一 个神经元得树突。
腺体
分 布
主要分布在 皮肤、感觉 器官、内脏
等处
主要分布 分布在中 在周围神 枢神经系 经系统里 统里
主要分 布在周 围神经 系统里
主要分布 在肌肉、 腺体等处
功 能
把神经 接受刺激, 冲动从 产生神经 感受器
冲动 传到脑 或脊髓
可以把传入 得神经冲动 进行分析、 综合,然后把 冲动传给传
出神经
把神经
(1)根据就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得就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传入神经,与“○—”相连得为传出神经。
5、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1)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 两侧会出现暂时性得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右图表示该部 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得变化。
【例3】 下图Ⅰ、Ⅱ、Ⅲ表示神经调节反射弧得部分结构 示意图,相关描述正确得就是( )
A、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c得末端膨大部分及图Ⅲ中g 得末端膨大部分为同一结构
B、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d及图Ⅲ中g为同一结构
C、图Ⅰ中b为突触后膜,只能就是图Ⅲ中e结构
D、兴奋在图Ⅰ、Ⅱ、Ⅲ中得传递方向分别为a→b、d→c、 e→g
答案:A
兴奋在细胞间得传递 1、突触得结构(如图)。
(1)概念: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得部位。 (2)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类型:轴突——胞体型(如图1中得甲);轴突——树突型(如图 1中得乙)。 2、传递过程。
3、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只能从轴突→另一个神经元得细胞体;轴突→另一 个神经元得树突。
腺体
分 布
主要分布在 皮肤、感觉 器官、内脏
等处
主要分布 分布在中 在周围神 枢神经系 经系统里 统里
主要分 布在周 围神经 系统里
主要分布 在肌肉、 腺体等处
功 能
把神经 接受刺激, 冲动从 产生神经 感受器
冲动 传到脑 或脊髓
可以把传入 得神经冲动 进行分析、 综合,然后把 冲动传给传
出神经
把神经
(1)根据就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得就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传入神经,与“○—”相连得为传出神经。
公开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轮复习)

目
考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
录
考点二 兴奋的传导(递)
考点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第一页,共67页。
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
知识梳理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
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是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
反射两种类型,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②③,属 于条件反射的是 ①④⑤。 ①望梅止渴 ②膝跳反射 ③眨眼反射 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 井绳 ⑤学生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
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 答案 C
第二十九页,共67页。
6.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 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 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或腺体
第四页,共67页。
技法提炼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膨大)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相连的为
第二十一页,共67页。
4.下图甲、乙是膜电位的测量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描述的是图甲的是 () ①可以测量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②可以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 位 ③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④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 相反的偏转
考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
录
考点二 兴奋的传导(递)
考点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第一页,共67页。
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
知识梳理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
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是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
反射两种类型,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②③,属 于条件反射的是 ①④⑤。 ①望梅止渴 ②膝跳反射 ③眨眼反射 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 井绳 ⑤学生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
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 答案 C
第二十九页,共67页。
6.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 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 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或腺体
第四页,共67页。
技法提炼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膨大)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相连的为
第二十一页,共67页。
4.下图甲、乙是膜电位的测量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描述的是图甲的是 () ①可以测量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②可以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 位 ③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④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 相反的偏转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 在大脑
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 在脊髓
返9回
思考与讨论
1.一个神经元包括那些 部分?神经元、神经
树突
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
系是什么?
细胞体 轴突 神经末梢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兴奋——动物或人体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 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 的过程。
反射的种类
非条件反射
形成
先天性
存在
永久性
参与中枢 皮层以下低级中枢
引起反射 具体事物的直接刺 的刺激物 激相关感受器
持续时间 终生固定的
作用 生存的根本保证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 感受器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B. 感受器和传人神经
D. 效应器
返17回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时 刺激
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 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 经冲动。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
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元上的传导
6.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发生的变化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对膜电位形成的作用
8.“局部电流学说”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过程 及特点
9.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结构组成
10.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原
理及特征
3
阅读必修三P16---21 完成创新设计149基础自主梳理
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P17) ①两个反射弧都包括 五部分 基本结构 ②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外界条件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 ③在传入神经都有 神经节 结构。 ④两者中枢都在脊髓 ,属低级中枢,都受高级中枢调控。 ⑤缩手反射由 3 个神经元组成,内有 2 个突触结构, 而膝跳反射只有 2 个神经元,内有 1 个突触结构。 ⑥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 两 个神经元——感觉神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 在大脑
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 在脊髓
返9回
思考与讨论
1.一个神经元包括那些 部分?神经元、神经
树突
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
系是什么?
细胞体 轴突 神经末梢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兴奋——动物或人体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 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 的过程。
反射的种类
非条件反射
形成
先天性
存在
永久性
参与中枢 皮层以下低级中枢
引起反射 具体事物的直接刺 的刺激物 激相关感受器
持续时间 终生固定的
作用 生存的根本保证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 感受器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B. 感受器和传人神经
D. 效应器
返17回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时 刺激
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 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 经冲动。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
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元上的传导
6.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发生的变化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对膜电位形成的作用
8.“局部电流学说”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过程 及特点
9.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结构组成
10.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原
理及特征
3
阅读必修三P16---21 完成创新设计149基础自主梳理
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P17) ①两个反射弧都包括 五部分 基本结构 ②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外界条件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 ③在传入神经都有 神经节 结构。 ④两者中枢都在脊髓 ,属低级中枢,都受高级中枢调控。 ⑤缩手反射由 3 个神经元组成,内有 2 个突触结构, 而膝跳反射只有 2 个神经元,内有 1 个突触结构。 ⑥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 两 个神经元——感觉神
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ppt共74张PPT

(2013安徽卷)30.(20分)Ⅰ.(8分)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 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 浸入 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 和b 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 右 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 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资料2:箭毒在临床上可用作肌肉松弛剂。已知箭毒能与乙酰胆碱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请分析箭毒可使肌肉松弛的机理。
④图1所示,刺激b点,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刺激e点,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什么问题?
⑤据测定,兴奋通过突触至少需要 0.5~1.0 ms,这要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同样的距离慢了很多。动作电位传过突触时速度为什么减慢了?动作电位是如何跨过突触间隙的呢?
书写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五、大脑的高级功能
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
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看、能写、能听、不能说)
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
书写语言中枢(W区)——书写障碍(能看、能听、能说、不能写)
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视觉性失失语症(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
④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细胞内的Na+泵出,将细胞外的K+泵入,以维持细胞内K+浓度高和细胞外Na+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2012海南15)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区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判断依据:调节过程中是否有完整的反射弧或是否有反射行为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细胞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激素、组织胺、CO2、H+等),通过体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 功能进行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作用一般比较缓慢,广泛而持久。
结构基础:内分泌系统、体液
基本方式:与靶器官和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调节其特定生理过程的速率,只是起 着把调节组织活动的信息传递给靶器官和靶细胞的作用 判断依据:是否有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调节过程
1.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环化——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信号通路能够调节细胞 内的生物活性反应和平衡。在饥饿情况下,肾上腺髓质可分泌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使血糖浓度升 高,调节机理及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图中“R-酶p”为蛋白激酶A复合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饥饿时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使血糖升高,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 调节B.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与G1蛋白结合,使细胞内的cAMP浓度升高C.cAMP能改 变R-酶P复合物的构象,酶P与R结合后处于活化状态,催化肝糖原的分解D.体内产生G1、G2蛋白抗 体或信号分子X的含量过高等都可能导致人体出现高血糖症状
题目速览
【答案】D【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 热(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 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寒冷刺激下,神经调节下,骨骼肌不 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A正确;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以减少散热,B正确;C、寒冷环境中,神经—体液调节下,使甲状腺激素分泌 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C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分泌 的,D错误。故选D。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细胞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激素、组织胺、CO2、H+等),通过体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 功能进行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作用一般比较缓慢,广泛而持久。
结构基础:内分泌系统、体液
基本方式:与靶器官和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调节其特定生理过程的速率,只是起 着把调节组织活动的信息传递给靶器官和靶细胞的作用 判断依据:是否有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调节过程
1.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环化——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信号通路能够调节细胞 内的生物活性反应和平衡。在饥饿情况下,肾上腺髓质可分泌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使血糖浓度升 高,调节机理及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图中“R-酶p”为蛋白激酶A复合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饥饿时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使血糖升高,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 调节B.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与G1蛋白结合,使细胞内的cAMP浓度升高C.cAMP能改 变R-酶P复合物的构象,酶P与R结合后处于活化状态,催化肝糖原的分解D.体内产生G1、G2蛋白抗 体或信号分子X的含量过高等都可能导致人体出现高血糖症状
题目速览
【答案】D【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 热(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 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寒冷刺激下,神经调节下,骨骼肌不 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A正确;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以减少散热,B正确;C、寒冷环境中,神经—体液调节下,使甲状腺激素分泌 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C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分泌 的,D错误。故选D。